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陈雄聊太极拳 45】 从名家明师身上话说真松与刚的真功

句子大全 2015-12-27 22:37:43
相关推荐

太极拳是一种通过意念引导气息、形体、力量、神识高度统一的运动运动,要求心静用意,肢体内外(含肌肉、皮肤、骨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呼吸等)充分放松,所以说“练到老,松到老”是练好太极拳的必要条件。常言道:“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太极拳中的松,是理解文字容易而体悟身知难。不同的太极拳流派和太极拳家有不同的体认与练法。

太极拳这种放松用意、内外合一的锻炼方法,如表现在技击方面有五点好处:

一、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以后,气血周流无滞,气行于骨节隙缝之中,能加强节节贯串的作用。

二、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动作上的顺遂和圆活性都能获得高度的发展。

三、全身骨节由于放松而自然下沉,发展了下肢的支撑力;胸背、肋骨节节松下,外向前合,有助于意气松沉,稳定重心。

四、能够发展力气和速度。因为全身处处放松了力气,才能毫无阻碍地、圆活地加快速度。

五、放松用意的练习,有助于提高练拳用拳的智慧和技术,有利于平抑心理的不良之处(如浮躁、胆怯、好胜心过强等)。

松从何来?一是练出来,要有正确的方法,再加上苦练才能有松静自如的功夫。初习者先练关节松,进而肌肉松,最后达到整体上下内外皆松。郑曼青先生说:“松,要全身筋络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我师爷雅轩公在《太极拳随笔》文中说:“放松要先松心,后松身,从头颈、脊背、肩、腰、胯、膝、手、肘、腕、脚各个关节都须完好松开、松透,毫无拘滞之力,要大松大软。”他老人家在《太极拳随笔》文中指明:“要松得完整,松的均匀、松的一致……在打人不入内,是松的功夫不够,尚未松净,还有拘滞之力牵制;动先被人知,是尚不软,有明力未退净。”

二是比较得来,通过推手切磋和散手较技,遇上高手就知自己不够松。有人说: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松柔很松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被人打出去。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别人比你更松,因为松是相对于对手而言的,松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再说松是有层次的,太极拳明师张志明说:“应当把‘以心行气’理解为‘以心行松’,把‘以气运身’理解为‘以松运身’,松意走到哪里,那里就产生相应的运动。常说‘意到、气到、劲到’,实际是‘意到、松到、劲到’;‘气为劲体、劲为气用’,实际是‘松为劲体,劲为松用’。说到底,气是松出来的感觉,劲是松出来的动力,肢体动作是松出来的可见形象。”

有太极前辈认为,无刚劲者假太极也,太阴也,非太极拳,奇能百巧无力不中。当然刚势刚劲是一种整体上的刚势刚劲,是一种由柔变刚的瞬间爆发性掷抛和击打。积柔成刚的理论本身是不错的,问题在于对此的理解不同。有的人积了一辈子柔,也没有见到“刚”为何物,练了好几十年柔软的太极拳,愣是没有积出刚的东西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关键是在于“柔”的理解上。

在太极拳圈内,追求单纯健身养生者较多,所以认识和理解太极拳之“柔”的人相对较多;追求防身自卫和练推手、散手的人相对较少,所以认识和理解太极拳之“刚”的人就相对较少。拳经云:“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有柔有刚,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这是太极拳中柔与刚的辩证关系。认识这一矛盾,在习练中方能自放松开始,由松入柔,尔后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以达刚柔相济。太极拳的刚是从松柔中锻炼出来的,即武禹襄说:“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因此,它的刚仍然是柔中有刚。这种加强了弹性和韧性力量的“柔中寓刚”,能够随时灵活地集中于一点,从而就能发展力量和速度,能“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又能“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太极拳的原理是有哲学基础的,有“松”则必然有“紧”,有“柔”则必然有“刚”,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太极拳的刚劲是通过松柔练出来的,随着松沉劲的逐渐练出,刚劲也就慢慢的显现,练出整体的松沉劲,刚劲才完整。整体松沉劲练出来了,柔自然会,刚也就出现了,刚柔并济自然上身。太极拳首要以阴阳之理来行功,但练拳不可一味的求刚或求柔。太极名家吴文翰说:“推手时,无非是刚柔两个劲的运用,而刚柔两劲的变化要忽隐忽现。”

