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倪萍:姥姥语录》⑥

句子大全 2014-09-11 21:00:05
相关推荐

领读 | 江徐

昨天,我们品读到的是倪萍为了给姥姥解闷,也为了延迟姥姥老去,想方设法给姥姥找事做,让她叠报纸、剥瓜子,每个月还因此给她“发工资”。再怎么努力挽留,岁月终究无情流逝。这是生命的哀愁,却也映衬出爱的可贵。

除了这些,倪萍与姥姥之间还有哪些温暖往事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喊不出口的“爸爸”

倪萍十岁那年,父母离异,从此她便生活在单亲家庭。

因为这件事,姥姥对倪萍格外疼爱。有时,看到别家的父母牵着孩子的手在院子里走动,向来拮据的姥姥会带倪萍去买冰棍吃,或者给她几分钱去看小人书。

倪萍心里清楚,姥姥这是为了转移她的视线,怕她难过。

“其实没有父爱,我真的不怎么痛,因为没有尝过甜,所以不知道苦。”在《姥姥语录》中,倪萍这样写道。

记忆中,在青岛中山公园,父亲推着自行车走在前面,倪萍和哥哥跟在后面,大人少言寡语,小孩也觉得煎熬。所以每次见面,对于倪萍来说,似乎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从小缺乏父爱,倪萍却觉得自己“拥有”三个爸爸——在妈妈描述中、姥姥描述中与自己所见的父亲,完全是三种不同形象。

妈妈眼里的爸爸太坏,姥姥心中的爸爸太好,幼年没有辨识能力的倪萍宁愿相信姥姥的说辞——爸爸其实是个善良、正直、有点清高的人。

倪萍父亲姓刘,倪萍小时候叫刘萍。二十岁那年,她考取山东艺术学院,一个人跑去派出所改名换姓,从此跟母亲姓,叫倪萍。

后来,她成了家喻户晓的春晚主持人。

也是后来,倪萍才想到父亲的感受。她断定,自己做了多少年主持人,在荧幕上出现了多少年,父亲的心就被搅动了多少年。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父亲却是最早购买电视机的人,只因为听说自己的女儿“在电视上工作”。当他看到电视上光彩照人的女儿时,听到女儿面对广大观众自我介绍为“倪萍”时,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自从懂事起,姥姥就传达给她一个良好的父亲形象。所以,她并不怨恨父亲。

倪萍也很幸运,虽然父亲在她成长过程中缺席,其他亲人却都对她倍加疼爱,以至于她从未有缺失父爱的感觉。

“长大了才知道,全家人都在用心扮演着父亲的角色,至今这几个舅、姨在我心中都是那么亲、那么有力量,不能不说这是姥姥的良苦用心啊!”

除了这一点,倪萍还明白了其它为人处事的道理。

身为子女,应尽的义务,倪萍都有去履行,她在物质方面孝敬着父亲。去看他,给他钱,上好的羊绒衫一买就是十几件。这些,只是出于理性,倪萍心里清楚,真正该做的,自己没有付诸行动。

从小疏离的父女关系,促使倪萍从未喊过一声“爸爸”。直到父亲病重住院,她赶过去,第一次拉着父亲的手,近距离看着给予自己生命、如今又将离开人世的父亲,心痛不已。

医生建议子女尝试叫唤,病人可能会从昏迷状态中醒来。“爸爸,我只是双唇在动,我失声了,心灵失声了。一生没有喊过爸爸,最后的机会都让自己毁了。”

为人母亲,步入中年,倪萍在心里与岁月和解,却打下了解不开的结。她最终明白,父亲一直在以沉默的方式帮着自己,而自己能够报答的只是喊一声“爸爸”。这一点,她没有做到。

倘若说,人生总会留有遗憾,这一声没有喊出口的“爸爸”,大概是倪萍光彩人生的黯淡吧。

姥姥叹喟道:“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要不就没有这俩字了。”

忘不了的小儿子

姥姥的百年人生中,自有属于她的遗憾。

其中一件,便是她最疼爱的倪萍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爸爸”。在姥姥观念中,一个孩子不会叫爸爸,那实在是令人心碎的一件事情。

