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典型人物报道的故事特色与话语策略探析

句子大全 2015-09-15 08:23:37
相关推荐

提 要:典型人物报道应以立足事实为出发点,着重从故事讲述和话语策略两方面打磨内容。《在那并不遥远的地方》通过立体化表现人物心理、倒置事件连接顺序等方式使其在流畅叙事的基础上兼具审美旨趣。在话语策略上,文章将多种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融汇组合,并赋予引语以小说化效果的话语形式,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性。

关键词:叙事学;典型报道;故事;话语

叙事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关于叙事文本的理论。该理论从叙事文本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分析作品的内在构成机制及其区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规律。叙事学研究总体上围绕故事和话语两大部分展开。其中故事主要偏重文本内容,而话语则更加关注叙述行为。故事和话语为我们探索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维度。

一、故事特色:人物心理立体化表现,巧用因果叙事连接事件

典型人物故事化的报道方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受众的广泛支持,因为人物故事不再仅仅承担着使受众了解外部世界变动的信息服务功能,更有丰富受众精神世界,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的作用。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受众渴望的是更加生动详实且具有审美旨趣的人物报道叙事方式。

1.人物性情的多维视角与内心世界的深度解读

福斯特将作品中的人物划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两类,其中“扁平人物”的特质较为单一,而“圆形人物”则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物性格越是趋于多样化,所呈现的形象就越立体生动,越能给予读者真实感。

《在那并不遥远的地方》(以下简称《地方》)对于人物性格多样性的展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非对立性心理来描绘人性的复杂,通过多种复杂的性格特征体现其真实性。“像怪兽咆哮,他点上煤油灯,坐在墙角的床上,瞪着眼睛,直到天亮……”即使是王继才这样坚守了32年的英雄初次登岛也会害怕得彻夜难眠。当家庭遇到困难,他想过放弃,请求上级批准他离开小岛。畏惧、动摇等情绪集中显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读者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二者间的距离也就自然拉近了。二是抓住对立人格要素,展现性格冲突,正反性格兼具但正面精神占主导。王继才的两面性格既对立又统一,他受过私利的诱惑,也因时刻想着家人而有过动摇,但文中刻画其忠诚、坚韧、奉献的精神是主流,不会产生人为制造悬念冲突的虚假感。

《地方》十分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渗透和解读,作者善于利用小说的手法,使人物内心呈现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一是通过相关人士的侧面评价揭开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真实想法。岛上的苦,老兵最懂,当老兵们重回开山岛,看到眼下光景抱着王继才哭了,“32年,太不容易了,他们打心底里敬佩这个皮肤被海风吹得黝黑的汉子”。这个坚韧又执着的汉子“王继才,真是个王开山”。二是直接利用当事人的话语展示其内心活动,文中多次通过王仕花对王继才语句的转述作为直接引语,如“王仕花回忆说:‘……老王说,岛再小,也是祖国的领土。岛上插着国旗,别人就知道有人守着’”。以他人视角嵌套,这种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显得更加直接、可信。三是作者直接表述主角心理,避免了人物跳出情景给读者造成的断裂感。如“小岛这么近,在他看来,就像是自家的田地,抬腿就能上下;困难也像自家门口的一块石头,一脚就能踢老远。”反映了王继才这个正值壮年,天不怕地不怕的生产队长、民兵营营长应有的自信与豪迈。这种写作手法仿佛是王继才自己在向读者诉说,其心理感受是基于作者深入采访和手头已掌握的材料基础之上而得来的,并非主观想象,让读者身临其境。

2.倒置因果预叙矛盾冲突激起受众好奇心理

J·希利斯·米勒在研究叙事结构时,将叙事看作是一连串存在联系的事件。他认为“无论是在叙事作品还是词语中,意义都取决于连贯性,取决于由一连串同质成分组成的一根完整无缺的线条。由于人们对连贯性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因此无论先后出现的东西多么杂乱无章,人们都会在其中找到某种秩序。”米勒揭示了叙事序列对故事连贯性或意义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闻叙事中,叙事序列同样被大量运用并且对新闻意义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方》通过因果关系建立起事件与事件间的密切联系,但文章中连接事件的因果关系并没有严格遵循从因到果的顺序,反而将结果置于原因之前。例如文章开头部分“32年前上岛时,他的名字叫王继才。32年后的今天,人们叫他‘王开山’。……王继才去世后,王仕花整天泪水涟涟。或许,正是这32年说不清是近是远的纠结,揉碎了王仕花的心。”故事在开头部分便向读者交代了具有冲突性的结果,营造出悬念感,从而使读者产生期待,想知道为什么守岛32年后王继才变成了王开山,这“是远是近的纠结”到底又是什么,王仕花被揉碎的心是否得到了抚慰。作者在后文中从岛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从岛上生活与“外面的世界”的反差中介绍了守岛生活的艰辛,既使读者在因果联系中清晰的了解新闻故事,又满足了内心对故事内容的好奇心,使读者对开头部分所述结果的原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作者在倒置因果中并没有简单盲目的阐释原因,而是把精力放在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上,着力挖掘事件中的典型细节,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读者抵触说教的心理。

