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并以行书书写的《温泉铭》《晋祠铭》碑刻赏析

句子大全 2014-10-03 20:07:10
相关推荐

唐太宗(599-649)陇西成纪人。姓李名世民,唐高宗李渊第二子。隋末从父起兵,屡立功勋,封秦王,任尚书令。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皇太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世民是一位文武兼备,开创"贞观之治"的圣明君主。同时李世民在书法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身体力行倡导书法,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书法方面,李世民独尊王羲之书法为正宗,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已然是尽善尽美。用现在的话讲,唐太宗李世民是书法家王羲之的铁杆粉丝。他不仅大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还到处征求王羲之的真迹,并撰有《王羲之传论》,此论对当时和后代的书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书法实践方面他亦是力追王羲之,深得王羲之行书之神髓,后世学王书者,没有能超过李世民的。李世民在书法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两件书法名作,均为刻石,一是《晋祠铭》,另一件就是《温泉铭》。

《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为唐贞观二十年(646)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在并州亲自撰稿又亲笔书写而成的一篇铭文。铭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宗周政治,总结唐叔虞建国的史迹,以达到宣扬唐王朝文治武功,巩固政权的目的。全文共1203字,是一篇结构谨严,层次分明,境界高深,政论与抒情结合的绝妙佳文。

铭文为行书,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刻工洗练,开创了行书入碑的先河。原碑至今完好地耸立于山西晋祠贞观宝翰亭内。

山西太原晋祠内的《晋祠铭》 原碑

《晋祠铭》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唐太宗亲自撰文并书。碑额碑文打破以往用篆文、隶书、楷书写碑文的常规,代之以行书。

《晋祠铭》局部

《晋祠铭》碑额碑文完全以行书写成,其书风深得王羲之神髓,随手挥洒,潇洒俊逸。《晋祠铭》也是一篇融其政治思想、文学书法艺术于一体的旷世之作。从碑成之日起人们就争相拓摹,被誉为仅次于《兰亭序》的艺术瑰宝。

《温泉铭》则是太宗的又一佳作。书法来自二王一脉且不守成规,雍容和雅,圆劲遒丽,朗润流美。通篇流溢出一种虎步龙行,豪放不羁的开国帝王的英武气概。其骨力,气势在虞世南、欧阳询和褚遂良之上。启功先生曾称赞此帖: "烂漫生疏两未妨, 神全原不在矜庄;龙跳虎卧温泉帖,妙有三分不妥当。"

《温泉铭》 全貌

《温泉铭》为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拓本,是唐太宗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行书刻碑。刻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8年),原石已遗失。拓本原藏敦煌藏经洞,现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

《温泉铭》局部

《温泉铭》不仅文辞优美,而且书法艺术实属上乘,为历代所称颂,堪称书法史上的精品。其书中孕育着书圣王羲之、王献之草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风韵。著名学者郑汝中在《唐代书法艺术与敦煌写卷》中写道"其书法骈俪流畅,雍容大度,有明显的二王书风,以行书刻碑,唐太宗为第一人。

《温泉铭》 局部

《温泉铭》书风激越跌宕,字势多奇拗。俞复在帖后跋云:"伯施(虞世南),信本(欧阳询)、登善(褚遂良)诸人,各出其奇,各诣其极,但以视此本,则于书法上,固当北面称臣耳。"可见对此帖评价极高。

《温泉铭》是"思与神合,同乎自然"的杰作,一件技法与神采高度融合的精品。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见到唐太宗书法时言道:"见文皇真迹,使人气摄,不能临写。"

单字放大 赏析

单字放大 赏析

《晋祠铭》与《温泉铭》,同是李世民摹"二王"最得意的书法作品。《唐书·东夷传》载:贞观二十二年(648)腊月,新罗王贞德遣其国相伊赞千金春秋等来朝,李世民拿二铭拓作为国礼相赠,足见当年李世民很是重视二铭文。

作为一代帝王的李世民一生偏爱书法,尤其酷爱王羲之的传世墨宝——《兰亭序》。他曾遍求天下"二王"真迹,每有耳闻,必竭力所得,然后日日临写赏玩。他还命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诸大臣不断鉴别和临摹,以使"二王"书帖广为流传。身为帝王书家,他极力提倡书法,这也是唐代书法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