刚与柔的概念可能对一些太极拳初学者来说仍然有些抽象,刚与柔既矛盾又相互包含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太极拳在哲学概念上的阴阳范畴中的一对矛盾,在练习和应用之时,应该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练拳难在刚柔的准确把握上,就是难在刚柔相济的“中和”上。单练行拳走架也好,对练推手散打也好,没有生搬硬套的刚与柔或阴与阳,什么几多刚几多柔或多少阴多少阳,都是不实际的;而是根据实际的状态和情况,把刚与柔或阴与阳的相济比例进行恰到好处的最佳调整。太极拳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以柔积刚”、“柔极至刚”是个敏感话题,各人对此理解认识是不同的,各人的功夫层次不一样,身知体悟就有不同,语言与文字表述也不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有人从“气敛入骨”这个层面去理解太极拳之“刚”,认为太极拳的刚柔相济是指神气收敛入骨为刚,骨肉通透为柔。臂如棉裹铁的柔软沉重,就是体现了神气收敛入骨为刚的实例。

有人从“虚实变化”这个层面上去理解太极拳之“刚”,忽隐忽现,忽刚忽柔,要轻则一无所有,要重则可以无坚不摧。这是虚实变化、刚柔轻重互用。其中隐、轻、虚是柔的体现,现、重、实是刚的反映。我师爷雅轩公指出:“太极拳之刚柔相济是说在技击中有忽刚忽柔,要轻则百无所有,要重则可以无坚不摧,这是虚实变化、刚柔轻重互化的意思。”《邢台县大石头庄村太极大师张钦霖》文中说:“‘九•一八’事变后,北京一个叫武田西的日本军官,力大如牛,摆摔跤场面,将中国人摔伤无数。张钦霖应朋友之约前去扑擂。武田西狂叫着,一个饿虎扑食朝张钦霖扑来。张钦霖用太极桩功‘千斤垂’,任武田怎样用力,张钦霖纹丝不动。然后张钦霖用‘四两拨千斤’之法,把武田西摔出两丈开外。”“千斤垂”和“四两拨千斤”都是杨氏太极拳名家张钦霖用虚柔实刚变化的功夫来取胜。董茉莉在《怀念父亲董英杰》文中回忆:“有一位香港的老师兄,现在将近八十岁了,也是一位太极拳的痴迷者,几十年来跟不同的人推手。‘我跟任何一位老师推手,都是觉着人家推过来,你可以感觉得到他的力气是压在你身上的,也知道他用的哪一招。’他经常回忆自己十来岁的时候曾经跟父亲推手的情景,‘跟你爸爸推手的时候,你不觉得他的手碰到你的身体了,没觉得他手在身上任何一个部位加过力,可是他一扬手你就飞了出去,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他在用哪招。这么多年了,我还没碰到第二位老师有这样的功夫。’”这个柔刚的虚实变化的实例,体现了董英杰先生推手中的刚柔是突变的,刚的发生是极为迅速,其持续的时间也是极其短的。对照形意拳宗师宋世荣《神运经》中的话“以柔用刚方是真疾,以柔用疾方是真刚”,有相通之处。

