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新员工不喝酒就被扇耳光 中国酒文化为何会遭年轻人厌恶?

句子大全 2014-12-21 15:41:18
相关推荐

【军武次位面】:罗夏

敬酒不吃吃耳光?

“他扇着我巴掌,一口一个‘你妈X’地指责我,表示他看好我,但A角敬的酒我居然不喝,问是不是傻X。”

这是一个银行新员工在进入社会上,学到的“最新一课”。

因为在聚餐的时候没有喝酒,他被领导当众辱骂、扇耳光。在这名员工离开现场之后,甚至还有同事不依不饶追到电梯,对他继续进行辱骂。

除了直接扇人耳光,聚会上的场景还包括:满地是血、新同事在桌面吐了一地、摔酒杯砸桌子,以及对女同事动手动脚。

这件事发生之后,该员工表示“覆灭了我对金融行业的一切美好想象。”

8月24日,该银行对这件事进行了正式回应,表示确系该领导言语行为失当,对该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二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很显然,很多人对这样的处理结果非常不满,而争议越来越大的“酒桌文化”也再次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

而就在8月20日,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在参加节目时表示,年轻人不喝茅台酒,那是还没到时候,20多岁还在玩,小孩子不懂事,不晓得需要好酒喝。

但我这么一个快奔三的人了,还是喝不惯白酒,我就喜欢喝可乐,是我发育比较晚吗,还是我就该挨抽?

不知道这位新员工经过这件事之后,有没有感觉自己成长了一点儿,懂事了一点儿?

没有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不喜欢甚至厌恶“酒桌文化”,也越来越不喜欢喝白酒。

1

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喝白酒,不仅是一种个人感受,在统计数据上也同样是如此。

最近几年,中国白酒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在迅速下降。

2019年上半年中国的白酒产量已经跌回到了2006年的水平,而2019年1-11月中国白酒产量达到697.97万千升,相当于2009年的水平。

▲图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喝白酒呢?

第一个原因其实相当简单——因为很多人觉得白酒真的不好喝。

中国产的白酒一般酒精度数都很高,普遍都在40度以上,有些白酒甚至超过了70度,这样高的酒精度,就是放在经常被调侃的烈酒伏特加面前,也完全不虚。

先不谈口感和香气之类,这样的酒精浓度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很多外国朋友第一次品尝中国白酒,第一反应是辣,第二反应是烧心。

所以很多人喝不惯白酒,是很正常的,毕竟这是一种高浓度的烈酒。

而且和上一代人相比,现代年轻人的选择要多得多,除了中国白酒,他们还能买到鸡尾酒、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总有一款适合你。

CBNData的《2018天猫酒水线上消费数据报告》显示,虽然白酒依然占据主体地位,但是果酒、洋酒和葡萄酒的接受度正在快速上升,消费金额增速也大大快于白酒。

如果不喜欢喝酒,各种果汁和碳酸饮料也能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

所以,不是年轻人不喜欢喝酒,实在生活中能够选择的快乐实在太多了,酒能够带来的乐趣实在有点微不足道。

说白了,反正都是喝,我特么喝可乐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喝苦不拉几的酒?

▲老年人不懂年轻人的快乐

还有很多喝白酒的人,给白酒安上了“传统文化”的大帽子,觉得“酒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是外国的洋酒能比的。总之就是一句话:中国的白酒,好!外国的洋酒,不好!

其实这个观点同样有待商榷。

中国酿酒的历史确实非常悠久,但是王羲之和李白喝的酒,跟现在的白酒,恐怕没有什么关系。

那时候因为技术问题,一般普通人家喝的都是比较混的浊酒,比如苏轼写的“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当时只有土豪家里才会喝到高质量的清酒,比如李白的那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一看就不是平常人喝的。

而现代白酒的雏形,要等到元朝的时候才成型,而且当时的白酒因为酒精度太高被誉为毒药,在明清才有下层人喝高度“臭酒”。社会上层喝的最多的是黄酒,价格也是白酒的好几倍,正所谓“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

白酒真正成为中国人民的心头好,最早也要到清末民初,所以白酒文化远没有到传统文化的高度。

2

当然,除了白酒的口味之外,年轻人讨厌喝白酒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酒桌文化”。

我作为一个山东人,对于酒桌文化就很反感,前一阵刚请了5天年假回老家办事,结果路上用了两天,另外两天在陪老丈人喝酒,一天陪舅舅喝酒,给这个敬酒给那个端酒,三天啥事都没干成。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白酒制造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日常场合饮用白酒的比例仅为18%,远低于其他酒类。消费者饮用白酒的场合中应酬聚会占25%,与朋友/同时聚会占27%,家族聚会占10%,酒席和喜宴占10%。

