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有文化支撑的语言才有生命力

句子大全 2015-04-02 23:24:56
相关推荐

有文化支撑的语言才有生命力

——“中国经典文学名著在欧洲”国际研讨会侧记

光明日报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 军 文/图

“中国经典文学名著在欧洲的传播与介绍”国际研讨会日前在比利时列日市举行。它没有达沃斯的知名度,也没有许多国际研讨会的气派,却坦率,务实。近年来,汉语教学在国外方兴未艾,世界各地也兴建了许多孔子学院,中文学校更是遍布世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西进,中国与西方社会处于经贸接触密切而意识形态和文化相隔阂的境地。这就提出了如何发挥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增进东西方相互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

图为著名学者、翻译家董纯(左)做主旨演讲。刘军摄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

比利时列日大学文学与哲学系教授泰乐先生认为,翻译并推介各国优秀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等领域的著作,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国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不同,阅读和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就需要翻译作为桥梁。翻译是项极其艰苦的工作,需要译者熟稔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作为基淀,否则就无法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将一种文化恰如其分地传递给其他民族。泰乐说,西方很早就开始介绍中国,但时过境迁,尤其是随着中国的腾飞,西方越来越需要了解当代中国。中国具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对世界产生过很大影响。他还注意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内外的讲话中经常从中国传统文学中引经据典,这就是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将历史文化化为当代中国前进的动力。西方需要了解当代中国与传统中国的辩证关系。

泰乐表示,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甚嚣尘上。欧洲扮演着“孤独骑士”的角色,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在,对俄罗斯、中东地区,乃至中国在内的外部世界持怀疑和敌视态度;同时,一些西方媒体从所谓的西方社会和道德价值观出发,以殖民主义时代的高傲态度对待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他们的新闻报道中没有秉持客观和公正的原则,给西方读者带来许多不正确的信息,造成混乱。这是很遗憾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应该看到,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是主流,西方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以列日大学为例,近三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中国哲学、文学。学校增加了为期三年的汉语硕士专业课程。而组织“中国经典文学名著在欧洲的传播与介绍”国际研讨会的列日孔院正成为列日乃至整个瓦隆地区学习汉语的中心。泰乐认为,随着中国越来越快和越来越大的改革开放步伐,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西进,西方需要主动与中国对接,实现合作共赢。如果西方还墨守成规则,必将落后并被历史所淘汰。

在布鲁塞尔国际图书展上,两位法国画家展示他们的中文版作品。刘军摄

中外文化的架桥者

许多人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终身爱好,手不释卷,徜徉其中,也有人在阅读的同时想的是与人分享阅读的快乐,而且因为喜欢阅读外国名著而选择了大学的外语系,终生从事写作和中外文的翻译工作,为外国人讲中国故事,为中国人讲外国故事。她就是中国作家、翻译家、媒体人董纯女士。董纯将自己称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外文化的架桥者,并深深为此感到自豪。她说,从小喜欢读书,通过一页页的文字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由此产生了长大后学习外语,通过外文这一“工具”将外国的优秀作品翻译给中国人看的想法。文学翻译是件很苦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翻译事业获得巨大发展。董纯女士是将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从此走上翻译之路。

上世纪90年代,董纯来到法国,发现法国人对中国“知之甚少”“偏见太重”。她与中国作家协会有关负责人联系,希望将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法文。就这样,董纯翻译了迟子建和郭雪波等人的作品,将“真实的中国和纯粹的中国人”介绍给法国读者,受到欢迎。一次偶然的机会,董纯遇到法国伽利玛出版社文学部主任、著名的比较文学泰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库负责人埃蒂昂布。当时的亚洲文库收藏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作品,但没有中国当代的作品。当埃蒂昂布听到中国著名学者沈大力介绍中国诗人、作家和翻译家苏曼殊后非常欣赏,并请董纯将苏曼殊的六篇作品翻译成法文,合集《天涯红泪记》出版。三十多年过去了,该书一直在法国长售不衰。此外,董纯还与沈大力先生合作,翻译了许多法国戏剧给中国,如雨果的《笑面人》等。

