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江西“大山之子”石大法30余年只画一座山

句子大全 2014-12-06 07:31:20
相关推荐

人物简介:

石大 法,1946年生,江西万安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画院特聘画家、吉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年在井冈山游览写生,创作的《山高水长》《井冈山高》《山路魂》等以井冈山为主题的画作,有的获国内外大奖,有的被毛主席纪念堂等国内外纪念馆、美术馆收藏。

▲3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石大 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走进石大 法位于南昌市沿江北路一个住宅小区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木质茶桌,左边有一块挂在墙上的巨大画布,上面是一幅正在创作中的山水画;右边是一张铺展着一块巨大画布的工作台,边缘错落地摆放着一些画具和报刊。房间所有的角落都被一幅幅画、一堆堆书填得满满当当。阳光透过落地窗“闯”入这方天地,给这里的一切镀上了一层光影。石大 法来到茶桌旁的椅子前,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坐下,将自己的艺术生涯向记者娓娓道来。

成长

年少时渴望知识

中国山水画,名家辈出,画家们游历大好山河,寻找心灵的寄托。其中,井冈山气势磅礴,新中国成立后备受山水画家追捧,吴冠中、李可染等名家都曾以井冈山为主题描绘出鸿篇巨制。不同于这些画家与井冈山只有几面之缘,石大 法与井冈山羁绊一生,把毕生的艺术追求都寄托在井冈山上。

上世纪40年代,石大 法出生在罗霄山脉深处的万安县。与很多人一样,画画的种子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在心中萌芽了。然而,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十分匮乏的年代,出身贫寒的石大 法很小便尝到了对知识求而不得的滋味:他没有美术书籍可供学习,也没有画册和画笔。

尽管如此,石大 法仍然找到了心仪的绘画工具——墙壁和木炭。“小时候对画画莫名喜欢,家中的房子是白墙黑瓦的,我就用石头、木炭在墙上画小鸡小鸭,因此也没少挨打。”石大 法笑着回忆说,正是这份喜欢,支撑着他在日后的求学过程中坚持创作。因为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上世纪70年代,他先后进入井冈山文化馆、井冈山垦殖场担任美工等宣传工作。

羁绊

义无反顾回到井冈山

从事宣传工作,让石大 法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创作,他开始临摹各种名家里的油画、国画等。如此一来,他越发感到自己系统知识的欠缺,他渴望一个学习专业绘画知识的机会。1985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以代培生的身份进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

几年的学习中,石大 法一直痴迷于国画技法的探索。“平时学校没课的时候经常到老师家去学习。”石大 法说,关山月、黎雄才、陈金章等老师都是岭南画派的名家,在他们的指导下,他系统地学习了绘画理论和技法。

学成之际,沿海一城市规划局急需美术人才,以高薪以及解决户口等条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然而被他拒绝了。据他回忆,为了让他进入广州美院学习,原单位井冈山垦殖场支付了2万多元的学费。“虽然待遇丰厚,沿海城市的机会也更多,但井冈山培养了我,同时井冈山也很需要美术方面的人才。”没有经过多想,石大 法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井冈山。

追求

走遍山水村寨找灵感

回到井冈山后,石大 法调任井冈山市文联副主席,同时也走上了专业的中国画创作道路。因为自幼生长在大山深处,他自称“大山之子”,对于大山有着难以言说的亲切感。所以,在日常上班之余,他经常独自背着行囊到山上写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井冈山的交通远不及今日便利,条件非常艰苦。但即便如此,石大 法仍然走遍了井冈山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井冈山雄伟壮阔,每座山峰都有独特的神采,每处沟壑都有别样的魅力。”石大 法说,在这些山峰沟壑之中,他常常一坐便是一整天,“那时候通讯也不发达,刚开始家里人还会着急地四处找我,慢慢地便见怪不怪了。”

朝夕相伴中,石大 法加深了对井冈山的认识。那段时间,他的国画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作的《静谷》《井冈泉》《清凉世界》等3幅山水画被文化部送往丹麦等国家进行展览。1993年,在由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中国画大展中,他凭借一幅《井冈山高》斩获金奖,并由此在全国画坛声名鹊起。

情怀

一笔一画诉衷肠

少年时的石大 法曾期许,若干年后,他为之沉醉的井冈山能跃然于纸上,成就属于自己的山水佳作。“小时候非常执拗,喜欢爬山就一定要爬到山顶。”石大 法说,喜欢井冈山,他便用30余年创作千余幅画作来倾诉他淳朴而深厚的情怀。

此时,椅子上的石大 法变换了一个姿势,并顺势翻开桌上的画册向记者一一介绍。话语间,记者发现他对作品《山高水长》尤为满意。他告诉记者,这幅画创作于1998年,全景描绘了井冈山恢宏的山山水水。但可惜的是,这幅画并没有出现在画册之中,因为其创作完成后,便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了。

“当时正值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我就联想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与井冈山都有着不解之缘,井冈山也因此成为红色圣地,于是便画了一幅《山高水长》。”石大 法说,那时他独自一人在山里待了整整2个月,脑海中一遍一遍闪过井冈山时期的恢宏画面。尽管后来他有众多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但在他心中,始终没有一幅能超过《山高水长》。

技巧

用水墨构建黑白世界

经过数十年不懈的努力,深厚的绘画功底加上独特的艺术视角,以及在井冈山多年的写生经验,使得石大 法构建起了形神兼备、情韵入神的水墨艺术风格。站在其画室中的巨幅山水画前细细观摩,记者发现它们层次分明,像真实的景观立于眼前,无不透露着厚重的气质。

这种厚重的气质来源于与自然的直接对话,也来自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和对家乡的热爱。“我是从井冈山走出来的,对于这个地方,有着和其他画家不同的情感和体会。我也画过其他山,但没有一座像井冈山一样能走进我的内心。”石大 法告诉记者,因为从小在山里成长,他养成了大气宽厚的性格,这也影响了他的绘画风格。

不过,石大 法也坦言,在绘画中除了热爱,技巧也非常重要,他在绘画中善用浓墨写实技法,因此,尽管他每一幅画所呈现的风景不同,但都存在一个共性——高、大、黑。“我每积一层墨,心中就会更清晰明确,层次也越发分明。”在石大 法的山水画中,深得笔墨疏密之妙,疏可行舟与密不可针共存于画面之中。

沉淀

平淡乃绚烂之极

数十年与井冈山的缘分,为石大 法带来了很多荣誉,他的《山路魂》《朱砂冲》《黄洋界哨口》等作品曾在国内外美展屡获大奖。对此,他反复强调自己只是一名匠人,因为热爱画画而倾情其中。“平淡乃绚烂之极也,坚持本真淬炼内心,才能不断精进画艺,取得成就。”针对当下火热的艺术品市场以及年轻一代相对浮躁的现状,石大 法对年轻画家寄语道。

“要说这么多年画井冈山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那肯定是长久以来的跋山涉水给了我一个强健的体魄。”石大 法打趣道,因为身体康健,70多岁的他每天从家步行几公里外到画室进行创作,无论是写生还是采风,他都乐在其中,“画画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和我的生活紧密相连,无法割舍。”

编辑:周震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