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苏东坡传》有感

句子大全 2016-02-10 16:32:42
相关推荐

提到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想必大多数人跟我一样,最初认识苏东坡是在学生时期的语文教材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未真正了解这位北宋大诗人之前,对其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课本上,难免于肤浅。而今,院里读书吧的成立,为我们的阅读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有幸从中拜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读罢此书,才真正为自己的肤浅感到惭愧,学习使人自觉无知,而对知识的追求驱使人前行。林语堂先生用严谨的著学态度、科学严密的逻辑、丰富的史籍资料以及生动贴切的文字告诉了我们苏东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千百年来,这位大诗人一直备受人们推崇与热爱。而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苏东坡的才华,苏东坡的情义,苏东坡的人生与处世哲学,林语堂先生评论苏东坡说他的品性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每每回味书中所述,关于那个时代、那个人,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谭正近照

苏东坡所让人喜爱的,首当其冲的应当是他的才华。北宋,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文人治世最具有代表性的朝代,科举是文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并在宋朝经过了不断的改革,在民间,百姓对科举也极为看重,社会上兴起的是一股习文重学的文化之风,而苏东坡也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东坡的才华在其年轻时便展露锋芒,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称赞苏东坡的文章后世可独步天下、冠绝群雄,而关于苏东坡与欧阳修之间也发生过一个有趣的“误会”。苏东坡二十岁时与弟弟子由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赴京赶考,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赫赫有名的欧阳修,欧阳修对苏东坡的文章十分欣赏,并与众人传阅,欧阳修以为此文章必是他的朋友曾巩所写,而为避免招人批评说他偏私,欧阳修便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苏东坡因此只考了第二名。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苏东坡,在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东坡考中进士并几乎名列榜首,再加上欧阳修的赞赏,苏东坡便以全国一流的学者知名天下。

后世将苏东坡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全才。他是诗人,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是作家,他是伟大的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代的四大书法家,他在诗、词、书、画方面的造诣之深,在其他领域的涉及之广、成就之高令人叹服。苏东坡的诗词,后世流传的约有一千七百首,可以说苏东坡的诗中,有寄情于山水交错之间,也有行走于街头小巷之中,有胸怀国家社稷的壮志,也有心系黎民的忧愁,有放荡不羁的豁达,更有对人生经历的哲思。苏东坡的诗是真实而贴近自然本性的,他不是吝啬的诗人,他并不惜墨如金,相反,他极其的平易近人,本性随心流露,无论是穷人、商贾、僧侣乃至歌伎,但有相求,他都愿意赋诗赠与,有一次在酒筵间,一歌伎向苏东坡求诗,他毫不迟疑,随即在此歌伎的披肩上写道:“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他非常喜爱出游,时长有感而发,他的即兴诗作通常都是心灵自然的流露,寓情于景,诗景相融。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常与友人泛舟夜游赤壁,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也均是在这段时期所作。除去诗词大家,他还是个工程师,他在任职务惠州时,为惠州百姓修建的淡水引入工程,解决了城内百姓的生活饮水问题;他第二次到杭州任职时,太湖泛滥,他指挥群众疏浚西湖,筑苏堤,解决水患;他是个美食家,他的“东坡肉”、“东坡鱼”至今还广为流传...因他的才华、他所呈现的作品中,我们似乎能看尽当时的世间百态。

善于主持节目的谭正

苏东坡令人钦佩的,还有他的情义。毫无疑问他是个文学巨匠,但细读《苏东坡传》,才能深深感受到,苏东坡也是个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人。苏东坡与妻子夫妻情重。苏东坡曾有两妻一妾,而他最爱的应当是第一任妻子王弗,苏东坡十八岁时娶王弗,苏东坡二十九岁时王弗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他对王弗的深厚感情在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一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此时,已是苏东坡与妻子诀别后的第十年,“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夜里恍惚中,梦回到了家乡,妻子正坐在小屋窗口打扮梳妆,二人四目相对,竟只有无言泪落千行。一个男人对妻子是有怎样的深情与思念,才能写出这样凄凉而令人心碎的词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番痴情,可感天地。林语堂先生在书中曾说苏东坡在感情中最大的遗憾应该是他喜欢上了自己的一个堂妹而没能在一起,而我个人从此诗看来,苏东坡最大的遗憾也许是妻子王弗的过早离世。

苏东坡与弟弟的手足情深。苏东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澈并称“三苏”。弟弟苏澈从小便跟哥哥一起长大,同科高中,同朝为官(苏澈甚至在官场上的官职比苏东坡更高)。苏东坡与苏澈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堪称兄弟友爱的典范。苏澈性格沉着稳重,恬静冷淡,而苏东坡则本性自然,不懂时宜。苏东坡一生多次被贬,弟弟苏澈一方面向兄长好言规劝,另一方面在朝中为哥哥据理力争、辗转斡旋。“乌台诗案”,苏东坡罹祸入狱,苏澈倾其所有,上下打点,后来竟也因为苏东坡而被贬。而无论是正常的任职调动,还是谪贬他乡,苏东坡唯一吐露心声的便只有弟弟苏澈。在宦海浮沉的多年,一有机会他们就相聚相守,彼此间的书信往来从未间断。苏东坡关于怀人的作品大多数是为弟弟苏澈所作。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传诵的佳句。二人不仅是兄弟,也是良师益友。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写道:“我少知子由,天资而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苏澈也在苏东坡的墓志铭中说:“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则我兄,诲则我师。”有兄如轼,有弟如澈,此生足矣。当然,除了夫妻之情、手足之情,苏东坡一生也有许多朋友间的患难真情。苏东坡每次被贬到一个地方,必会与当地的地方官员发生联系,而他的境遇好坏便取决于这些地方官员的态度。这些地方官员往往非常敬佩苏东坡的人品与学识,与他交好,这也导致了这些人最后都受到了牵连。他们因为与苏东坡的这段萍水之交付出了代价,但却保全了苏东坡的性命,以及一位文学天才的理想,这些患难真情,理应被铭记。

工作认真负责的谭正

苏东坡人格魅力最大的来源,也是最受人所称颂和赞扬的,便是他的处世哲学。他一生从政40年,跌宕起伏,历经磨难,却从未被击倒。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的一生是中国文人从政的标志性人生。他经历过辉煌也沉入过低谷,他辉煌时最高任职翰林学士知制诰,专为皇帝拟写圣旨,他是宋哲宗时期太皇太后摄政期间最被信任的人,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低谷时,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贬,甚至越贬越远,乃至被“流放”儋州(海南),没有居所,与流民无异。而不管身居何职、身处何处,他绝不攀权附贵,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民谋实,在徐州,他亲自带领官员防洪、筑堤;在杭州,他首设公立医院,赈济灾民;在密州,他常山祈雨,收养弃儿...他是为官为民的典范。人生的磨难,磨平了他的棱角,击垮了他的身体,却也造就了一个永无法磨灭的思想和灵魂。他曾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就是苏东坡,他从不违背自己的心,他以本尊示人、本色待人,他潇洒豁达、敦厚善良、豪迈从容。这样的一位有着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人,最后在“归乡”途中死去,而他留给我们的思想、他的人生处世哲学,万古不朽。最后,借用苏东坡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与诸位共勉。我们不可能成为苏东坡那样的人,但,若是能从苏东坡身上学习一些零角,想必也能受用一生。

生活中的谭正热爱厨艺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汝城县人民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