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粤东迎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春天·南方社区·南方网

句子大全 2016-02-20 10:08:05
相关推荐

欢迎来到直播现场。

9月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由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编制完成的《粤东地区产业发展与重大项目规划》就是粤东振兴经济发展之路。

9月25日晚8:00——10:00南方网特邀:陈鸿宇先生,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区域发展组组长)、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经济学教授;王珺先生: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岭南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硕士生及博士生导师;一起作客南方网直播室就粤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一心:各位网友晚上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嘉宾访谈直播室,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两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一位是陈鸿宇校长,大家非常熟悉了,多次作客我们广东发展论坛。坐在中间这位是中大王珺教授,他对经济学、产业经济这一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相信今天两位专家的观点,一定能够充分和网友产生碰撞的。

自从19号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粤东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以来,整个粤东地区的人肯定腰杆都挺得很直了。陈校长对粤东是比较有感情的,请您谈一谈您对粤东的发展,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陈鸿宇:作为多年的期盼,省委省政府在粤东,在汕头召开了加快粤东发展的工作会议,应该说对全省、粤东人民来说都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粤东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意见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许多非常有利于粤东发展的政策,给予大力的扶持,而且也指明了粤东下一步发展的基本方向、指导思想和要努力的各方面具体举措。

一心:您也是一直在期待着这么一个发展规划到来,是吗?

陈鸿宇:区域经济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必须要有条件,但是条件来了我们也要抓住这个机会。

一心:王珺教授,您多次到粤东调研、考察,对粤东地区有怎样的认识?

王珺:我们也做过一些调查,比如说传统行业。我个人的感觉,一个是人文基础好,你比如说我们经常说汕头人在外边我们观察到的,一个是在东南亚地区,比较大的富翁基本上都是汕头人,比如说泰国和印尼,还有菲律宾,以及香港,基本上都是汕头人。我经常开玩笑说,汕头人在外面做官、做学问好,我们学校里相当一部分人是潮汕人。再一个就是企业家做的比较好,它就有这样的一个基础,首先跟他们的努力、勤奋奋斗精神很有关系。

另外,潮州府在历史上讲,任何一个州府都是有书院,韩山书院也有相当的历史,这种背景对文化的积累是有相当的好处,再加上它的地理环境,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像这样的资源,在新的环境里怎样的发挥作用,和机会结合起来,这可能是当前面临重要的问题。我觉得省委省政府来做出关于加快粤东地区发展的决议,一个方面是抓住机会,一个方面是创造机会,将原来的资源整合起来。

一心:其实我对粤东地区的了解,也是通过身边接触到的潮人,他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潮菜也好吃,还有功夫茶的影响也很深远。

网友“汇流成海”,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粤东已经被严重边缘化了,代表着广东形象的活力、效率、创新,这些关键词在粤东看不到了,粤东发展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有这么好的文化传承,这么好的地理位置,为什么粤东没有发展起来。

这也是我们共同想探究的一个问题。

王珺: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家都在讨论的一个问题,而且对于汕头人,汕头的发展都在找原因,因为找出原因对未来的发展肯定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认为确实汕头有一个辉煌的历史,这跟它的资源有关系。比如说港口码头,所有有竞争力的城市,实际上在工业化之前,以及到工业化时期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从实践来看,大概都有一个跟海洋、江河一起连接的码头,这构成一个城市生命力最重要的基础和源泉。就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来说,汕头借助这样的港口码头,创造和形成了很多机会,有利于和国际的交往,这一点我想和国际上的经验是一样的。

比如说地中海沿海最先发展起来,是港口码头,还有江河流域。地中海和大西洋、非洲的联系,都是在一起的,这样得环境创造了一批商人,比如说威尼斯商人。我们说这是过去。

为什么现在会落后呢?实际上看一下我们不难理解。汕头人抓住贸易的能力非常强,因为原来有码头多次交往的经验,但是到了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国家又赋予他们一个特区的政策。所以这样一个特区的政策,再加上他过去一个很好的资源环境,使他们更注重贸易,这种做贸易的取向我们来看,实际上在历史上来说,历史先是重商再重农再重工,但是随着商业利润逐步的减少,人们才愿意去做实业,实业周期长见效慢,比贸易来钱就相对慢一些。汕头这个地区,实际上做贸易存在着相当长也相当大的机会,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有了特区政策,再加上这样一个好的资源,很多人都在做贸易了。

当然做贸易里也存在着由于政策不完善,制度有一个慢慢规范的过程,所以存在着一些跨边界做贸易的问题,或者是有一些做灰色贸易情况的发生。比如说潮汕地区,实际上工业基础不是很雄厚,可是我们在九十年代后期去,很多家里都是有摩托车,这种收入的来源和工作的行业实质,看起来不是很对称,这就是说他还有其他做贸易的机会。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时候,由于贸易越来越规范,随着港口码头在全国的陆续开放,这些机会在分流。这是一个。第二个,国家的制度在慢慢规范,特区的优势也不像政策那么明显,贸易利润在下降,这些人是不是愿意在这里接下来转为实业呢?像很多潮汕人,可能愿意拿钱出来做,出来做可能都比较成功,但是在里面,可能人多地少,机会也是非常有限的,花同样的力量在里面不一定做的很成功,但是在外面做的很成功,这就是汕头人在二十一世纪大量出来很重要的原因吧。

一心:大家都已经意识到这个原因,比如说很多潮汕人在海外都发展的很好。刚才王珺教授重点谈到重商贸的发展,是不是也对这个地区民众的心理、思维习惯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对整个地区经济的走向,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呢?

