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5年5000万用户 就靠这一个心法

句子大全 2015-08-26 23:58:20
相关推荐

今年11月23日,十点读书的第一家实体书店——十点书店,扎根厦门万象城。

谈到做线下书店的原因,十点书店运营总监黄晓玲这样说:

“十点读书想打造服务1亿家庭用户的文化生活品牌,长远考虑,书店是势必做的板块,这与十点读书的核心目标相关联,服务的也是同一拨用户。”

作为新媒体行业的标杆,十点读书为什么有信心做到1亿订阅用户?他们从0做到5000多万用户,靠的是什么?

这篇文章和你分享,插坐学院创始人何川对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的专访。

林少透露了十点读书未来3年的目标、关于增长的战法、创业以来经历的关键转折点,以及对创业者和职场人的几点建议,值得你花时间阅读。

嘉宾丨林少(十点读书创始人)

采访丨何川(插坐学院创始人)

采访时间丨2018年1月

编辑丨王书哲、叶超群

1

流量战略第一位

十点读书希望能做到1亿用户

何川:什么时候意识到,十点读书可以做到1亿用户?

林少:应该是在去年(2017年),那时候十点读书已经有1000多万用户,现在整个“十点”矩阵已经有3000多万用户。当我们到两三千万用户时,就开始想,有没有可能做到1亿用户?

我们自己想了一个逻辑:中国一定有超过1亿人,甚至是几亿人对十点读书的内容感兴趣。

何川:如果到1亿用户时,微信已经不够好了,怎么办?

林少:没关系,十点读书是一家内容公司。我们做的是内容,微信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如果微信没那么好了,我相信会有新的工具出来,那我们就到新的工具里面生产内容。

何川:微信团队主动找过你们吗?

林少:会有一些接触,但不是很多。其实微信相对来说是一个很精简的团队。我记得张小龙说过,他不希望微信团队超过1500人。很难想象吧?1500人就能运营一个这么庞大的工具和公司。

何川:张小龙今年的公开课演讲,看了之后有什么新的思考?

林少:他每年演讲,都会带来一些新东西。去年讲“用完即走”,今年他说去年只讲了上半句,今年要补充下半句,“走了还会再回来”。我觉得蛮有意思,充满哲学意味。

何川:小程序刚推出来的时候,你特别兴奋,你和我说一定要了解小程序。一年后,对小程序有失落感吗?

林少:会有一点。它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那么大。

可能因为我们做公众号,大家都有很明显(感觉)这是个风口,好像马上就可以在(小程序)里面获得很大的流量和成就。我们在去年也做了几款小程序,把流量不断从公众号往小程序引,其实效果并不如我们所料。

比如,我知道有人电商做得不错,摩拜单车做得不错,还有其他一些工具类(小程序)做得不错。但在内容方面,小程序还没有太多惊艳的表现。

张小龙说,已经达到他的预期了,他们一直对这件事非常克制。可能他们会有一些更长远的看法,或者他们能看到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或者我们现在从小程序观察到的也只是很片面的东西。

何川:纯内容?

林少:对。但我相信腾讯也好,微信也好,他们对这件事会看得比较远。他们连接线下的能力,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何川:截止目前,十点读书总用户量是多少?大概是怎么分布的?

林少:3000万出头。我们现在有大概10个公众号,主要在“十点读书”。

“十点读书”这一个号2100多万(目前突破2600万用户);

“十点课堂”,250万(目前突破350万用户);

“十点读书会”,200万出头(目前300万用户);

“她读”,100多万(目前160万用户);

“十点电影”,100万(目前150万用户);

“十点视频”,刚做4个月,有80多万(目前突破200万用户)。

最近还新做了一个深度人物采写类的账号“十点人物志”,开始进入深度内容的创作,刚刚上线,有2万用户(目前已经突破130万用户)。

何川:现在公众号矩阵加起来,一天增长多少用户?

林少:超过5万。

何川:明年的目标是什么?

林少:2018年的业绩会是2017年的3倍。

何川:用户目标呢?

