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海昏侯墓简牍对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重大历史意义及价值(资料汇编)

句子大全 2015-06-27 13:02:04
相关推荐

海昏简本《论语》500余枚。研究人员表示,保存有“智(知)道”篇题和一些不见于今本的简文,表明此本应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齐论》。简本《论语》与今本用字习惯亦不尽同,如今本的“知”字在此本中皆作“智”,“政”皆作“正”,“能”皆作“耐”,“室”皆作“窒”,“旧”皆作“臼”;今本中表示反问的“焉”,简本皆作“安”。

海昏简本《春秋》现存100余枚。西汉流传对《春秋经》进行注释的有《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研究人员根据文字较清晰的20余枚竹简初步判断可知,简文内容多同见于今本《公羊传》和《穀梁传》,也有仅见于《公羊传》者。其内容文句与今本有出入,也有不见于今本者。海昏简本《春秋》与《春秋公羊传》关系密切,汉代公羊学盛行,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作为治国基本原则,海昏简本《春秋》的发现是春秋经传在出土文献中的首次发现,提供了《春秋》经的最早实物,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还有少量文句不见于今本大小戴《礼记》和《论语》,究竟属于《礼记》佚篇抑或《论语》佚篇尚难确定。朱凤瀚所在的“海昏侯墓出土简牍研究”课题组认为,海昏简牍中的《礼记》类文献包括形制、书体各异的多个简本,还有一些不见于传世文献的佚文,可能表示《礼记》类文献直到汉宣帝时期仍处于“单篇别行”的状态。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自2011年发掘以来,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在刘贺墓主椁室文书档案库发现5200枚简牍,另在主椁室各处发现110枚签牌。据悉,目前对海昏竹简的保护、研究还在进行中,随着全部简牍的修复、整理工作进一步开展和在此基础上研究工作的深入,对海昏简牍的内涵还会有新的发现。

(来源:新华社)

海昏侯墓《齐论·问王》章句蠡测

王楚宁(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1]

张予正(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失传一千八百年的竹书《齐论语》,现已公布部分章句,见图1。

图1 海昏侯墓《齐论语》章句

这些章句属《论语》的《雍也第六》篇与《智道第二十二》篇,简牍虽少,但可以一窥《齐论》原貌。

海昏侯墓《齐论语》传承自汉代《齐论》宗师昌邑中尉王吉,内容权威可靠。以此为参照,能够对其他似为《齐论》的简牍进行确定。

无独有偶,与海昏侯墓同属汉代的金关汉简(居延汉简)中,就有相同章句。金关汉简“73EJT22:6”号简牍释文为:“孔子知道之昜也,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 2 ],这与海昏侯墓出土《齐论·智道》篇首章内容基本一致,见图2。

图2 海昏侯墓与金关汉简《齐论·智(知)道》篇首章

据此,金关汉简中的《论语》,也应为《齐论语》。笔者从金关汉简中整理出十三枚《齐论》简牍,共187字,见图3、图4。

图3 金关汉简《齐论语》前二十篇

图4 金关汉简《齐论语》失传章句

图3中章句属今本《论语》的《雍也第六》、《泰伯第八》、《卫灵公第十五》、《阳货第十七》诸篇;图4中章句,有“子曰”或“子赣曰”,当是《齐论》失传章句。这些章句在《肩水金关汉简 齐论语 的整理》[3]一文中已略有考证,此不赘述。

其中,“之方也思理自外可以知”一句,出自《说文·玉部》:“(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4]。《说文》释义时多引《论语》、《逸论语》,此章或为《说文》引用《齐论语》。

此章另见《孔子家语·问玉》、《礼记·聘义》与《荀子·法行》,三书所载内容较《说文》为多,在引述此句前有“子贡问于孔子曰”及“孔子曰”。

宋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以为“《问王》疑即《问玉》也”,因“篆文相似”而误[5],清朱彝尊、段玉裁等人均赞同此说[6]。据此,“之方”章或即《问王(玉)》篇首章,其篇名由来或为“子贡问王(玉)”。

综上所述,以海昏侯墓《齐论》为参照,不仅能从金关汉简中发现《齐论·知道》篇更多失传章句,还能整理出《问王》篇首章“子贡问王”。海昏侯墓与金关汉简中的两部《齐论语》,可以构建出该书的大致面貌;若能将两部竹书互补互校,或可恢复失传一千八百年的《齐论语》。

