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百花齐放话认识 共享交流促升华——直击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成果交流会

句子大全 2014-09-14 02:14:56
相关推荐

每年正月举办的成果汇报交流会,已成为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年度业务工作启动的标志。

记者了解到,至今年,该中心成果汇报交流会已成功举办了5届。2013年的成果汇报交流会共分3场,即2013年度成果交流会暨原始资料质量展评会、青年学术论坛和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成果汇报会。

2月12日、13日、19日,这3场成果汇报交流会陆续召开。第一场会议从该中心5大业务领域内精选出的10项成果进行了交流展示,内容包括全国地质勘查形势、资料管理服务、地质工作信息化、“走出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分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展等。第二场会议则是由业务处室推选了10名青年同志,并由他们汇报了涵盖规划与部署研究、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境外地质矿产工作和重大专项支撑等中心五大核心业务领域的内容。在第三场会议上,相关项目负责同志还专门汇报了由该中心承担的5个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专题成果,介绍了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项目、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全国化探资料应用研究等系列成果。

“这次系列成果交流会有效促进了中心各业务部科研团队建设,营造了业务部间‘百花齐放、互通有无’的良好学术氛围。”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更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会实现中心内部成果共享升华,促进业务部团队建设,提高中心整体业务水平和能力,使中心业务更好更快的发展。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孟宪来,李廷栋、陈毓川、肖序常、莫宣学、翟光明等院士,国务院参事张洪涛,发展中心学术顾问和特邀专家方克定、叶天竺、李裕伟、张彦英、刘士毅、曹树培、王保良、肖庆辉、姜作勤等参会专家和领导出席或部分出席系列会议,并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并作精彩点评和指导。

由于版面篇幅所限,本报根据部分发言者的材料,整理出整个系列成果交流会透露出的新观点、新认识、新预测,以飨读者。

投入仍将减少

今年矿产勘查的形势依旧严峻

“预计今年全球矿产品需求将继续下降,矿产品价格将继续震荡走低,全球矿业将继续探底。受此影响,国内社会资金对矿产勘查投资继续减少,热情减退,预计今年全国地勘投入较2013年减少5%~10%。”该中心战略部张万益在谈到全国地质勘查形势时分析指出。

据研究,2013年全球矿产品价格、矿业交易量、矿产勘查项目数、矿产勘查投资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同时,我国地质勘查形势也不容乐观。这一年,投入资金、工作项目数量、钻探工作量、矿业权交易量和新发现矿产地数量等也都有所减少。

据初步统计,2013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为463亿元,较2012年减少了47亿元,同比减少9%。同时,矿产勘查投入十年首次回落。2013年,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为354亿元,同比减少15%。开展项目数量由2012年的14752个下降到2013年的14439个。2013年钻探工作量比2012年减少530万米。有效探矿权总数几年来连续下降,出让探矿权个数明显偏少,出让价款不到2009年的一半。2013年新发现矿产地数量也由2012年的414处减少到2013年的233处。

对此,他分析认为,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矿产资源需求影响,2014年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形势依然严峻。在资金来源方面,全国地质勘查投入中,中央财政仍将稳中有升,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将有所减少。在投资方向上,矿产勘查资金仍将减少,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资金将有所增加。

针对这一形势,他提出了3条建议:一是要稳定公益性地质调查经费,增强社会资金投入信心。要加快地调立法,使地质调查经费、任务常态化,地勘队伍规范化。二是要推动地勘工作结构调整,加大水工环地质工作力度,多方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公益性和商业性地勘工作协调发展。三是要抓住矿业下滑改革助力小的时机,调整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市场化改革,加快国际化步伐。

做好三个精细

应用物探技术找矿效果将更好

“危机矿山物探技术工作具有广泛代表性,是全国物探技术工作的一个缩影,是对我国金属矿物探队伍的一次全面实际检验。”该中心专项支撑部颜廷杰在2013年度成果交流会上作了《金属矿物探技术应用现状分析》的汇报。

他介绍,目前国内金属矿物探仪器中井中三分量磁测大多使用国内仪器,IP法部分使用国产仪器,电法仪器特别是多功能电法仪以进口设备为主。总体而言,国内物探找矿所采用仪器设备与国外同步并且普及程度高。同时,相对于仪器而言,软件普遍不被重视,国产软件一般推广程度不够,多数属于自研制自用,而国外软件被一线队伍购入的较少,普及程度较差,在合理应用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

