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大明王朝:胡宗宪与赵贞吉的对话 点出了嘉靖一朝最致命的问题

句子大全 2015-10-24 08:57:49
相关推荐

此时这个书办手中握着一条重要信息,急于汇报胡部堂,看守的亲兵也不敢怠慢,急忙引见。可惜这时候的胡宗宪没办法见他,因为正跟赵贞吉谈事呢。

“浙江现在这个烂摊子,搞不好你也会陷进去,如果搞好了,你赵孟静就可能入阁拜相,圣上这是在为下一届的内阁物色人选呐。”

胡宗宪说话还是这么一针见血,如果不是跟赵贞吉以诚相待,必然不会讲掏心窝子的话。不过话里话间又多少透露出一股淡淡的酸气,自从上次跟嘉靖帝见面之后,他就知道自己的仕途止步于此。而对于赵贞吉来讲,浙江的这摊子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赵贞吉虽然心里多少有点高兴,实际上其实很难回答:

“我不作如是观,功过从来结伴而行,我不求有功,无过便是功。”

这也是赵贞吉的实话,后来他的所作所为也基本没有脱离这条准则,谁让他的老师是徐阶呢。

二、

胡宗宪这次找赵贞吉谈话可不仅仅是叙旧,更多的是要探点信息出来,以了解朝廷的打算:

“孟静,赶紧按圣谕把沈一石的家产算清楚,彻查浙江官场贪墨的贿款,悉数抄没交归国库,这便是功!”

胡宗宪这样说,一方面从台面上讲确实如此,另一方面他定然也看过圣谕,他要搞清楚赵贞吉下一步的打算,以及自己要怎么办。毕竟这次从京城回来,他已经知道嘉靖帝有意处理严党,只是不知道处理到什么程度罢了。

对于胡宗宪来讲,应该还有像处理上次“毁堤淹田”事件一样,建议赵贞吉处理的时候快刀斩乱麻,就事论事,不要再牵扯其他。

显然他并不知道嘉靖帝实际上除了这封明着的圣谕以外,还有暗地里的安排,这个安排就由杨金水主导的。而事实上已经在推行,毕竟报信的书办还在外面候着,胡宗宪并不知道沈一石的家产已经处理。

“这件事,胡部堂事先当真一点都不知道?”

胡宗宪当然不知道:

“七天前我还在京师,昨晚才赶回来,从哪里知道啊?”

赵贞吉不仅仅讲了沈一石家产的处理方式,还说了一句更重要的话:

“抄没沈一石家产的事情,他们已牵扯到你了。”

一句“他们”已经把自己从这里面撤出来了,实际上,牵扯进胡宗宪,也是赵贞吉不反对的,但是这么说也不错,毕竟始作俑者不是赵贞吉。

三、

随后赵贞吉就告诉了胡宗宪,这次接手沈一石家产的人就是你胡部堂的老乡,甚至还有亲戚。

胡宗宪一听果然怒了,一拍桌子:

“混账,他们怎么敢这么做?”

这个他们既包括郑泌昌和何茂才,也包括他那些倒霉乡亲,自己独善其身,却无法保障自己的手下独善其身,更无法阻止老乡亲戚,甚至后来自己的儿子也是四处要吃要喝。

赵贞吉见胡宗宪这样的表情,也是明白了他的无辜,并回答了胡宗宪的问题,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那些徽商很好理解,利益驱使嘛,实际上郑泌昌和何茂才也算是利益驱使,他们以为变卖沈一石家产,弄点银子供应军需,同时把卖往西洋的五十万匹丝绸也解决了,或许能救自己一命,所以才胆大包天。

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作死也就罢了,临了还把织造局,还把胡宗宪拉下水,把这滩泥水越搅越浑,以便浑水摸鱼。

胡宗宪当然见识过他们的伎俩,也明白问题的关键不在他们,而在圣上:

“家国不分,是我大明致命之弊啊,孟静,你是理学中人,受命于危难之际,这件事你要给皇上上疏。”

这次嘉靖帝派赵贞吉前来办案,以前这里的官员打着皇帝的名义敛财,现在又打着皇帝的名义,把本该交国库的钱转移到织造局,这才是根本所在。

四、

实际上胡宗宪并没有说透,他也不敢说透,所谓的家国不分,是指官员,还是指嘉靖帝?

但是这种事又不能牵扯皇帝,那就只能怪下面的官员,于是他让赵贞吉上疏。

赵贞吉也不傻啊,你胡宗宪比我官大,为什么你不自己上疏,让我上疏呢,而且今年你都见了两次嘉靖帝面了,你咋不当面说,坑我?

胡宗宪脸色一沉:

“是怀疑我拿你当枪使?”

刚才胡宗宪还讲赵贞吉这次浙江之行,弄好了就能进内阁,弄不好也会陷进去。而这次处理沈一石的财产,是吕芳授意的,吕芳必然也是传达嘉靖帝的意思,那么再让赵贞吉上疏,这个风险显然太大了。

胡宗宪随后解释了一下:

“这件事,你上疏不公也为公,我上疏无私也有私,这个道理你自然明白。”

胡宗宪确实难,现在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话语权,而不在于他说的是什么,他是说什么都是错!

赵贞吉解释自己不是这样的人,这件事实际上是牵扯到了宫里,但是他会尽力而为,希望胡宗宪以大局为重,抗倭大事不要耽误。而后勤保障,赵贞吉将拼尽全力供应,现阶段也只能这样走走看了。

至于那几个徽商,也只能尽力帮忙解脱,尽量把胡宗宪从泥潭里面拔出来。

实际上赵贞吉能说出这样的话,已经很不容易了,也不枉好友一场……

那么杨金水此时又在织造局怎么对付徽商呢?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