林少:我们现在是3000万,希望今年总用户量可以做到6000万。

何川:过去三年,“十点读书”分别增长了多少用户?

林少:“十点读书”这一个号,2016年初是300万,2017年初是1300万,2017年底是2100万。

何川:2016年增长最好,为什么?

林少:首先,我们拿到了投资,整个团队有了一定规模的扩张。

其次,可能微信(公众号)正好到了最爆发的阶段,我们也正好在那个时间启动了音频内容。在公众号里把所有文章配上音频,这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新增用户。其实就是一个很小的创新点,过去用户在微信里听不到音频,现在有音频。

何川:如果没有音频,增长会放缓多少?

林少:可能会减缓一半或者三分之一。

何川:十点读书最大可以做到多大?

林少:1亿用户不止。我觉得1亿用户是三年后的目标,再大的话,几亿吧。公司的话,我们自己三年后的目标,是成为一家百亿规模的公司。

何川: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么多用户?

林少:可能因为我不是内容出身,所以不是很擅长做内容,而更擅长做用户或者说做流量。之前看过一些报道说,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是流量生意。当然“流量”这个词可能不是很好,但有一个很庞大的用户量,对我们来讲是蛮重要的。

何川:(流量)是所有战略中第一位的。

林少:对。

何川:做内容出身的,可能一直会说我的产品不够好,还是想先把产品做好。假如你现在是内容出身,依然会把用户增长放在第一位吗?

林少:会。

何川:在你看来,产品和推广就是两件事。

林少:嗯,两件事。

何川:我一直认为,产品一定要做到85分才能推广。

林少:我觉得不是。我觉得产品是逐渐迭代的,一家公司也是逐渐迭代的。

比如我们这个产品现在可能是60分,没关系,先上线,先去获取用户,让用户来使用我们的产品。然后去接受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不断迭代,直到从60分变到80分,再到更高分。

我们公司一开始也是很简单,就一两个人。随着业务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和团队总体打分也不断提高,越来越优秀。

何川:如果团队中,有人反对你这种理念,比如他说要先把内容做到非常好,先不要用户增长,这时你会怎么跟他沟通?

林少:那挺好的,你来做内容,我来做推广。

何川:你会跟他们讲“增长”这件事吗?

林少:会。

何川:一般以什么形式讲?多久讲一次?

林少:定期都会讲。包括我们希望年底的目标是多少?这个月的目标是多少?甚至这周的目标是多少?

何川:这些内容编辑们愿意听吗?

林少:总是会有人赞同,有人可能没有那么赞同,这是一个互相博弈的过程。

2

十点读书经历了哪些关键转折点?

何川:从第一个公众号到现在多久了?

林少:5年。

何川:从起步到有一些起色,经历过哪些转折点?

林少:主要有2个转折点。

第一个是从微博来到微信。那时候微博如日中天,李开复老师还写了一本书叫《微博改变一切》,我当时非常相信这句话。但是没想到整个世界突然变了,微信来了。大量的微博用户跑去玩微信了。看到这个情景,我就尝试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

所以我觉得如果我没有离开微博,转战微信,可能我们现在仅仅就是一个微博号。这是第一个转折点,也是最大的转折点。

第二个是拿吴晓波老师的投资。当时是2015年,我们还是一个小作坊,团队就3个人。每天还挺自由的,主要是发一发文章,还可以有很多时间去爬爬山,运动运动。

当时吴老师突然找我说,想跟我们谈谈投资的事,我当时说我们不需要拿投资。后来还是很幸运跟他见了面,跟他团队见了面。吴晓波老师的投资帮我们走上了扩张和资本化道路。

何川:吴晓波投资,在你预期中还是意料外?

林少:有预期,也在意料之外。在他之前,已经有至少10个投资人找过我,但那时我觉得自由一点比较好。后来可能也因为心里有野心,也想看看拿投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拿完投资后可以怎么发展,还是有这个欲望的。后来就等到了我特别欣赏的一位投资人——吴晓波老师,因为以前一直特别喜欢他的书。

何川:也就是说,你在那段时间,并没有特别清晰拿或不拿投资?