在中国,白酒永远跟社交绑在一起。

正所谓“烟搭桥,酒开路”,白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往往是社交生活中的“硬通货”。不管是做生意还是交朋友,能喝的人总是更加受欢迎。甚至很多企业要专门招聘能喝的“人才”。

这种文化的影响之大,就连被视为象牙塔的大学也不能幸免。

去年浙江大学一位教授发布了一条争议极大的微博,其中提到“师门的规矩是男人半斤50度以上的酒量”,而且学生喝得被抬回了宾馆。这位教授没有担心学生的身体,也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而是感叹:“这样的男人绝对是中华民族稀缺之人才,他不管干什么,那股拼死喝酒的意向,就奠定了他一生的骄傲。”

于是这个发言直接被归为了“迷惑行为现场”,广大年轻网友在评论中开始对这位教授“狂轰滥炸”。

但是人家一点也不在意:你们这些喷子喷了半天,我还涨粉了。

为什么对于很多长辈推崇的“酒桌文化”,年轻人会如此深恶痛绝呢?

中国人的吃饭与喝酒,往往不是单纯的吃饭与喝酒,而要叫做“饭局”和“酒局”。沾了一个“局”字,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局”是用来拉关系、联络感情的,首先就必须要营造出一种仪式感,而营造仪式感最快的方式,就是各种规矩。

饭局和酒局上各种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催化,都是通过这些规矩来来实现的。

所以不论是酒桌座次、敬酒顺序、如何点菜还是酒杯怎么端,都有非常详细且繁杂的规矩。

这些规矩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话语体系,以及独特的潜规则。

而规矩一旦产生,必然会要求人们遵守,不管你是自愿还是被强迫的。就算你是酒精过敏,或者是滴酒不沾,在酒桌上也得捏着鼻子往嘴里倒,不然就是“不懂规矩”、“不会来事儿”。酒桌文化的背后,其实是权力文化。

当然,被强迫的往往是在社会地位和权利上弱势的一方。

不论是那位不愿喝酒被打耳光的新员工,还是那位喝酒喝到不省人事的学生,跟他们的上级和导师比起来,很明显都是弱势的一方,当然也是被强迫的一方。

▲有多少人特别讨厌这句话?

为什么年轻人讨厌“酒桌文化”,因为和那些长辈比起来,他们往往是弱势和被强迫的那一边,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没有年轻人喜欢被长辈强迫,同时,在追求自由和叛逆的年轻人看来,这些规矩显得既老土,又麻烦,他们有自己的社交方式。

至于这些年轻人会不会像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说的,还是因为太年轻,等到他们步入社会就会接受白酒?当然会有一部分人面对现实会接受这些规矩,但是也会有一部分坚持自己的方式。

但是,永远会有新的年轻人出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敬酒导致别人伤亡,可是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

3

而且,除了对“酒桌文化”的反感与叛逆之外,年轻人知识水平的提高也让一部分人远离酒精。

很多中国人都有一种观点,虽然喝酒太多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适量饮酒反而有助于保持健康,虽然这个“适量”到底是多少,从来没有明确的标准。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酒精(饮料)列为 1 类致癌物,全世界 5.5% 的癌症发生和 5.8% 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

英国国家健康服务(NHS)认为饮酒没有安全限度一说,过量饮酒会严重增加患病风险,但即使是“适量饮酒”也只是“低风险”而已,而不是无风险。

而酒精对中国人来说要更危险。

很多人喝酒脸红,是因为中国人多携带有突变的乙醛脱氢酶基因,导致人体无法有效降解乙醛。乙醛在体内积累后能导致血管舒张,看起来就是脸红筋涨,形成“喝酒上脸”的现象。

一些对东亚人群的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基因缺陷的人喝酒后,患癌概率会大于没有缺陷的人。

所以,喝酒脸红并不是因为能喝!

当然,并不是只有中国的年轻人不喜欢喝酒了,根据估算,21世纪前10年,俄罗斯因为饮酒死亡的人数达到了40万。

但是2017年,俄罗斯在全球饮酒量国家榜单中排名第六,而俄罗斯人的饮酒量比5-7年前少了约80%,大量不喜欢喝酒的正是年轻人。

而2019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健康简报》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7年,几乎所有被调查国家的人均饮酒量都有所下降。

▲最能喝的国家,俄罗斯人只能排第九

连战斗民族都不喝伏特加了,中国人不喝白酒,也没什么大不了,何况又不好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