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当妈四年后 她做了一件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句子大全 2015-09-04 08:04:50
相关推荐

当妈四年后,她做了一件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2020-09-18 12:53:40 大J小D

今天分享的文章来自公众号「慢成长」,作者花时间。

第一次听说这个公众号时,觉得理念挺好的——“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这位博主原本是香港国际新闻硕士,曾在香港著名媒体集团担任资深编辑,也在联合国下属NGO做过媒体官。

女儿果果出生后,她愈发觉得教育的重要,在当妈四年后重返校园,到美国加州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所读研,用心陪着孩子成长,并做了公众号「慢成长」,分享用心带娃的亲身经历,非常优质。

因为是心理学科班生,在孩子的问题上,她总能分享出全新的视角和方法,非常有意思又实用,大大拓宽了我们的思路。

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后,回复关键字领资源:

回复「时间管理」,可以领取花时间特别为妈妈们制作的时间管理表格;

回复「高频词」,获得适合孩子学习的英文高频词资源;

回复「数学启蒙」,可领取在家就能带孩子玩的数学启蒙手册哦▼

文/慢成长花时间

大家好,我是花时间。今天想和大家说点知心的话。

事情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当时我正在欧洲游学一个月,最大的收获不是怡人的风景,而是一个好消息:

我被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所、美国加州的Palo Alto University录取,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啦!

招生主任亲自寄来的电子版通知函:

收到这封邮件的时候,我人在奥地利萨尔斯堡,正准备动身前往德奥边境的国王湖。

清晨的山林薄雾和美得如幻境般的湖光山色,一下子都成了好心情的调味料,不再是那天的主角。

花时间摄于Knigsse,Berchtesgaden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读研了,也不是第一次收到海外名校的录取,但却是让我格外开心和珍惜的一回——这是我成为一个妈妈四年来,付出的勇气、努力和成长的印证。

在朋友圈发了消息后,以前在香港读研时的同学(也是孩妈)对我说:你应该在慢成长写一写“我是如何在当妈四年后再去留学”的。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吧。

一路学霸?

不,我也曾经“家里蹲”

我不算爱写“心路历程”的人,想和大家聊这个话题,是因为我通过慢成长认识了很多妈妈,发现有太多女性,无论是全职在家,还是继续职场打拼,都或多或少地对自己的定位、对职业道路的选择,有过迷茫。

其实,我也不例外。大家可知道,我也曾经找不到工作,是个“家里蹲”吗?

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名校,专业是当年录取分数最高、最火爆的国际新闻。23岁研究生毕业,毕业证书还没到手,我就拿到了两份工作offer。一个是在香港最吃香的“鬼报”(香港把国外的媒体叫做“鬼报”,薪金待遇高,工作环境好),在港岛半山办公,做兴起的网络媒体(那可是10年前);一个是在香港有50年历史的著名媒体集团,金庸创立,文化底蕴深厚,自带金字招牌。

有过留学经历的人都知道,比起读书,更难的是毕业后,依旧能在和当地人的比拼中胜出,找到好的工作,把学生签转成工作签。我做到了。

硕士毕业典礼,我和老师的合影留念

几年后,因为想突破工作的瓶颈,想学习更多知识、看更广阔的世界,我决定辞职离开香港,去法国游学。有不错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打底,这一路也都很顺利,却没想到我会在回国后栽跟头。

我是因为结婚回国的。跨国恋许久,老公的专业出国找工作不容易,我选择搬回来。然后发现:找、工、作、好、难!

