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远东第一监狱前世今生 :在上海 送侬到提篮桥是骂人的话

句子大全 2015-06-08 08:29:01
相关推荐

1947年8月13日,上海法庭对日本战犯富田德执行了死刑,刑场设在提篮桥监狱内。

据《新闻晨报》报道,提篮桥在上海是一个享有盛名的地方。“送侬到提篮桥”是句拐弯抹角的骂人话。

我第一次知道提篮桥是在1963年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当时不知做错了一件什么事,外婆大声喝道:“再不听话,就把你抓到提篮桥去!”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清楚“提篮桥”就是监狱的代名词,上了年纪的人全都知道,进“提篮桥”便意味着“失去自由”。那时,我母亲在提篮桥的禽蛋一厂上班,常带我去厂里玩,所以,外婆说“把我抓到提篮桥去”,我脑海里呈现的是母亲上班的地方。每回我去厂里都能喝到酸梅汤,哪有恐惧感?之后才逐渐晓得“提篮桥”的厉害。作为晨报的记者,我曾多次进入这座有百年历史的提篮桥监狱参观,熟悉它的前世今生。

曾是“远东第一监狱”

众所周知,上海开埠为1843年11月17日。这一年的11月8日,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乘小火轮从广州到上海,不久,他站在如今的上海外滩,当年的外滩被称作黄浦滩,芦苇丛生,是一片荒地。两年后,经巴富尔与清政府商议,租下从现在的黄浦江边至河南中路、北京东路以南830亩地为租界,为规划修路造房而成立了一个“道路码头委员会”。

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开会议事,决定解散“道路码头委员会”,取而代之的是成立工部局(设在今江西中路、汉口路口),以便统一管理租界内的所有事务。其实“工部局”是错误的译名,原文是“上海市政委员会”(Shanghai Municipal Committee),为租界上各国洋人所组成的一个政治机构。所谓“上海”,指的是上海公共租界。

工部局设立不久便组建了中央巡捕房,并建造大楼(现福州路的原上海市公安局大楼)。并于1868年在厦门路建造了会审公廨的法院监狱,主要关押外国犯人,俗称“厦门路监狱”,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座隶属司法机构的近代监狱,监狱官由英国驻沪领事委派。被监禁的外籍犯人除了打扫牢内卫生之外,平时不从事重活,对他们的教诲事宜,则由牧师进行。

因为与英美吵得不可开交,1862年法国人退出工部局建立法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成立了公共租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厦门路监狱”人满为患,工部局于1903年在虹口的华德路117号(今长阳路)建造了“公共租界工部局华德路监狱”,因邻近提篮桥,又俗称为“提篮桥监狱”,上海人则称之为“外国牢监”。1903年监狱落成投入使用,公共租界的犯人均被送到这里关押。该监狱占地10余亩,有510间监房,其中30间专门用于囚禁少年犯,被称作“感化院”。另外还设有囚禁精神病犯人的特殊监房,墙上全部装上软木,之后改为橡皮,生怕犯人撞墙寻死。被关押在此处的犯人必须从事各项劳动,相比“厦门路监狱”只打扫牢内卫生,又增加了惩罚力度。

1916年起,监狱陆续向北面和东西扩建,到30年代初又拆除了部分初建时的建筑,进行了重建,直到1935年才基本定型。占地60.4亩,拥有10幢4-6层监楼,近4000间囚室,还有工场、医院、炊场、办公楼等建筑,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监狱四周有5米多高的围墙,内部除普通监室外,另建有防暴监房、禁闭室、室内刑场(绞刑房)和室外刑场等特种设施。

提篮桥监狱的主要关押对象是上海公共租界内被判刑的中国籍犯人。由于它建筑精良,规模宏大,收押的犯人最多时达8000多人,大于印度的孟买监狱和日本的巢鸭监狱,因而号称“远东第一监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