林少:没有。当时我真的是不太想拿,确实是被他打动了。

何川:他打动你,靠什么?

林少:靠演讲。我记得他约我去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的课堂,就是混沌大学(李善友创办)的前身。那是我第一次现场听他演讲,我听了一天,被他折服了。当时他主要讲对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观察,对中国发展的观察。我就觉得不管怎样,我希望有这么一位导师,带我走向更大的世界。

何川:吴晓波投你300万时,当时大家觉得很便宜。而且你的内容定位,当时在圈子里边,并不为很多人看好。现在重新复盘这件事,你觉得吴晓波投资给你带来的最核心价值是什么?

林少:最核心的价值,我觉得是资源。吴老师个人的资源以及他们整个基金的资源。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跟他投资的很多公司都有联动。

比如小鹅通(一个第三方知识付费服务平台)在帮我们做技术平台,李筱懿老师(吴晓波投资的公众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的创始人)在给我们做课程,我们的投资人崔璀也在帮我们做课程,经常帮我们介绍大量的资源。

还有他们对行业发展的一些看法,尤其在战略发展方向上,都给我们带来了大量帮助。

何川:他投资你之后,真的充当了你所期待的导师角色吗?

林少:有。

何川: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林少:战略启发。2015年,他投了好多家(公司),我们在一起开会。他就和我们聊,现在大家做得怎么样了,都靠什么赚钱,有什么商业模式。

那时候大家都只有广告,他就很清晰地跟我们说,如果未来公司想做大,想有更多资本化的可能性,就要把广告收入的占比降到30%以下,目前我们已经降到了20%。

后来我一直在思考,另外的70%(收入)是什么?是线下培训?出版?电商?还是内容付费?后来我们就把电商跟内容付费做出来了。

所以在公司战略或者商业认知层面,对我的帮助特别大。

何川:这一点是他和其他投资人之间的主要区别吗?

林少:我觉得优秀的投资人都会带来这方面的帮助,但他跟我们是特别契合的。

因为他自己是写作者,以前是记者,还是出版人,做蓝狮子财经图书做了10年。后来他自己也做“吴晓波频道”(吴晓波官方公众号),做吴晓波书友会。他有很多战略观察,以及对未来的判断,这跟我们是非常契合的。

十点书店

何川:十点读书发展过程中,战略调整和升级的主要节点有哪些?

林少:战略升级的节点,就是商业模式创新。就像吴老师所说的,除了广告,还要去做电商,去做内容付费。这两个是蛮重要的商业模式升级。

战略调整的节点,是我们从厦门来到了北京,这个也蛮重要的。

2017年2月份,我们从厦门来到北京,带来7个人,之前在厦门我们有20多个人。2017年,北京公司从7个人做到了50多个人。可以说,这给我们公司带来一次升级,我们从一家厦门的公司,变成一家有全国视野的公司。

我个人的成长也快了很多。我在北京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投资人、精英、大佬,我的认知视野在不断地被打开。

何川:你认为十点读书目前增长的底层动力是什么?

林少:野心吧,我们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发动机。早期是“十点读书”,去年是“十点课堂”,今年可能会是“十点视频”。

何川:你觉得十点读书是战略上一直很成功,还是说有些运气的成分?

林少:战略比较准吧,运气也比较好。

何川: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能力很强?

林少:也就这两年吧。这两年去回顾自己过往的一些调整,就觉得我们的调整其实还是蛮准的。

何川:通常一个调整之前,比如“十点视频”,你会想多久?

林少:“十点视频”,我们自己想做也有两年了,但是一直在等。

何川:“十点课堂”呢?

林少:也有调整期。它从早期做,到后来一个比较正式的状态,也经历了一年多。

何川:那一年多里有没有一些比较代表性的事,能反映你做决定的(原因)?

