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博物馆迷惑VR大赏 及一些我们的思考

句子大全 2015-12-01 16:46:58
相关推荐

全国人民出不了门,各地博物馆开不了馆。

广大文博爱好者,只能宅在家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VR」。

但是,VR看多了,一些让人疑惑不解的事情就出现了……

迷惑VR大赏

【画质感人、糊你一脸】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此展览,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穿越展柜,这是你从未有过的魔幻体验】

看到这里,猫史官不禁陷入了沉思……

在VR技术和应用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博物馆的VR展为何还是如此迷惑呢?

或许,是我们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做VR这件事?

为什么要做VR?

近些年,VR已经逐渐成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标配」。

而作为一项技术工具,VR也的确有很多优秀之处。

首先,给展览(尤其是临展)拍摄VR,可以把展陈、展品全方位地记录和保存下来。

对内,可作档案资料;对外,展陈设计也可分享给更多的业内人士。

其次,VR确实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无法到现场参观的遗憾。

近年祖国的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各家博物馆轮番推出各种大展。文博爱好者没法每场都追,「望VR止渴」也不失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选择。

最后,碰上「新冠」这种特殊的社会事件,「无接触」的VR逛展就显得尤其必要,对一些重度文博爱好者而言,甚至是一种刚性需求。

其实到这里,我们也能发现,使用VR的人,多半不是业内人士,就是深度的文博爱好者。这些人可不是「看热闹」,而是来「看门道」的,人家要求高着呢!

如果只是把VR当做是博物馆数字建设的一个指标,不去了解观众的需求,结果只能引来吐槽……

所以,什么样的VR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呢?

观众需要什么样的VR展?

首先,VR最基础的使命当然是「清楚、明白」。

比如200亿像素的全景兵马俑:

高清到老秦人的发丝、抬头纹都丝毫毕现:

去过兵马俑的人都知道,现场根本看不到类似细节,这种VR体验,确实香。

当然,这种大手笔不是谁都能拥有的,200亿这个目标太大了,我只有1个亿像素怎么办?

1个亿其实也够了,VR里还能添加各种热点,包括高清图片、文字说明、语音讲解、3D模型等等。轻轻一点,观众一样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湖南省博物馆「根 · 魂:中华文明物语」】

【内蒙古博物院「梦幻契丹」】

其次,VR的路线和视角设计要合理,别让观众在「云看展」的时候云里雾里找不到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坐在沙发上逛VR往往比实地逛展还累……

因为有的VR展只管拍,完全不关心展线和逻辑,更不考虑观众观看的视角。希望下次拍VR的时候,策展人或者熟悉展览的工作人员能现场进行指导,这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个「专业事儿」。

另外,适当添加一些小小的位置功能,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暖暖的关爱。

【辽宁省博物馆「又见大唐」展】

最后,希望VR展厅能提供一些互动的功能。

这算是一个比较私人的感受吧,空荡荡的VR展厅虽然没人挡住去路,但也有点寂寞空虚冷。好好的「全景故宫」,硬生生逛出了「全景冷宫」的感觉。

大家平常追剧都有弹幕,小伙伴们虽然散落在海角天涯,但是会在线预警、指路、讨论,并不觉得孤单。所以,VR展里,「弹幕」「评论」之类的互动功能都加起来嘛,热热闹闹的挺好,不喜欢也能关掉。

关于VR展,文章写到这里本来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猫史官突然意识到,VR再怎么提升改善,这展览不还是线下的那个展览吗?

所谓的「线上展览」,又在哪里呢?

线上展览=VR?

想来想去,猫史官觉得,真正的「线上展览」,恐怕应该是利用线上的形式和特点,专门策划和制作的另一种新型展览。

「线上展览」最大的特点:「空间」不是实在的,「展品」也不是实在的。

所以常见的展览形式和内容就不得行了,需要重新塑造「观众」与「展览」之间的沟通模式。

怎么整呢?就需要根据「线上」的形式,策划制作与之相匹配的内容。

其实,如果我们环视一圈,会发现有的博物馆已经「在线上策划一个展览」了。

比如我们的业界之光——上海博物馆,最近两年的书画展,就配合线下策划了内容和形式都相当不错的线上展览。

从实用的高清图片+文字介绍:

到清晰的生平+创作年表:

再到直观的行迹图、交友圈:

还有锦上添花的小游戏和虚拟的「人在山水画中游」:

「展品信息」、「知识拓展」、「互动体验」这三块构成了整个线上展览的大框架,每一部分都用恰当的形式来表现相应的内容。

逻辑清晰,设置合理,就算我没有到过现场,也并不妨碍我走近董其昌、了解文敏公。

另外,线上展览其实也不一定非要配合某个线下的展览,它的可能性更大、操作也更加灵活。

只要有充足的数字化资料,就可以独立策划一个全新的展览。

比如「谷歌文化学院」,上面有全球多家博物馆的藏品高清资料,即使是私人用户也可以自由收藏,并且自己选择主题,突破时空和馆际限制,重组展品、创建新的小展览。

这种展览以真实馆藏的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图、文、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短小精悍,操作简单,还能一键分享,而「易传播」也正是线上展览的一大优势。总之个人觉得非常好。

写在最后的话

疫情只是暂时的,春天总会到来。

但在一切恢复正常之前,博物馆们可能也会总结,我们这波做得够不够好?

按照定义,博物馆应该是一种永久机构,来日何其久长,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地举办展览(无论是线上展、线下展、还是把线下搬到线上的VR展),是值得花精力不断去思考、探索的。

最后,猫史官也希望你能够积极留言,告诉我们你看过最精彩的线上展览都有哪些?或者关于博物馆线上展览,你有什么要吐槽的和好建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