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翠鸟身披蓝绿衣 飞上后冠变凤凰

句子大全 2015-05-09 19:54:27
相关推荐

原标题:翠鸟身披蓝绿衣 飞上后冠变凤凰

明 孝端皇后凤冠

齐白石 《荷塘翠鸟图》

宋 缂丝上的《翠羽秋荷图》

清 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

明 玉雕荷花翠鸟摆件

翠鸟,因羽毛艳丽而成为历代皇家苑囿畜养的珍禽,某些珍稀品种也几乎因此而灭绝。幸运的是,我们至今仍能见到许多用“点翠”工艺制作的精品,还能欣赏到古代画家描绘的《荷塘翠鸟图》和《荷花翠鸟图》。

文、图/钟葵

身材小巧玲珑 身披艳丽彩衣

青和翠,虽然颜色接近,但青鸟和翠鸟却不能相提并论。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我们只能在出土文物中看到它模糊的影像,至今还不能确定它到底属于哪一种鸟类。而翠鸟则是自古以来人们司空见惯的美丽的小鸟。

大众概念中的“翠鸟”,其实不是一种鸟,而是一个大家族,是佛法僧目翠鸟科鸟类的统称,包括了90多种。其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以亚太地区的种类最为丰富。在我国,已知的翠鸟有11种,主要有普通翠鸟、蓝翡翠、白胸翡翠、斑头大翡翠、三趾翠鸟等。其中普通翠鸟最为常见,常栖息于小河、溪涧、湖泊及灌溉渠等水域以及有灌丛、疏林的地方。此外,蓝翡翠、白胸翡翠也比较常见。蓝翡翠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白胸翡翠在长江以南地区很多见。

尽管翠鸟的种类非常丰富,但外形却大同小异。它们的身体小巧玲珑,嘴巴又尖又长,头大脖子短,尾大而不长,脚也显得格外短小。如果不是身披闪着金属光泽的蓝绿色或赤棕色彩衣,实在吸引不了人们的眼光。同时也正是因为这身艳丽的彩衣,这类鸟在中国才有了“翠鸟”和“翡翠”之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翡翠”二字的解释是:“翡,赤羽雀也。出郁林,从羽,非声。雄赤曰翡,雌青曰翠。”即言翡翠鸟的雄鸟羽毛为赤色,名为“翡”;雌鸟羽毛为青色,名为“翠”。《南方异物志》则认为“翡翠”之名不仅与鸟羽的颜色有关,也与这种鸟的鸣叫声有关。书中说:“翡大于燕,小于乌,腰身通黑,惟胸、前背、翼后有赤毛也;翠通身青黄,惟六翮上毛长寸余。其飞,即羽鸣‘翠翠翡翡’,因以名焉。”后来,人们将这两个字合并,用来描述碧绿色的美玉。现在深受人们喜爱的翡翠玉石,其名称即源于此。

皇后所戴凤冠常饰以“点翠”工艺

古人发现,拥有艳丽羽毛的翠鸟,不仅可供观赏,其羽毛还可作装饰品。因古代的翡翠鸟多产于南方,在南方地区进贡给中原王朝的奇珍异宝中,翠鸟是必备之物,故中原朝廷视之为珍禽。《周书》曰:“成王时,苍梧献翡翠。”《汉书》曰:“尉佗献文帝翠鸟千。”三国时期,吴国的薛综曾上疏曰:“日南远致翡翠,充备宝玩。”

翠鸟背上、尾巴上的羽毛多为蓝绿色,在某种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会发出翠绿色的光芒,即使掉落了也不会褪色,用于装饰器物,不仅漂亮,且经久耐用,故深受古代王公贵族青睐,用途十分广泛。天子专用车的华盖要用它,皇后戴的凤冠要用它,贵族妇女的头饰要用它,富贵人家的帷幄要用它,甚至连屏风、珠宝盒、唱戏用的道具等也要用翠羽作装饰品。

在中国传统金银首饰制作工艺中,有一种工艺名为“点翠”。这种工艺是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先用金、银等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底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点翠”所用的翠羽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多取自蓝翡翠和白胸翡翠,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这种工艺最早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所记载的“买椟还珠”的故事,文中提到:“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其中“辑以翠羽”便是用翠羽作装饰,这种工艺很有可能就是“点翠”。

古代器物使用“点翠”工艺非常普遍,留传至今的精品也很多,其中最精美的莫过于皇后所戴的凤冠。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明定陵地宫发掘出4件凤冠。因出土时漆匣已朽,凤冠珠翠散乱,后经文物修复工作者历时一年才将这4件凤冠完全修复。其中一件为明孝端皇后的9龙9凤冠,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凤冠是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部有8只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金凤凤首朝下,口衔珠滴。这9只金凤,除了后部那只,其余8只均为“点翠”金凤。金翠交辉,极其富丽堂皇。

“点翠”工艺发展到清乾隆时期已达顶峰,到了清末民初,“点翠”开始在民间流行,当时的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金银首饰为荣。但这种工艺的流行却以牺牲大量翠鸟为代价,上世纪30年代,由于“点翠”所用的翠鸟羽毛在市场上几乎绝迹,中国最后一家“点翠”工场终于关闭,“点翠”工艺被烧蓝工艺所取代。2013年,为了将“点翠”工艺传承下去,北京市政府将它列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翠鸟还是捕鱼高手

翠鸟中的普通翠鸟,其实并不普通,它虽然只有麻雀大小,却是鸟类中的捕鱼高手,身手极其敏捷,故人们常称之为鱼狗、打鱼郎、钓鱼郎。它以小鱼为主食,平时栖息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还经常静栖于水中的莲蓬上,伺机猎食。当发现猎物后,便迅速起飞,一个猛子垂直扎入水中,以闪电般的速度将猎物咬住,然后冲出水面,飞回栖息地享用美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池塘边看到这一幕,而池塘上通常长满了荷花。因此,以《荷塘翠鸟》《荷花翠鸟》《游鱼翠鸟》等为名的作品便司空见惯,成为艺术家和工艺美术师常用的题材。这类题材不仅出现在绘画和瓷器装饰上,还出现在丝织品、玉雕、木雕等器物上。

早在宋代,在缂丝上便出现了《翠羽秋荷图》,画面上展现荷塘一隅,一只翠鸟俯立在莲蓬上,注视着水中的游鱼。形象逼真,生动传神。从明代开始,一些画家尝试用大写意手法表现这类题材,其中最突出的是清代的八大山人。他的《荷花翠鸟图》,用典型的象征寓意手法,表达其内心的亡国之痛。画面上荷叶出现在上方,荷花似开非开,花茎细长,两只翠鸟单脚站立在险峻的石峰上,互相对望。此画的中心在那两只对视的翠鸟上,那只回首的翠鸟,俨然是画家的化身。对新朝的不满,对故国的怀念,都表现在回眸一望和单脚站立的姿势上,仿佛一刻也不愿意停留在不属于故国的土地上。

近现代画家中,擅长画《荷塘翠鸟》《荷花翠鸟》这类题材有齐白石、丁宝书、李苦禅、娄师白、王雪涛等人,尤以齐白石的作品生动有趣。他的《荷塘翠鸟》,采用“红花墨叶”的画法,笔墨酣畅而能收敛,红荷花瓣鲜艳而厚重,墨叶如伞而有浓淡变化。画面下方有一翠鸟在池面低翔,长喙叼着一条刚刚捕捉到的小鱼,扬长而去。画家描绘的这一刻,正是唐人诗句“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的形象再现。

《吉祥艺术》来信可寄:

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副刊部 钟志荣

邮编:510121

邮箱:gtdrh@yahoo.c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