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关于孵化器的十句大实话

句子大全 2015-10-30 04:00:16
相关推荐

一、孵化器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

1987年,第一家孵化器——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在武汉成立,30余年间,我国孵化器的发展大体走过四个阶段。

1、导入期:1987-2000年,孵化器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发展,其中又以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发达;在这一阶段,孵化器基本由政府推动,营运费用也由财政支付,创业者多出自高校系统;

2、成长期:2001年-2013年,企业孵化器占据主角,孵化器的类型由单一的商务型转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企业孵化」功能;

3、爆发期:2014-2017年,业内公认的孵化器「黄金三年」,总理一句话点燃了全国民众的创业热情,孵化器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在那个几页PPT就能融资的「非典型」年代,几乎每个孵化器都拿到了政府补贴,赚得盆满钵满。

4、衰退期:2018年—今,2018年是创业狂欢结束的一年,三年「大跃进」式的创业隐患渐显,投资人和创业者在失败中领略了创业九死一生的残酷,孵化器受其累及,低迷至今。

引用《巴黎圣母院》中的一句话,「极端的痛苦,像极端的欢乐一样不能经久,因为它过于猛烈」,极端的欢乐已经过去,极端的痛苦一样会过去,当然,这个过程很难。

二、孵化器想赚钱,必须靠租金

很多创业者、包括一些孵化器从业者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孵化器就不能收租金,或者少收租金。

做孵化器是个苦差事。一眼望见的几种盈利模式,1、租金;2、政府补贴;3、项目推荐;4、股权投资;5、增值服务。

政府补贴,纸面上的钱不少,但最终顺利入袋的往往只有一小部分,尤其是涉及到市里 / 区里出钱,更是困难;而且,从申报到拿到钱,这个周期十分漫长,一般要以年为单位计算,有些孵化器已经倒闭,政府的流程还没有走完。

项目推荐,孵化器里的项目体量普遍不大,就算推荐成功,几百方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也是杯水车薪,况且老板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推荐成功的几率非常之低;

而「靠服务赚钱」和「靠投资赚钱」,可以并称为孵化器的两大谎言。

股权投资,入驻孵化器的,都是极为早期的企业,一般人很难准确发现其投资价值,盲投中奖的概率,基本和买彩票差不多;投资成功的,你还要考虑如何退出变现;至于那些肉眼可见的优质项目,根本轮不到你投。

靠服务赚钱,不多说,保守点,99%的孵化器都没这个能力。

所以,你不靠租金赚钱,还能靠什么?

三、创业者需求重要性排序:租金>地段>品质>氛围>服务

租金>地段>品质>氛围>服务,是园区在线调研50位创业者得到的反馈。

调研中,最多的创业者表示:创业初期,最缺的就是钱,在没有拿到融资前,只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房租又是开销的大头,一些创业者为了节省成本,不惜在地下室、车库、储藏室办公,只为节省一点租金。

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第二个考虑因素就是地段。优质的地段,意味着更多的人才(招聘机会)、更优质的圈层、更多的商务机会。

第三点是空间品质(环境),考虑因素包括户型是否方正、公共区域是否整洁、空间私密性是否到位,停车方不方便,有无公共的会议室、会客室等。

第四是创业氛围,能有与业内人士交流和分享的机会。

排名最末的是服务,绝大多数创业者均表示,在当前的环境下,孵化器能给到的服务,大多都是噱头,无法给创业者带来实质性帮助,只有高性价比的办公空间,才是孵化器对创业者最大的诚意。

四、孵化器「重资产」最滋润,「二房东」其次,「轻资产」利润最薄

当下,土地成本高企、政策尚不明朗,传统房企和园区开发商向「轻资产」转型已是主要趋势。

但在孵化器行业,只有资产足够「重」才能玩得转。

所谓「重资产」,就是自己的房子,自己做,这是最理想的商业模式,自己保证不亏,各项事宜操作起来也比较有弹性;