林少:当时我跟吴晓波老师的一次聊天。当时吴老师在做一个转型大课,就做线下的,大概能做到一场1000人,单价能够做到1万块。对,就一场,他就能收到1000万。当时我们就在想,我们做线上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能够做到1000万?

考虑过几种模型,现在你想单价收1万块不太可能,那么就去考虑(其它的)。最早我们做的方案是做1000块的(课程)包,就是1000块一个线上的(课程)包,然后想办法把这个(课程)包卖到1万人。

我们想了很久,怎么去装这个1000块的(课程)包?比如说装10个课程,甚至是几十个课程。后来我们觉得一下子把1000块的产品卖给用户,其实挺困难的。

后来就调整为另外一个策略,看能不能做个100块钱的产品,把它卖给10万人,然后就做到这个产品成功了。

何川:你是怎么观察到,你100块钱可以卖到10万人?

林少:就觉得有机会。其实一开始我们做了很多课程也是失败的,现在下架的课可能已经有十几个了,什么跑步课、早餐课、摄影课。后来是做出了一个刘轩心理学的课,才卖到了10万份,(从那以后)我们就坚信这条道路是可以走得通的。

何川:“十点读书”这个名字,你觉得有多重要?

林少:非常非常重要。

何川:重要到什么程度?

林少:重要到,我觉得它对我们的成功可能起到1/3的作用。

何川:怎么想到做这个(名字)?

林少:“十点读书”,前身叫做“每日好书推荐”。其实当时的名字用得一直很别扭,没有品牌感,只是一个号而已。所以,一直在想取一个更洋气的名字。

后来因为我们微信在每天晚上10点推,我也去查了数据,确实每天阅读的高峰期就是晚上10点。再加上这个号里面原本就有一个栏目叫做“十点读书”,然后不经意就把它改成了“十点读书”。

后来发现用户开始涨得更快了,包括很多用户反馈说:这个名字好听、好记、有温度感,又有品牌感。后面还发现,我们之后的各个产品带“十点”其实都挺好听的。

何川:你放弃过哪些我们不知道的项目?

林少:大量的自媒体平台。比如,网易跟电信合作的“易信”,阿里做了一个“来往”,搜狐上也有一个自媒体平台,网易也有,其他的还有 ZAKER (国内一家互动分享和个性化定制的阅读平台)。我们基本上在当时所有的自媒体平台都有注册,都有去更新,我们又都没有做起来。

何川:你说这件事我就想到了一个植物,这个植物叫藤蔓。这个藤蔓的生命力特别强,只要有那么一点空间,都不用阳光和水,它就会钻过去,它就会长回去。感觉你做公众号,就像在新媒体这个环境下有机会就试。

林少:对。觉得不对就开始放弃。

何川:现在也这样非常关注新项目吗?

林少:现在可能没有那个时候那么敏锐了。一是觉得自己有点优势了,饥饿感更弱了;二是精力不够,很多新东西可能不会去尝试了。

比如,前段时间的“百万答题”,当时特别火。但可能一方面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技术,另一方面可能也因为自己有了一定的存量,所以就没有那么大的饥饿感和特别迫切的冲动,说我非得去做这么一件事情。

何川:在你看来一个项目放弃和坚持,中间真正的标准是什么?

林少:我们那么多平台一般可能会做几个月吧,觉得增长实在太慢了,再做下去也没有希望。

十点书店

3

林少的成长经历

对十点读书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何川:早期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哪个经历对你影响比较大?

林少:初中吧。因为我小学成绩还可以,初中考到了县城。初中成绩特别差,天天就是玩,去街上玩游戏机什么的,经常被老师骂。那三年基本没读书。从乡下到县城又挺自卑,其实我就是一个挺自卑的人吧。那三年其实虽然玩得很爽,但是到了学校,回到家里就挺痛苦的。

但是它让我形成了一种钝感力,那三年时间我都熬过来了,后面很难有什么事情可以打倒我。别人怎么说我,当然也不是无所谓,其实我还是挺在意外界看法的,但是不会那么轻易地被打倒。

何川:你这种比较谦虚,对很多东西比较敬畏的心态,会有这个原因?