有人从“化劲柔发劲刚”或“接手柔打手刚”这个层面上去理解太极拳之“刚”,认为化劲是柔的体现,诸如弹簧式的长劲发放、冷脆的穿透性短劲、贴身按的震击劲等等是刚的体现。如果将“柔劲”变化而快速的发放于外,这种劲就是“刚劲”,也就是所说的“柔如棉花,硬似钢铁”。化劲发劲时周身的肌肉不用力,唯独只用松沉劲与丹田气,相对来说是体现了柔劲和刚劲。我师爷雅轩公说:“在不发劲时是百无所有,也就是极柔软也,在发劲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所有之劲打来,这就是所向无敌,极其坚刚也。”《董英杰三击马剑臣》一文述说了杨氏太极拳名家董英杰在较技中柔化刚发的实例:“泰国华裔马剑臣精铁砂掌,少林拳等多种功夫,曾去日本学柔道,亦苦练泰拳。马剑臣年轻时好比武,知董英杰乃太极大家,在一次众人聚会之时,向董英杰提出可否一试身手。董英杰笑而允之。说时迟,那时快,马剑臣上步就打,人却被弹出丈远。马剑臣不明就里,回身上前又打,这一次被弹得更远。”黄仁良在《张玉老师》文中说:“有一次,来了身强力壮的外地拳师,指名非要找张玉老师交手,分明是前来挑衅,于是邀至家中比试,此人一出手便以直拳向张老师胸腹猛击,张玉便接劲化打,用一招搬拦锤以短劲回击,此人立即跪地不起口吐鲜血。”这个也是张玉在较技中柔化刚发的实例。1992年4月,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在山东济南皇亭武馆内举行太极推手比赛和规则研讨。为了验证是否真有传说中太极拳“柔化刚发”、“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功夫,我恩师林墨根与当时全国推手比赛总裁判长和本次推手赛重量级冠军较量。比赛双方在擂台中央刚一接触,众人尚未看清怎么回事,林师的对手便已飞跌了出去!爬起来再较量,结果同样如此!当那位年轻力大的重量级冠军欲对林老施展擒摔绝技,想猛然发力将他摔倒时,只见73岁的林师运用太极“引化掷发”的功夫,对方便腾空飞出丈外,跌扑倒地!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有人从“势”这个层面上去理解太极拳之“刚”,比如暴风的狂卷势、江河的漩涡势、大海的波浪势等等。太极拳似水,水极柔又极刚,溪水细流是柔势,淹毁楼房成平地的洪水是刚势;太极拳似风,风极柔又极刚,吹拂而来的轻风是柔势,把一座城市吹刮成一堆废墟的台风或龙卷风是刚势。太极拳的“柔中寓刚,柔极生阳”之理,符合于自然规律。蔡武军在《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林炳尧》文中说:“有一次,林师在教粘、化、打的用法时,要徒弟高载君随意用以前学的外家拳法攻击他,只见高载君一出拳,拳还没到林师身上就被林师用手黏住,顺着拳路用太极拳当中的捋,向右上方一捋,高载君整个身子往前一失控,林师随即一个转身再用背黏住高载君身体,同时顺势一转,一只手往高载君大腿根部一提,高载君整个身体在空中就像大风车一样,瞬时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动,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好久才缓过神来。”黄建成在《大师中的大师-王壮弘》文中说:“与王壮弘老师一搭手,你就觉得忽然落空失控,如跌入惊涛大浪之中,紧接着是如被大浪卷住抛起,自己已无法分清东南西北,魂飞魄散,直到撞到墙壁上还要呆一阵子,才清醒过来,不相信会有这回事。”

有人称太极拳是神拳,然而不是玄拳啊,得有经得起技击实战检验的好手段和真功夫,既能引进落空,又能“出手见红”(杨家太极拳的武功特点之一)。倘若身上没有技击的好手段和真功夫,那么在实战上谈什么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等都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玩玩推手还行。相传1929年杭州国术大赛的亚军获得者朱国禄兼练拳击,其打法当时遭一个太极拳名家(以事论理,隐去名字为好)非议,说“不合国术”,其弟朱国祯要与那个名家请教,名家不敢迎战,在深秋的天气里竟满面是汗。那个名家的柔化功夫很高,然而柔极至刚的武功尚不够厉害,还是令那个名家汗颜啊。如下所述轶闻中的太极拳武功,你说是“松紧转换”之“紧”的极致也好,说是“柔极至刚”之“刚”的极致也好,那是直观刚的真功夫,用于实战技击具有较大威力。练功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果幸得高人的言传身教,还要下很深功夫去苦练,练成的难度很大,所以只有极少数人能练成。

杨澄甫堪称神力的刚劲

当年杨式太极拳泰斗杨澄甫先生柔软之极的刚劲,动之之激,发之之聚,未见其动,腾空而跌,独步一时。堪称神力,一直令后辈人激动而神往。

陈发科跺脚时声震瓦屋

据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人回忆:解放以前的一天,陈发科准备赴北京授拳,临行前为弟子演示拳技,不让小孩看。赛男(陈氏太极拳名师陈立清的父亲为她取的小名)躲在供桌下看到,陈发科将弟子从屋中心打到山墙上,又弹回房中间。陈发科冲拳时,几尺外的油火东倒西歪;跺脚时声震瓦屋。演示完毕,赛男佩服得五体投地,要求跟族爷学拳,陈发科鼓励她好好练习。

牛春明用手指开罐头盒

孟宪民在《太极拳教程》书中说:“是年,健侯师祖也被聘为北京救火会的国术教官。至此,牛春明和健侯师祖得以朝夕相处,其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的精神深得健侯师祖的赏识,于是将毕生的技艺传授给牛春明。牛春明进入杨家门墙后,深得杨家父子器重,倾囊相授太极拳功夫,加上他自己的精心苦练,功深技精。健侯师祖晚年,又把秘传的点穴功夫传授给他。牛春明的肩臂、肘腕和手指已练到了相当的功力,指头肌肉特别发达,内劲直透指梢。据传,一次野餐,忘了带开罐头的刀,牛春明用手指当刀,点开罐头盒,而手指毫无损伤。具有这等功力,又熟悉人身上的生死穴位,点穴术就不仅仅是防身制敌的秘术,它还能用来治病救人。”

