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对话|伍超明:我们可能会陷入一场有别于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新型危机

句子大全 2015-04-27 11:45:34
相关推荐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谈到,“黑天鹅”还未飞走,“灰犀牛”脚步声越来越重,全球经济大概率会在二季度砸出一个深坑。市场大幅“杀估值”已暂告一段落,但即将面临“杀盈利”的第二波冲击。往后看,如果疫情防控迟迟没有得到控制或时间过长,我们可能会陷入一场有别于金融危机和“大萧条”危机的新型危机。

腾讯财经原创栏目《对话》邀请知名学者、经济学家、企业家、基金经理等共同探讨宏观经济、产业环境与资本市场趋势,欢迎关注。

作者 | 郭昕妤

邮箱 | chloexyguo@tencent.com

以美国为首的海外主要经济进入短期衰退已经成为市场共识,往后看,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非农等数据遭遇大幅下滑,经济停摆带来的更多冲击或将逐步显现。

疫情是否会使美国经济从短期衰退进入“大萧条”?近期市场的反弹又是否意味着危机警报的解除?中国经济回暖的拐点又将何时到来?

腾讯财经独家对话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就全球与中国经济、市场和政策等话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总体上看,在伍超明看来,

黑天鹅

还未飞走,

灰犀牛

脚步声越来越重,全球已实质上进入危机模式,经济大概率会在二季度砸出一个深坑。

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背后依然缺少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支撑,因此近期的反弹并不等于危机结束。伍超明判断,

市场大幅

杀估值

已暂告一段落,但即将面临

杀盈利

的第二波冲击。往后看,如果疫情防控迟迟没有得到控制或时间过长,我们可能会陷入一场有别于金融危机和

大萧条

危机的新型危机。

伍超明认为,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会超过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如今经济活动进入“暂停性休克”状态,

正像高速公路上车速由

120

公里

/

小时降至

0,对经济影响是全方位的,生产和需求同时萎缩;而金融危机时期供给没有问题,只是需求出现急速下降而已,

正像高速公路上车速由

120

公里

/

小时降至

60,经济也不会出现休克,仅是减缓而已;

疫情影响短暂但大,金融危机影响长久但深远。

展望中国经济与市场后市,伍超明看到,基于目前存在国内复工不复产、复产不达产现象,叠加海外主要经济体受疫情冲击二三季度将陷入负增长,对国内出口形成较大拖累,

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反弹力度将大概率不及预期。基于低估值、政策应对空间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等优势,中长期内A股具有较大投资价值,但这并不代表A股在短期内也是全球资产的避风港。

展望政策,伍超明表示,为完成年内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当前政策力度不够,应加大政策力度,抓住抓牢四月份“黄金窗口期”,加紧加快落实前期会议确定的政策内容,打出“稳内需”有力组合拳,弥补2个百分点左右的GDP缺口。在政策策略上,建议坚持“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原则,在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政策要加大帮扶低收入群体、稳消费的力度。此外,

抵押补充贷款(

PSL

)作为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有望放量,且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看不到中国进入负利率的可能性。

全球实质上已进入危机模式

自2月下旬到3月下旬的一个月期间,全球市场遭遇大幅调整,美股经历了连续大幅下跌和多次熔断。

伍超明认为,全球避险情绪的快速升温、风险资产收益的大幅下挫,

是短期疫情影响和中长期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叠加反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新冠疫情的影响虽然是短暂的,但疫情防控将使经济进入暂时性“休克”状态,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并不比金融危机小,当前疫情正在海外加速扩散,且各国疫情防控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全球确诊人数快速上升,欧美成为疫情中心,各国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投资者避险情绪快速拉升。

二是全球石油争端一度升温。此前俄罗斯与欧佩克石油“价格战”升级,且双方态度都较为强硬,令国际原油市场短期内持续动荡调整,原油和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雪上加霜。

三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以来,全球实体经济结构调整迟滞,劳动生产率不升反降,但

债务负担持续增加,全球金融脆弱性不断提高,是全球避险情绪升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在伍超明看来,全球股市、大宗商品市场持续暴涨暴跌,不断刷新近期低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短期内难以快速修复,各类资产价格波动加大或将成为常态;同时全球股市大幅调整会对全球经济形成负反馈,将进一步加剧恐慌情绪的蔓延——