他还根据整装勘查和老矿山找矿应用情况,列举了四项物探新技术:大比例尺直升机航磁技术、三维反演新技术、井磁-地磁联合反演以及抗干扰电法仪(KGR-1)等。

他同时指出,目前物探找矿效果欠佳是有原因的。客观方面,目前普遍采用的仪器(国产、进口)及抗干扰方法与抗干扰数据处理方法,都不能在干扰严重的地段采集符合规范的数据。这种严重干扰地段分布范围广,几乎包括了整个开采矿区和部分外围地区。此外,深部矿体引起的异常低而缓,加之地表人文干扰强而广,因此寻找深部矿比寻找浅表矿,难度大得多。同时,责任心以及技术水平存在的问题也是每个物探找矿效果欠佳项目大多存在主观原因。

在汇报会上,他还向与会者着重介绍了该中心根据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系统总结的《资源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物探找矿百例》。“对于干扰问题,危机矿山专项办公室组织了专门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认识,针对IP、AMT、TEM、CSAMT等方法,初步探索了应对方案。对于主观造成的问题,我们在专著中每个案例都给出了‘编者按’,分析原因。”颜廷杰介绍。

“用好当前的方法技术,做到三个精细,即‘精细设计、精细施工、精细解释’,物探实际效果的提高空间还是很大的!”他最后表示。

提高资料服务

中大比例尺资料数据将逐步公开

“涉密问题不仅使民营企业和个人无法获得涉密的地质资料,制约地质资料利用率,也是公众服务和共享系统建设的突出问题。曾长期困扰我们。”全国地质资料馆有关同志在会上如是说。

据统计,数据库建设和资料数据集成成果深受用户欢迎,需求较大,单是图幅数据的年服务量达到5500多个幅次。

他介绍到,全国地质资料馆2013年向社会提供了3种比例尺、5种数据库,总计3317个图幅的公开数据服务在涉密地质资料管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中比例尺公开服务获得2013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同时,该馆还积极推动大比例尺地质调查成果的公开化,目前整装勘查区1:5万公开版服务政策取得突破。

他着重介绍了该馆地质资料服务取得的新进展。该馆现已形成三个层次的在线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体系;通过向网络移植应用程序,方便用户进行数据交互和融合;建立地质资料数据应急保障机制,做到12小时内响应国内重大地质时间,提供专门目录检索、地图服务、文档浏览与下载等专题服务。

数据显示,在2013年下半年共有9532人次访问过全国地质资料馆核心数字系统的在线服务分系统,访问次数达11432次,网页浏览量12578个。

他最后透露,该馆未来将继续推进地质信息的公开化处理,向地质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投放更大量、更大比例尺的资料数据。2014年将大力推进1:5万区调、矿调,以及物化探信息的公开版;再清理出一批不涉密的馆藏数据提供在线服务。

行政市场结合

需加紧绘制关键性矿产战略图

“为助力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亟须开展自己的关键矿产的战略研究。”该中心战略研究部的杨宗喜在作题为《国外关键性矿产战略研究现状及其启示》报告时呼吁。

他分析到,金融危机之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点。根据我国的矿产资源禀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态文明提出的新要求,关键矿产正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并存在较高供应风险的一类矿产。

据他研究,当前美国、欧盟、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兰德公司等机构都在根据产业发展,厘定各自的关键矿产。而我国目前还未拥有自己的关键矿产战略图。

他认为,目前首要的工作就是构架我国的关键矿产体系,加强关键矿产的综合调查评价。一是识别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矿产;二是结合产业发展,从长期和短期的角度,建立关键矿产体系,以1~2年为周期,对关键矿产体系进行动态更新。

同时他还建议,针对不同的关键矿产,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我国优势的关键矿产,使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协助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对我国资源并不丰富的关键矿产,可尝试与其他国家建立绿色联盟和利益共同体的方式,形成需求联盟,与供应方博弈;对一些共伴生矿种,国家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提高回收水平,进一步探明在现有矿床中的分布丰度。此外,还应当加强替代矿产品的研究。