那时还没有自媒体浪潮,不是自己想写什么就能写。先是专业影响,大部分工作机会都在官媒,理念差距很大;再是职业经验,我做的深度报道只有境外高端媒体做得起,在国内被看成“不接地气”;还有薪金待遇,虽然在北京拿到不少offer,但薪水不及我毕业起步的三分之一

选来选去,我决定“跨界”:到联合国下属NGO做媒体官。

花时间摄于联合国人居署内罗毕总部内

然而,当我怀孕有了果果,一切就没那么简单了。我不可能说跑非洲就跑非洲。而且,我和老公都是天津人,他在天津工作,两边家长也都希望我们结束两地跑的生活。于是我又从北京搬到了天津。然后 想找个理想的工作就更难了。

于是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毫无后路的“裸辞”,成了彻头彻尾的“家里蹲”。

忙习惯了,人闲下来,心里都会慌。那几个月,每天老公出门一上班,家里就剩我自己。我坐在客厅,透过阳台的窗望着远处的湖,觉得自己像被困在一座堡垒里,想:

我是不是就要从此提前退休了? 是不是以前的书都白读了? 工作经验中断了怎么办? 我到底做点儿什么好呢?

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对我说:“你可惜了。”我是真的有被戳到。

看到以前的同学、同事,散布在世界各地,或跳槽或晋升,无论喜怒哀乐,至少看上去都那么充实,要说我心里没有一点落差,怎么可能呢?

没有白来的“幸运”,

只有努力的人

当时的我根本想不到,有天会因为一时兴起做的一个公众号,而开启全新的人生。

有同学说我很幸运,生个孩子还能赶上自媒体这班车。

我曾经也这么觉得,感谢微信、感谢社会。直到老公对我说:“那是你有眼光。”直到慢成长的搭档吉吉对我说:“公众号是你 拼命三娘 坚持下来的。”

亲近的人给予的肯定,会给我们加倍的力量。

前年夏天在美国游学时,

躲在树荫下做案例分析作业

于是我回头再看自己一路走来,还真是,这世界上并没有白来的“幸运”:

●做公众号这三年,上千篇的原创文章,是我和搭档吉吉两个人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勤奋;(了解我们可戳)

●吉吉加入前,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做,一分钱回报都没有,也坚持每天一篇文,七天不间断更新,不知道熬过多少个夜晚,又有多少个早晨是左手抱着孩子,右手电脑打字,水都顾不上喝;

●而涉足自媒体,是因为一直抱着好奇和求学的心,“家里蹲”期间,我感受到传统媒体的没落,果果出生后,我就到世界五百强旗下的网络科技公司,去做运营主管;

●在联合国NGO的工作经验也没有白费,我认识并加入了公益组织,萌生了学习心理学帮助受创儿童的想法,花了几年时间学习和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

●因为想在慢成长和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育儿理念和知识,我成为了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的讲师,还坚持每年到海外参加国际心理学会,获得了美国教授的肯定,鼓励我跨专业申请美国的心理学研究生,接受更系统的学习,还专门为我写了推荐信

去年夏天在德国游学,听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已逝)的女儿Eva Dreikurs Ferguso教授的讲座

原来,所谓“幸运”,其实都是我们自己一环套一环的努力换来的。一纸录取背后,是我铺垫了四年的心血和时光。

这世界上没有白来的“幸运”,只有努力的人。

其实我们没有劣势,

只有优势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你生了孩子,还能被美国高校录取读研,是因为你优秀,你不是一个普通的“家里蹲”妈妈,这些都离我太远。

而我想说的是:我也好,或者其他在别人眼里很厉害的孩妈也好,恰恰都是普通的妈妈,那些所谓的“优秀”,都是在每一天的生活里,一点一滴攒出来的。

●一直给慢成长投稿,分享早教游戏的作者COS告诉我,(详戳:)因为喜欢钻研怎么陪娃,最近决定到学校里教授STEM课程,成为一名老师。

●曾经在慢成长撰写辅食专栏的小果儿妈妈,因为喜欢研究辅食,(详戳:)开过自己的辅食工坊、训练营,还自学做视频栏目,在慢成长的经验让她重回职场后超受欢迎,在公司带团队,一跃成为“职场女魔头”。

去年夏天在德国参加国际心理学会的年会,

每天散步的森林和我

和我一样,她们也都曾是“家里蹲”的全职妈妈,都曾面临女性人生中的一大难题:结婚生子之后,几年的工作断档、人生方向的迷茫。

然而,几年过来,那些别人眼中的劣势,却在不知不觉间早已转化成优势,给了我们新生的力量——到底是劣势,还是优势,全在我们自己怎么看而已。

我可以把陪娃当做疲惫,把带娃当做负累,忧心忡忡地过每一天;但我也可以把这当成我学习的机会,前进的力量啊!