全球实质上已进入危机模式。

至于后续危机是否还会继续蔓延开来,伍超明认为,主要取决于两点:

一是各国政策应对力度和及时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在疫情应对上是一把钝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疫情防控;

二是疫情拖延时间长短及对经济影响大小,如果拖延时间过长,则会引发资本市场大幅调整和实体经济转差的负反馈循环,危机发生概率大增,反之则相反。

总体来看,伍超明认为,

2020

年是否会发生全面性经济金融危机还具有不确定性,但当下确实已站在危机关口,政策应对稍有不慎陷入危机的概率将会比较大。

市场大幅“杀估值”已暂告一段落,但即将面临“杀盈利”的第二波冲击

随着美联储无限量QE以及各国政策的发力,3月下旬以来,美股有所反弹,带动全球市场都显现出一定的企稳和回暖迹象。市场的疑虑在于,危机的警报是否已经解除?市场最恐慌的时候是否已经过去?

伍超明表示,市场反弹与危机结束并不能完全划等号。本轮反弹源于美联储直升机式撒钱后,市场流动性风险暂时得到缓解,且美股估值水位下降本身也为市场恢复稳定提供了支撑,

可以说投资者恐慌性杀跌、股市大幅

杀估值

已暂告一段落。

但往后看,海外疫情形势不容乐观,

全球经济大概率会在二季度砸出一个深坑,市场即将面临

杀盈利

的第二波冲击。另外,经济大幅下行不可避免会引起债务违约率攀升,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面临大幅恶化风险,这反过来会加大金融体系脆弱性,或引发市场潜在的一些长期风险,未来市场仍存在再度“杀估值”的可能性。

因此,伍超明看到,全球经济金融环境依旧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在增加。在

黑天鹅

还未飞走、

灰犀牛

脚步声越来越重的背景下,谈市场最恐慌的时候已经过去或为时尚早,面对市场依旧要心存敬畏。

美联储当前的政策只是“止疼药”

在这一轮市场动荡中,美联储密集采用了多种政策措施:零利率、无限量QE、CPFF(商业票据融资便利工具)、扩大央行流动性互换额度……美联储这一系列救市措施究竟能否有效应对这一轮危机?

伍超明认为,

美联储当前采取的政策只是

止疼药

而已,

在于给家庭、企业和金融机构筑起

三道防火墙

”,短期能防止三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被动快速收缩,防止危机的发生,但危机是否发生取决于疫情防控,不在于政策对经济刺激的力度大小。

谈到对于美联储后续的政策路径猜想,伍超明预计,为应对经济的继续恶化,美联储将继续沿袭为企业、家庭、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的思路。根据2008年美联储危机应对工具,未来还有定期拍卖工具(TAF)、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等工具可供选择。由于此次疫情危机影响更多的是实体企业和家庭,有别于2008年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逼,因此不排除创造新的工具给家庭和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

美国之外,欧日等主要海外经济体也备受市场关注。目前欧洲央行以及日本央行已经处于负利率区间,降息空间已接近极限。不过,伍超明认为,面对疫情对供给和需求的冲击,预计欧日等主流国家将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不过政策的针对性将增强,会更多地向疫情影响较重的中小企业和居民倾斜。

具体看,伍超明谈到,货币政策方面,

仍然存在降低利率的可能,但重点将放在提供流动性供给、加大资产购买力度、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支持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

财政政策方面,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也是债台高筑,强有力财政刺激空间不大,但

预计最终还是会采取减税、增加支出措施。

在政策效果方面,伍超明认为,若国内范围能实现财政货币政策合力联动,全球范围能实现各国宏观政策协调行动,尤其是合作联手抗疫,更能有效稳定经济增长。

一场有别于金融危机和“大萧条”危机的新型危机有可能会出现

美国经济的短期衰退已经成为市场共识,往后看,非农等数据正在大幅度下滑,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摆还有更多负面冲击仍未显现。美国是否将从短期衰退陷入了“大萧条”危机?