借鉴日本经验

境外矿产勘查融入难或能破解

“我国大多数企业介入资源国的方式以直接的勘查、开发利用资源为主,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导致介入难度大。”该中心境外研究部的陈喜峰在对比中日境外勘查开展状况时指出。

他认为,资源匮乏的日本能取得成功,靠的是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全球矿产资源战略”。数据显示,日本在海外的矿产资源项目,80%以上是合作风险勘查或合作开发的,只有很少部分完全自主由日本企业经营。

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重要矿产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需勘查利用海外资源,但我国境外矿产勘查走的并不顺利。

对此他进行了分析:我国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具体组织实施“走出去”资源战略;在勘查开发的持续性、覆盖面上有待改进;全球战略布局还不是很明朗;大型国际矿业公司有限。

他建议,我国可以在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在组织架构上。成立专门机构,形成各部门分工明确合理的组织实施机制;在各主要资源国设立办事处,收集和调查分析资源信息。在介入资源国方式上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从拉近与资源国的关系开始,到建立合作关系,再到开展联合风险勘查,最后获取资源。在战略布局上。充分利用地缘政治优势,以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为重点,特别是周边和非洲国家;同时积极开拓能源丰富的俄罗斯和中东地区,兼顾拉丁美洲;项目上以世界上重要的成矿区带为主,以单矿种丰富的国家为主。

历经八年“会战”

中国大地构造系列图全新出炉

“前南华纪时期,太古宙陆核形成,华北、扬子、塔里木三个克拉通性质的陆块区形成。南华纪到中三叠世时期,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与震旦大洋形成发展,洋陆转化,多岛弧盆系形成并转化为造山系,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基本定型;晚三叠世以来,西太平洋陆缘弧盆系形成,并大规模叠加在中国东部各大构造单元之上;西北盆-山格局定型;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喜马拉雅-冈底斯造山系形成,青藏高原隆升……”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部冯艳芳向与会者介绍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过程。

在汇报《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果时,冯艳芳介绍,该项目工作历经8年,在系统组织、精心指导与综合集成省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图件编制和相关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以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动力学思想为指导,以构造单元的大地构造相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洋-陆转换多岛弧盆系构造观为视角,首次系统编制了中国1:250万沉积大地构造图、火山岩大地构造图、侵入岩大地构造图、变质岩大地构造图、大型变形构造图等系列图件及其说明书,为揭示中国大陆如何形成及其动力学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项目抢救了一批重要宝贵资料、创立了一套技术方法体系、搭建了一座支撑服务桥梁、培养了一批学科领头队伍。”冯艳芳介绍,研究项目建立了全新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思路与方法体系,发展了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创立了大地构造图新的表达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大地构造格架,并提出了诸多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如中国大陆板块构造体制早在新太古代时就已存在;‘华夏古陆’不是克拉通,是华夏造山系……”冯艳芳说。

加强综合研究

地球化学在找矿预测中作用巨大

“编制了全国地球化学系列图件,编汇了全国1:250万39个元素(氧化物)的地球化学异常图和金、银、铜、铅、锌、钨、锡、钼、锑、镍、稀土等11个矿种找矿预测图和铜铅锌金银和钨锡钼综合找矿预测图。”中心化探资料汇总项目负责人向运川则在19日会议上向与会者介绍了“全国化探资料应用研究”的成果。

据介绍,该项目还开展了典型矿床地球化学模型研究,首次汇编了11个矿种地球化学模型集;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国铜矿资源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方法,开创了我国全国性中比例尺矿产资源评价地球化学定量预测的先河……

“八年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主要还是以基础性的研究为主,仅开展了初步的综合性研究。”向运川说。

对此,他建议加强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工作,加强地球化学模式在预测研究中的应用,加强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离研究,充分发挥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找矿预测潜力评价中的作用和地位。

“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的地学信息,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其他地学提供了基础的地球化学资料,地球化学信息对成矿背景和成矿系列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方法意义。应加大在上述相关领域,特别是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领域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技术的研究应用,建立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理论及方法体系。”向运川说。

他最后表示,应尽快建立典型矿床的地球化学标志模型。特别是要重视大比例尺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在地球化学研究和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加大比例尺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和资料的收集,进而更广泛的开展大比例尺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