另外一件,便是姥姥的小儿子在部队牺牲,这让她和老伴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大悲,这一生都难以抚平。

姥姥生养了六个孩子,三男三女,最小的儿子叫倪道远。

这是姥姥最偏爱的孩子,他性格内向,懂事体贴,从小像女孩一样帮着大人做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有一双笑眯眯的眼睛,从来不发脾气。

征兵入伍那天,临出发,姥爷姥姥一直流着喜悦的泪水,全村人恨不能都来欢送。在倪萍心目中,姥姥一直料事如神,却没预料到这一别,再也没能见到活生生的小儿子。

倪萍的这位小舅舅,在部队为了救人,光荣牺牲了。

接到小儿子牺牲的噩耗,姥姥的天黑了。关于老年丧子的悲恸、关于姥姥面对这悲恸如何用尽全身气力去隐忍与接受下来的过程,倪萍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姥姥咬着牙等到天亮,一宿的工夫,才五十几岁的她一口后牙全酥成了粉面儿。”

然后,姥姥忍着巨大悲伤,说出一番话,那是作为英雄母亲的豪言壮语:“当兵的就是这个命,国家使完了咱再使。人家那些个命好的妈,国家使完了当妈的接着使,跟着沾光。咱这个当妈的命不好,国家使完了就完了,该这样。”

从那之后,姥姥不敢看到穿军装的人,在她眼里,所有穿军装的小伙子长得和自己小儿子一个模样。

人虽然不在了,但是到了生日那天,姥姥一如既往地早起,做一锅打卤面,中午蒸馒头,晚上包饺子。大家心照不宣,都知道这是为谁而做。吃面时,姥姥几乎把碗扣到脸上,半天不放下,任泪水流淌……

“姥姥的哭你真是见不得,没有任何声音,只看着喉咙上下起伏,偶尔你会有种错觉,她的嘴角是向上翘的,像是在笑。”

这份拼命克制的痛楚,倪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怕姥姥哭,又愿意姥姥把大半生的苦水借由眼泪流出来。

四十多年过去了,逝者长已矣,生者留余哀。有一年,小舅生前的一位战友寄来一封信,倪萍念给姥姥听。信中,对方讲述自己转业后的情况、生活如何,还问候姥姥身体。

听完信,姥姥哭得几乎晕过去。

常言道,时间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可分明有些伤痛,一辈子都不能忘却,也无法消淡。真正无法忘却的,其实是心底的爱与牵挂。

也许人老糊涂了,也许心心念念,姥姥告诉倪萍,这些年来,家里有喜事,她小儿子都有回来凑热闹,有时还跟倪萍一起去电视台、去人民大会堂。她有鼻子有眼的描述就像真的一样,让倪萍感到害怕又心酸。

这样的次数多了,倪萍也便习惯了,她会配合着姥姥,清醒地说着糊涂话。只要能够给亲人带去慰藉,真真假假又有什么关系?

姥姥觉得自己的小儿子这一生什么都见过了,可惜没去过外国。倪萍便安慰她,下次自己出国带上小舅。出国回来,倪萍煞有其事地向姥姥汇报,小舅舅在国外吃了几份牛排、喝了多少洋酒。

听完,姥姥似乎了却了一桩心事。

人生风风雨雨,有时大概就是需要自欺欺人一下的吧,那些真假难辨的软言慰喻,似乎好过硬邦邦的大道理。

倪萍用一本书记录姥姥充满智慧的语录,但她却说:在姥姥语录中,翻不出一句对失去儿子的母亲有效用的话语。

结语

今天,我们品读到的是倪萍与父亲之间多年疏离的父女关系,还有姥姥的丧子之痛。人生一世,谁都难免留有无法弥补的遗憾。面对有爱也有痛的人生,姥姥是如何辩证对待的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图片来源网络及《比海更深》剧照。

原标题:《《倪萍:姥姥语录》⑥ | 没叫过爸爸,是她一生的遗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