林少:会。

何川:你有没有哪些弱点,创业之后就消失了?

林少:有。在做十点读书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好像没有特别擅长的事情,或者有一些特长,但都不是特别的突出。但是做了十点读书之后,觉得自己好像做这件事情特别擅长,觉得可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了那么一件事情。

何川:你最欣赏自己什么品质?

林少:坚持吧。

何川:你最强的一点能力是什么?

林少:学习能力。比如,最近就是自我更新。比如说提升认知,或者去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不断去让自己变得更好。

何川:一般会通过什么方式让自己持续进步?就是阅读文章吗?

林少:阅读是最快的一种方式。看朋友圈,看一些固定的公众号,这是最快的方式。其它就是看书,看一些视频,一些课程之类的;包括跟很多业界的同行和投资人交流,也能学到挺多东西。

何川:有没有经历过快做不下去的时候?

林少:嗯,有。早期的时候,其实赚不到什么钱。当时我太太说,你做这么累又赚不到钱,如果下个月还是赚不到多少钱,我们就停了。当时应该已经做两三年了,应该是2013年,但还是坚持每天上班下班做。也有过自我怀疑的时候,最严重的一次可能是一些同事离开的时候,感觉自己不被认可嘛。

何川:这五六年来,从兼职开始做,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林少:可能就是格局变得更大了。我印象特别深刻,还在上班的时候,我的梦想是有一份自由的职业,一个月能赚那么五六千块钱。然后现在可能就变成,我未来想拥有一家百亿市值的公司。

其实李开复老师那句话一直挺激励我的,就是“世界因我而不同”。可能世界因为我们这个团队,不太一样了。

刚忘了说,在做微博之前,我还有一段时间在做一个邮件的资讯,做了一年时间吧。晚上收集邮件,一些新闻,然后推送给订阅的用户,一年大概服务了800多个人。一年的时间里真的完全没有商业模式,也没有收费。

那一年真的快熬不下去了。然后当时我就看了李开复老师那本书《世界因我不同》,就觉得挺好的,能服务800个人挺牛逼的。

4

十点读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何川:目前全网来看,你最看重的新媒体公司有哪几家?实话实说。

林少:罗辑思维、一条、咪蒙、视觉志,还有新榜。

何川:为什么关注咪蒙?

林少:我觉得他们挺懂用户的,特别是年轻用户。咪蒙,她也特别擅长写作。

何川:从你目前的角度观察,你觉得她下一步有哪些(战略)机会?

林少:战略机会有两点吧,一是内容付费,二是影视化。

何川:如果你是咪蒙的董事长,在2018年只给她做一个战略(会做什么)。

林少:做短视频。先做短视频,再做影视化。影视化其实有很大的空间,她之前自己也有一家影视公司,她是有这个基因的。

何川:除去新媒体公司,中国这十年内的新兴公司欣赏哪一家?为什么?

林少:新兴公司啊,欣赏 VIPKID(北美少儿英语在线教育平台)。首先,我觉得他们的愿景特别好。他们的愿景是,让中国小孩可以在这个星球自由行走。

其次,他们在做的事情也特别好。让中国小孩可以轻松跟外国老师交流,为中国小孩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去提升英语。

最后,它未来还想帮外国的小孩、大人,轻松学中文。我觉得这两件事都很好,而且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何川:主要是想象空间大,还是说这个事情本身就挺好的?

林少:事情本身挺好的,想象空间也大。之前去他们公司参观,就觉得米雯娟跟他们的团队也特别出色,执行力很强。

何川:你研究张一鸣和今日头条吗?花的时间多吗?

林少:我蛮看好他们的。这一批的新型公司里,研究他们是算比较多的。

何川:研究它有什么比较大的收获吗?

林少:扩张速度实在太快了,没有边界的扩张。从头条,到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再到悟空问答,发展速度太快太快了,非常非常佩服。

何川:你觉得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林少:我觉得是他的野心。

何川:他的野心?这个东西在支撑这家公司,你跟他在这方面像吗?