我相信,成为母亲,既然给了我们全新的人生经历,也一定会带来全新的机遇。我们所有的“劣势”,都是我们的“优势”!

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曾经有个妈妈在微信给我留言,说:“花时间我很喜欢看你的文章。可是我做不到像你这样的完美妈妈。”

这话说得我很是汗颜,因为我绝不是个“完美妈妈”。

每天,公众号的更新就要占用我许多精力,此外给大家谈团购也需要和许多品牌对接;我自己还需要时间读书、学习心理学、翻译书稿;去年起我还在重点小学里做驻校心理咨询师,开了两次线下PET工作坊,到德国游学一个月

可想而知,我必然要放弃一些陪孩子的时间。我不是没有过遗憾,没有过愧疚,没有过纠结。去年夏天到美国上课,果果太小没带着她,她对于妈妈第一次走那么久很不满,视频连线时冲我发脾气。

我和我的老师、美国著名的儿童游戏疗愈师Terry Kottman说起,她给了我一个拥抱,说,“我儿子小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事。但是亲爱的,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就会明白并感激,我现在有个这么好的妈妈,正是因为她当初抽出时间来学习。”

那一刻,我觉得心里的结被解开了。与其在孩子眼前刷存在感,不如高质量陪娃(详戳《》),并且和孩子一起成长。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无法强迫自己做一个完美的人,能做的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关注自己能做到的,尽量把它做好。

当妈以后,我们有太多时候是被社会价值里强加的“完美”绑架了:

既要上得厅堂又要下得厨房;既要全心全意陪孩子,又要工作和收入不耽误;既要无条件地去爱孩子,又要能管住孩子调皮捣蛋,最好上飞机也不哭不闹 这样活着,怎么可能不累呢?怎么可能还顾得上自己呢?我连自己都摆不平,又怎么能心平气和面对孩子呢?

所以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就要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正因为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所以我才有那么多空间可以进步,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啊。

上面的音频是我弹的 今年我又增加了一个新技能——弹钢琴。因为计划等果果大一些让她学钢琴,我又不想做一个“自己什么都不干,只会逼孩子辛苦练习”的家长,所以想提前自学一点。

妈妈中卧虎藏龙,我知道肯定有许多妈妈弹琴非常好,我这个零基础、有空才练半小时的人,拿出音频来是献丑了,但我不觉得丢脸,因为我不追求完美啊

学钢琴的道路,果果未必能坚持到底,也可能学了没多久就超过我,但都没有关系。我只是想让她看到一个,想和她共同成长的妈妈,即使不完美,但是一直在努力。

这不是一篇鸡汤,我也不是个励志偶像。我只是相信每个妈妈都和我一样,拥有这份孩子给予我们的力量。

最后谢谢大家,每一个读者在推动我,给了我“变得更好”的责任感。我还在努力。我也相信,新的生活每天都在我们脚下,只要我们敢迈步去走。

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些文字,我是想说:其实每一个普通妈妈都有潜力成为“育儿精英”,每一个“育儿专家”在孩子面前也都是普通的爸爸妈妈。在“慢成长”的经历让我和孩子都越来越好,相信你也可以。我真诚地邀请每一个志同道合的妈妈,一起来探索和分享陪孩子成长的道路!

最后,我还给大家搜集了一些有英语启蒙的实用素材模板,关注「慢成长」并在对话框内回复“自然拼读”即可下载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始终觉得,孩子真正的“健康”成长,即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身心健康是智力发育、启蒙社交等一切的基础;也只有我们理解孩子心理发育的规律,才能真正顺应他/她的发展做好教育。

如果喜欢既有国际视野又接地气的育儿知识,来关注公众号【慢成长】吧,这里会分享从早教发育、亲子阅读、儿童心理到妈妈成长。我始终相信“育儿就是高品质地陪孩子慢慢长大”,很高兴能和志同道合的你成为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