陈鸿宇:我想说明一下,这次在汕头开会的时候,省里的领导谈话中就谈到潮汕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说是主客观原因都有,但是具体没有展开。我自己认为,主客观原因中主观原因是主要的,主要是整个时代的变化,宏观政策的变化,本来是优势的,反而没有优势了,像是港口的问题。

1935年左右曾经是中国第五大港口,但是那时华北战事吃紧,日寇进攻之下,整个东南沿海成为了对外联系的港口。汕头港口发展不起来,是腹地太小,何况没有产业,行业集群没有形成,港口小了,船的周期就少,航线就少了,港口就发展不起来。

近代大商业战争快于大工业城市的发生,汕头走了这样的道路,成了近代中等的商业城市,汕头人就很自豪了,我们也有一个一定意义上的商业港口,但是过去是这样,现在是否是这样,就要打一个问号了。如果现在还沉迷在过去,简单说它是不能与时俱进。我们怎么看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有一段时间发展比较快,也曾经名列在全国一百个城市中第四十几位的辉煌时期呢?工业是有所发展的,汕头特区虽然小,工业也比较多,打工者也比较多,而且国有和民营企业都比较的均衡,但是就象王珺教授说的一样因为做贸易比做实业赚钱来的快,但是后来机遇一变化就没有了。

工业为什么搞不下去呢?一开始给特区政策的时候,并完全给珠三角周边大多数的城市,包括港商为主的企业,到汕头特区办工业企业的时候,刚好是给予特区一个优惠办工业的时期。以工业为载体的情况下,也做了一部分的商业贸易,利用优惠政策。但是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早期,外资大量进入,整个广东的政策一样了,汕头的地理位置确实离珠三角的核心地区太远,成本太高、管理也不容易,逐渐的潮汕工业走向没落。这是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有这么的一个过程,很多人都跑到顺德、东莞在那儿投资,在那儿投资可能交通更便捷、成本更低、管理更方便。

潮汕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其实都是有经商的成分,这三种文化总体的方向是一致的,当然有一点不同的区别。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起来,有着很复杂的原因,文化是一个原因,但绝不是决定性的原因。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不要过多的认为某一种文化说存在缺陷。

王珺:我想谈一个例子。刚才陈校长已经谈到了汕头的发展,一个地区的发展,实际不仅仅在于资源,还在于创造和把握机会。八十年代东北这个地区,基础好不好呢?它是中国最早工业化的地区,而且人们的素质也非常高。可是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在我们国家明确在82年提出以轻纺工业为中心,创造轻纺工业发展化道路的时候,东北提供什么产品呢?提供的是拖拉机。那么老百姓需要的是什么呢?需要的是尼龙布和电子产品,比如说录像机、录音机,当你提供拖拉机,我需要的是录像机、录音机,这没有办法转过来。

我的意思是什么呢?一个地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在汕头这个地区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是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早期都是快速发展的。特别是98年之前,要看到这个阶段,适应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以及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进入新型工业化时期,特别是广东进行重化工业发展,谁有重化工业谁就可以大发展。大工业、大港口、大码头,实际上这些后面都是大投资,有这些东西就可以推动发展。就二十一世纪各地区的发展来看,推动发展不是靠消费,而是投资,投资什么?就是大工业、大港口、大码头。为什么粤西能够在二十一世纪快速发展,主要是依托港口码头有大项目,比如说石化、重型机械,像是茂名、湛江,还有电厂快速上马。显然光靠贸易推动力就减弱了,这就是一个背景。

一心:其实就是整个经济进入了不同的发展时期。

王珺:对。没有相应的调整自己,而且调整自己过去实际上有一个沉淀,当这个时期已经发展的很好的时候,转入另外一个时期可能就是一个包袱了。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大的背景来观察。这是第一点补充。第二点,我也非常同意陈校长所说的,我们研究文化问题的原因,不是从经济现象来看文化,而是从文化现象看经济,反过来文化作为现象,背后是经济的原因。

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生产、生活的方式。我们用这样一个大的口径来看,汕头的文化为什么能够造就。刚才我已经说了,汕头人在外面做生意好,不仅仅是经商文化,而且做学问、做官也好。确实是,你说这个文化不优秀吗?优秀。但是为什么在本地不能发展,在外地能发展,这跟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关。我个人的理解和观察,我认为潮汕地区因为人多地少机会非常难得,而且大家竞争激烈,所以外地人经常跟我说,在汕头地区生存不太容易,反过来汕头人要出来生存非常容易,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潮汕地区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激烈才能造就更加精细的、更加具有生命力强的生活生产方式。我们经常说到美国很容易,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事情,很愿意呆下去,反过来我觉得潮汕也是一样,不能说这种文化是经商文化,还是经文文化,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而是看环境。

一心:两位专家这么说,其实帮粤东地区部分网友卸掉了一些心态和文化方面的包袱。他们老是找自身文化、地域的观念性等原因限制了粤东的发展。我觉得你们的观点,对他们是一种解脱。

王珺:汕头下面的发展,不是追求GDP而是要追求GNP,就是让本地人大量的出来,出来之后寻找环境,然后他的成功都代表了汕头文化的成功。

陈鸿宇:我非常赞成。第一,在文化传承面前,绝对不能妄自尊大或者是妄自菲薄,这都是错误不妥的。我看到网上很多潮汕网友这两种观点都有,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有优秀的地方也是有缺陷的地方。

第二,我很赞成王珺老师所说的,在文化的背后都是有深厚的经济根源,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有经济活动很客观的东西,在左右着你的行为,包括潮汕的发展,也是这样的。在潮汕这二十年的发展中,有过很快的一段,也有不太快的时候。仔细分析下去,比如说王珺教授到潮汕地区做过很多调查研究,就是潮汕人也有很多愿意脚踏实地做工业的,比如做食品、做包装、不锈钢、陶瓷等等,潮州城里做婚纱这一块等等,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他们愿意守住这一块岗位,潮汕人其实也是非常复杂的,潮汕文化也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在于如何适应本地的需要,来寻找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像是王珺老师所说的,我们不是追求GDP,而是GNP.不是光追求你在潮汕行政区划中的生产总值,而是说既然是这么一个人多地少跟粤西有非常显著区别的条件之下,你不能走别人走过很成功的道路?由此来分析,为什么在东西两翼安排两条重化产业带,粤西有这样的条件,人均占有面积是汕头的大概一倍到二倍。所以人要向外走,留在本地的人也要选准自己要发展什么,在重化产业的带动下,还要看看有没有其他别的好的产业可以发展。

重化工业大项目带动,省里非常支持,必须有重化工业大项目的带动,包括港口的发展。作为东翼的港口,接下来珠三角,接着台湾海峡西岸的经济区,往上接着长三角,包括未来从深圳到厦门的新干线这样一条高速铁路。但更重要的是能源,包括电厂、石化工业带等等,这些项目都是要抓住。但是我们说靠大项目带动是必要的,另外还有一条,有明月还要有满天星斗,解决粤东工业化另外一条出路,产业集群和专业镇的问题。满天星光通过国际化、信息化的纽带连接起来,也可以成为一弯明月,本身将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甚至打到全国各地区,包括世界。我们在考虑粤东的发展思路这个方面,我们人要向外走,假定走掉1/3,可能这个假定不合适,以重化项目拉动,立足本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形成集群和专业镇,我看这也是我们发展的一条路径。

一心:这次的大规划,我们感觉最强烈的是省委省政府砸向粤东地区的2700亿,现在大家都觉得2700亿这个数字是非常让人振奋的。网友13688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就是说这样一个巨大的金额,必然会引起粤东各地的一种公关,如何统筹兼顾均衡避免过于倾斜,比如说倾向于其中某一个市。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如果是用在平均每一个人建一块绿地,来得更实在。

在两位专家研究经济这么多的积累过程中,认为这2700亿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具体的意味着什么?