林少:可能没有他那么大,他是大饥饿。

何川:现在有没有哪家公司是你未来的对标公司?为什么?

林少:对标的公司,罗辑思维吧。我觉得他们的创新力特别强。其实他们一直在引领着新媒体的内容创业,他们一直在尝试做一些新的东西,带着我们往前走。

何川:你觉得什么机会或者什么条件下,有可能超越罗辑思维?

林少:我觉得我们能向他看齐就挺不错的。

何川:线下会是这样的机会吗?线下和实体。

林少:不一定。我觉得还是用户规模吧,如果我们用户规模能够到达非常大体量的话。

何川:你觉得你是在这方面,有机会对标是吧?

林少:对,或者叫规模对标。其实两家公司的方向还是有些区别的。他们在很专注地做“得到”,做终身大学,做内容付费。十点其实有很丰富的内容形态,我们服务的用户也不太一样。

何川:与一条的徐沪生和得到的罗振宇相比,你的优势是什么?你觉得三年后,新媒体行业会是怎样的版图?

林少:我的优势啊,年轻吧。三年以后,我可能更会做流量。

何川:他们两家也会做流量,你觉得你比他们更厉害?

林少:我们(流量)可能还比他们更大一点。

何川:但如果他们说,他们的流量质量更高。

林少:我同意啊,其实不能说质量更高,就是人群不同。

十点书店

何川:什么是十点读书的天花板?

林少:天花板,我跟管理团队,可能会是这家企业的天花板。

何川:最近会在某一方面有这个感觉吗?

林少:会,我们现在管理团队可能就七八个人,要管理70个人,发展还是有点慢了。我们希望再快一点。

何川:一家内容公司,你觉得它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样条件下,能开始考虑自己做一个平台?

林少:我们现在就在考虑。当我们的用户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我们也试图未来往平台方面去发展。用户规模、变现能力,两个都要有。

何川:你有想过,如果整个文化类的公众号体系最后只剩十点这么几个号,头部都是你吗?为什么?

林少:不会。内容、行业一直是百花齐放的。它其实没法做到垄断,总是有新的机会,总是有新的需求。

何川:为什么《读者》和《知音》,这样的传统媒体团队在新媒体环境下打不过你?

林少:我觉得不是他们两家,应该是大多数传统媒体其实都没有转到新媒体来。因为他们有太多自己的包袱,有太多原来应该做的事情要做,反而不能像我们这样轻装上阵,去做很多事情。

何川:你们现在有包袱吗?

林少:有啊,可能现在的存量就是我们的包袱。可能哪天我们现在没看见的对手,就把我们干掉了。

何川:十点读书的内容,有没有清晰的标准?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林少:我们的内容可能就是比较平和,比较温暖,比较正向,不会有太偏激的观点,相对会比较正一点。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持续地给用户带来温暖,持续地去陪伴用户。

能在长达五年的时间,每天坚持去做这么一件事情,其实这个就是我们的壁垒。

何川:十点虽然用户量很大,但你们好像并不是特别多的出现在主流讨论里边。这是我个人观察到的,相对来讲,(主流媒体)可能更加会考虑到“一条”、“得到”。这会让你焦虑吗?为什么?

林少:不会。我觉得我们就安安静静地做产品也挺好的。当然,被更多主流媒体讨论,或者是被同行讨论,这方面可能也是我们自己需要去补的。

何川:那就是说你的用户量这么大,流量这么大,其实你的内容从来没有媒体感?