二、话语策略:视角与结构灵活多变,贯穿引语盘活人物话语

话语策略是指让文章或人物的话语更为有效的方法。话语策略的运用意味着从细节出发提高受众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形成文章特有的话语风格,增强文章感染力。以下分别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人物描写入手,分析本文话语用工精细之处。

1.无聚焦叙事与外聚焦叙事有机组合的叙事视角

热奈特将叙事视角概括为:无聚焦叙事,即叙事者>人物,叙事者像上帝一般无所不知,甚至能看透人物内心;内聚焦叙事,即叙事者=人物,他只说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外聚焦叙事,即叙事者<人物,只能反映人物外在的语言和行为。

在无聚焦叙事中,作者能否深入人物内心采用全知全能视角展开合理想象一直饱受争议,但细致的内心刻画能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如何协调心理描写与不失真之间的关系成为人物报道的关键因素。在《地方》中,零聚焦叙事并非完全自由,通常采用“心理描述+行动印证”的方式既直接表现内心又有确凿依据,可谓一举两得。“为了还债,他冬天站在冰冷的海水里面摸螃蟹捞海螺,浑身冻得僵硬,腰都直不起来。”这段描述通过行动印证了王继才不论岸上人怎样风风火火挣钱,他仍没有动过下岛的念头。

文章摄像式的外聚焦叙述主要用来再现情景,但与传统新闻不同的是,这种描写更具文学色彩,虽不像小说那样借用形容词和副词帮助表达,但能够恰到好处地营造氛围。“乱石嶙峋,蚊虫飞舞,老鼠和蛇在脚下乱窜。一条黑咕隆咚的坑道,几排空空荡荡的营房。……海风呼啸,门窗摇撼,像怪兽咆哮,他点上煤油灯,坐在墙角的床上,瞪着眼睛,直到天亮……”这里摄像机镜头不断拉伸,先是远景—乱石嶙峋、几排空荡荡的营房,而后近景—蚊虫飞舞、门窗摇撼,最后是特写—他坐在床边瞪着眼睛。有细节有场景,有动作有声音,短短几行字就营造了开山岛上离奇恐怖的氛围,语言生动,让人身临其境。

2.并列式与结合式共存的嵌套式逻辑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分为文章结构和文体结构,前者指“文本内部的叙事方式安排”。文章结构又分为内结构和外结构,其中内结构是指事件的组接形式,包括并列式、结合式和包含式。《地方》的文章结构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嵌套式逻辑,各个事件彼此映衬,不同结构互相作用,从而呈现出多重交织的局面。本文从全文来看总体采用并列式,将几个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人物事件逐一讲述,组成并列板块;局部又采用了结合式,文章时序、因果的倒置就体现了这种布局。

3.遮蔽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结合的人物话语雕刻

一般情况下,话语占据了典型人物报道80%的篇幅,而《地方》吸引读者之处不仅在于话语的内容和风格,更在于对话语形式的掌控。通常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是两种比较常见的形式。此外,《地方》还采用了多种具有小说艺术效果的话语形式,增加了文本的故事性和生动性。

第一,文章中经常使用被遮蔽的引语,即叙事者对人物话语的概括。如“她还想让老王帮她洗头发,还想在寂静的夜里给老王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第二,自由直接引语。这一形式仍原本记录人物话语,但不带引号和引述句,因而比直接引语自由。如“‘我要吃饭!我要吃饭!’王志国躺在地上打滚。‘吃,必须吃下去!’王继才火了,破天荒打了儿子一顿。”这段对话两个人身份隐蔽,话语形式非常自由,使得对话语句通顺流畅,儿子的“饿”和王继才当时的“切”跃然纸上,在读者脑海中浮现。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