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美国全球话语霸权是如何形成的(1)

句子大全 2015-07-22 20:20:44
相关推荐

作者:天津城建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阳

话语体系和国家的“硬实力”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缺一不可。话语体系对于国家利益的服务,有时以话语霸权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在从新大陆偏安一隅的小国到最后登上世界霸主宝座的过程中,始终重视话语权的建构。因此,从历史的视阈下看美国全球话语体系的建构,对于当今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门罗主义”与“天定命运”:构建美洲话语体系的举措

虽然立国之初美国人在国父华盛顿的教诲下严守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但1823年门罗总统提出的“门罗主义”代表着美国试图建构全球话语体系所迈出的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门罗宣言虽然将欧洲各国排斥在美洲之外,但并不妨碍美国出手干预其他美洲国家内政,因此门罗宣言成为美国独霸美洲的纲领性文件。美国对外提出了“门罗主义”,作为构建地区秩序的第一次尝试。而在领土扩张方面,美国则提出了“天定命运”的口号,为美国的领土扩张提供话语支持。所谓“天定命运”,其精神根源是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的“清教使命论”和“种族优越论”,其精神源泉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批到达美洲大陆的清教徒。这些清教徒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认为自己肩负着上帝的使命,应该成为人类的榜样和楷模,并建设一座“山巅之城”来践行他们的宗教理想,美国人和他们的制度都是高尚的,他们有上帝赋予的使命来以自己的意志来改造这片土地。

美国独立战争以及1812年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民族意识觉醒和高涨,美国人更加确定了自己选民的身份和责任。而新大陆印第安人的落后和野蛮又使得美国人催生出一种种族优越感,这两种观念互相杂糅、彼此促进,最终导致了美国“天定命运”理论的出笼。以“天定命运”为理论依据,美国在19世纪上半叶进行了迅速和惊人的领土扩张行动,经过1803年“路易斯安娜并购”,1846-1848年美墨战争等一系列行动,美国迅速完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领土扩张,版图迅速扩大,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国。

由此可以看出,“门罗主义”和“天定命运”理论都是美国早期在建构全球话语体系中所作出的努力,这与美国当时的国情密切相关。1812年战争胜利之后,美国免除了美洲大陆的后顾之忧,获得了安定的政治环境进行发展。而与此同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如火如荼,短短几年时间内便将欧洲殖民势力基本清除出美洲,在美洲地区形成了一个权力真空。作为美洲地区最早、最大和最为发达的民主共和国,美国有天然的优势填补这一权力真空。因此,伴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和美国人清教徒使命感的膨胀,美国很自然地提出了“门罗主义”和“天定命运”的外交话语。虽然碍于当时的实力所限,美国无力完全阻止欧洲殖民势力的染指,但这些外交话语成为美国在美洲地区扩张的纲领性指南。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美国最终将整个美洲地区纳入自己的后院,而“门罗主义”和“天定命运”理论也成为美国建构全球话语体系的一次成功尝试和地区性实验。

门户开放与威尔逊主义:建构全球话语体系的初步尝试

如果说“门罗主义”和“天定命运”理论是美国建构美洲话语体系的成功尝试,那么“门户开放”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便是美国构建全球话语体系的初步尝试。

“门户开放”政策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19世纪下半叶,美国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于向世界扩张以获得原料供应地和倾销市场。美国作为一个太平洋国家,如果在中国这个具有众多人口和丰富资源的国家没有立足之地的话,其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将举步维艰。但是,由于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作为后起之秀的美国大有被排挤出去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方和企业界纷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证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不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所损害。

美国深受清教“使命感”的影响,对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赤裸裸的瓜分和殖民行为不屑一顾,然而又决不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这个大蛋糕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殆尽。在矛盾的情绪之下,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粉墨登场,向列强提出了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的诉求,以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割地殖民的方式参与了美洲以外世界市场的争夺。这种“门户开放”政策是列强之间互相交换利益和妥协的产物。至此,美国以一种不同于传统殖民的方式获得了在华的贸易和税收特权,成功地将触角伸向美洲以外。列强虽然反对,但是在利益妥协之下,也默认了美国所创造的“门户开放”的外交话语,标志着美国向建构全球话语体系迈出了第一步。

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空前改变了世界格局,使欧洲各国遭受重大打击,但是大洋彼岸的美国非但没有直接被卷入战火,反而大发战争财,成为最大的债权国,第一次拥有了领导世界的经济实力。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标志着欧洲各国“大国均势”政策的破产和国际秩序的重新洗牌。在此种条件下,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应运而生。

威尔逊主义的诞生有其深刻的思想理论根源和美国特色,这在其内容上得到了明显体现。威尔逊在他提出的“十四点计划”中,着重强调了以下原则:第一,取消秘密条约,实行公开外交。第二,维护民主和平,保障海洋和贸易自由。第三,实行民族自决。第四,设立国联,实现集体安全。以上四条原则以一种完全不同于旧殖民体系和大国均势理论的姿态,重新构筑了国际秩序,充分体现了以威尔逊本人为代表的美国传教士般的“使命感”。以上原则的主要目标是要在美国主导下,利用国联实现民族自决,打破旧的殖民体系,瓦解欧洲列强所建立的国际政治结构,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新秩序。然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准备放弃对世界的统治,正因如此,英法虽然对 “十四点计划”表示赞成,但是在大多数问题上并不准备让步。威尔逊虽然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十四点计划”,作为美国建构全球话语体系的第一步,但其结果却是以惨败收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美国虽然在一战后一举拥有了压倒英法的实力,但是英法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经营国际秩序多年,其留下的政治遗产使得美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虽然没有实力继续领导世界,但是却有力量阻止美国称霸世界。第二,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多年,其政治惯性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随着一战的结束,美国民众对于国际事务的兴趣迅速降温,此时突然打破美国外交传统将美国推向世界领导者的宝座,只能引起民众疑惧和反对。以上两点决定了美国第一次建构世界话语体系的失败,也决定了威尔逊个人的悲剧。

[责任编辑:康慧珍]

1

2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