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政治语篇的情感话语分析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句子大全 2016-02-28 11:12:00
相关推荐

摘 要:使用情感话语作为政治语篇建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相关研究成果却不多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分析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中英文语料,探讨了政治语篇中通过隐喻间接表达情感的话语特点以及英文翻译,从而揭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习者语用理解能力和语用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政治语篇;情感话语;大学英语教学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历经变革,在课程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教学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大学英语课程在教授语言技能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语用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语境意识。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制定的外语能力标准中,都有对语用能力的描述。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研制中,也特意对语用能力进行了界定,即语用能力是“语言使用者(学习者)结合具体语境,运用各种知识和策略,理解和表达特定意图的能力”[1]。其中,特定意图是指人们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直接或间接表达的观点、情感、态度等。可见,良好的语用表达和理解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必须达到的标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意识,则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交际中,听话人对说话人情感、态度和话语的理解会受到交际双方语用知识及文化语境因素影响。为了说明语用能力对于正确理解说话人特定意图的重要性,本文强调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习者在理解话语时建立文化语用意识、提高语用能力。

在相关文献中,对政治语篇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批评性语篇分析、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哲学、语用学等领域。具体来说,在批评话语分析领域,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沃达克(Wodak,2002)[2],费尔克劳夫(Fairclough,1992)[3], 奇尔顿(Chilton,2004)[4]等知名学者。国内学者,如项蕴华、王际婷(2016)用语篇—历史分析方法研究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文文本,揭示了政治语篇中的语言策略[5];严世清、赵霞(2009)分析了情态在政治语篇中的操控性和劝说性功能[6]。在认知语言学领域,梁婧玉、汪少华(2013)在价值观、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基础上解析了美国教育类政治语篇[7];曹春春(2012)阐述了隐喻说服在中英文政治语篇中的运用[8];汪少华(2011)对布什和奥巴马有关伊斯兰世界政策的演讲进行了隐喻学分析[9];汪少华和袁红梅(2016)运用框定理论从公众接受视角分析了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的政治博弈策略[10];杨敏(2010)从社会语言学的身份、习性、谩骂语、语言标准化的角度分析了政治言语行为[11];鲁英(2012)在分析《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基础上探讨了人际元话语在政治语篇中的分类与功能[12]。在语用学领域,罗丁豪斯(Rottinghaus,2008)通过分析三位美国总统讲话讨论了政治架构(framing)的策略[13];杨敏(2011)利用语用学的预设、暗指、复调等概念对政治语篇进行分析[14]。然而,使用情感话语作为政治语篇构建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相关研究成果却不多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政治语篇中的情感话语

政治语篇“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政治参与者为了某个明确的目的通过各种形式、手段或步骤所进行的社会活动,包括政治家的演讲、答记者问,政党的宣言、标语口号及宣传材料,以及媒体关于政治事件的宣传报道等”[15]。在政治语篇中,情感话语不仅被用来表达、描述情感,而且其本身也是政治观点的一部分,是政治语篇建构的方式。因此,政治语篇中的情感话语尤为丰富:一方面,政治语篇是一种严肃、正式的文体,作为表达政治立场、观点的话语载体,体现着讲话者的站位和意图。讲话者需要注意措辞和风格,让听众感到讲话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给人留下主观、情绪化的印象。另一方面,讲话者为了引起听众共鸣,实现政治话语的说服、劝导功能,往往需要借助情感话语的力量,利用委婉、间接的表达方式策略性地应用和调节情感话语以构成、维系、加强、中断、终止、重构与听话者的关系,达到建构和重构框架的目的。因此,政治讲话中的情感话语表达具有隐含性、间接性的特点。如何隐含地表达情感并引导公众情感倾向,利用情感话语建构和重构框架,是政治语篇的重要研究课题。

政治语篇中隐喻的情感话语分析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还是认知现象,存在于交际者的思想和行为中,是我们概念化世界的方式,也是“概念化政治问题、构建社会现实和世界观的重要方法”[16]。为了让国际社会及民众能够科学、客观、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国情,李克强总理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后会见中外记者,并就外交关系、就业发展、台湾问题、简政放权、自由贸易、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在讲话中,李克强总理多次采用隐喻方式,有效表达了关切、欣喜、自信、积极、焦虑、同情等情感,实现了宣传主张、传递观点、安抚民心、引导民意、争取国际支持等话语目的。

首先,国家关系向来是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本次记者会的提问涉及中美、中欧、中俄、中日、中朝等多方面关系,中国的态度是友好相处,扩大共同利益。例如:在回答中美关系时,李克强总理说道:“虽然中美关系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是一直前行,我对此持乐观态度。”(China-US relations have been going forward in spite of various twists and turns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So I am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this relationship.)“中方希望,中美关系不管有什么样的坎坷,还是要向前走、向好处走。”(Our hope, on the part of Chinese side, is that no?matter?what?bumps?this?relationship?may?run?into,?it?will?continue?to?move forward?in?a?positive?direction.)在上述两例中,李克强总理直接用“乐观”(Optimistic)一词表明对中美是贸易合作伙伴这一议题的肯定和积极态度,同时又用“风风雨雨”(Twists and turns)、“坎坷”(Bumps)提醒听众不能忽视两国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分歧,虽含隐忧,却无损解决争端、携手同行的信心和友好之情。同时,“前行”(Go forward)、“往前走”(Move forward)隐含着中美关系发展是一段历程的概念隐喻,即使会遇到曲折,但整体趋势是向前的、向好的,是符合两国利益的。