王珺:我觉得要了解投资究竟投向什么地方,一定跟当地的发展阶段有关系。首先要了解粤东地区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最需要什么?然后我们说最需要的东西,经济学上说“把有效的资源放在最有用的地方”,所以现在像是潮汕地区的落后,我们说相对滞后了,主要滞后在什么地方呢?一个是没有大项目,更重要是跟周边地区的联系,这些快捷的联系现在弱化了。这些快捷的联系是什么呢?过去我们说一个地区的发展是物通财通,现在通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的重建,我觉得这一点是提升整个粤东地区价值的关键所在。

这是一个。第二个,有了这样一个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后,接下来才能进行大工业的建设,大工业的建设需要大交通来进行支撑的。你有了交通网络之后,工业的建设成本才能降下来。所以实际上我们讲大工业,必须有大交通网络作为支撑,这个交通网络必须有整个粤东地区发展规划。2000多亿钱看起来很多,目前来说,做绿地我个人认为为时尚早。建了绿地之后,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即使像是汕头地区,也是相当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的50%多一点,就相当于2010年广东省的平均水平,离整个广东省的平均水平差五年,这样的情况下建绿地,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怎样先将收入提高起来,将蛋糕做大,我想还是汕头市面临的主要选择。发展是硬道理,现在不是说绿地的时候,但是绿地要考虑,在发展交通网络、大工业、大项目、大码头的时候,要留下绿地,要有这么一个对环境的治理。

陈鸿宇:我回应一下这个网友说的问题吧。我很赞成王珺老师所说的,如果我们现在我们到谈绿地的时候,首先要民众的收入水平到一个比较高的阶段。这2700亿,会拉动潮汕地区超万亿基础建设的投资,这是一个很理想的蓝图。

一心:您的意思是这2700亿只是引导性的投资,后面还会有更多的追加投资?

陈鸿宇:可能是这样,但可能也不是这样。这2700亿我们公布的规划里已经见到,分成若干大类,有能源、交通、教育、文化、卫生设施、社会事业等都有。其中最大的一笔有1000多亿用于石化工业的发展。几个大项目,交通、工业有500多亿,这样就去掉了三笔大。我说明一下,这二千多亿绝不是省委省政府要拿出来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省委省政府作为政策扶持的,其他是招商引资的项目。你招得到就有,招不到就没有。你要公关那些投资者,公关那些愿意来的投资者,还有愿意贷款给你的银行,而不是去公省委省政府的关,政府党委绝对不能因为下面的投资项目而担任法人。

省委省政府绝对没有说是拿两千多亿砸在粤东,还要靠当地自己的努力。其中一些重大的项目,比如说交通的改善,就高速公路、铁路等等,包括水利设施的改善,包括教育文化事业,这些省委省政府会给予大力的扶持,但是这部分就不是靠公关得来的。肯定是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让粤东各市都有大概的相近发展水平,像两个亿搞一个比较大规模的技工学校,为粤东培养技术人才。还有省政府答应四个市欠省政府的钱慢还三年等等,这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回应。省委省政府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来,但是不是说“等靠要”,说现在是分钱的时候了,绝不是这样,还是要靠自己努力,一定要打破等、靠、要的观念。

一心:其实还是靠当地投资软环境的营造,吸引投资者过来做这些大的项目。

陈鸿宇:对,首先要确定粤东发展主体是粤东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大家都是粤东人的话,粤东潮汕地区的老百姓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将投资环境营造好,营造好了有资源来了,我们经济发展了,有了钱了,收入提高了,就要开始考虑要种几棵树的问题了。

一心:有一个很关心交通发展的网友,广东客家人他还自己做了一个图片,这个帖子也是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我们整个大的交通网络的营造,实际上就是大工业发展的前提。据两位专家了解,还有什么大的交通项目要落实的吗?

陈鸿宇:从深圳到厦门的高速铁路,每小时250公里的。

王珺:实际上一个地区在现代社会当中,能够在现代网络中生存下来,首先作为网络的一部分,是谁都能够观察到了解到的,我们说一个是通讯,一个就是交通设施。比如说上网的程度,我们说这样的一个指标,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中也成为跟交通一样的衡量指标,是硬性指标。

一心:说到这里,我想支持一下粤东地区的网友。从年初的潮汕文化的讨论,比如说潮州大锣鼓讨论开始,这些网友让我们很感动,他们以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不遗余力的在做着各种促进家乡发展的努力,我想现在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欣慰和鼓舞。

王珺:潮汕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沉淀,在广东来说是非常高的。 他们比较在意这种文化设施的信息来源,这个从普及率来说,我想任何一个城市,除了广州、深圳之外,与其他的城市比起来,还是比较高的。别看收入水平相对弱一点、文化设施相对差一些,但是文化品位还是比较高的。

网友道潮人:粤东的发展,不能忽视文化的统一。具体的步骤:一、保留原来的文化名称,保持“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潮阳笛套”“普宁豆干”“潮阳英歌”“潮州歌册”等历史文化名称不改变。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三、三市的广播电视节目必须互播,不能象现在这样你不播我我不播你的局面。四、统一出版在校学生的地方文化读本,先入为主的作用的巨大的,在小学的教育,就得教会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而不是某个市的自以为是。

一心:不知道两位专家对粤东整个区域文化统一和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两者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陈鸿宇:这个问题,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我说一下我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粤东地区分拆为三个市,成为三市的电视节目互相分割,或者是名称互相叫法不太一样。但是说老实话,潮汕文化是一个整体,是否有这么一个不利于整体效应的具体做法,那是各地领导的选择。很直率的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独树一帜的地方,那就完全没有必要陷入这么一种争论。这个网友的帖子我有看过,这几个建议都是提的非常好,像粤东三市的电视节目,包括汕尾,四个市的节目没有必要各自分割讲一块,可以完全统一,大家彼此可以更加了解一点。粤东不光是文化方面的统一,还有名称方面的叫法,不要拘泥于一种,粤东的潮汕文化中有很多的支派,完全可以交融。他们有共同的特征,又可以保持自己的特点,但是在一个大的框架里互相尊重、共同交融、更加辉煌。由此我想到经济也是这样,不要以行政区域为很明显的界限,认为“我就是我的,我就比你优秀”,如果潮汕文化本身都这样的话,那确实对经济的发展相当不利。

一心:其实我觉得这次会议,也是粤东地区整体统筹发展的一个标志。网友们还是非常关心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不少网友认为粤东经济的真正腾飞是县域经济的腾飞。

网友铁山脚下先问两位专家一个问题,在本届全国十强县域经济的评比中,江苏省有七县入选,广东仅有两县,我们是真的落后了吗?

