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以房养老”不算一个新名词了。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 它是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句子大全 2014-09-21 21:20:07
相关推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先看“以房养老”诞生的严峻背景: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如果一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 10% ,那么标志着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这个标准,截止2016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 过2.3 亿,占总人口的16.7% ,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更为严峻的是,人口结构正在向加速老龄化的道路上“拔腿快跑,发足狂奔”。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 4.8亿,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比现在美、英、德三个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老龄问题将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新的挑战。

意不意外,可不可怕?

由此衍生的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在西部省区、东三省和中部若干省份,社保基金也就是养老金已经出现较大缺口,尤其是老龄化严重同时年轻人口加速流失的东三省,养老金缺口每年都在几百亿元。

目前通过东部省份的社保“结余”来调节中西部和东北的社保“赤字”,杠杆的天平发生了明显的倾斜。

我们也注意到,今年的退休养老金增长幅度确定为 5% ,而在2015年之前,养老金的平均年涨幅都在 10% 以上,2016年起涨幅下降至 6.5% ,2017年涨幅进一步降至 5.5% 。

原因很好解释: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然而生育率却处在低位,意味着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在减少,而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在增加,同时近年来为了给企业减负,全国各地社保缴费基数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未来在深度老龄化、社保基金收不抵支的趋势下,70后、80后、90后、00后不妨想一想,单纯靠养老金,能让你度过一个温饱有余、体面而有尊严的晚年吗?

在专家的设想中,国资收益划拨社保基金是一条途径,但需要依赖于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而对于个人来说,“以房养老”理念的诞生,看来是为体面晚年生活寻找到的一条新途径。不同年龄的人,包括退休者,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实践“以房养老”。

笔者的一位中学老师,老伴早逝,子女都在海外,孤身一人退休在沪,2016年9月毅然决然通过中介挂牌出售了唯一的自住老公房,住进了本市某区一家颐养中心,用房款的银行理财利息支付每月大约一万多元的费用,完全不必动用自己的养老金。

去看望老师时,笔者参观了这座现代化的养老院,设施、环境、配套都很出色:大楼内有大食堂、小餐厅、医务所、健身房、棋牌室、阅览室、戏曲舞蹈厅,OK唱吧,联谊才艺活动一年四季不断,客房装潢考究,无障碍设施完备,护理人员随叫随到,有定期体检,楼外有亭台池塘生态花园,西接景色优美的城市公园,东靠公交站点,南有医保定点医院,北邻购物中心,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这样完美的设施、环境、交通、医疗和商业配套,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可谓稀缺,因此价格也很“美丽”。

经了解,住进这所养老院的老人,很多都是用“以房养老”的模式来支付每月高达万元的养老成本。有的是把住宅交由子女出租打理,用租金+退休金支付养老院费用;有的则是用出售房产所得的理财收益即支付养老院费用。还有的甚至通过选择郊区甚至市外养老院,谋取地段差价的“盈余”。

采取这种养老模式的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无子女或子女在海外,住房无人继承,居家无人抚养。

了解至此,笔者不由感慨:当下银行和保险公司纷纷通过精算,推出“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方案,试图以掌握老年人住宅所有权为交换给予养老年金,市场反应却空前冷淡,长者们看来并没有被精算师们轻易“忽悠”,他们的实践生动地印证着民间版“以房养老”的智慧。

这种形式的自有房产“套现”,无论或租或售,都衍生出持续的现金流,以市场化的方式,缓解了财政社保压力,解决了个人退休后养老金的不足问题,这何尝不是房产保值带给普罗大众的另类福利?

对于未来退休的我们而言,“以房养老”有没有可操作性,要取决于房产的价值和租售流通性。西方一些城市以及东京、新加坡、香港几十年来的数据证明,“以房养老”模式至少跑赢通胀是大概率事件。

优越体制的保证,社保基金的保障,加上民间智慧的结合,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终不会老无所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