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40℃高温背后究竟啥在作怪?火炉天气带热避暑经济

句子大全 2015-08-22 21:55:36
相关推荐

从7月初起,我国出现 大范围持续性 高温天气,进入 高烤 时间。中央气象台7月7日开始发布高温预警,截至7月25日已连续发布预警19天。那么,此轮高温天气为何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强度如此之强,其背后究竟是啥在作怪,近期海上生成的台风是否又会对高温天气有一定缓解?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气象局相关专家。

(1)全国97个县市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江浙沪地区尤为明显

按照国家气象中心工程师陈双的说法,目前这轮高温天气的主要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并且开始时间较往年偏早。

从7月7日持续至今,这轮高温天气已波及沪苏皖鄂湘赣浙闽粤桂渝川黔13省(市、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7个县市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19个县市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江浙沪地区尤为明显。

陈双说,预计未来南方高温天气还会持续5-7天,到7月30日前后,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高温天气将有所缓解,强度减弱,范围也会有所减小。未来三天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黄淮至华南北部及四川盆地、陕西中南部、山西中南部等地仍会有35~37℃的高温天气,局地可能超过40℃,公众还需要加强防范。

(2)是否异常尚待分析,但高温天气较往年来得要早

那么,与往年相比,本轮南方高温天气过程有何特别之处,是否属于异常现象?

陈双说,特殊之处除了之前说的持续时间较长外,就是今年的高温天气较往年来得要早一些。而是否属于异常现象需要等此次过程结束之后做进一步的数据对比分析,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事实上,从最近几年的高温情况来看,上次大范围较长持续时间的高温天气,还得追溯到2013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那次高温过程。陈双说,当时我们从7月24日至8月18日连续发布了59期高温黄色和橙色预警,其中橙色预警从7月25日一直持续到8月14日,而2014至2016年高温情况较今年整体偏弱。

(3) 烤验 南方的 罪魁祸首 是西太平洋副高压霸踞

自从北方进入 七下八上 主汛期,北方高温范围和强度不再像前期那么大,未来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江淮、江南地区。那么,此次南方高温过程偏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双给出的判断是,造成此次南方大范围高温天气的 罪魁祸首 就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这次高温比较严重的上海、苏南、浙北等地刚好就处在这个天气系统的中心附近。

这一点也得到了气候专家的印证。按照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专家的说法,前期北方出现高温是北方大陆高压强盛所致。当前南方极端高温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霸踞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这个巨大的暖气团控制下,气流下沉,高温少雨;这种天气形势也使得台风路径偏南,对缓解高温不利。

一般说来,在副高控制区域内,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云的产生,往往为晴空少云天气,利于太阳辐射对近地层大气的持续加热。另外,由于空气在下沉过程中会伴随有增温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副高控制区域容易产生高温天气。7月以来,副热带高压一直较为强盛,造成南方多地温度屡创新高。

(4)气候变暖是宏观背景,长江中下游50多年来高温日数不断变多

此次南方的极端高温让人想起2013年7月至8月的高温过程。当时,我国南方地区遭受1951年以来最强高温热浪袭击,长江中下游高温日数超过40天。对比显示,截至目前,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在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上均不如2013年,但局地高温强度超过当年,多地超过了2013年创下的历史极值。

从宏观气候背景来说,极端高温和气候变暖有一定关系。按照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专家的说法,气候变暖使得赤道与两极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原有的热量平衡关系被打破,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大气的不稳定性,导致频繁发生极端事件。现有的气候归因研究已经证实,在很多极端高温事件中,除了自然气候态的作用,气候变暖也有很大贡献。

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能够更直观的证实 1961年至2015年,其中长江中下游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增多速率为每10年0.7天。

(5)过境台风对目前我国高温天气影响不大

近日,7、8号台风过境,有人期待这或许可以对目前的持续性高温天气起到缓解作用,不过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高栓柱说,对中国地区而言,7、8号台风的影响基本结束,影响作用也不大。

具体来看,7号台风 洛克 23日上午于香港西贡沿海地区登陆,给广东带来明显的风雨;而8号台风 桑卡 也于25日下午14时30分前后在越南中部沿海登陆,其前期给海南岛南部的部分地区带来降水。也因此,高栓柱说,这两个台风在我国影响的主要区域是海南和广东的部分地区,对目前我国中东部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影响不大。

高栓柱还表示,本月,台风直接影响南方高温区域的可能性不大。在未来一旬左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大概会有2~3个台风生成,其中的1个将可能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三季度,城镇和农村居民整体出游意愿环比持续上升,达到84.9%。明确有出游意愿的居民中,65.3%的受访者表示,会将目的地是否具备 避暑 因素作为主要决策考虑条件。

以百度大数据为支撑的消费者关注度来看,避暑旅游关注度一直呈上升态势,相关搜索在7月份达到一个峰值。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目前地方政府已认识到旅游消费给地方经济带来的驱动力,鼓励发展旅游,均从景点门票让利、优化交通等多方面吸引游客。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旅游消费产品单一,暂未适应中国旅游的大众化与家庭化、个性化与多样化、散客化与自助化、休闲化与体验化、品质化与中高端化等特征。

地方旅游开发应该抓住目前线上旅游资本热冲动,跟线上旅游机构合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方法手段,再造避暑游产品和服务体验。

避暑游规模将达3000亿

中国人消费升级,壮大了避暑经济的热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消费支出贡献率达到63.4%。

近三年国家旅游经济实验室调查显示,三季度居民整体出游意愿在80%以上,出游意愿高涨。百度大数据显示,每年5月底6月初以避暑为关键词的搜索激增,至7月中旬达到峰值。其中出行人数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和广东。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未来避暑游消费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元产值。近三年,中国旅游研究院主要客源地实地问卷调查发现,80%以上的居民暑期计划出游1-3次,一半以上的受访居民计划出行天数在3-7天,其中家庭游是最主要的出游组织方式。暑期的避暑经济成为重点,居民出游稳定、频繁,据不同研究机构预测,中国的潜在市场超过1亿到2亿人次。

《2017年夏季避暑游客大数据洞察报告》显示,25岁以下以及26-35岁的两类群体占比高达76.9%。从旅游预算来看,97%的人愿意为避暑游消费1000元以上;74%的人愿意为避暑游消费2000元以上;42%的人愿意为避暑游消费3000元以上。

如果按照为避暑每人次消费支出为1000-3000元,未来避暑市场的潜在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元,中国未来的避暑经济仍有巨大的开发空间。

另外,在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海外旅游消费激增。海岛游依然热门,特别是亚洲地区的海岛成为旅游热门地区,包括泰国普吉岛、印尼巴厘岛、马尔代夫、日本冲绳、菲律宾长滩、马来西亚沙巴、越南芽庄、泰国甲米等,潜水、皮艇、快艇等水上项目,成为消费重点。

驴妈妈数据显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普吉岛、曼谷、芭提雅、苏梅岛、清迈将是最受中国游客喜欢的五大热门目的地。

综合于中国新闻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