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弘扬传统文化需要着力解决的三个问题(1)

句子大全 2015-03-03 20:59:03
相关推荐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 刘瑜 胡凯

习总书记自上任以来,通过多种场合和多种途径,告诫我党以及全国人民,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如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又如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研讨班上说:“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別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传统文化是什么

生命是物质的,短暂的,生命因精神的存在而伟大,生命可灭但精神长存,那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追求什么样的目标。而又是什么承载了人类的精神呢?那就是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魂魄,也是一个国家图存延续的血脉。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的根本点在于他们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民族可灭但文化长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上古时代就是独立发展的,形成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立典型,直到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中华文化的伟大就在于其完善性和连续性,绵延五千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比拟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是什么呢?自远古时期的炎黄文化到封建制时期的殷商、西周文化,期间历经文化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之后进入中央集权制的儒、释、道三家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时期,这其中始终贯穿着学术与文化、做人与做事的命脉,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就是做人做事的命脉。正如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最终极的奋斗目标,这其中深深的反映着做人做事的哲学。

传统文化没落的历史渊源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史,然而近代史却有太多的沉重,背负的历史包袱太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我们是天下的中心,幅员辽阔,周边的国家如朝鲜、安南、缅甸、冲绳等都是清朝的附属国或藩封国,他们要定期向清朝朝拜或进贡,这是何种优越感。然而在一次一次战争中败北,带来的不仅是割地赔款,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屈辱感,对国人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同时,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每一代人也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器物方面反思(1840-1895)。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惊醒了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以及士大夫一族,他们认为当时清朝的落后在于器物的落后,失败缘于枪支弹药等武器装备的落后,由此开启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重在发展现代军事工业以及其他实业。

第二阶段,制度层面反思(1895-1915)。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对当时的清帝国打击要远甚于当年的鸦片战争,缘于日本当时一直被清政府视为弱小的国家,为何如此弹丸小国能够战胜庞大的清帝国?从此开启了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诉求的制度改革,包括戊戌变法以及清末宪政改革。

第三阶段,思想层面反思(1915-1949)。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帝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华民国是懦弱的,1919年一战结束签订的《凡尔赛条约》赤裸裸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无视中国的利益,从此掀起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高潮,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认为中国的落后源于腐朽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打倒孔家店,打倒传统文化的声音广为流传,以至于现在的人们提起古代,都认为2000多年的历史是专政的历史、黑暗的历史,由此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和鄙夷。

[责任编辑:王锦宝]

1

2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