王珺:在江苏这几个,我也看了一下。过去从八十年代,就基本上前面几个了,像是江阴、常州等等这样的一些市,还有张家港,集体经济,包括它的规模,还有它个体的经济,发展都很快。但是广东这个地区,一到个体经济的时候,集体经济像是顺德和南海,集体经济都很发达。但是到了个体经济流动的时候,比如说我将总部搬到上海,会向大的地方聚集,聚集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信息、人才整个的平台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说在这个层面,我个人觉得在中国生存经济过程中,就是发展的初级阶段,评价县域经济的大小是有利的,但是在相对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人的流动性非常大的时候,再用这个指标来套这个地方发展这么样不是很合适。你说东莞这个地方,你哪一个地级市可以跟他比?接近八百万人口,户籍人口只有150万。在现在人口流动量这么大的情况下,用封闭的行政概念限制作为划分标准,都会有局限性。反而印证了陈校长刚才说的,潮汕地区,我把它叫粤东地区或者是大潮汕,实际上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将潮汕地区融入到整个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分工格局中。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内部怎样整合。实际上刚才陈校长也谈到,也有网友谈到内部怎样整合,包括文化和经济的,你当头还是我当头,你当头我不服、我当头你也不服,怎么办?。行政分割将内部很强的联系分割掉,这是不对的。面对这两个问题的情况下,现在潮汕人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现在还不是争论你当头还是我当头的时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整体,我们大家怎样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分工体系中,去争抢你的利益。如果你将时间、精力耗在你当头还是我当头上,在全国、全球面前都会被边缘化没落下来,反而影响你的竞争力。所以我的观察,这次在调查中,我当时就跟汕头人说,我说汕头的规划要跳出汕头看汕头,你不能就汕头说汕头,而汕头人本身容易在这个圈子里面,因为长期关注这些人、事、信息,容易向内部的事。作为外部来的人,我们到那儿调查先把内部的力量整合起来,一致对外,有一个协调融入,因为外边的机会比内部不知道多多少。

现在每个人平均耕地面积是非常少的,这样的情况下你当头还是我当头,都是不行的,没有机会。所以首先把你的边界扩大,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能力决定边界。比如说珠江三角洲,边界仅仅是这一边吗,不是,它的影响力是珠江流域。影响力决定一个地区的边界,而不是其他的。

现在汕头人担心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也遇到,它被边缘化。就是说汕头这个地方,有时候处于尴尬的时候,西边珠江三角洲蓬勃发展,东边闽江泉这个地方,现在像厦门这个地方发展也非常快,相当于汕头的四倍GDP生产量。这两头中间是粤东地区,这边是厦漳泉,那边是珠江三角洲,你要自己独立出来。

陈鸿宇:如果河源的工业也上来了,赣南也上来了,那真的是一个盆地了。

王珺:所以现在还是花精神在弄你当头还是我当头,这不行,现在要认识清楚自己在全国、全球分工的危机感,然后大家整合力量向外发展。

一心:两位专家认为粤东应该走怎样的产业发展道路才是适合的?

王珺:我觉得我们这次调查,开的药方,潮汕地区或者说是粤东有很好的基础,同时产业集群基础还不够,因为中小企业、传统产业带动力有限。传统产业解决就业问题,但是税收不够,带动力不够,链条短。所以现在有一个能源、化工和它的电子行业,就是现代制造业,那这块,比如说机械制造、装备制造等等,和广东、东南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抓住这个机会发展大工业。大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一定不是解决就业问题,靠大就业解决就业是不可能的,这个地方人多地少,发展大工业一定是密集型,而且符合新兴工业化。大工业一定是起带动作用,将链条拉长,让更多的就业在中下游解决。所以汕头要抓传统产业集群,一个是抓住大工业,大工业解决链条龙头问题,传统产业解决配套、就业、社会问题,因为有了就业、有了收入,社会就会稳定。未来五到十年来,这两项抓起来,社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动力就会出现持续的增长。

一心:我记得陈校长的观点是工业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是汕头、粤东地区都面临着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问题?

陈鸿宇:这是肯定的。我赞成王珺老师刚才所说的,工业化道路肯定是要走的,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肯定是要深入思考的。整个大潮汕地区可以分为三个圈,第一个圈是最核心的,汕头老市区、特区这一块,包括潮阳、澄海、潮州这一块,最核心的城市集群,这一块如果说要发展什么产业的话,就象王珺教授所说的,这一块主要还是拉动传统的产业具有商业的氛围,文化、政治中心,谁都不可以取代这个中心地位。但是外面这个圈,从惠来到潮南,大工业来带动,特别是重化工业这么一种分布。更外围那一圈,可能还是要靠旅游业等为主。一头要上大工业,解决财政的支撑力问题,起到带动的作用,那么解决民生、就业的问题、我们要搞产业集群专业镇,这一块需要靠传统制造业,还有靠现代农业,还有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 生产服务业在潮汕地区一直是比较滞后的,这看起来不是跟大工业一样显眼的,实际上是需要扎扎实实去做的。传统商业要抓,生产服务业要抓,另外一头将大项目抓起来,整个粤东的经济就活起来,而且空间又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主要通过整合。刚才我们说到,行政区划的分割给潮汕地区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要进行整合。

王珺:我们在调查中也有效益农业的问题,四个产业,一个是新兴制造业,然后还有能源工业,包括它的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现在生产服务业我们也在考虑,我们做了一个图来讨论结构问题,发现八十年代到2005年,整个汕头它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大概41%、42%,一直是这样,整个从80年到2005年都没有改变。但是到了97年之后,很明显工业开始上来,那几年发展挺快,GDP的拉动一下子就上来了。然后到了2002年的时候下来一点,2002年又开始往上走一点,这一条线和工业特别的吻合。

