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热河抗战中东北军没有把握住洗刷耻辱的最后机会

句子大全 2015-02-08 04:04:12
相关推荐

大家都知道,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就此战败,一时之间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从那之后东北军就一直憋着一肚子火,希望能一雪前耻。但是在热河抗战这个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来临时,他们非但没有把握住,还让“九·一八事变”的耻辱再一次重演!

作为东北军的最高统帅,张学良对于热河抗战,是真的想打。但是很无奈,国难当头,军阀们还在为自己的一己之私明争暗斗,最终让东北军的热河抗战沦为泡影。

这里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其一是汤玉麟;其二是张学良;其三是蒋介石。这三个人,心里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一起导演了热河抗战这一幕“闹剧”。

首先来说汤玉麟和张学良之间的矛盾

作为张作霖的把兄弟,汤玉麟和张作霖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汤玉麟两次在张作霖危急时刻救了张作霖的命(一次是在张作霖发迹前被土匪围困,一次是在郭松龄反奉的时候),但是为人嚣张跋扈,惹得张作霖不满,汤玉麟一气之下拉起队伍反对张作霖。

汤玉麟

后来兄弟二人和好,汤玉麟也升迁为热河省的主席。但是汤玉麟这个人,在热河省正事不干,专门搜刮民脂民膏,挖人祖坟,强迫百姓种植鸦片,因此而得到了“鸦片主席”和“土匪主席”称号。

毫无疑问,汤玉和张学良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汤玉麟对于年轻的张学良并不认同(张作霖他都敢反,何况张学良),再加上张学良在中东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中的表现,让汤玉麟更加觉得张学良没有啥能力,自然是不服气。

而张学良对于汤玉麟这样的老一辈实权派,同样心存不满。在热河抗战前夕,张学良对于这一战是志在必得,但他根本就相信汤玉麟,所以他派自己信任的张作相去接替了汤玉麟的职位。

张学良

对于汤玉麟来说,张学良此举无疑是在夺自己的权,所以也是阳奉阴违,张学良指派的张作相根本无法调度热河的部队。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人一来,汤玉麟先跑了,部队群龙无首,自然是溃败。张作相一看自己指挥不了军队,反正也是保命要紧,也跟着跑了。

我们再来看蒋介石对于热河抗战的态度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时候,蒋介石对于抗战是比较消极的态度。当然,我丝毫不怀疑蒋介石对于抗日的决心,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蒋介石的表现就可以知道蒋介石对于抗日也是不含糊的。

蒋介石

但是,蒋介石此时并没有做好全面抗日的准备。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相比于抗日,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更热衷于消灭国内大大小小的势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虽然表面支持热河抗日,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包括战略物资的支援。甚至,蒋介石还寄希望于国联的调解。没想到日本人直接退出了国联,蒋介石没有办法,只能不断和日本人谈判和妥协,因为蒋介石还想留着力气去扑灭那遍地的燎原之火。

在汤玉麟和张学良的明争暗斗下,在蒋介石的不作为局面下,热河沦陷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在汤玉麟和张作相先后逃跑的情况下,真正在热河抗日的反而是名声不好的东陵大盗孙殿英。

孙殿英

孙殿英在热河一带和日本人血战了十几天,城市守不住之后又和日本人打游击。热河抗战,为孙殿英赢得了不少的赞誉。

然而,热河抗战10年之后,也就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孙殿英成为了汉奸,真可谓是戏剧性十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