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董锐涛:三原方言“渭家”从何而来?|2019“秦声动人”——陕西话讲陕西故事(62)

句子大全 2015-09-30 08:27:03
相关推荐

《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渭阳》,内容是: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琮瑰玉佩。

大意是说,我送舅父到渭水北岸(水北为阳),赠给他什么呢?当然是好车良马。我送舅父归国,心中挂念不下,送他什么礼物呢?就送精美的玉佩来表达我的心意吧。

公园前637年,秦穆公欲扶持自己的大舅哥重耳为晋国新君,在重耳动身动身前往晋国那天,秦穆公的儿子,即后来的秦康公嬴罃(yīng),也是重耳的外甥,来送他。嬴罃送舅父一直到渭河边,他看着舅父想起了已经过世的母亲,非常悲痛,便作了这首《渭阳》。后来秦地一带就将母亲的兄弟之家称“渭家”,并保留至今,并将渭家分为老渭家,渭家,小渭家。对儿女而言,老渭家指父亲的舅家,渭家是指自己的舅家,小渭家指儿媳妇的娘家。

并且因为《渭阳》这首诗歌,“渭阳”便成为了表示舅甥关系和睦的典故。如唐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寒空巫峡曙,落日渭阳明。”后来甚至成为舅舅的雅称,如唐李匡义《资暇集·渭阳》:“徵舅氏事,必用渭阳,前辈名公,往往亦然。”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毕相諴,家本寒微,其渭阳为太湖县伍伯。”清方文《石臼访韩元长》诗:“金石千年事,幽灵仰渭阳。”

口头叫法上虽然带一个“外”字,但是外公外婆同样是我们最亲的人,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在家由奶奶带一阵子,再被送去由外婆带一阵,甚至很多人完全是由外婆带大的。在三原及周边县区至今还有“挪窝”的习俗,即孩子出生后一段时间,母亲带着孩子挪去娘家住一阵子。因在关中方言中“家”发“呀”的音,故“渭家”口头上说“渭呀”,去渭家,关中人说“熬渭呀”,有顺口溜“我娃今儿个熬渭呀,出门是个黑狗娃(意为用锅墨在孩子额头点一个黑俏斑),回来就变巧长白了;娃在渭呀长巧了,变白了,给我娃打个红俏斑,回去他婆认不得啦”。血缘,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维系着一个家族的团结与兴盛,这一个个家族又缔结成一个强大的民族,中国人叫“血亲”。那首熟悉的童谣又仿佛在耳边回荡:打箩箩,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

- end -

主播介绍

董锐涛:1970年3月生人,现就职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街道办事处。本人喜欢文学,勇于动笔实践,特别喜欢细细研读品味陕西当代作家经典著作。

【推荐理由】

我渭呀(舅家)就是三原那里的,从小就听当地人总说什么“渭孙子”、“渭甥”、“渭爷”……这些称谓,总以为“渭”就是泾阳三原人把“外”字发音成“渭”。可这都快到50岁了的前几天,在华商网看到这篇文字,才知道不但自己大错特错很多年了,而且这里边的忒涩(特色)文化还非常深远上千年了。立即朗读来以享听众和读者,相信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如梦方醒”,明白咱陕西本地秦人深厚的文化传承。

【活动介绍】

乡音醇 乡事浓 乡愁长 乡情深——2019“秦声动人”陕西话讲陕西故事大型全媒体活动,将一直持续到9月初。在此期间,所有热爱陕西、拥有故事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这场用秦声讲述三秦故事的记忆之旅。活动拟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所有参与活动的故事达人均有机会受邀参与2019“秦声动人”——陕西话讲陕西故事 “秦声秦韵”故事会。

【参与方式】

一、参与者用陕西方言讲述一段陕西故事

故事类别参考如下:

1.生活故事:讲述自己生活中读到或听说的富有正能量的故事,也可讲述自己的经历;

2.情感故事:讲述读到或发生在自己及身边的情感故事;

3.故事新编:将关于陕西的历史故事、地理、传说等以富有个人特色的语言诵读或重编展现;

4.奇闻趣谈:书上记载或身边发生的奇趣事件;

5.行业故事:讲述陕西各行各业工作者难以忘记的行业故事;

6.创业故事:讲述打动自己或者身边真实的创业故事。

(故事内容可选名著中描写陕西的故事、富有正能量、不违反法律、不违反道德)

请将整个讲述过程进行录音(3—6分钟),允许简单剪辑,将音频及故事内容发送至魅西安文化客户端邮箱:mxaplus@163.com

二、邮箱来稿需包含:

(一)简要文本说明:自我简介及联系方式;故事内容文字版(如故事新编请注明来源);故事推荐语。

(二)朗读音频文件。(3-6分钟)

从古到今,发生在陕西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故事、传说、奇闻趣谈数不胜数;我们每个人每天也都在发生和听说着无数的故事,或温情、或励志、或搞笑……当我们把彼此的故事写进记忆,就汇集成了三秦大地这片热土上共同的记忆!

来源:魅西安plus

编辑:Amber | 审核:司徒卷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