第三产业工业,因为第一产业占10%以下,一直往下走了,这一块给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GDP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是相当的吻合,反过来第三产业基本持平,基本上从八十年代到2005年都没有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阶段性,九十年代后期工业一发展,GDP马上上来,这是跟工业的带动直接相关的。还有就是服务业,大部分都是在生活服务业上,没有生产服务。没有生产服务的话,后继就带不起来。

陈鸿宇:集群只是很小的集群,要搞珠三角这样的大集群搞不出来。

王珺:物流、仓储、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和港口、码头、大型制造业联系在一起,没有这些生产服务业就发展不起来。

一心:就是现有的产业集群也是需要进一步拓展、提升和整合的。

陈鸿宇:也需要升级。

一心:有很多关心普宁发展的网友,就想请教两位专家对于普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鸿宇:上次访谈的时候也有普宁的网友提到这个问题。我注意到普宁好像比较失落,实际上这个东西,普宁也不要沉湎于以前辉煌过。以前高速公路没有开通的时候,往梅州这么一个公路线,它从河源走还不太方便。普宁是整个粤东跟粤中之间的交通枢纽地带,八十年代中前期,在普宁形成很兴旺的货物中转地,闽南和珠三角联系的中转点,应该说那个时候它获得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不能说普宁人自己不努力了,只能说好像河流改道农田也要跟着转移一样,产业也跟着某些原因改变了。河源的高速公路从另外一边走了,普宁被几条高速公路封闭在中间,贸易业也衰落了,这是正常的。

本来在转型的时候,就象是王珺老师所说的,普宁的这部分企业很敏感,已经要把他们经商积累的资本转向搞工业企业,已经开始有成效的时候,那种氛围,那种环境,确实使它失去良机。搞工业没有形成大的集团,从这个意义来说普宁不如潮阳。在那时潮阳已经有了像模像样的企业集团,但是普宁长期内在的指导思想,包括班子、社会环境、治安等等,不能成为投资可以持续发展的热土,所以就成了目前这个状况。

一心:我觉得普宁的网友还是要振作起来,不要错失发展的机遇。 还有揭西、洛河的两个网友,他们认为自己是贫苦县,应该如何统筹和平衡,如何实现和谐发展?

网友广东客家人:陆河县的状况也是一样,汕尾的海丰,陆丰也有国道,高速公路,深厦高速铁路也经海丰,陆丰两县,可是陆河县什么都沾不上!2700亿有给陆河县的吗?陆河的高速公路还要等多久?平衡发展,和谐发展,请问专家和领导们,你们是如何统筹、平衡、和谐发展揭西和陆河两个贫苦县的?

王珺:只要外部的环境发生变化,你不变外部的环境改变了,很容易出现一种衰落。面对这样的衰落,当然现在珠江三角洲是发展起来了,珠江三角洲那种默默的,比如说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时候,边界全都是政治边界,大家也不埋怨,我就是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如果你埋怨越多,实际上你越容易把你的劲泄下来,越容易回顾以往,越看不到未来。这实际上很危险,一个地区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在现在的环境下,就是要想我们有这种危机感,但是怎样化解这种危机,化解危险变为机会,想将来、想外边的事,实际上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不要光看到自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如说上海,那个时候说搞浦东之前,说我总是落后你了,你自己埋怨,实际上没有人管你,你说你埋怨了以后,会哭的孩子会得多少,实际上得的非常有限,最重要是自己想办法化解,这很重要。

陈鸿宇:我接着王老师的话说,不管是普宁也好,还是陆河或者是揭西,要很客观的为自己定位,无论是以前的位置,还是现在的位置,我估计自己在发展的进程中,我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是我自己现在要重点发展的,所谓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你在这个地方该做一些什么,不埋怨、不争论、不纠缠具体的问题,选准方向。任何落后的地区都有自己发展的亮点,为什么它的乡镇、企业可以发展到那个模样,究竟经验在什么地方、特色在什么地方,这是要考虑的。另外,我们所说的这些地方都是粤东不靠沿海的地方,确实有发展的困难,但是它们有一条,可能大家没有意识到,靠海可以有很猛的发展势头,比如说海丰,说是现在发展速度很快的时候,然后过来就是陆河了吗,海丰、河源都可以,你靠近这些地方怎么会没有办法,不是没有路走而是怎么走。

网友zzzzzcz:我想请问各位教授的是,粤东四市的定位如何?我是这样想的:汕头经济中心、潮州文化中心、揭阳制造业中心,汕尾海洋业中心,然后以汕头发展带动其他三市发展,强调区域合作,基础设施的配置应该按科学合理的原则分配。

一心:先说汕头吧。汕头龙头老大地位、区域中心地位是应该没有争议的,也是必须承担的,是不是这样?

王珺:我们给汕头做区域规划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三个定位。一个是现代化港口城市,这是基于历史和现实,汕头人是以港为兴、以港为衰,这是基本的基调了。由于现代化港口城市,有了港口就有产业,在港口的周围一般来说,就会配进一些大型的制造业设计,因为港口的网络交通比较方便,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心:其实这个区域性还是粤东地区。

王珺:依托这么几个因素。第一个是政策,这一块应该说经济特区的政策现在还是存在的,而且还有一定的效率。当然你说效率大小,我们不要去讲了。第二个就是收入水平,也就是经济实力,现在这一块的经济实力,我们刚才说了,像是汕头地区一万三千多块钱,周围七千多块钱,这是人均啊,九千、七千,大概是这样的水平。虽然大概处于同层次来说,收入水平相对高一些,我们说这是它的一个特色,因为水平收入高,购买力就强。第三从产业来说,汕头地区的产业比周边地区更多是在第三产业上,比如说有了钱,大家愿意去汕头地区买东西,然后去那里喝一个茶、逛一下街,或者是享受一下。那里的饮食、服务、消费和它文化的氛围,相对于周边地区来说还是比较多。这种特点在其他地区来说,还是替代不了的,所以构成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在这个基础上,未来的发展我们叫生态型的海滨城市,这一点是以人为本,未来汕头比如说人均收入达到二万或者是二万五、三万的时候,五百万人民需要什么?需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的休养生息和生活工作环境更加的舒畅,而且这个地区海洋,海岸线都是非常好,像是南澳岛这样的地方,自然生成的休闲和度假环境,就是给将来的后工业社会的汕头人,创造了一个极其好的环境。现在你看这些东西,好像大家觉得不值钱,就象八十年代初期,过去我记得很清楚,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土地是破棉袄,现在是寸土寸金了。我想再过二十年,这些海岸线还有像是南澳岛都是非常值钱的,这是我们给汕头的定位。

一心:我提一点质疑,我觉得汕头的担子很重。它是区域性中心城市,那么是不是要承担起对周边城市经济上的辐射?它有没有这样的能力,能承担吗?

