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不要人夸颜色好 几生修得到梅花 ——访国家一级演员惠娟艳

句子大全 2014-11-12 00:39:20
相关推荐

在《开枪,为他送行》上映二十五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专门进行了一次回顾展。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程之、陈述等已经先后辞世,影片导演高正当时也已八十多岁高龄,扶病从上海飞抵北京,大家说起当年影片拍摄的情景,感慨不已。主持人开玩笑说,这部影片是“一枪打出了个惠娟艳啊”。在许多人眼里,惠娟艳无疑是幸运的。对此惠娟艳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感激上苍对自己的眷顾之余,惠娟艳认为自己的成功绝离不开前辈艺术家和摄制组。

导演高正是一位有成就的老艺术家,曾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张忠民,对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生活和各色人物很熟悉,要求严格,态度温和,总是热情地鼓励她,引导她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程之老师酷爱京剧,能拉能唱,擅唱花脸,老生唱得也很好,得知惠娟艳原来是学京剧的,拍片闲暇,常和惠娟艳聊起一些梨园界的趣闻轶事,让惠娟艳长了不少见识,有时,还会拉上惠娟艳一起唱上一段《打渔杀家》,其乐融融。陈述老师多才多艺,书画造诣很深,有时大家工作很累,拍摄现场比较沉闷,陈述老师却总是精神饱满,在一旁乘兴走笔,只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有趣的漫画,时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现场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老艺术家的敬业、谦和、博学,给了惠娟艳极深的印象,使她明白步入艺术大门可能有运气的成分,有偶然的机遇,但要真正登堂入室,只能靠勤奋。

自《开枪,为他送行》起,惠娟艳从影三十多年,已主演了五十多部影视剧,在中国影视界争得了一席之地。从《飘逝的花头巾》(获电影金鸡奖提名)中的大学生沈萍,到《国家干部》中的腐败局长刘晓芳,从《古庙倩魂》中的精灵聂小倩,到《丁果仙》中的晋剧泰斗丁果仙,从《辛亥英侠》中的豪气勃发的巾帼英雄秋瑾,到《詹天佑》(获电影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温婉贤淑的詹夫人冯菊珍,以及电影《大丈夫的私房钱》(获首届农民电影节金穗奖)、《爱在黄昏日落前》(入围柏林华语电影节)、《小黄山·少年梦》(获广电总局电影精品专项资助)等,电视剧《欢喜姻缘》、《皎洁的月亮》、《夜雨霏霏》、《密电风云》、《美丽无声》、《最后的99天》、《月嫂》等,大型话剧《沦陷》(获文化部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别人的房子》等……虽然有的人物同惠娟艳本人的差异很大,但惠娟艳凭着自己对事业的挚爱,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倾情演绎,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艺术形象。不仅如此,惠娟艳还是一个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策划人,曾策划主持许多重要的演出,在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国庆晚会等重大晚会上,与牛振华、李国盛等知名演员合作演出过多个小品,如《一无所有》、《排练风波》、《教子》等。在惠娟艳送给笔者的一盘作品专辑上,惠娟艳题了这样几句话:“一入艺门学戏痴,不忘漫漫求索时。古今人物俱演绎,得失甘苦寸心知。”