林少:我们一直把它当成产品,内容产品。其实除了用户量大,我们自己做内容也做得蛮好的。我们在做最多大众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这可能也导致了圈子里的从业者们,他们可能本质上不是十点的用户。

何川:账号基数大,天天10万+。你怎么保持你的团队还有动力?问题是你从第一条第八条都是10万+。

林少:还是要让他们看到,我们还能做到更好的东西。其实,我们自己现在对我们的内容也还不满意。我一直跟团队说,我们现在可能只能打60分。从内容来讲,我们一直希望在十点读书里面加入更多人文、深度阅读这些内容。

像我们在去年做“十点视频”,里面采访了很多名家,请他们来聊读书。最近做“十点人物志”,也在做更多深度的采访。未来,等到用户量更大了,有没有可能做更多的美学、人文。我觉得我们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几个月诚品书店的老板吴清友董事长走(注:去世)的时候,对我的触动就蛮大的。诚品的理念是要做更多人文、建筑美学这些方面的内容。我们也觉得十点读书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化、多元化,从早期的浅阅读往深阅读去做。

用户在成长的同时,我们这个产品也在成长。过去它可能只是一个婴儿,但它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何川:这些年来,你的增长核心是坚持做一个方向、一个标准下的内容,然后不断迭代内容,这是你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吧?不是推广。整个十点(系)公众号,我们今天聊了太多的涨粉,但是可能有人会说,到底怎么涨粉?你又没花钱?

林少:本质还是你要有好内容,用户愿意帮你分享,然后你有好内容可以留住用户。

何川:那我再倒推的话,会不会说你的时间点是最好的?

林少:可以这么说。

何川:时间点,正确的时间点起了一个正确的名字。然后这个市场的基数是大的。

林少:对。

何川:这三件事你是有过科学的周密的分析吗?为什么?

林少:没有。因为个人喜欢,还有分享的欲望吧。我觉得这跟长期的学习有关系。我大学的时候,读机械专业嘛,就经常泡一些论坛。你听过 Keso (国内资深媒体人)吧? 当时他在 Donews,做一个博客叫做“对牛乱弹琴”。后来我也经常看创业邦、虎嗅、36氪这些网站,其实我已经坚持看了5、6年。

何川:脑子里想着增长,前面有正确的时间点。增长的过程中,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喜欢这个事,希望你的内容能被更多人去看到?

林少:对。

何川:刚刚聊到你大学了,你大学做过博客论坛,喜欢收集和分享内容,是不是说明其实你的文笔蛮好的?

林少:不,挺差的,我不太会写文字。但是我喜欢读这些东西,我从小就喜欢读《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等。早期我不是特别喜欢那些高大上的东西,而是喜欢更通俗的东西,决定了现在收集的东西主要是这类型的。5

给创业者和年轻人的几点建议

何川: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说三点品质吧。

林少:第一点能坚持;第二点学习力强;第三点有野心。

何川:最近一年接收到的最有价值的建议是什么?

林少:可能就是让我们搬来北京吧。这是最大的建议,很多人都跟我们说过。

何川:给不创业的人一点职业建议、成长建议吧。

林少:前两年我会跟很多人说,赶紧创业吧,现在不会了。现在会建议(他们),创业的风口其实已经过了,创业难度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少。

何川:能不能说新媒体,是过去这十年大众创业的一个很好的基础设施。

林少:真的是。以前我也鼓动很多人创业,O2O 、APP 、公众号......然后各种创业,感觉分分钟就能拿天使投资。但是这两年看到创业真的是一件成功概率很小的事情,而且很熬人,很多时候挺辛苦的。

何川:你现在对整个行业,2018年预测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林少:头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头部能获得的资源会越来越多。

何川:那你跟视觉志怎么做区隔?

林少:小皮(视觉志创始人)他们更多做的是横向的扩张,就是接很多广告。十点做的是纵向的扩张,就是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包括我们会进入教育行业,会进入到出版业。

何川:你们就是在文化领域?

林少:对,文化,我们会在文化这个行业越扎越深,会做出版,做教育。

何川:那你跟小皮交流过这个事吗?

林少:交流过。他说他研究过很多大公司,发现最赚钱的还是广告。

何川:他就是短期之内想把这个利润做到最好。

林少:我觉得他想的也挺好的,他做的方式也很正确。只是我做很多(公众)号,这是一种比较轻的模式。

关于作者:何川,插坐学院创始人。本文首发于职场充电第一站——插坐学院,每晚 21 点 21分准时分享,陪有梦想的人一起成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