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会计读书会

句子大全 2014-12-28 04:59:16
相关推荐

剖析导读

柴静的《看见》,以质朴平实的文笔,使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她是一个弱女子,却敢赤裸裸的指出这个世界的病痛。她自己的节目叫《看见》,书也叫看见。也许对于她来说,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她只能把看见的原封不动的,不加任何观点的传递给观众。所以她开始了写书,把电视上不能表达的,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从她的文字里,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柴静。

她写自己,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她写别人,我们看到了社会。柴静以自己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视角去写了这么多人的故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对,我们的世界观不是我们自己形成的,而是这个社会给我们的。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给于社会信任,同时社会需要给予我们的是包容和理解,给我们安全稳定的空间,让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里无忧无虑的自由成长。

作为一名女性,即使从事了十几年的新闻工作,经历了不少的事件,更是记录过无数的敏感题材,也体会了这个社会更阶层的大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所以,她眼中的看见,总是有十分独到的见解。对于不同事件,不同人物,她总是能够从一个更合适的角度,呈现出一个更加令人感同身受的感受。我想,我们都要向柴静的学习的一点就是,不管看什么事情,都不能浮于表面。

柴静个人成长的自白书

从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尝遍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为央视很受欢迎的女记者和主持人,柴静从未停止反思和追问,本书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

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南虎照事件、药家鑫事件……在新世纪头十年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柴静的身影,通过她在新闻热点第一线的真实记录,我们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了解我们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知道它们如何发生,我们又该怎样面对。

我们自己的故事

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在柴静的节目和文字中,无论是汶川地震、征地拆迁、家庭暴力,还是卢安克、药家鑫,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他们身上,也可以看到我们自己,他们的故事,某种意义上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柴静没有刻意选取她这些年记者生涯的重大事件,而是更多地在写那些曾经带给她震撼、指引她向前、给予她方向的人与事,那些真正触碰过她心灵深处的人与事,是非对错,事件真假,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思考和历练。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柴静对自己前半段人生和事业的小总结,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思考这个社会,思考自己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一个刚正、不愿屈服,不愿低头的柴静,便是一个伟大的中国记者形象。

作者故事

柴静,女,出生于山西临汾,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记者、主持人。

1992年,到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读书,1995年,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1998年,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年11月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记者,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2011年起担任《看见》主持人。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2014年从央视离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柴静调查:穹顶之下》。

...

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地好斗,但当他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

一九四六年,胡适在北大的演讲中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 我初看不明白。 他解释:“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一个片子里的人,心里有什么,记者只要别拿石头拦着,他自己会流淌出来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我没有跟任何人说这件事,最难受的不是头上和胳膊上的擦伤,也不是愤怒和委屈,是自憎的感觉——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任务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满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不畏惧伪装,我畏惧真实,我不畏惧谎言,我畏惧真话,这个社会永远害怕那些说真话的人。我也一样,我不愿意让他们看穿我蒙灰的精神,不愿让我结痂的伤口袒露在阳光之下,不愿意看到社会光彩灯光下佝偻的蛆虫。可是,我可以假装看不见,你也可以假装看不见,然而无人能否认真实,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

这本书写了很多新闻经历,你很果断。你相信你所写的吗?不敢相信,但把怀疑写出来也是有价值的。

—崔永元

我想韩寒和郭敬明都已经感受到强大的威胁,作为青春文学的代表人物,阵营当中又多了好多。你就是中国最棒的主持人之一。

——白岩松

柴静总结自己十年记者生涯:“看见,就是从蒙昧中睁开眼来,看见自己,看见他人。”

柴静援引《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的话:大时代中的记者,下笔切忌嬉笑怒骂,要出自公心与诚意。“看见”二字里,有她对公义的理解与实践。在新书《看见》的宣传片中,柴静的第一句话是:“我写的是十年当中我看见的人,是他们构成了我。”《新闻调查》是柴静人生的一个转折。曾经一个二十出头、还带着做电台时文艺气息的姑娘,被移栽到调查节目中,“把你一把摁在生活上,上面荆棘密布,一下全扎破了。矫揉造作的文艺式伤感被纯理性的推理和强硬的逻辑取代,她不得不直面真实。

柴静说,这次采访前,她不怎么“求实”,“喜欢四两拨千斤,弄巧卖智的思维方法”。求实是一种笨重的力量,记者的调查只能依靠证据,环环向上追溯,让逻辑自相咬合。“新闻报道中要求的准确、客观、公正、平等、求实等这些观念,与人性中蒙昧的本能是相抵触的。所以采访才是“呈现而非评判,是认识而不是改造”,我们不需要与谁为敌,我们只需要共同来解除我们身上的蒙昧,从中看见他人,而社会的进步也就由一个个独立的人试图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得来。”

好书从这里开始 世界在此处开启

图文整理:贾丽霞

编辑:朱嘉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