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原创︱微信时代的关系 5 朋友圈的屏蔽 不说话以及三天可见

句子大全 2015-10-08 04:04:51
相关推荐

朋友圈的屏蔽,代表着现实关系的远近。

对于有的人来说意味着排斥,对于有的人来说意味着保持距离。

我曾经主动把我的朋友圈对一个想和我谈合作的其他行业的人屏蔽。

当时是因为合作的价格差距太大。对方几次拿其他老师价格如何如何来试图压低我的价格,这种合作的思维我难以认同,在我心里已经确定了和她没有合作的可能,所以就把朋友圈对其关闭。

我的朋友圈会发一些私人的内容,所以对于那些没有交集的可能的人来说,我是会把朋友圈对其关闭。

后来有一次,有朋友来询问我合作资源的事情,我想到那个和我合作不成的人,去搭个线,也许朋友和她谈谈会找到合作的可能。

但是,当我和她用微信发消息的时候,我发现对方把我给删除好友。

朋友的忙还是要帮的,于是我去向对方申请好友,对方通过。

就事说事,搭线成功。

搭线成功后,我借机去问了她一下,什么时候把我删掉了?

对方的回答说:是你先删了我的。

听到这种回答,我就没说什么。

天就是这么被她聊死了。

从情感层面,倒是很好理解:她因为她看不到我的朋友圈这件事,内心的被嫌弃的情结被勾了起来,于是通过删除好友来一解心头之气。

而且是以“你先把我删了,所以我才删你”作为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

关系中,没有人喜欢被拒绝、被嫌弃、被厌恶。

当我看不到对方的朋友圈时,那一刻我也是不爽,不过我会去看看我和对方的现实关系是怎样来去决定我是做点什么或者是什么都不做。

对于我想要靠近的人,无论是从个人性格上的喜好,还是从生意关系上的利益,我会主动和对方去沟通,争取朋友圈的开放。

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拒绝过。

而且多数情况对方的关闭朋友圈是因为对方某个时期情绪不好,批量删人或者关闭朋友圈所致。

对于那些关系中没有可能交集的人,那这段关系也就这样定性了。

不再交集,或者是保持现有的距离。

关系的远近永远是双方共同决定的。

当对方做了一个决定,并不意味着你在关系中不再有影响力和决定权。

无论对方是想要贴近或者排斥你,你可以根据自己对这段关系的定位,来去决定是同意对方对彼此关系的定位,还是去影响对方向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不说话

微信时代,我是没有删除好友的习惯,多数时候,我只是关闭朋友圈来定性和对方的关系。

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当我通过对方好友申请后,对方不说话。

我一般不会去拒绝他人加我好友,尤其是通过同行的介绍、朋友的介绍以及在同一个群里的人来申请好友通过的人。

但是,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有一部分人,我通过好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说话,从3天-3个月不等。

微信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无论是发信息也好,还是在朋友圈的互动也好。

但这类加完好友不说话的人,我是永远理解不了她们/他们的想法是啥。

有时,比较空的时候,我会主动和对方打招呼,然后问一下对方加我有什么事?

对于那些愿意说出个理由的人来说,我都是很愿意交流的,哪怕对方直接说是为了看看我的朋友圈。尽管这是一种偷窥欲,但是对方有勇气承认和表达,这点我是很欣赏,因为欣赏我也乐意被偷窥。

但另一些人的回应方式通常是遭致我的主动删除:

一种是不回应;

一种是说“没什么事,就是想加你”;

一种是说没什么事情就不能加你吗?(好大的杀气);

还有一种是说“哦,那互删吧。”

基本上最后一种说辞的人,我都不用删除对方的,因为对方下手的速度比我还快。

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最重要,也最基础的是交流的时间。

再好技巧,如果没有互动的基础,也是无助于关系的建立和拉进。

微信在关系中最大的价值是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交流的工具,在原有的见面、电话、邮件等方式之外的新的交流工具。

如果在微信中不说话,或者是在朋友圈也不点赞或者留言互动,那微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微信好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微信时代,发发消息,或者朋友圈里互动互动,是保持日常关系连接的重要的方式。

如果你觉得一对一发消息是唐突的行为,那就在朋友圈里点赞+留言吧,尤其是留言,是促进日常关系连接的有效方式,因为点赞已经泛滥到廉价的地步了。

三天可见

“三天可见”的新功能,对微信时代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尽管这种关系中的伤害是无意中造成的。

尤其是如果你最近三天一条朋友圈都没发,那无意中给对方造成的伤害是千万重量级的。

如果你近三天发了至少2条朋友圈,那对方的体验还好一些,因为至少第一屏还看不到“那条冷酷无情横线”。

如果你像我这样每天平均是10条以上,那对方的体验会更好一些,因为对方在第一屏、第二屏还不会感觉到被类似被屏蔽的负面情绪。

PS:微商除外,因为微商的朋友圈的刷屏普遍引起反感,和条数没有必然关系。

关系中,没有人喜欢被排斥、被嫌弃、被厌恶、被拒绝……

这就是很多关系被“三天可见”误伤的根本原因。

当然,我前面提到过,多数情况是“无意”之中,造成伤害。

因为,多数人选择三天可见的设置,最初的出发点并不是关闭心门,向对方表示排斥、嫌弃、厌恶、拒绝之情。

这是关系误解中典型的现象,即“关系中的自以为是”。

关系中对方的感受,是以对方的情感体验为准的,而不是以你的出发点和猜测为准的。

也许你是因为好奇,尝试这个新功能。

也许你是因为在断舍离,想要在朋友圈禁欲,自律一下。

也许你是因为后悔以前发过的一些内容,又不舍得删,所以就用三天可见隐藏历史的尴尬和不堪。

现在你知道了,看到那条代表着冷酷无情的横线的人,即便在道理层面理解你的做法,但是在情感层面依旧是不爽和不愿意接受的。

所以,除非你是想要彻底的与朋友圈的人决裂,否则不要用这个功能,因为受此带来的误解很多很多。

如果你朋友圈的有些内容,不想让他人看到,那建议你用“分组”的功能,将微信好友分组。

可以是按照关系远近来分组,比如“好友”、“同事”、“一般朋友”等。

可以是按照关系性质来分组,比如“家人”、“校友”、“工作关系”等。

如果你是在有一些不堪回首的“历史朋友圈”,那建议设置为“最近半年”可见。

不过,有一句真话有可能是会打击到你的自恋。

那就是,通常没有人会去翻你的历史朋友圈,一方面是因为大家的耐性有限,最多刷刷两三屏的内容,好奇心也就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是大家都比较忙,哪会浪费时间去翻看你那些无聊的朋友圈的内容?

关系中,最需要放下的就是自以为是,即“过分高估自身的自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