惠娟艳尤为深情地向笔者讲起了多年前她与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合作电影《詹天佑》的情景。孙道临先生逝世后,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邀请惠娟艳参加一期缅怀孙道临的专题节目,惠娟艳特意请南京著名书法家杨康乐写了一幅“山高水长”的书法作品带到节目录制现场。范仲淹在纪念东汉严子陵的文章中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惠娟艳说,孙道临老师是完完全全担当得起“山高水长”这样的赞誉的。可能是有感于眼下到处泛滥的“娱乐至死”现象,惠娟艳说她非常怀念孙道临等前辈老艺术家像唐·吉诃德那样对自己所坚信的东西的那份坚韧执着,那种视艺术如宗教般的那份虔诚。在前辈老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中,始终有一种他们称之为“真、善、美”的东西在感召着他们,几十年矢志不渝。也许我们可以批评他们的作品内涵有点单一,过于强调政治教化,娱乐性不足,不够好玩儿,但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真诚,对人的善意,还有他们的那份认真平和,那份淡定从容,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问到对她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惠娟艳不假思索地说,是她的父亲。提及父亲,惠娟艳忍不住有些潸然泪下。她说:“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还是一个聋哑人,已经去世十六年了,一辈子都没能和我说上一句话。我小的时候,一个人从无锡到南京来上学,每次都是父亲送我上火车,和我无言地挥别。我永远忘不了父亲那慈爱关切的眼神,没有一句话,就是那么定定地看着我。我知道,父亲是舍不得我,但他又觉得帮不了我,所以心里就很难过。父亲的同事告诉我,每次父亲送我走后,回到宿舍都要哭上一场。父亲正直、勤劳、乐于助人、干活不惜力,每年都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我现在之所以还能够比较勤奋、不敢懈怠,还能够脚踏实地认真做事,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应该就是父亲的影响。”

尽管惠娟艳一直活跃在银幕上,活跃在电视荧屏上,但她并没有放弃话剧的舞台。话剧同观众直接心灵交融的独特魅力是一个演员难以割舍的。为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的三十万同胞,南京市话剧团排演了大型话剧《沦陷》。《沦陷》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讲述了1937年遭遇大屠杀时发生的令人痛心的悲惨故事。惠娟艳在剧中出演的“卢瑞芬”,原是青楼女子,后为救自己的侄女而遭日军强暴,在丈夫成为汉奸后,“卢瑞芬”又成了慰安妇。当时也有电视剧组力邀惠娟艳外出拍戏,片酬不菲,但惠娟艳还是推掉了所有的片约,留在团里排演话剧《沦陷》,她觉得,作为一个南京市民,作为南京市话剧团的主要演员,不忘国耻,记住南京历史上那个最屈辱最悲惨的时刻,这是一种责任。惠娟艳说,自己扮演的“瑞芬”,代表了大屠杀中千千万万被欺辱的女性。每当她走进排练场,走进剧场,心情都是沉重而压抑的,太痛苦了!从排练到演出,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惠娟艳几乎天天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哀伤之中,每次排练,每次演出,都要哭很多遍,每天衣服都会被泪水、汗水浸湿,有几次,哭倒在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差点休克。在北京大学演出时,惠娟艳已感冒发烧好几天,但打完吊瓶仍坚持上台。演出结束后,惠娟艳也进了医院,经查,是高烧引起肺部感染,导致左胸膛积液。她哪里是在演戏,简直是在用生命演绎那令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不堪往事。

《沦陷》荣获了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一等奖,文化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剧目奖。惠娟艳本人也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赞誉,获得了优秀表演奖。对于荣誉,惠娟艳一带而过,却很认真地向笔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沦陷》在南京公演时,惠娟艳邀请她的一位朋友观看演出。这位朋友是属于“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一类的,品味不俗,很喜爱话剧。但《沦陷》只看了一半,她却走了。事后,她问惠娟艳:“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民族的伤疤、耻辱,你们干吗老是要把伤疤一次又一次揭开,再把那些血淋淋的东西露出来?现在的人生活压力已经够大的了,缺钱的、缺房的、缺职位的、缺亲情的,缺什么的都有,有好多的烦恼。本想找个地方轻松一下,暂时忘却一些烦恼。可你们的《沦陷》那么沉重压抑,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心里憋了一肚子的无名火,可是又不知道该对谁去发,烦恼更大了。这不是遭罪吗?你们话剧应该搞些愉悦观众的东西,搞些香浓玉软的东西,搞些小资情调的东西,搞些合乎大众口味的东西,让人多一些快乐,多一些美好的梦想。《沦陷》凄凄惨惨的,确实是震撼,太震撼了,但只怕是震得许多人都不敢看,或者说不忍心看,这不就等于赶走自己的观众吗?你们考虑过票房没有?”