伍超明对于上述判断

主要取决于疫情是否能得到防控,与货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大小没有太多关系——也就是说如果疫情没有得到有效防控,刺激经济增长力度再大也不会改变持续衰退的局面,这是疫情公共卫生危机与金融危机的本质区别。因此,未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长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

他谈到,如果疫情防控得当,那么经济衰退时间长短取决于疫情防控的持续时间,在现有刺激政策的作用下,美国经济有望快速复苏。

但是,

如果疫情防控迟迟没有得到控制或时间过长,那么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向金融领域蔓延,现有政策对家庭、企业和金融机构筑起的

三道防火墙

将被轻易击破,陷入有别于金融危机和

大萧条

危机的新型危机将会出现,后者对经济影响的严重程度强于前两者。

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利好更着重于长期,但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则立竿见影

3月初,沙俄意外打起价格战,原油闪崩。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美油由每桶50美元跌至每桶20多美元。

分析普遍认为,虽然沙俄价格战是此次油价大跌的导火索,但影响油价大跌的深层次因素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端共同冲击所致。

伍超明亦持此观点。他表示,从需求端看,海外疫情持续扩散并进入爆发期,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堪忧,原油需求遭受重创;从供给端看,3月6日OPEC+减产谈判失败,导致沙特、俄罗斯两国陷入原油“价格战”,且从4月1日起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任何OPEC或者非OPEC成员国,均无需削减石油产量,全球原油供应将大幅增加,导致市场对原油过剩担忧加剧。

原本在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基本面和金融市场就变得高度不确定,原油的暴跌则令其再添变数。伍超明谈到油价大跌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油价大跌令主要产油国经济雪上加霜:参与价格战的沙特和俄罗斯,近年来实际GDP增速已在0%水平附近,

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将进一步导致主要产油国财政收入下滑,衰退风险加剧。

其次,原油还带动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走弱,如农产品和基本金属价格等均出现较大幅度调整,

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将给当前处于

低通胀、低增长、低利率

的欧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增加通缩风险。

不过,对于中国来说,油价大跌的影响好坏参半。伍超明看到,好的一面来看,中国是原油净进口国,油价下跌可以降低中国原油进口成本与下游行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同时带动中国通胀中枢下行,加大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但另一面来看,油价下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动,避险情绪升温,在悲观情绪影响下A股难以独善其身。

伍超明表示,综合这两方面因素,

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利好更着重于长期,但油价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则是立竿见影。

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反弹力度大概率不及预期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主要经济体无一幸免,不仅导致了金融市场的高度动荡,其导致实体经济停摆产生的影响或将更加巨大。

伍超明看到,

海外疫情蔓延,将至少从商品出口贸易、服务贸易和供应链等几方面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

伍超明解释称,从商品出口的外需看,海外疫情蔓延后采取的防控措施,将抑制各国常规经济活动,工业生产供给、投资和消费需求均会受到冲击,导致短期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陷入负增长。此外,资产价格大幅调整使居民财富缩水,也会减少需求。因此,疫情对国外需求的抑制,将直接拖累中国出口需求增长,进而影响到国内生产活动。

从服务贸易看,疫情防控对人员集聚性较高的服务行业形成直接冲击,在中国服务贸易中占比靠前的跨境旅游、运输、建筑等需求,进出口都将出现大幅下降。由于中国服务贸易尤其是旅游贸易存在较大逆差,因此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总体有望收窄。

从供应链看,

中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上游原材料可能面临断供风险,且负面影响会向中下游行业传导。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产业供应链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前海外疫情持续发酵,海外企业停工、物流停运等可能在短期内频繁发生,国内上中下游产业链尤其是上游产业链存在断链风险,影响到国内生产和需求。

总体看,伍超明认为,

新冠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会超过

08

年金融危机时期,

因为疫情防控使中国和全球供应链暂时性冻结,经济活动进入

暂停性休克

状态,对经济影响是全方位的,生产和收入急剧下降,进而影响到需求,生产和需求同时萎缩。而金融危机时期供给没有问题,只是需求出现急速下降而已,经济也不会出现休克,仅是减缓而已。

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

如今的经济像高速公路上车速由

120

公里

/

小时降至

0

,而

08

年是由

120

公里

/

小时降至

60

。”因此,

疫情影响短暂但大,金融危机影响长久但深远。

对于后市展望,伍超明认为,

基于目前国内存在复工不复产、复产不达产现象,叠加海外主要经济体受疫情冲击二三季度将陷入负增长,对国内出口形成较大拖累,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反弹力度大概率不及预期。

A股将在中长期内成为全球“避险资产”

随着美股等外围市场逐渐回暖,近期A股也开始显现企稳迹象。A股这一阶段的反弹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持续下去成为真正的反转?