崔毅士将地板震裂

瞿世镜在《杨门弟子素描》文中说:“崔师伯在上海永年拳社,曾经坐在凳子上与傅钟文的徒弟推手,‘师伯突然发劲,将地板震裂,凳足下陷于地板中。傅钟文面色陡变,但崔立志(编者注:就是杨氏太极拳名家崔毅士)是其师伯,不便发作。”

张达泉的梢劲展示

朱纪生口述、盛彬整理的《张达泉的太极拳功夫》文中说:有一次在中山公园有人问太极拳名师张达泉:什么是梢劲?他没有言语,随手把旁边一个人手上的竹剑拿过来,把竹剑扔向5米多高的梧桐树的枝岔,那竹剑并牢牢地插在树上。然后他把竹剑拿下来,有意地把竹剑往树干上插,竹剑插不进,因为竹剑不是很锋利。人们很惊讶,人人称奇。

刘慎五的手如钢棍钢钩

《怀念先师刘式太极拳创始人刘慎五先生》一文的作者回忆:“第二难忘的事,是先师那句至理名言:‘文人一字千金,武人一指千金。’在93年前后,我当时年轻气盛,仗着自己体胖力大,又练了点技巧,就经常发人而收不住。有次在推手时,不小心把师兄的脚给弄崴了。先师就在过后给我说了上述的那段话。并且解释说,文人写个字,能挣一千元;而你即使用一个指头,也会伤人,给人看病,花费一千元钱。先师还特别让我试了一试他的十个手指,他的每个手指都十分刚硬,如同十根钢棍,让我不寒而栗。至此我才明白先师把和别人推手叫做‘摸摸’的含义——就是摸摸对方劲路,找找对方弱点,在举手投足之间,既能轻描淡写地化掉对方的力量,又能毫发无损地把对方发出去,打化结合,收发自如的太极推手境界。”余永堂在《德艺双馨,武术风范》一文中说:“我们都感觉他(刘慎五先生)手如钢钩、臂如铁担,听劲极为灵敏,可以用身体任何部位攻击我们,如果谁想用招去攻击他,招来的一定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关文伟用摇车钢棒击头弯成月芽状

刘正绪、关钟鸣在《太极名家关文伟先生》文中回忆说:正值战乱之际,汽车运输经过偏僻山区,常遭土匪骚扰、抢劫。尽管政府允许武装押运,但抢劫仍时有发生。有一次,关文伟(1932年从师吴式太极名家吴鉴泉的高徒赵寿邨,1935年拜杨式太极拳名家杨澄浦的高徒卢子苓为师,1945年再拜杨式太极名家杨少侯的弟子顾丽生为师)随车队押运,车队经过云南某地的时候,一辆汽车不慎撞死一头耕牛,数百名村民涌至,围堵车队。关先生答应优价赔偿,但村民想乘机敲诈,漫天要价。关先生见谈判不成,又怕伤及无辜,便从驾驶室内拿出一根钢质的摇车柄,运起内气,朝着自己的头顶连击几下,把钢棒打得弯成月芽状,然后笑嘻嘻地说:“还是合理地赔偿吧?”在场数百村民惊得瞠目结舌,只得接受合理赔偿。

金玉铮手断鹅卵石

今年85岁的金玉铮(爱新觉罗载昊)先生,1930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金兆麟习武,后拜京城太极拳名家白旭华先生为师成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几十年来与国内外众多名家切磋较技,功力老到,经验丰富,冷脆粘黏,出手不见手,门人称其有“少侯风范”。赵丛君的采访手记中有金玉铮展示太极真功夫的这么一回事:“金老18岁时参军入伍,后在陆军第43集团军任演员兼体型教员。他一生坎坷,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黑龙江,‘文革’时又因言获罪,入狱十年。1979年,金老的出狱时间到了。但管教说,把你的功夫给我们露一手,否则不许离开。没办法,他拿起一块鹅卵石,用脚踩在门槛上,用练就的“金刚手”劈断后,扬长而去。”

以上所述系本人初窥太极拳门径的一孔之见,意在抛砖引玉,表述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修改补充于2018年5月9日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主演:小罗伯特·唐尼 /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 马克·鲁法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