[1] 作者邮箱:wangchuning1992@sina.com

[2] 甘肃简牍研究保护中心:《肩水金关汉简(贰)》,中西书局2012年,第94页。

[3] 王楚宁、张予正:《肩水金关汉简 齐论语 的整理》,《中国文物报》2017年8月11日,第六版。

[4]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玉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0页。

[5] (宋)王应麟撰,张三夕等点校:《汉制考 汉艺文志考证》,中华书局,2011年,第182页。

[6] 清朱彝尊《经义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冯登府《论语异文考证》、近人陈汉章《经学通论》均赞同此说;清马国翰于所辑《玉函山房辑佚书·齐论语》中即将《礼记•聘义》所载“子贡问于孔子”等语作为《问王(玉)》篇首章。

海昏侯墓:失传华夏古籍再现,《连山》《归藏》或重见天日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易经》更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源头,他们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而这些古书的内容可能随着海昏侯的发掘将要改写。

海昏侯刘贺墓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年,自勘探和发掘以来出土了包括车马坑、金银器、编钟、漆器等大量精美文物,还有金饼、马蹄金、玉以及十多吨的铜钱,但这些都不足以赶得上考古人员经过艰苦保护,处理和剥离出的5000余枚竹简的价值来得重要。

要知道金银珠宝并不足惜,而承载文化的编钟、漆器,尤其是记载先人智慧的竹简文字更是文明传承的精华,不是金银钱财可以相提并论的。

而这里要铭记下湖北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吴顺清先生,说他是我国文化传承的功臣一点不为过:在考古发掘中,那5000多枚竹简堆在角落里无人问津,曾被误认为是一堆没用的漆皮没有得到重视,幸亏吴顺清坚持认为这些东西不是漆皮,这些竹简才得以及时恰当地处理,重见天日,免遭遗弃毁坏的损失,不得不说是一大幸事!

考古人员对剥离出的竹简进行红外扫描,原本淡化的字迹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通过初步的文字释读,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

这可是原汁原味的正版原装古籍啊,对于历史和文化学者来言,这些才是无价之宝,它们的价值也将会在真正解读之后得以体现!

我们现在看到的《论语》早就不是原版了,在古代它有三个版本,即《古论》《鲁论》《齐论》,自秦始皇焚书坑儒,民间不能保存《论语》等典籍,为了将《论语》保存下来,“以其口相传授,故经焚书而独存也!”。

可想而知,随着世代口诵相传,难免会有些失真,这就有了鲁人传诵《鲁论》20篇,齐人传诵《齐论》22篇,后有在孔家祖屋夹墙中发现的《论语》20篇,是为《古论》,三者整理而成我们现在的《论语》20篇版本。

《齐论》多出的两篇是《知道》和《问王》,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失传,人们只知篇名,不知到其中内容,得益于海昏侯墓的发掘,在已公布的一枚正反面编号为“M1:剖面2 564正”与“M1:剖面2 564反”的竹简上,我们揭开了这一千年谜题:

“M1:剖面2 564反”上所书“智道”,就是《齐论》第二十二篇的篇题——“知道”(古代“知”“智”通假)。

背面书写有“孔子智道”等二十四字,加注标点如下:

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至于完整内容要等到全部整理注释后了。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已经被修改遗失了很多内容,比如记载非常重要的《今上本纪》,记载司马迁当朝帝王,千古一帝汉武帝的内容被删除后始终没找到。

想必大家也想看到真实的汉武大帝,这次海昏侯墓中的《史记》应该是没有经过修改的原版,要知道《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距离海昏侯去世的公元前59年,仅仅过了32年。

再说古籍记载的远古三易,《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可我们现在只看到《周易》在世,《连山》《归藏》二易早已失传,这也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件千古之谜。

《连山易》最古老,是其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是中华第一易;《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归藏易》从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就不用说了,以乾卦为首。

这次整理出《易经》的书简,不知整理后能否发现《连山》《归藏》的原本,如此那真是千古一遇,文化盛事啊。

对于这些书简的整理我们还要有些耐心,目前,对简牍的进一步固化、清理和扫描即将进行,年底可以完成前期保护、资料提取工作,真正的文字释读和研究阶段要在2017年开始,到时我们再期待更重要的发现公布吧!