陈鸿宇:它已经在承担了,不是说我要给你输多少血,而是在汕头地区的消费、或者到这里买一个住房啊,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带动和影响,包括心理上的一种引导作用,各个市都服气的。汕头的房地产,三四千块钱的都有,潮汕地区八九百块钱的房子也有,大家都愿意去。海滨生态型的城市。

我还想补充一下,要跳出汕头看汕头,我不赞成网友说的谁是文化中心谁是海洋中心,你不能说我一个市就千差万别,而大潮汕四个市里,都各有经济比较发达的也有不发达的,有沿海的有山区的,就象是广东的缩影,甚至有讲潮汕话也有讲客家话的,有工业有服务业的,要从潮汕地区整个来考虑。

比如说我们要搞飞机场,要搞一些路,建设高速公路或者是铁路,需要四个市一起来配合的,不是说你是中心市,是你的,我就不配合了。还有粤东的石化工业带,需要多少配套,以后可能会有码头共同的使用,还有管道的连接等等,这些一定要打破,说你是专门搞文化的,我是专门搞海洋的,不是这么一回事。汕尾市已经有很好的电子工业基础,还准备搞能源,还准备搞个把的石化工业,其他的城市也照样可以建设海洋城市。

一心:其实每个城市的定位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简单定义为一种。

网友王者归来:汕尾地区相对潮汕三市来说有点边缘化,其整合度相对不高,在未来粤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汕尾地区应该如何更好的融合到协调发展当中呢?汕头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但实际上汕头对汕尾的辐射能力不强,那汕尾地区应该如何定位,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一心:在我们征集话题的最后一个贴子,有网友LOTUSKEN说今天两位专家的话题,是不是相对有一点跑题,应该改为“潮汕迎来了统筹发展春天”。可能我们谈论的城市更多是集中在潮汕地区,其实在这里面,大家认为潮汕地区就是三市,汕尾稍微感觉可能离潮汕三市距离有一点远,文化上认同感不是那么强,我想两位嘉宾就汕尾的融合,对整个粤东地区的发展,你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陈鸿宇:这么一场争论在网上我也注意到了。今天我和王珺老师都是使用大潮汕的概念,一般都可以把汕尾包围进来,尽管汕尾的网友可能不同意。潮州跟汕头的文化都是一样的,都是源于闽南文化的传承,后来就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是有一些不太一样。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所讲的大潮汕,或者是粤东,我个人认为还是没有很大的必要去专门区分这个概念。但是我们也可以讨论这个问题,不要把文化这么一个因素强调到非常起决定性的作用,或者是持什么样的观点。如果说粤东的经济是连接珠三角和厦漳泉经济,那么粤东地区可能汕尾更多是起桥梁纽带作用,那是粤东三市没有的特殊地理位置。现实的发展机遇也来到了汕尾人的面前。汕尾的资源,不管是港口还是海岸线,还是它的土地资源,都比粤东其他三市都更加有优势,在这里发展重化工业,接受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和整合,非常有条件,并没有被边缘化,甚至可以估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它的发展速度可能会超过粤东其他三市。

一心:您的这一番话应该说是给汕尾网友打了一针强心针。

陈鸿宇:估计下一步陆河也会有这样的情况。

一心:我们期待着您的预言变为现实。

王珺:实际上很多地方,就象是陈校长刚才谈到的,都是从两个板块中间地区开始发展,这种情况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说广东地区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先发展起来,下一步的发展不是中间板块,反过来可能是在比较边缘的地区发展起来,两边发展起来之后再把中间板块发展起来。

陈鸿宇:梯度高不是收入高、水平高,而是潜力大的地方才是梯度高。为什么把特区放在深圳,就是两个高的地方中间低洼的地方。

王珺:两个板块之间的碰撞越多,交往的机会就越多。

一心:看来发展优势不仅仅是要看靠哪里近,或者是处在什么中心,主要是看产业带的走向,这种梯度的潜力。说到粤东地区,肯定要说到潮州,它的文化积淀,而且是历史文化名城,这已经是榜上有名的。那么潮州现有已经形成了一些产业带,潮州的发展,它只是限于文化历史名城这么一个范围内,还是应该在经济上走得更远一些呢?

王珺:我个人觉得,潮州现在打文化牌是没有问题,但是打文化牌的目的是在于发展经济。如果经济发展不起来,文化的衰落是很正常的。就是说它是一个很客观的过程,文化是依托经济的发展,对外才有一个扩张力,才会有一个影响力。

一心:您这个观点对潮州的网友是一个打击。(笑)其实文化是携经济之势的。

王珺:我举一个例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家都说英语,是英格兰式的。但是后来这个趋势没落了,大家都说美国式英语了,这是经济在做后盾,推行这个文化。所以我说现在躺在文化的沉淀上,来吃文化的老本,这总有一天会吃完蛋,所以一定要想这一件事。

陈鸿宇:其实从潮州的发展中,经济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中背后能够看到文化的影子。说一个很简单的,一样做陶瓷,景德镇的陶瓷整个生产总值只有潮州的1/4,所以就把中国瓷都的牌给拿到潮州去了,这样不是让历史文化名城更加有文化色彩吗,所以文化和产业之间和产业集群之间是有内在的关系。人家送给我潮州陶瓷做的一幅堆彩镶金的装饰画,传统工笔画用现代的工艺和现代欣赏方式结合起来。还有潮汕现在做的婚纱,还有做的食品,成为现在可以出口的东西,所以我赞成王珺老师所说的,可能我们是搞经济的,经济还是所有政治的、文化的、社会活动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是没有意义的,经济不行就会成为弱势文化,可以怀念,但是不会有更多的人接受,比如说古巴比伦文化。

一心:我们首先要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文化才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陈鸿宇:也可以发展文化产业。潮州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饶平,饶平的发展势头会强于在潮安的这一块,它有工业。从汕头到潮州这一块,工业带发展得非常好。还有山区,北部山区可以做陶瓷,整个大潮汕或者是粤东四市,作为产业结构分工,潮州应该说是比较均衡,也是比较协调的。它现在应该是这个格局了,各展优势了,继续保留下去,重点放在饶平这一块,将大项目抓好,重点在工业集群。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这一块,以它为中心整合粤东四市也是可以的,不要说你只能搞工业是搞文化,不是这样的。四个市中的社会稳定程度、产业发展程度,潮州应该说还是最好的。所以我说潮州文化也是各种各样的,很多子文化、亚文化。

一心:看来历史文化名城,不能成为包袱也要和经济的发展相结合。

王珺:城市的需求要跟城市的功能要结合起来。比如说香港这个城市,定位是什么?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哪一项都不是,如果说一定是金融业,那别的就不发展了?

