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年轻人要少说话多做事”——这是我听过的最蠢的职场谎言

句子大全 2016-01-04 13:38:42
相关推荐

“少说话,多做事”——曾经被誉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职场美德。

当然,这也是职场领导忽悠年轻小白们的专用词句。

这句话为众多职场新人们描绘的图景是:你只要好好努力,安安心心996,做一头只会干活不会吃草的老黄牛,受了委屈不必叫唤,你一定就是我的好兄弟,一定会有光辉的未来……

这句被视为“高情商”标配的金句,宣扬的又是那种“吃亏是福”的怂包逻辑。

醒醒吧,在大多数时候,“少说话、多做事”并不能让你积累好印象好人缘。

这种敏于行讷于言的性格,只会让你蒙受无穷无尽的锅。

01

前几天,我手下的一个网络小编,交给我一篇网络文案,说是要往某个行业网媒投。

我审阅了下,发现立意、角度都还算新颖,文笔也通顺,于是发了个“赞”的表情,同意他把稿件转给媒介部,然后投往目标媒体。

谁知昨天下班的时候,我穿过小编的工位,无意中发现他电脑上的画面——他居然还在焦头烂额地改这篇稿!

我不解:这篇稿子不是大方向早就定下来了吗?怎么还需要反反复复改三四天?

小编这才跟我道出了原委:媒介部的同事、以及目标网媒不断地提出新的修改意见,等于是让他把稿子重新改写了三四遍。

这时我再重新审读他的稿子,里面增加了很多无谓的表达、无谓的信息点和诉求,创意感和记忆点全无,篇幅臃肿,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问他,这是谁让你这样改的?

他说,媒介部和乙方建议的啊,他们一开始说,我这个稿子写得太简略了,该宣扬的痛点和利益点都没有提到;于是我就加进来了一些特色项目;后来他们又说,我这个地方缺乏案例,推论过于武断,没有说服力,然后我又加了些案例进来;可等加了案例,他们又说你这里过度渲染效果,违反广告法了……总之,改了几遍他们都不满意,后来他们又说,你的文风措辞不能太俏皮,要严肃一点,庄重一点,然后我又把逗比风格的改成了论文风格,最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我问:难道你不知道,这些强行加进来的东西,会破坏你原来的整体创意构思吗?胡乱添加的信息,也会虚化你原本要表达的中心。你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弊权衡、主次取舍吗?这样胡乱拼改,文章当然就没法看了。

他说,我知道啊,但是他们不听我解释,他们说,你一个新人,就应该少说话多做事,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千万不要找借口——其实我自己也很惭愧,改了几天,稿子都交不出来,我觉得是我自己耽误了大家的进度,对自己的能力也很没信心了。我也不敢告诉你,怕你像他们一样责怪我“找借口”。

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就瞬间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个笃信“少说话多做事”的年轻人,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这帮媒介部的老同事和乙方其实根本不是在给新人做“指导”,而是在配合着算计他。他们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1 稿件发布出去,如果反响好、转化率高,那就是“经过我们的督促、把关和修改,文章取得了良好效果”2如果反响不好,转化率低,那就是“脑残小编怎么手把手教都不会,浪费我们时间精力也还是没用”。可是,职场阅历尚浅的小白小编,虽然本职工作做得并不差,但也不可能识破他们这种“套路”啊。

我对他说,以后你遇到类似情况,要学会不卑不亢地解释自己的顾虑,尤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更要据理力争。说和做,不是非得一少一多,而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真的看不下去,这些“动手”的人的劳动成果,分分钟被那些“动嘴”的人轻易窃取,回头不仅没有功劳,还要替他们背锅。

02

前段时间,一个设计师向我吐槽,说他的功劳总是被另一个设计师抢走。最近部门评优,老板又选了对方。他一个人只好喝闷酒生闷气。

“那个设计师,其实水平一直都不怎么样,就是会吹——他的设计语言毫无章法,设计美感十分匮乏,可他每次都能用三寸不烂之舌,把他的设计思想给兜回来,不懂行的老板和甲方也总是吃他这一套。”

“上次甲方要求做一个‘生命’主题的设计,于是我们设计师各自都上传作品竞评,这哥们的作品非常另类,他整了一片破树叶搁在画面里,就交差了——老板看得一头雾水,问他这个构思是什么含义?他说,这是凋零的生命,在黑暗的视野中扭曲与挣扎;枯萎的树叶形状也像是一片火焰,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老板听了很满意,说那就选这个了。呵呵,我们几个设计师私下都无法认同这种审美逻辑,但老板被他忽悠得云里雾里,有什么办法?”

“好吧,你说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有自己的主观喜好,我也认了。但我不能容忍的是,这哥们整天在领导和甲方面前邀功请赏,不管可行性如何,都随口拍板承诺各种设计任务,他自己领回来的活,做好了,功劳是他个人的,他最喜欢说是自己提供了哪些哪些关键创意,使团队有了灵感的突破;如果做差了,他又会马上把责任甩给团队,装模作样地说,是大家集体配合不够默契不够流畅,或者说没有听从他的某个建议,导致了失败的结果——久而久之,我们整个部门都非常烦他。”

“但他正是通过这种表演,长此以往,在老板和客户面前建立了‘设计骨干’的印象。事实上,我们所有设计师都很清楚,干活最苦、最累、最重的是我们,而那个人平时根本没干多少活却占尽了最大的便宜——就是靠一张嘴而已。”

03

我很能理解这位设计师的郁闷,也清楚那些“少说多做”者们日常的委屈。然而,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并不以人们的愿望为转移。已经有无数的职场教训,告诉我们“会做不会说”根本不是什么美德,而是在给自己的口拙嘴笨找借口而已。

过去的职场文化,之所以将“少说多做”视为高尚的职业道德,一方面是出于对企业内部“安定团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多说少做”、“眼高手低”的投机行为予以谴责和打压。但在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后来当职场菜鸟们成长为了职场老手之后,才幡然醒悟:原来“能说”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能力,它不仅代表着沟通能力强,更代表着他们能用能说会道的本领,对更高的决策者产生影响。

回到刚才那个“设计师”的案例中,为什么老板和客户都喜欢“少做多说”的设计师而不是“少说多做”的?正因为“能说”的那位,不仅实现了自圆其说,还在领导和甲方面前塑造了一种“我真的很忙,我真的在对你的事情上心”的氛围,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需求得到回馈。

当然,最最核心的一点是,“会说”的人,其实是在改变游戏规则和游戏标准,把它们推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毕竟,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工作,成效和好坏并不一定有明确的客观量化标准,也就是说,“标准”很多时候靠人为沟通而制定,充满了主观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说”的是在“颠覆游戏规则”,而“会做”的人只是在最大限度地顺从游戏规则而已,高下立判。

所以说,那些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少说多做”者们,不要把自己打扮成那种唯命是从的老黄牛,也不要完全回避办公室的人际争斗。如果你不善言辞,只能导致自己的底线和权益不断后退,导致你的工作根本无法开展。与其“少说多做”,不如“多说多做”,将沟通和执行两方面的能力培养起来,更全面地提升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