法国有句俗话叫做“如果孩子有了激情,他就得救了!”董纯认为这句话非常适合她。在法国从事新闻工作的二十多年期间,她经常受邀参加法国国际电视台(TV5)有关中国的电视辩论,还是该电视台“报亭”栏目的政治评论员。在与法国电视台合作期间,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西方人对中国的“无知、误解、偏见之大、之多”。董纯认为,真诚的交流非常重要。翻译出版文学作品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海外华人都能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将真实的中国介绍给身边人,不夸大其词,不粉饰太平,就可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在列日寻访著名比利时作家西默农的足迹。刘军摄

在波兰打造文化的“一带一路”

波兰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的重要结点。来自波兰南部克拉科夫市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韩新忠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历史的原因,中东欧国家语言众多,该地区对汉学的研究起步晚,人才少。因此,中国文化、艺术、哲学等在包括波兰在内的中东欧国家的影响相对西欧国家来说较小。尽管如此,产生了肖邦、作为“文化艺术”之邦的波兰在世界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影响不容小觑。波兰人对中国儒家思想和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非常喜欢,并翻译出版了《道德经》和《庄子》等中国哲学著作。此外,波兰还翻译出版了中国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真假美猴王》《金瓶梅》等古典名著,有的还翻译了三版。中国当代作品更是波兰人关注的重点,鲁迅、老舍、莫言等作品都是波兰人喜爱的中国文学作品,真是一些中国当代青年作家的作品也被介绍到波兰。

韩新忠认为,中国哲学、文学作品在波兰等东欧国家发挥着“桥梁”和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读者通过阅读中国哲学可以“回归自然”,从中国哲学思想中汲取营养,寻找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的方法;通过阅读中国文学作品,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韩新忠说,波兰目前拥有5所孔子学院,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克拉科夫孔院的中方院长,他希望通过孔院这个平台,为波兰培养出更多的汉语人才。

培养更多的翻译家

玛丽-保罗·马休女士是列日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主攻中国佛教和心理分析学。她说,自己很早就对哲学和佛教感兴趣。中国的哲学和文学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十分成熟,并对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但西方却对这一事实避而不谈。西方的中学教育体制奉行“西方中心论”,学校教授的课程集中在古希腊、罗马、法国、德国等,根本不涉及中国的哲学、文学等,这也是西方青少年对中国缺乏基本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上大学后,虽然马休选择的是医学专业,却找到了研究中国佛教和哲学的场所——列日大学文哲系,并在列日孔院学习汉语。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社会,马休利用假期几次假期到中国旅行,去过北京、上海、西安、桂林。她认为,中国哲学思想对人和社会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能左右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西方不应该对蓬勃发展的中国感到恐惧,应该面对现实,与中国携手前进,而不是

列日孔院中方院长张迎旋女士是本次国际研讨会的组织者。她告诉记者,列日孔院隶属于列日大学文学与哲学系。她是研究比较文学的,而文哲系教授泰乐先生热衷于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学研究,这就促成孔院与文哲系联袂举办了此次以文学和哲学翻译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

张迎旋说,目前,中国与西欧国家在文化、艺术、史哲领域的翻译与推介处于极不平衡状态:中国对西方推介的比较多,西方对中国推介的比较少。孔子学院的工作一方面是教授中国语言,另一方面是传播中国文化。张迎旋希望把列日孔院办成一个传播中华文化的“高雅之地”。比如,列日孔院开设了“中国音乐赏析”课,邀请侨居比利时的优秀华裔歌唱家和音乐人当客座教授,将中国音乐的魅力和内涵通过歌声和旋律展现出来。此外,还将与当地影院合作,开设“电影艺术赏析”课。她认为,中国哲学与文学历史悠久、积淀很深、内涵丰富,是世界文化的宝库。没有文化支撑的语言传播是单薄的,是没有可持续性的。

本次国际研讨会特意邀请了马休和戴若飞等欧洲青年学者和研究人员与会。他们都是在读博士生,热衷中国文化研究,分别发表了题为“佛教和心理分析学的比较研究”与“西方哲学对《道德经》和《庄子》的研究”的演讲。实际上,中国国家汉办和世界各地的孔院开展的“新汉学计划”就是鼓励外国青年学者翻译和推介中国各领域的经典作品。

西方俗语用“翻译就是背叛”来表达翻译之艰辛和不易。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体会到,东西方学者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要得到完美的翻译作品,需要精通两种语言的中外翻译家联袂合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合作修改和完善。无论从语言文字还是内容理解方面都可以达到“东西合璧,珠联璧合”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刘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