一心:最后一个城市就是揭阳了,网友对揭阳的议论很多。比如说我了解最多的,就是揭阳跟普宁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两地网民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其实都是过去的事情。怎么能够整合起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打好经济这张牌呢?请两位嘉宾发表观点。

陈鸿宇:揭阳是一个地级市,一直以来,揭阳本身的统帅和凝聚的程度没有像潮州、饶平那么强,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普宁也有发展非常好的时候,互相之间不太服气。

再加上整个原来潮汕那三个市中,揭阳本身的经济基础比起来相对差一点,惠来和揭西的负担又稍微重一点。所以不能简单的定位为一个什么产业就是什么产业。揭阳也要分几个方面来处理,有沿海、有中部也有山区,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沿海是一个很好的发展重化工业、石化工业的机遇,而且已经开工,就象王珺老师所说的,这几个大项目的上马将最大缓解揭阳的财政状况,无论是回来还是揭阳本身,都要将这些大项目抓起来,这是希望所在。从普宁到揭阳的城区周边很多的乡镇,已经形成了一部分专业镇,包括做不锈钢、金属加工的,已经在做这个事情了,在揭西一些地方,普宁的食品加工也形成一些专业镇,构成揭阳中部这一块传统的食品、五金的加工产业带。这一块可以解决当地人多地少的情况。那么北部山区呢,揭西一些地方发展生态旅游业,像是种茶、种果等,还是要走这条道路,揭阳看起来在整个大潮汕市当中,我个人认为暂时困难比较多一些,但是如果就未来的发展潜力来说,揭阳还是比较大的。

王珺:揭阳本身它的发展,应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和周边地区还不是到了我怎样协调周边地区怎样共同发展的问题,首先在一个生存发展阶段,还是要自身先发展起来,别人才会对你有需求。

陈鸿宇:还有另外一条,揭阳东部地带这一块发展势头比较好,要利用跟潮州、汕头三个城区之间的三角地带等,形成揭阳在东部这一块的发展中心,这是揭阳要抓好的,未来这可能是一个金三角,三潮的接角地方。

一心:我们在粤东整个区域怎么统筹协调,怎么整合资源,形成我们粤东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呢?现在都在谈那一个地方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我们粤东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哪些资源整合来实现的?

王珺:我们说现在实际上刚才也谈了很多,就是地区之间的行政分割将本来的联系分割掉了。企业家根据自己企业的能力来寻找相互合作的对象形成一种整合,这种情况在粤东地区,假定上级政府对四个市不去考核它的财政收入,这是假定啊,地区政府没有面对说我这样一个边界内的财政收入。我跟别人比的压力,那么我的边界就不会像现在守的这么死,所以这种情况,我觉得最重要的。像他这个地方有一些政策相同,然后把资源允许跨地区的流动,比如说资金、劳动力、土地的交易等,这些跨地区的流动可以比较大。比如说一个项目在汕头落地之后,可能链条需要周边地区来配套,谁都想当龙头,实际上当龙头很累,为什么想当龙头,一定是有财政收入的杠杆在起作用,假如杠杆作用弱一点,那么是不是企业家或者什么组织在这里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更多的作用呢。目前我们说粤东地区的发展,有一点的机会,也有一定的资源,怎么样整合资源,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陈鸿宇:几年前王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课,核心竞争力就是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从市场需求出发,资源配置到应该去的地方。最大的竞争力发挥最大的效能,要通过制度创新、体制改革,要淡化行政边界,要更加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边界。这就是最核心的,包括跨区域,粤东四市之间形成行政区划,更多的打破他。包括粤东四市跟广东省、福建省等各地的攀比,我们也应该打破它,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才能体现出来。比如说港口资源的整合,或者说我金融资源的整合,比如说我潮州掌握到这一笔资金,能否投到汕尾去,我不让你投过去,因为GDP是人家的,这种财政体制要改变它,确实是这样的,考核GDP、考核财税收入,这个问题确实是主张某些地方对这些过于倚重。

一心:制度创新的责任我的理解是不是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呢?政府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王珺:政府在这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一个方面,它有一些功能可能会退出来,它退出来以后比如说行业协会这样的一些主体进去之后才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说很多的领域,比如说政府的边界控制的很死,然后政府所有在边界内的行为都是自己作为主体,这样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可能行业协会、企业家的作用,市场主体的作用发挥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香港我们说它积极的不干预,实际上一定层面政府管着一个规则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行业协会自己来做,生产力促进中心、商会、企业家协会自己来扮演角色。实际上在粤东地区,企业家的能力是非常强,而且企业家的合作也是非常强。我们经常说汕头人它好像内部在它汕头本身,它会有一个相互竞争,看起来不团结,实际上是竞争的结果。但是外部来看,汕头人都是非常团结的,它要面对一个新的环境,他们相互之间帮忙很多。

一心:潮汕人的商会组织在全国各地好像都有,而且在海外也是。

陈鸿宇:今天好像还成立了一个广东潮汕总会。

一心:就是说不能过多的依赖政府,企业的能动性也要充分的调动起来。很多网友还是比较担心,因为规划要落实,还有省委省政府资金的投入,很多是靠政府的渠道来实现的,那么我们的四个地级市政府来说,在这里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真正的把这种经济内在的活力调动起来?

