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南师故里”话传承 ——基于教育的思考

句子大全 2015-10-12 06:50:19
相关推荐

“古有王十朋,今有南怀瑾”,3月18日是南师诞辰102周年纪念日。我们该如何纪念这位“伟大的乡贤”?我想,“传承”也许是最好的关键词。鉴于南怀瑾先生生前最喜欢的称呼是“南老师”,故试图从教育的视角略谈一二,以抛砖引玉。

为何传承

且不说“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热”的大势,仅从南师在国内外的影响来说,做好“传承”文章,对地方发展至少在增加文化自信、教化乡邑、促进旅游、声名远播等方面具有意义。

从教育的角度看,就更有必要了。仅述两点:

特色办学。从课程价值看,南师其人其事作为重要的乡土教育课程资源,可以把传统文化放回生活中,帮助孩子从身处的环境中获得成长的力量。然后通过跨学科和项目制的学习,解决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发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建立起儿童与传统文化的感情联系,建立起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从办学特色看,教育无非是要思考两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学校可以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等环节,充分汲取南师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结合学校实际、时代和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明确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策略,这也是办学自信的体现,更是避免沦为千校一面、同质化竞争的有效策略。

翁垟街道打造“南师故里”,其实也是地域文化特色和品牌的建设问题。

我们的南缘。赵乐强先生主编的《故园书》,记录了南师与众多乡人包括书信的各式交往,这是很珍贵的南缘。南师故居几经努力终于落定,翁垟街道致力于打造“南师故里,活力翁垟”,目标既立,尚需内涵。

题写校名更是另一种别样的南缘,据我所知,南师为浙江乐清中学、翁垟第四小学、乐清旭阳寄宿小学、乐清英华学校四所学校题写了校名,寄予了殷殷期望。这背后,还有很多故事。比如在给翁垟四小的校名题写时,南师还写了一张便签,其中记述了他十三岁时曾“于此校代课半年”。

南怀瑾其人其事是一处宝藏,需要发掘和传承;南师是一张金名片,需要我们用心擦拭和弘扬。

传承什么

我们传统文化传承,要从南师切入,讲好南师少年成长故事,用好南师的教育思想等;再扩大到乐清乡土特色文化;最后延伸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构建起一个以南师其人其事为核心的多层次立体式的传统文化课程结构。

南师1-17岁在地团完整地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的成长故事无论是对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南师一直认为教育就是生活,强调中西、古今和文武结合。强调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强调体验式教育。他的著述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晚年创办的“太湖大学堂”更是他的教育思想的躬亲实践,我们应该好好地研究。

南师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其最让人感动的精神或品质是什么?在南师众多的“名号”里,我最看好“中华文化的整理者和传播者”,特立独行的文化传承者。他打通儒释道“三教”,融汇诸子百家,以自己的学识、见识和胆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时代问题,解读并传播中华文化。他心系天下,一生行止,很是特立独行。所谓“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乐清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千年古县和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山川俊秀,人才辈出,自古风华。

“历史应该是个人书写。”南怀瑾是1600多年乐清人文谱系中的一颗明珠。从南怀瑾个人史研究,到家族史研究,再到地方史研究,这能充分发掘并传承乐清区域历史文化,丰富区域文化的积淀厚度和内涵,是增强区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发掘、整理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南怀瑾先生一生的功业。他从峨眉发愿,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七十个春秋都在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奋斗着。南师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汇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

我提倡“儿童本位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球化、互联网时代,为未来培养人才,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连接儿童、连接当下、连接生活。

还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不是穿汉服讲点文言文就是继承传统文化,古代的价值观、思想、理念,应该根据现代的要求来重新解释,并且加以运用。对传统文化的传习,既需要读经,也需要超越读经,从文本走向文学、文化,成为一种生命体验,建构一种生活方式。

如何传承

教师成长的载体。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对人而言,首先关注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职业。所以,教师的成长,不仅只是专业发展,更是生命的成长。教师应是不断追求自己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人。为生命的厚度而读书、从人生看教育等价值就显得更为要紧了。

南师的著述很多,但他认为要学修养身心,重点是两本书,一本是《论语别裁》,讲圣贤做人、做事业的行为。一本是《原本大学微言》,《大学》之道是大人之学,教你如何做一个人。

我们可开展诸如主题阅读类的活动:读南师其人,主要在于其精神品质;读南师其事,主要在于其传奇一生;读南师著述,主要在于智慧成长……

南怀瑾故居挂有许多“基地”牌子,南园读书会即是其中一个。初始设想有两个:一是给翁垟籍教师结社阅读南师著述搭建一个平台;二是以民间社团参与故居的日常活动,算是社会治理的一个尝试。但从长效机制看,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的空间。

读南师的书,并进行研究和普及,是传承的基本姿态。

特色课程的建设。课程是学校的主要产品,试举一小学案例,供大家思考和完善。

中医课程:例如二十四节气课程,除讲授节气来历、特点,以及该节气应注意哪些生活问题、如何选择相应的食物等,还有一年二十四节气日的科学考察;百草园:中医药课程。开辟一块地,种上各种中草药,让孩子参与种植过程,掌握药名、药效、使用等。

武术操或太极:可与乐清太极拳协会等社团合作开发。

经典课程:开设《千字文》《幼学琼林》和《古文观止》。这是按年级进阶设计的课程,一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四年级学习《幼学琼林》,五六年级学习《古文观止》。

主要考虑是,学习文言文,从认古字开始,《千字文》1000个汉字,掌握其读、写及本义,打下以后学习古文的基础。

学习号称小百科全书的《幼学琼林》,对天文、地理、人事等有整体了解。

最后,学习《古文观止》,学习古文中最具欣赏价值的文章。孩子如此次第学习结束后,就为以后深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基地的利用。不管各地南怀瑾书院、纪念馆有多少,作为南师出生地的“南怀瑾故居”却是独一无二的。但南怀瑾故居的建设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挥。

这要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是政府主导的治理“共同体”从整体上能提供什么样的课程产品。二是村居和学校如何从自身需求出发,主动对接和整合资源开展各类教育活动。除了特殊纪念日活动外,我更看重故居日常活动的开展。

我觉得目前要做的工作有:做好解说词和主题布展;申请经营南师故居公众号或网站;整合“基地”挂牌单位力量设计年度课程方案;做好治理文章,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志愿者骨干队伍;做好与学校、村居教育活动的对接整合等。

学校是教育的枢纽和发动机,除了学校教育任务外,可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发挥作用。学校可在教师成长、课程资源、特色办学、治理智慧、家庭教育等方面主动作为,在实施方式上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指导开展“志愿小导游”、南怀瑾主题阅读等综合实践活动。

1584668698000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