惠娟艳说,她虽然并不太赞同那位朋友的说法,但朋友的一番话确实令她思索。她认为,电影、电视剧的产业化倾向已经是无可置疑不可逆转了,话剧等舞台艺术可能还好一些,但也是大势所趋。既然是产业,就要考虑投入产出,就要顾及票房,看市场的脸色。谁来演话剧?为谁演话剧?谁来看话剧?这都是她和她的同仁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品味和票房,艺术家的坚守和大众的趣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时不免会有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这个时代人们确实需要娱乐,但仅仅娱乐就足够了吗?这未免太低估广大观众的审美情趣了。套用一句鲁迅先生的话,说观众只要娱乐就足够了,用于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说到票房,《沦陷》先后演出了一百多场,票房并不算差。每次演出,台下一片肃静,许多观众是含着眼泪看完演出的。演出带给人们的是震撼,是思考,是警醒。这样的演出氛围和演出效果,让观众感受到了优秀作品的魅力,也让演员感受到了自身的尊严和价值。惠娟艳说,我们并不奢望能将所有观众一网打尽,在现今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谁也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只求能够将该来的观众都吸引到剧场来,只求能够对得起每一个到场的观众。当然,话剧演出也需要策划包装,也要加强市场营销,这是一个新课题,我们正在不断地学习探索。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国家公祭日期间,话剧《沦陷》都会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现场上演,演出如泣如诉,声讨侵略者反人类的罪行,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更使得惠娟艳等看到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的价值。

2008年,惠娟艳同时当选为南京市政协委员和南京市人大代表,双重的荣誉让惠娟艳倍感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和责任。“是组织和人民赋予了我权利,我一定要行使好这份权利”。惠娟艳了解到南京市属文艺团体从业人员待遇偏低,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南京市政协全体会议的联组讨论会上,惠娟艳作了关于“提高艺术团体从业人员待遇,减少人才流失”的专门发言,引起了时任南京市市长蒋宏坤的高度关注。蒋市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多方调研,积极部署,一个切实可行的提高市属艺术团体人员待遇的解决方案得到了落实。有人说,惠娟艳的一席发言,为解决困扰南京艺术团体多年的大难题创造了契机。惠娟艳则认为,实事求是,下情上达,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正是一个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责。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也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作为人大代表,惠娟艳深入调研,除了在人大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建议》等多项为有关部门采纳并积极实施的民生工程建议外,还身体力行,协助社区组织老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动员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对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和生活困难的老人进行捐助,联系新闻媒体,对热心公益的社区干部和志愿者进行宣传报道。比如去年三八妇女节,惠娟艳在江苏城市频道《退休好时光》栏目策划录制了一期“寻找最美退休老人”的专题节目,介绍南京武学园社区前后几代退休老人克服种种困难办好“银发餐桌”,主动送餐上门,为“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而且一干就是好多年。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社区干部和群众也深受鼓舞。惠娟艳兼任着几个老年艺术团的艺术指导,常常为老人们排演节目,圆老人们一个“明星梦”。在和老人的相处中,了解他们的期盼和诉求,了解社情民意,并通过适当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尽管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惠娟艳说她还是很开心。因为在这些老人身上,她看到了民众对我们国家的热爱,看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文明和谐,看到了中国梦照进夕阳红。

惠娟艳受聘担任民盟中央艺术团理事,多次参与民盟送艺术进监狱、文化惠民进社区等活动。在中国民主同盟南京市地方组织成立七十周年晚会、南京民盟历年的春晚、爱德基金会公益演出、全国助残日“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主题活动等等,都能看到惠娟艳忙碌的身影。

同惠娟艳不到两个小时的交谈中,她多次提及到“责任”这个词。对工作要负有责任,对家人要负有责任,对社会要负有责任,同样,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是一份责任。可能太有责任感的人会终生劳累,但没有责任感的注定会虚度一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先生非常赞赏惠娟艳的这种生活态度,泼墨挥毫为她题字:“不要人夸颜色好,几生修得到梅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