文 / 定观山人

西汉海昏侯墓挖掘,出土1800年前古本《论语》,揭开孔子身高之谜

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的文明可以说是最具有延续性、持续性以及可考察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有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丰富的历史遗存。其中蕴含了这个民族的智慧与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和追寻。完整性、多样性的史料,让世界为中华文明而叹服。

但是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改朝换代都经历了战乱,这其中有几次对文化的传承产生了致命的打击,很多文献失传。诸如论语、诗经这些重要的文本一度消失,即便是重新找到了,学界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辨别真伪。伴随大量古墓的发掘,越来越多的带有铭文的礼器、青铜器、金银器,以及重要的简牍和书籍从多个方面还原了那些迷一样的文化。

在前一段时间,刘贺的陵寝被发掘了。这个被废的皇帝在死后仍然享受了荣华富贵。经历了四年到五年的考古工作,大量的文物一一展现了出来。这些文物不仅数量多,涉及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即使是考古结束,后期的相关研究仍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使得海昏侯的考古成为了一个系统性持续性的大工程。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很多新闻中都说海昏侯的墓中居然出土十多吨的文物,这着实让人感到难以置信。毕竟以往出土的文物都是按“件”计算的,这次居然用重量单位,看来文物的确真的是太多了。加上当时盗墓的小说特别流行,人们自然会用小说中那些宝贝来和海昏侯的陪葬来比。

然而真实的历史遗存刷新了小说爱好者的认识,大量的真金白银让所有人忘记小说中活灵活现的假事实。人们大多想通过这些金银玉器了解汉代皇家生活是什么样的,希望了解皇家的富有究竟能到什么程度。在专家们眼中,马蹄形的金块,金子做的圆饼,大大小小的铜钱都不是特别珍贵,要说最珍贵的物件还是一枚牙齿,这颗牙齿是刘贺的,保存的非常完好。说它珍贵,是因为它能够成为鉴定他与刘邦的血缘关系的重要证物。大量的后续工作仍然围绕着一个又一个谜题不断开展着,大量研究性文章也将逐步完整的把一个时代的生活慢慢的展开。海昏侯或许只是历史中众多王的一个,他的个人经历也固然有些波折,但是他留下的历史资料却是无价之宝。

人们在考古中发现海昏侯也许并不像史料中记载的那样,因为他的陪葬品中有大量的竹简,这证明了他是一个喜好读书的人。在考古中专家们发现了一部重要的文献,就是齐论语。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回答很简单,它仍然是孔子的言行录。在中国文献史上,论语有三个版本,分别为齐、古、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齐这个版本消失了。这个版本的重要性在于它多了两篇文章。人们只是在此后其他的文章中知道他们的名字,而没有看到过真正的篇目内容。此海昏侯古墓中发现的这本齐论语让人们一睹两篇文章的真容,千百年来儒学家们真的是如获至宝。那么发掘了那么多大墓,为什么偏偏会在刘贺墓中发现了珍贵的齐论语呢?我们可以从另外一本史料《汉书》找到答案。刘贺没当皇帝的时候,有一个以传习齐论语的名家和他关系非常好,并且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齐论语也包含其中,如此推论在刘贺墓中发现这本书也并不是什么怪事了。

根据此次考古发现的文字资料,孔子的身高的确有1.84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东大汉。

海昏侯墓发掘了,那么,历史上的海昏侯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最新考古:海昏侯墓发掘现场曝光 迄今唯一满口帝王牙被发现!

小古玩大世界

西汉海昏侯墓发掘获重要发现 曾是2015年国内文化十大新闻之一,新华社对海昏侯墓的评价是:

2015年11月4日,历时5年考古发掘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公布。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截至目前,墓葬已出土378件金器,金器之多成为“汉代考古之最”。而墓主人是否为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成为这项考古发掘的最大悬念。

先解释一下,“列侯”是啥级别。在西汉王朝,“一哥”毫无疑问是皇帝本人了,其次就是皇帝在各地封的“王”,例如曾出土金缕玉衣的河北满城汉墓的主人:中山靖王刘胜——三国时刘备正是打着中山靖王后人的旗号“笼络人心”:

刘胜金缕玉衣

“王”下面就是“侯”了,这样看来,西汉时期的“侯”最多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了,不过南昌发现的海昏侯可不是普通的“侯”,而是一个背景很深、身家丰厚的“金丝猴”!

