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专访著名艺术家张继钢:话剧《孔子》的“大同”与“大不同”

句子大全 2014-10-28 10:41:42
相关推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黄体军

由著名艺术家张继钢执导,山东省文旅厅出品,山东省话剧院倾力推出的话剧《孔子》,将于9月28日在济南山东省会大剧院举行首演。

那么,孔子此次会以什么样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孔子》作为张导首部话剧作品,又会给当今剧坛带来哪些惊喜?作为普通观众,我们将在3个小时的时间内,随着台上超过300余名演职员的精彩演绎,完成怎样的一次长达2500年的“时空穿越”?在紧张排练的间隙,张继钢导演接受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的独家专访。

三年五易其稿,只为“多难的圣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请问张导,此前已有很多关于孔子的影视、舞台作品,您首次试水话剧,而且选择了“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作为主人公,能否谈一下您心目中孔子的艺术形象?

张继钢:很高兴有机会执导话剧《孔子》这一山东省重点演艺项目,也让我借此机会真正走近了孔子,走进了孔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把这样一个令我们高山仰止的人物搬上舞台,本身就极具挑战性。因为全剧必须展现一种春秋气象,但春秋时期的人物山川河流是什么样的,人们的言谈举止是怎样的,孔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对我们来说只能是模糊的,想象的。但我们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因为有《诗经》《论语》《史记·孔子世家》等可作参考。

《孔子》创作之初,我们的目标就非常明确,不为孔子立传,但我们有使命展示一个“多难的圣人”“孤独的孔子”“理想主义者孔子”。

想象一下2500年前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春秋末期,社会分裂,礼崩乐坏,孔子一生苦苦追求自己的理想,但现实困境将其理想一次次击碎,直至逼入绝境。然而,理想者以孤独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在这种追求中孔子最终成为了圣人。

具体到舞台上《孔子》一剧的总色调,我感觉在美学上更像秋天的景象,天高云淡,辽阔纯净惆怅……你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有“张继钢”三个字作标签,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并相信,话剧《孔子》一定会成为在中国戏剧史上一部开先河的作品。但在7月21日开排仪式上,您提到曾一度想放弃这个项目,请问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张继钢:此次话剧《孔子》创作团队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如何处理好孔子与今人的关系,孔子与同时代人的关系,圣人与人的关系,虚与实的关系,历史家看孔子与艺术家看孔子的关系,话剧与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的关系。要在美学上打通诸多关系,困难太大了。我们历经三年,五易其稿,而且每次不是在原来的本子上修改,而是推倒重来,期间多次陷入绝境,为此确曾一度想放弃这个项目。直到我们找到了唯一的出路——构成,才终于从山穷水复疑无路,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没有构成和象征,《孔子》寸步难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是否可以把“构成” 理解为一把钥匙,借助于它,主创团队自此进入了一种创作上的自由状态,2500年间的时空转换,孔子和各朝代各色人等的交集和互相穿越,变得一通百通?

张继钢: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孔子》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可以说“大同又大不同”。大同是本剧体现的孔子的理想是天下大同,是人人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社会;大不同是在艺术呈现方式上,这部剧又和其他任何一部同类题材戏剧大不同。

这种大不同,既是艺术创作的自觉,也是创作困境逼出来的。大家知道,戏剧需要冲突,那么孔子和什么人有贯穿始终的冲突呢?没有,他一生无私敌。没有矛盾冲突,戏剧性在哪里呢?但我们这时发现了一种更大更高的冲突,这就是孔子和他的时代过不去,和时代的冲突,而且是持续一生的冲突。这样冲突找到了,但接下来问题又来了,通过什么形式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矛盾纵横的戏剧结构呢?

此时,我们发现唯一的出路是——“构成”。即把表面看似乎毫不相干的“材料”嫁接在一起,在整体视像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牵引,“抛接”自如,让彼此内在的光芒互为映照,使每个场景都具有超验性,从而产生象征意味,实现超越的真实和深沉的意象。如果孤立地看某一个画面或某一些表演会不知所云,但放在一起综合品味就不同凡响,意味深长。

“构成”使得《孔子》一剧同时也确立了诗剧的品格。诗剧的超现实主义和超验性特色,天然地需要象征,象征就要抓取符号,如轮子,竹简,笔墨,古乐器等。《孔子》的舞台多次出现轮子,它既是现实中孔子周游列国的交通工具,阳货的战车,又是年代的象征,时光飞驰如轮的象征。第七场,孔子以车为船渡河,也是象征,他渡不过去啊,路不通啊。孔子见老子,以树为象征。而且众多人物也具有了哲学上的象征意义,如阳货,赖三,南子,乃至孔子。他们不再只是个体,而成了某个特定类型的化身。如此一来,创作灵感蜂拥而至,好象进入了一种自由状态,舞台意象也纷纷而立。可以说,没有“构成”和象征,《孔子》寸步难行。

每一次新的艺术创作都像探险,路要么通,要么不通,通了就是一条新路。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最终做了一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事!