伍超明更倾向于A股仍将处于震荡期。他谈到,A股由反弹变为反转,从目前看还缺少一些强支撑因素,特别是缺少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支撑。一方面,全球疫情还在持续蔓延,如美国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在2万以上,印度、非洲确诊病例也开始攀升,这意味

二季度全球需求极度萎缩基本已无悬念,且随着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国内外需下降压力和产业链修复难度均会更大,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急剧跌入负增长。

另一方面,

一季度国内逆周期调控以提供流动性为主,对需求端的刺激实际上并不多,而未来国内刺激政策力度具体会有多大,经济增长会达到什么水平,市场仍存有较大疑虑。另外,支撑本轮A股反弹的核心因素是海外流动性风险暂缓,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但美、欧股市高估值和盈利恶化风险仍如鲠在喉,全球风险偏好持续抬升的概率并不大,A股反弹的持续性亦存疑。

2018年,A股也经历了一轮持续一年的大跌,当时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有市场声音将当前的A股市场跟2018年相比。

对于上述对比,伍超明指出,

当前的市场环境与

2018

年相比至少有两大不同:一是触发因素不一样,2018年A股大跌源于资管新规出台后,表外融资快速收缩、国内债务违约攀升,导致市场流动性和盈利出现“双杀”;而当前是新冠肺炎疫情意外冲击下,海外市场持续大幅下跌引发恐慌性抛售,资金外流叠加避险情绪升温引起股市大幅调整,国内本身的流动性并未出现太大问题。

二是宏观环境不一样,2018年全球经济整体仍处于一轮复苏周期中,外需环境向好,国内稳增长压力相对较小;但目前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陷入衰退负增长,外需下降压力陡增,叠加内需疲软、产业链修复难度大,国内面临的稳增长难度前所未有。

谈到对于A股市场的总体看法,伍超明认为,A股相比全球其他市场,具有低估值、政策应对空间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等方面的优势,

因此,疫情带来的冲击(情绪层面和资金回流层面)仅限于短期影响,并不改变国内

A

股在中长期内具有较大投资价值的事实、以及成为全球

避险资产

的进程。

但是,伍超明强调,

这并不代表

A

股在短期内也是全球资产的避风港。具体原因有三:一是A股本质上仍属于风险资产,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回落,投资者配置风险资产的比重会有所减少;二是海外股市持续巨幅下挫期间,对A股资金面和市场情绪形成压制,A股难以避免进入回调,北上资金亦呈持续净流出状态;三是近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开始显现,近期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对A股形成一定冲击。

PSL有望放量以支持新基建、三农和小微企业

疫情发生以后,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一致预期较强。分析普遍认为,由于经济面临的压力不小,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讨论的焦点则在于,货币政策是否面临通胀的掣肘、以及货币政策将会以多大力度加码。

对于前者,伍超明认为,通胀因素不构成2020年货币政策的掣肘。虽然2月份CPI在高位,但主因在于疫情下食品端出现超季节性的高增长,尤其是猪肉同比增长135.2%,贡献了CPI涨幅的61.4%,核心CPI和PPI实际上都是下降的。中长期来看,年内CPI将“逐季下降”,且近期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对PPI形成拖累,因此

通胀即

CPI

PPI

都不会成为货币政策掣肘,经济增长才是货币政策的主题。

对于后者,伍超明看到,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货币政策在利率水平、央行扩表、配合财政政策精准提供流动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空间和能力。至于是否需要动用这些空间,则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

中国经济在二三季度尤其是二季度的反弹力度是否符合预期,如果实际上的复工复产力度不达预期,则需要及时加大政策力度,如定向降准降息加大帮扶力度;其次,

海外疫情的扩散和防疫进展情况,疫情防控时间拖延越长,中国外需复苏力度越弱,同时我国面临的疫情外输风险越大、防疫措施取消的进展越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大。因此,外部实体经济和金融冲击风险,需要纳入货币政策的目标函数中。

总体来看,伍超明预计,中国将紧紧抓住上半年宽松窗口期,尤其是4月份“黄金窗口期”,继续采用结构性定向工具如降准降息向实体经济提供低成本流动性。具体方向上,一是央行小步幅继续全面降息的动能增加,以对冲国内外不确定性;二是继续定向或全面降准,增强中小银行信贷供给能力和降低资金成本,以缓解国内信用收缩压力;三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定向信贷工具力度,适度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精准滴灌、支持不同特定主体的流动性需求,特别是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四是