「二房东」模式,即低价拿场地,包装之后二次租赁,这个模式能否玩转,要看条件谈得如何,如果精装免租,外加给一些运营费,那就比较好做;如果租金本就不比市场价低多少,还要自己装修,对入驻企业还有一堆限制条件,那八成是要亏损。

「轻资产」就是纯运营管理,政府支付一定管理费用,你来完成任务,这种是最苦的,干的活多不说,许多事情自己还没有决策权,一年到头,拿不到几个钱。

五、孵化器的成本,比你想象中高

一个孵化器几千方,咋一看很好管,但真正运营起来,你会发现人手不够、入不敷出。

孵化器的空间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招商、营销、活动、物管、投资、服务、财务缺一不可,细算下来,团队配置差不多等同于一个10万方的大园区;另外,你还要花一笔不菲的装修费用和办公家具采购费用;还有一些孵化器是商场、厂房二次改造,公摊面积很大,那这部分水电费,也得你来埋单。

六、独立空间比联合办公更受欢迎

不少人对孵化有误解,认为孵化就要租工位,就要大家在一起办公。

但现实需求是:租小房间的多,选联合办公的寥寥无几。

理想中的联合办公,每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互帮互助,又互不干涉;现实中,「Work」成了「Talk」,一堆人扯着嗓门在办公区域打电话、抽烟,访客区一群人一坐就是一下午,空气中混合着咖啡、外卖和泡面的味道,仿佛置身于十年前的黑网吧,这种嘈杂的环境,实在不利于创业。

另外,创业者好不容易当上了老板,再小的团队也想有自己的地盘,这也是人之常情。

七、孵化器无法脱离政府而独立生存

孵化器的本质,是帮政府「打工」。

创业孵化,产业培育,本是政府的任务,只是政府通过市场化运作,采购孵化器的服务,把任务转嫁给运营商,达到共赢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孵化器与政府始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试想,一个孵化器,如果没有政府上位支持,没有政府各项补助,没有政府在各项审批、申报、统计上给予的便利,它能成功吗?

八、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

16年,全球联合办公领头羊WeWork入华,国内孵化器一片哀鸿遍野,但四年时间过去,人们渐渐发现,WeWork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WeWork不成功,原因有很多,园区在线只说两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美对孵化器的需求完全不同,WeWork更强调空间品质,但中国的创业者更在意价格,WeWork动辄3、4000一个工位,这个价格在孵化器的红海中毫无竞争力。

第二,WeWork没有考虑到中国创业者的办公习惯,WeWork的办公室基本没有隔音措施;遇到举办活动,要征用外面的办公空间;空间一应事宜要通过发邮件或者在网站上留言解决,流程繁琐,创业者的体验感很差。

WeWork们的专业化毋庸置疑,但本土化的路依然漫长。

9、想做好孵化器,一分情怀,九分生意

没有情怀,是做不好孵化器的;但光有情怀,没有盈利更是不行的。

孵化器并非慈善机构,网点数、工位数、出租率才是孵化器生存的根本。作为一家市场主体的孵化器,在商言商并不可耻,要先保证自己能生存下来,再去谈服务别人,这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创业者负责。在朋友里寻生意,在生意里扯朋友,结果生意不像生意,朋友不像朋友,最终关门了事,给员工,给投资人、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总之一句话,做孵化器,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情怀,误判了创业者的现实。

10、投资不赚钱,但未来的方向还是投资

投资不赚钱,第二点已经解释过。

而且从实际情况看,先不谈盈利,目前能实打实拿出钱投资的孵化器,已然不是很多;既能提供资金、又有专业人士给创业者提供指导和帮扶,和企业一起成长的,更是凤毛麟角。

投资这事儿挺难,但结合发达国家孵化器的发展历程、以及各地政府的政策导向,从长远来看,孵化器还是要回归投资属性;政府的政策,也将会从各类普适性的补贴,转为对孵化成功并以适当比例持股的孵化器的定向补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