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宝鸡市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让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句子大全 2015-12-15 13:05:51
相关推荐

抓环境美家园 宜居宝鸡惹人醉

“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提起宝鸡,最令人称羡的是其江南水乡般的城市环境。生态宝鸡、绿色宝鸡是身处这座西部内陆城市的居民最引以为豪的的名片。全国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历届宝鸡市委市政府持续向绿色宣战,取得累累硕果,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奋力摘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更高级别的“绿色勋章”。通过积极建设“城区、台塬坡面、交通道路、水系、城镇、生态家园、旅游景区、经济林发展和生态公益林”九大绿化工程,借力“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在铁路、公路沿线大规模建设宽幅林带,形成了“百里绿色长廊”,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 85.27%。在市区,大力开展了经二路、金台大道、东风路等重点道路和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单位庭院绿化达标、市区加油站、城中村进村道路、林荫停车场、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等专项绿化提升活动,形成了“巾帼林”“青年林”“双拥林”“听众林”等十大全民义务植树品牌;在县区开展了园林城市、县城、城镇“三级联创”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成为全国首批、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在大范围植绿造景的同时,宝鸡市还强力推进大气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通过实施燃煤锅炉、煤炭销售污染、燃煤小火炉、扬尘污染、工业超标排放、黄标车污染“六个清零”,重拳出击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去年全年共收获272个蓝天,比上年增加30天,空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位居关中各市之首。同时,平安建设也领跑陕西,刑事案件发案率、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公检法司政法队伍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市民生活舒心,农民生活也要幸福。近年来,宝鸡市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从市到县到镇,各级“一把手”亲自抓,逐县区召开现场推进会,将整治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生活垃圾处置方面推行“五个一”办法,即每户一个垃圾桶、每组一名保洁员、每组一个垃圾收集车、每村一个垃圾保洁站、每站一个垃圾清运车,形成了村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在生活污水处置方面,探索建立了“统一收集、沉淀厌氧、人工湿地、多级净化”的处理模式,解决了村庄污水集中排放和处理问题;针对养殖污染,探索建立了“小区集中饲养、人畜完全分离、污染集中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的治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分散养殖污染问题;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建立了“净化先行、绿化点缀、靓化提升、文化增色”的整治模式,鼓励村庄清理“三堆”,治理“三乱”,解决了村庄脏乱差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达到 107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3%,西府农村环境达到全省最优。随着今年剩余630个村完成整治,宝鸡市将在陕西省率先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

抓扶贫准施策 奔福路上不掉队

“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就是要力争让每一个宝鸡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奔福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新一届宝鸡市市政府带领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理念执着而坚定。他们没有忘记, 全市还有42万贫困人口处在北部乔山、西部关山、南部秦巴山区的穷乡僻壤之间。“绝不能让这些老乡掉队!”为此,以精准扶贫为指导,以集中连片板块式开发为抓手,近年来宝鸡市积极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造血”扶贫、兜底扶贫,鼎力扶持贫困群众拔穷根、换穷貌、改穷业,止目前,全市近3年已累计有38.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6.7%下降到15.4%。

精准扶贫,必须把钱花在“刀刃”上。宝鸡市将扶贫开发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瞄准西部山区和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六盘山片区县及秦巴山片区县,坚持集中连片板块式开发,持续打响扶贫攻坚战。距离宝鸡市区仅30多公里、半小时车程的西部山区,曾是宝鸡贫困人口最为集中、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生存环境最差的区域。近年来,宝鸡市举全市之力实施“突破西山”战略,在全国首创“扶贫特区”,运用特有的工作机制、投入机制、政策机制、人才支持机制和社会包扶机制,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累计投资13.58亿元,完成各类扶贫开发项目620个,实现10.5万人脱贫,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集中连片板块式扶贫开发的样板。

“政府给了很大投入,不仅帮我们搬出了深山,还搬到了川塬地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说这话的是原陈仓区凤阁岭镇后排村一组村民王麦成。地处西部山区的凤阁岭镇后排村、大岭山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村民基本都分布在后山的梁、峁、沟、岔中,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每天要走几个小时。宝鸡市西山建委在对该村实施整村移民搬迁工程时,将村民分别迁往川塬城郊的宝鸡高新区千河镇李家堡村和陈仓区周原镇杜赵村、亚子村等地。“这里交通便利,教育、医疗设施齐全,我儿子和儿媳在旁边育才公司打工,我孙子能就近上学,我本人农闲时还能做点小生意,家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麦成激动地说。

为了打通扶贫开发的“最后一公里”,宝鸡市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锁定705个贫困村和54.66万贫困人口,坚持扶贫对象识别、规划落实、项目资金、帮扶措施和跟踪管理精准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监管;科学划分贫困类型,分类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并组织实施了“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即:一个贫困村派驻一个工作队、制定一套帮扶方案、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个贫困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确定一个增收项目、落实一名责任人,开展“处方式”扶贫,近3年全市连片特困地区累计实施规划项目538个,完成总投资344.6亿元,贫困人口数量正以年均10.56万人的速度递减。“三无户”移民搬迁让5910记无安全住房、无依赖力量、无可靠收入的困难群众喜迁新居;产业扶贫精准“滴灌”多举措助贫困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仅西部山区近年来就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5个、入社农户达5000多户;多部门政策联动兜底扶贫,解决了14万65岁以上贫困老人、患大病人员、贫困残疾人、贫困大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生活难题,建成了848个农村幸福院,惠及5万余空巢、独居和留守老人……一张覆盖所有人群众的幸福大网正越织越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