在我所有作品中,《孔子》最具综合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戏剧创作上,既有做减法的,甚至是极简戏剧,又有做加法的综合戏剧,我发现《孔子》一剧在艺术上既有减法又有加法。

张继钢:《孔子》在艺术上做的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化学反应式的加减法。对孔子的一生,我们用“构成”的样式结构了“君子”“进退”“为政”“去国”“见南子”“困境”“渡河”和“彼岸”八场戏剧,选取了孔子七十三年人生的八个重要节点,可谓极简;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又采用了加法,围绕话剧这个核心,辅助以戏曲、舞蹈、合唱以及管弦乐等进行综合呈现。是不是采用加法,关键是看各艺术品种之间是否能和谐交融,而且目的都是为了展现春秋气象,塑造孔子这一形象。

比如音乐,《孔子》的音乐是非常美妙的,很多是关于《诗经》的内容,这些都是为塑造孔子的形象服务的。其实孔子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家。过去提到孔子,都知道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实孔子还是大音乐家。他晚年曾编修《诗经》,并评价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司马迁曾说《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皆表明孔子在音乐上造诣之高。为此,我们在剧中专门讲了一个孔子向盲乐师请教的故事,目的就是展示孔子作为音乐家的一面,这将大大颠覆原来人们对孔子的认识,使孔子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完整。当然孔子并非只是为乐而乐,而是有更高的目的:见天地,见苍生,见自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创新和突破是艺术家永远的使命。请问,与您从前创作的众多作品比,《孔子》一剧有哪些新的不一样的探索?

张继钢:在我所有作品中,《孔子》最具综合性,蕴含了更多的艺术品种。可以说,我这几十年的艺术创作皆是为今天《孔子》作的积累。我始终觉得电影是蒙太奇手法,剧场是舞台语言,话剧是综合艺术,话剧的表演最具包容性。如果只拿传统的话剧的概念理解《孔子》,那就大大地局限和误解了《孔子》。同样是艺术的真实,但它更浪漫,更概括,更抽象,更诗歌化,更寓言化。

春秋时期人们的言谈举止到底是什么样的,谁都没有见过,但我们用戏曲身段,锣鼓点,让这些人物自然就有了一种古意。他们每说一句话都有姿势,都有音乐相伴,都自带风水,自带仙气,自成中国气象,多美啊!

一组崭新形象,将进入戏剧人物画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对艺术标准的要求上,您是一个严格甚至有点严厉的导演,但很多演员说,在发挥演员主观能动性上,您又给他们很大空间,并不作特别具体的指示。请问,《孔子》从7月21日开排到现在已排练了一个多月,您对演员们的表现满意吗?

张继钢:因为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孔子》正式开排一直推迟到了7月21日,但此前我们已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比如安排演员先读剧,写心得笔记,请专家对演员们的台词表达、形体身段等进行专业训练,从而使得我们现在的排练非常顺利。山东省话剧院有一流的演员,一流的管理,艺术氛围很浓,演员们都很有上进心,很入戏,“孔子”,“南子”,“阳货”,“赖三”,“弟子们”……他们在排练场上每天都能打动我。像演孔子的两个演员,我看他们已生活在孔子的精神世界里,生活和艺术已经分不清了。在此我很想赞美他们,很想对他们说——“你们认真工作的样子真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塑造人物是戏剧的重要命题。我看了多场排练,孔子,南子,阳货,赖三,颜回,子路,子贡等都很能打动我。我想,这些充满新意的富于哲理性的人物,一定会成为当代戏剧人物画廊的新成员。

张继钢:这要感谢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单说孔子的形象就很有意思,剧中既有衰老的孔子,也有少年的孔子,既有杏坛讲学的孔子,也有见了美人南子的局促不安的孔子,既有做了大司寇的从政的孔子,也有带弟子们周游列国时如丧家犬般的孔子,如此众多的不一样的孔子形象,观众在其他同类作品中是鲜少能看到的。

还有南子,无疑是剧中的一大亮点。如果说《孔子》的八场戏就像八幅水墨画,那南子就是八幅水墨画中的一点粉色。这位卫国国君的夫人,卫国的实际掌权者,貌美如花,能歌善舞,有政治头脑,有权谋,她既是孔子的崇拜者,也是孔子的知音,她很想让孔子留下来,帮她一起治理国家,让卫国强大。但因为她是国君夫人,不是国君,不符合孔子坚持的道,孔子最终遗憾地离开了卫国。在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南子的理想注定是难以实现的。这样一个美丽孤独苦闷的大女子的形象,是不是也特别让人为之唏嘘感叹?

再说阳货和赖三。阳货与孔子并非敌人,只是信仰不同,“道不同,不相与谋”。阳货内心其实是敬佩认可孔子的,但孔子一直对他避而远之。孔子和阳货可以互为镜子。阳货的仆人赖三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在戏里戏外,跳进跳出,在古今之间来回穿越,有点类似时政评论员的角色,起到了一种很好的间离效果。

还有颜回、子路、子贡三个弟子,各具特色。颜回是七十二贤之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也是最懂孔子的弟子。他谦逊有礼,寡言善思,可惜英年早逝。孔子一声撕心裂肺的“回!”,足见他的死对孔子的打击之大!佩剑的子路勇猛,率直,可爱。子贡则是弟子中最有谋略,最善辞令,最富有,官职做得最大的。剧中第一个开口说话的弟子便是他,最后见证孔子之死的也是他!