为啥这么说?因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曾经当过大汉王朝的“一哥”,尽管他在这个位子上还没干满一个月就被轰下台了……

据史书记载,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曾被重臣霍光拥立为天子,但这个糊涂天子太不靠谱,在位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朝中大佬忍无可忍,一致决定把他给废了,最初刘贺是被赶回故地山东当昌邑王,最后又被贬到南昌当了第一代海昏侯,史称汉废帝。

前段时间热播的古装偶像剧《云中歌》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其中饰演汉废帝的是包贝尔:

那么,正在发掘的海昏侯墓就是刘贺本人的墓吗?不一定。因为海昏侯是一个世袭爵位,一直到东汉都存在,刘贺只是第一代海昏侯而已。但是,目前考古发掘的种种证据都把墓主人身份指向了这个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一. 漆器上的文字

由于历经2000年都不曾被盗,保存完好的海昏侯墓目前已经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竹简、木牍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尤其是上图这件漆器上清晰的“昌邑九年”四个字几乎告诉我们,墓主人当过昌邑王,而这正好符合刘贺的人生经历!

2. 一座地下“金矿”

目前,考古人员已经在墓中清理出378件黄金制品,其中包括285枚金饼、33枚马蹄金、15枚麟趾金,还有以前从未见过的20块金板,创下汉代考古之最!

考古学家说,海昏侯墓发现的马蹄金镶有琉璃,而汉代琉璃奇极其珍贵,由皇室垄断,老百姓连看都看不到,这就说明墓主人很可能就是身为汉武帝孙子的刘贺!

事实上,无论是马蹄金,还是金饼和金板,都不是当时社会上普遍流通的器物,而是高等级贵族用作赏赐和储备用的。换言之,把这么多金器当做陪葬品,墓主人身份之尊贵可想而知!

另外,从考古资料来看,前面提到的王一级的中山靖王墓里连一块真正的金饼都没有发现!王没有,侯却有,而且有一大堆,那能是简单的侯嘛?

3. 最早的孔子像

除了“金多多”之外,目前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绘有孔子最早肖像、记录孔子生平的漆屏风了:

尽管这些珍贵的屏风还在清理中,尚未正式对外展览,孔子最早的肖像一时半会还能难以示人,但关于文字的研究工作已经在进行了。

根据专家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屏风上的文字介绍了孔子的基本个人情况,明确写着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孔子姓、氏、字完整记录,而之前各种传世书籍都没有完整记载孔子的姓与氏。

此外,屏风的第二列文字“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了我们孔子三十岁时的确切时间是鲁昭公六年,根据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

相比之下,屏风记载的孔子生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记载的生年早14年,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生年早15年。如此震撼的材料,研究孔子的人又有得忙了!

4.颠覆性的发现

在较早的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清理除了3000多枚木牍和竹简,在考古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目前的清理释读已发现海昏侯写给皇帝和皇太后奏折的副本,而根据以往高等级墓葬中出土文书的经验来看,简牍内容可能还会包含医术和农业等多种古代文献,一旦释读出来,对研究汉代历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甚至可能会改变现有的历史认知,司马迁同学,到时候你可要经得起考验哦!

此外,海昏侯墓还发现了成堆的五铢钱,共有200多万枚,重10余吨,工作人员光清点就花了半年时间,墓主人真可谓豪气干云:

另外还有最早的虫草食物,没错,就是现在人们还在食用的名贵滋补药物,这可是2000多年前保存下来的:

当然还有这件疑似最早的围棋盘实物也让人惊叹:

5. 最后的悬念

截至今年年底,海昏侯大墓已经发掘了5年多时间,从上面列举的文物看,出土的珍宝已经足够震撼了,但是,发掘工作还没有结束,墓室内棺还没有清理完毕,这也就留下了最后,也是最大的悬念:墓主人尸骨保存状况如何?会不会像马王堆汉墓那样发现一具“湿尸”?证实身份的印章或其他文物会不会出现?会不会发现金缕玉衣?……

以上任何一个问题如果有肯定的答案,那么海昏侯墓考古就不是入选年度十大文化新闻那么简单了,它可能会改写历史,给大家一个巨大的惊喜!

Ps:

作为我国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西汉列侯墓园,海昏侯墓园布局完整,不仅有墓葬,还有祭祀建筑,陪葬区,甚至排水系统。

另外,墓园里不仅有海昏侯的墓,还有海昏侯夫人的墓,只可惜,夫人墓几乎被盗掘一空。不过换个角度看,夫人墓被盗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盗墓贼的动作,海昏侯大墓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不过非常惊险,海昏侯墓也差一点就被盗了,差一点是差多少?5厘米!请看下图:

看到中间的长方形缺口没有,那就是盗洞!盗洞再往下只要5厘米就打到海昏侯的棺材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