其次,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多次被问到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的福祉。对此,李克强总理利用隐喻间接表达关心和鼓励之情。例如:“我们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铁饭碗,而是让人民群众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者说打造金饭碗。”(For the government, its job i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our people, to use their own wisdom and hard work, and to generate golden opportunities for themselves, rather than just relying on the government to hand them a job.)又如:“在中国文化中,工作是人在社会的立足之本、生存必需,就像吃饭要有饭碗一样。因此汉语中将稳定、收入无忧的职业称为“铁饭碗”,将待遇优厚的职业比作金饭碗。”本例中,“铁饭碗”的隐喻被意译为“relying on the government to hand them a job”(依赖政府安排工作),“金饭碗”的隐喻被转译为“golden opportunities”(黄金机会),虽然没有分别直译为“iron rice bowl”和“golden rice bowl”,但更有利于外国听众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李克强总理对群众就业的关切之心以及号召民众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的鼓励之情。

最后,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两岸是同胞的隐喻。例如:“两岸是骨肉同胞,血浓于水,不管岛内形势如何变化,都割断不了两岸的亲情。”(People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are brothers and sisters.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No matter how the situation on the island may evolve, this fraternal bond between the two sides cannot be severed.)“我们会继续提供优惠,让台商、台湾同胞和大陆一起共享发展的机遇,终归我们是一家人。”(This kind of preferential policy will be maintained and we hold that people on both sides will share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After all, we are family.)两个例子中共有四个隐喻,即“两岸是骨肉同胞”“血浓于水”“两岸有亲情”“我们是一家人”,彰显了两岸一家的政治立场,目的在于表达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展示了我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英语翻译也忠实地体现了隐喻里蕴含的对家人不可割裂的情感,关心、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政治语篇的情感话语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加强对学生语用能力和文化语境意识的培养:一方面,从语用理解能力角度,教师要指导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文字和语言运用规则上,要放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背景知识和话语策略去理解作者所传递的情感和观点,仅从字面理解而忽视话语背后的力量容易产生误解和交际失败。另一方面,从语用表达能力角度,大学英语教学要引导学习者通过背景和经验构建语言知识,学习以言行事的行为和语力,如同李克强总理策略性运用隐喻表达情感一样,看似鼓励,实则说服和引导。学习者要通过语言策略和知识的学习,学会在特定语言运用场景中准确、得体地传达话语意义及说话人情感和意图,使语言运用符合语言形式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在理解政治语篇中传达的情感、态度时,听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语用能力,将话语与讲话者的立场、身份、文化语境、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利用已知知识背景和概念结构去理解处于一个或多个文化设定中的话语。这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对语用能力所做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除了重视语言技能的传授外,还应从语用理解能力和语用表达能力两方面促成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作者:李耸,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

本文受到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英汉政治讲话中情感话语对比研究”及北京市教育工会支持

参考文献:

[1]韩宝成,黄永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研制—语用能力的界定与描述[J].现代外语,2018(1):94.

[2]R.Wodak. Friend or Foe: The Defamation or Legitimate and Necessary Criticism?[J].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2002: 495-517.

[3]N.Fairclough.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2:12.

[4] P.Chilton. Analyzing Political Discourse: 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4:3.

[5]项蕴华,王际婷.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文文本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学刊,2016(1):76-79.

[6]严世清,赵霞.政治语篇中的情态表达及其批评性话语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2):117-120.

[7]梁婧玉,汪少华.当代美国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以教育类语篇为例[J].外语研究,2013(4):10-16.

[8]曹春春.隐喻说服在政治语篇中的运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67-72.

[9]汪少华.美国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以布什和奥巴马的演讲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9):53-56.

[10]汪少华,袁红梅.政治话语的博弈—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中框定与重新框定策略的认知解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4):47-57.

[11]杨敏.西方政治语篇研究中的社会语言学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90-93.

[12]鲁英.政治语篇中的人际元话语研究—以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个案[J].外语学刊,2012(5):52-55.

[13]B.Rottinghaus.Presidential Leadership on Foreign Policy, Opinion Polling, and the Possible Limits of “Crafted Talk”[J].Political Communication, 2008(25):138-157.

[14]杨敏.西方政治语篇分析的语用学视角[J].中国外语,2011(2):37-42.

[15]朱炜,贺宁杉.隐喻与政治语篇的建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121.

[16]汪少华,袁红梅.政治话语的博弈—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中框定与重新框定策略的认知解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4): 49.

《北京教育》杂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