陈鸿宇:关于制度创新的问题,一个就是要靠社会的力量,靠企业本身的自觉参与,来改善投资的环境。毕竟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本身是改了政府的职能,政府要更加自觉的推动制度创新的进程。从这个意义来说,政府也有自己的责任,因为权在你手下,放不放是你的责任。三句话,如果市场失灵你必须到位,市场没有失灵你不能越位,如果政府和市场同时失灵,就要把第三种力量请出来,大概是这样的基本指导思想。网友的担心来说,也不单是粤东几个市的问题,而是牵涉到中国整体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在现有的有限的但是又是必须的这么一个行政权力还起主导作用的某些领域,包括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的审批等方面,要保持大局的协调,必须要按照中国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公开、公正、透明,而且更加要接受人民群众、社会舆论,包括我们党内、政府内的监督,使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一心:前面两位嘉宾都谈到了粤东经济的发展,内在的动力还在于粤东人经济发展的意愿,包括整个软环境的打造,因为我们要有这么大的资金吸引和投入,软环境的打造也很重要。那么对于粤东这一人文特色比较独特的地区来说,你们感觉,从观念上、从一些传统的心态上来说,粤东人应该怎么做好调整呢?比如说汕头就曾经遭遇过信用危机,这也是网友们讨论得比较多觉得不堪回首的一个阶段。粤东人应该做哪些调整,才能够适应大的发展趋势呢?

王珺:实际上潮汕地区现在的发展,最主要还是在人心和统一认识上,目前经过这一轮挫折之后,汕头的老百姓不像以前那么积极主动,情绪上有一点影响。情绪上的调动靠什么,实际上就是靠守信用,这一轮的发展,比如说我政府搞了这样一项决议,广东省委省政府搞了这么一个决议,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怎么落实,省委省政府怎么落实这个决议,一步步的要有一个信用,然后各级政府比如说各级镇,配合和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这样的一个决议,怎样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就是给老百姓看各级政府都是负责任、守信用、说到做到的,这个东西做下来就是现在恢复民心、恢复人心,有了民心、有了人心合作的交易费用就大幅度降低,有了民心、有了人心可持续发展可预期的行为,就变成了一个纯粹市场的,因为他对制度、市场放心了,敢在这里投资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制度创新不是不断的创一些新的政策,这不是制度创新的,真正的创新就在于给老百姓的投资和生活有一个长期、可持续、稳定的保证,让他对自己的行为,比如说我今天的投资我明天能够拿多少钱心里有数,而不是靠你,这是我们政府应该给出的东西。

一心:社会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可以预见的,而不是被各种外在的不可预测的因素干扰。

陈鸿宇:德江书记这次在汕头开会讲到,粤东地区的发展三个关键,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这三条就是王珺老师所说的,印证了这一条,我个人认为粤东从来没有信任危机,这个说法是不妥当的。老百姓做生意什么信任危机啊,那儿会欠银行的钱啊,当然会有极个别的走私贩私、假开发票等等,但是在处理的过程中,不让粤东发票流通,把信用链条切断了,重塑这个链条非常之困难,另外在某些地方政府确实有信用危机,拿了老百姓的钱铺新的摊子,还不起老百姓的钱,如果确实是有信用危机的话,主要是在三条,主要是政府本身对老百姓承诺的做到没有,所以这就是德江书记讲的,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说的非常到位。现在粤东老百姓缺的还不是说都缺,也缺资金、思路、人才、市场、机遇,但是最缺的是信心而不是信用,老百姓都看着政府在怎么做,粤东各级政府要真正把责任承担起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制度创新好,把该管的事管好,把腐败、堕落或者不良的风气给把它遏制、根治好,老百姓感到这里的投资环境变了,投资者觉得这整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变了,大家就愿意来了,信心就是这么来了。如果我们说没有信心,粤东地区就发展不了。

一心:看来粤东地区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不仅仅是资源的整合,民心的整合是最重要的。 最近粤东振奋了,可能粤西有一点失落,觉得省委省政府把那么多的资金给了粤东,那么粤西怎么办呢?两位嘉宾可以谈一谈粤东、粤西两翼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因为这也是我们广东目前来说区域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两翼地区。

陈鸿宇:国家在十一五规划,更长一点,十年左右,光是给湛江市的投资就超过了二千亿,光是一个钢铁项目,可能要接近和超过一千亿人民币,从省里加快东西两翼的发展规划来看,布点在粤西的项目远远超过在粤东的项目。我想作为战略和全局上考虑,粤东和粤西两个重化产业带,这是广东省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两翼,少了那一边都不行,绝不会出现这边多了那边少了或者是那边多了这边少了,两边是同时起飞的。

一心:粤东和粤西怎样协调,都是重化工产业带存在不存在竞争的问题?

王珺:竞争会存在。我同意刚才陈校长的讲法,广东地区的发展不是一个联合博弈,不是你多我少的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现在的势头,是想尽一切办法向外争资源为广东发展,向国家拿资源,甚至向海外拿资源,带动整个地区的协调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下分果果,而是同时发展。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现在各个地方的发展是竞争的态势,竞争本身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正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要求,不是说大一统的,就象我现在不平衡了,然后你政府这儿给我多一点,又回到传统计划经济的思路上。

真正一个地区的发展,要在市场上拿资源、市场上找机会、市场上获得发展。现在整个的机场、港口、码头、道路,一个地区做一个地区的规划,可能就会出现相当大的浪费和重复,这一点广东省作为整体的布局然后进行投资,是符合整体的利益。在这个基础上的竞争,那么它是要在市场上找机会,所以你粤西的发展,你要想找机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怎样拓展你的机会,比如说跟加拿大或者是澳大利亚合作,那是你的事,粤西跟华东或者新能源合作,那是你自己的事,看你自己的能力怎么发展,谁也不限制谁,不能说你跟加拿大合作,我就一定要求广东省我要跟美国合作。向外看,看到国家。

陈鸿宇:几千亿,看起来数目很大,要自己争取才有,竞争中努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粤西也是一样的,东海岛钢铁项目,几千亿,找不到钱、找不到合作方,也是空的。

一心:在我们这个页面上有几位网友提出的帖子,其实这些帖子全部都是原创的,有的非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参考价值。在今天访谈结束之前,两位嘉宾与我们这些关注粤东地区发展的网友说两句你们最想表达的话。

陈鸿宇:从网友的这些帖子中,咱们看到了一个广大的粤东老百姓对于加快粤东发展的信心,只要信心在未来就是美好的。

王珺:可以看出发展的迫切性,这种迫切性对我们政府、对我们各级政府都提出了要求,政府现在代表老百姓的声音,胡锦涛说的情为民所系,所以我觉得老百姓的声音已经出来了,怎么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这就是给政府提出的下一步发展要求。

一心:其实网友们发展经济的迫切心态,都体现出来了,我们省委省政府在这个时候重拳出击,出台了这样的一个规划,我想对于全省来说都是一种振奋吧。我们也期待着粤东经济能够真正实现腾飞。

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也衷心感谢两位嘉宾今天给我们做了这么充分的表达。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只代表嘉宾个人观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