抵押补充贷款(

PSL

)有望放量,

PSL

作为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能够更好地支持新基建、支农支小等领域。

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看不到中国进入负利率的可能性

利率水平是围绕货币政策讨论的一个焦点。欧日等海外经济体已经深陷负利率多年,美国在近期降息至零利率,此外由于超短期美债收益率(1月期和3月期)在近期一度跌至负利率水平,也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美国已经踏入负利率。

海外经济体的极低利率水平打开了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不过,中国目前依然坚持常规货币政策手段。伍超明认为,

中国进入负利率的可能性极低,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看不到。

针对上述判断,他看到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利率水平的高低与该国GDP增速大体是匹配的,即一国经济增速高的历史时期利率水平也高,反之则相反。如美国历史上GDP增速达到7-8%的年代,利率水平也曾超过10%的水平。当前中国潜在增速在6%左右,利率水平也将处在较高区间。

二是与主要发经济体相比,中国利率空间大,当前央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主要采取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定向降准和小步幅降息策略,珍惜利率空间,预计未来央行仍将采取小步幅降息措施。

建议适当提高赤字率和专项债额度支持中小企业和新基建

货币政策侧重于调总量,而财政政策侧重于调结构,市场对政策的期待正在转向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主要的关注点则在于赤字率调整、专项债扩容以及特别国债等。

伍超明也针对后续财政政策的方向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财政发力空间可以适当提高,如财政赤字率可以提高到3.5%左右;二是专项债将成为对冲疫情冲击和发力基建的重要政策工具,2020年专项债额度大概率上调较多,且其投向将更加规范,建议专项债额度提高至3.5-4万亿元,且全部用于基建领域;三是发行特别国债至少2万亿元以上,帮扶受疫情冲击的家庭和中小微企业,拉动消费和投资需求,助力脱贫攻坚。

对于公共财政赤字率是否应受3%限制的讨论,伍超明表示,疫情中中小企业受损严重,亟待政策支持共渡难关,同时小康目标和扶贫攻坚两大硬任务一个不都不能少,因此

中国经济当务之急是保持一定的增速,稳增长才能稳企业、稳就业,才能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现阶段中国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确实较大,

建议适当提高赤字率和专项债额度支持中小企业和新基建,有利于稳定总需求和提振企业信心。经济搞好了,税基自然会提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也会相应减轻,因此保增长和保财政其实并不冲突。

新基建对稳增长的作用不宜高估 “稳”是房地产政策调控的核心

稳增长和促创新的双重压力之下,新基建的发力和房地产的边际放松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两个关键问题在于,新基建是否可以扛起稳增长的大旗?以及房地产政策将会有多大尺度的放松?

伍超明认为,新基建具有“促创新”和“补短板”双重属性,投资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显著。但中国当前新基建仍在起步阶段,且存在技术上的约束,这是其一;其二是

在新基建的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受制于技术能力,参与度有限,不像在

铁公基

项目中那样深度参与其中。因此,相对于老基建,新基建的发展、吸引民间和外商投资能力方面,都需要时间,有一个渐进过程,整体投资体量不够大,对稳增长的作用不宜高估。

从存量PPP项目投向新基建的情况看,截止到2020年1月底,充电桩、光电、信息网络建设、智慧城市、生物质能等新基建项目投资额仅863.3亿元,占比不足0.5%。因此虽然当前政策向新基建倾斜较为明显,但在稳增长的过程中,老基建大概率仍将承担重任,新基建起到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

房地产方面,伍超明认为,“房住不炒”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基调不会改变,但面对疫情冲击,房地产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预计年内政策将集中在

字上下功夫,不是单方面的打压或刺激房地产。

具体来看,一是疫情防控对房地产销售冲击较大,房企资金回笼压力大增,房地产市场施工停滞风险和债务违约风险都将有所增加,政策上的舒缓和帮扶,有利于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也有助于就业稳定和金融风险的化解。二是当前房地产价格依然处于较高位置,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依然严重,房价继续上涨将进一步加大对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挤占效应,提高全社会成本,加大金融风险,阻碍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因此房地产政策不宜全面放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