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 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

句子大全 2016-02-21 20:13:37
相关推荐

浙江高考这篇满分作文引发热议,很多网友表示第一句就有不认识的字,读不下去。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点评:

在我几十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涯中,这是一篇极少能碰到的考场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

看第一遍,感觉不像是一个高三学生写的考场作文,然而,细读后你会发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而本届高考,用这样的方式引证各种名人名言的作文太多了。

当然,这样的文字,较易令人看不懂,所以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说明我们的阅卷老师还是能识别作文的好坏的。作文审查组老师认真细读这篇作文,一致给出高评。我们认为,把此文打成满分,不仅是给予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数,也是展现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准。

然而,要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而非背诵几条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资深传媒人朱学东评论:

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无论是主题、逻辑和文字表达。

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作家马伯庸评论:

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

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表示:

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一律。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也确实也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强调思辨,一般学生很难有深度的思辨。

评价作文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事务,网友并非都具有这样的专业水平。因此还是要看专业教师对此的评价。每年都有网友对高考作文的吐槽,但不少吐槽并不专业。

著名时评人曹林表示:

让人费解的典故隐喻,制造阅读障碍的欧化语态,叠床架屋的复杂长句,完全不想让人读明白的生僻字堆砌。这些,属于米尔斯在《社会的想象力》所竭力批判的“拜占庭式错综繁复的拆解和组合各类概念,繁文冗语的矫饰做派”。

哲学作为爱智之学,生来就是一种澄清行为,澄清自己的真实意图,澄清语言造成的困惑。而这篇《生活在树上》,哪是澄清啊,分明是在卖弄中制造混乱。给一堆胡话打满分,可见打分的人也是一团糨糊。

附:浙江卷2020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