“大同”之声,叩击万千心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任何一部完整的舞台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完成的结晶。我想代表观众问一个问题,如果作一个导赏,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孔子》有哪些特别值得期待的看点?

张继钢:《孔子》一定要好看,好听,震撼心灵,这是基本要求,否则再崇高有什么意义呢?好看好听是要每一场都好看好听,而且每一场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好看好听。《孔子》一定要在好看好听的基础上,震撼人们的心灵,以艺术美感唤醒生命美感,并使全剧呈现思辨美,宏阔美,空灵美,意象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请问全剧的高潮在哪里?能否剧透一下容易产生泪点的地方?我看了多场排练,看到其中第六场,孔子三个弟子纷纷跪在舞台上高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那颗最亮的星”,瞬间被感动了,一种肃穆的感动,一种高山景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动。一位艺术家朋友看过多场排练后,告诉我这样一种感受:“看这部剧,你可能不会号啕而哭,但一定会有很多个瞬间令你哽咽不已。”

张继钢:我想告诉这位艺术家朋友,这话说得可能太早了点儿!我敢肯定首演时号啕而哭的现象一定会有,只是哭声大小不好说。作为导演,我很想告诉大家,创排这部剧,我曾多次流泪,每天都会流泪。当然,一部戏的好坏,不能仅仅以流泪为标准,但一部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能陶冶情操,震撼心灵,触动泪点的。

说到高潮,全剧八场戏,可以说环环相扣,高潮不断,直至第八场即最高潮。我预计从第三场为政开始,观众可能就会开始流泪。孔子杀完少正卯,面对“子为政,焉用杀”的质问,在晚霞满天中的一段痛苦的独白,应该是全剧的第一个小高潮。

第五场见南子,在知留孔子而未果后,南子失落之下发自肺腑的一段独白,并引出“女人呐,长得丑,不好过,生得美,也不好过啊”的感慨,估计会让众多女性观众感同身受,也会让男性观众为之遗憾!

接着是你刚才提到的第六场困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周游列国四处碰壁,狼狈如丧家犬的孔子和众弟子被大雪埋成雪堆。孔子突然从雪堆里伸出一只手,道:满天的星斗,多美啊!颜回、子贡、子路三个弟子纷纷跪地高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那颗最亮的星”……

第七场渡河。白发苍苍的孔子与同样白发苍苍的阳货隔河对话。站在滚滚黄河边,孔子发出了那句千古名叹:逝者如斯夫!并引出三段递进式独白:“浩浩天下,滔滔人间,孔丘何处安身……”一句“逝者如斯夫”,引发古往今来多少代人感慨时光流逝如水,人生世事变换之快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我特别期待全剧最高潮最后一场,张导能否为我们作个导赏?

张继钢:第八场彼岸。孔子在六十八岁时,周游列国十四年后返回鲁国。在生命的最后四年,坚持著书立说,继续宣扬自己的理想。

本场一开场,先是孔子与少年孔子的一段对话,孔子口中念念不忘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最后,孔子画外音自天宇间传来——“天下大同,丘是看不见了,吾儿吾孙也未必能见,但吾坚信,终有一日天下能见。”

孔子何以成为圣人?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记者手记:2020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1周年。同一天,话剧《孔子》将于济南山东省会大剧院举行首演。“《孔子》一定要好看,好听,震撼心灵,这是基本要求。”在观看多场排练并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采访后,我坚信,张继钢导演的话在9月28日一定会成为现实!

张继钢简介

导演、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文艺理论家。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舞蹈界唯一“世纪之星”称号获得者;“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获奖人 ;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 ,第13届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 ,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

担任国际、国家级大型晚会总导演 70 余次 ; 创作舞蹈作品 600 余部。在舞剧、歌剧、京剧、音乐剧、歌舞剧、说唱剧、杂技剧、舞蹈诗、舞蹈史诗等多种艺术领域均有突出建树;大部分作品曾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或移植上演,获国际比赛金奖 15 次、国内金奖 50 余次。

代表作 : 舞蹈《千手观音》《黄土黄》《一个扭秧歌的人》等;杂技作品《肩上芭蕾——东方的天鹅》;说唱剧《解放》、舞剧《野斑马》《一把酸枣》《千手观音》、音乐剧《白莲》、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史诗京剧《赤壁》、歌剧《洪湖赤卫队》(国家大剧院版)、3D舞蹈诗《侗》、舞蹈史诗《黄河》等。

著有“张继钢论艺术系列丛书”:《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打开关键》《让灵魂跟上》《秉烛夜话》。

先后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中宣部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贡献奖”以及“十大中华文化人物”等二十多项荣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