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闻声识人 教你怎样鉴别真话与谎言 是时候掌握真正的语言艺术了

句子大全 2014-09-10 13:31:28
相关推荐

声音可以分为声与音两个概念,即能够由声来识人,也能够由音来识人,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是通过对两者的综合运用来识别人的。

古人讲,心动为性,性分为“神”和“气”,而性发成声。意思是说,声音的产生依靠空气,又和说话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轻重、长短、缓急、清浊的变化与人的特性也是息息相关的,这是闻声辨人的基础。

春秋时期,郑国的相国子产一次外出视察,突然从远处传来妇女悲痛的哭声。随从们看着子产,等候他下命令,去救助那位恸哭的妇女。不料,子产却下命令拘捕那位恸哭的妇女。随从们不敢违抗命令,遵令而行,逮捕了那位妇女,而那位妇女当时正在丈夫的新坟前哀悼亡夫。以子产的英明,绝不会无故对这位妇女动粗,其中缘由就是子产的闻声辨人之术。子产对随从们说,那妇女的哭声没有哀痛之情,反而含有恐惧之意,因此怀疑其中有诈。而审问的结果证实了子产的判断,果然这位妇女与人通奸,谋害了亲夫。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注意对方说话的声音(2)

通过声音不仅能辨别一个人的心事,还可以辨别一个人的职业、志向、心胸等。

一般来说,内心清顺畅达的时候,声音就会清亮和畅;内心平静的时候,声音会平和;内心慢慢变得兴奋之时,言语就会变得偏激。

对于通过声音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逸周书·视听篇》也有独到的论述:内心诚信的人,比较坦然,说话声音清脆而且节奏分明。

内心不诚实的人,比较心虚,说起话来支支吾吾。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的声音温柔和缓,就像细水长流,不紧不慢。内心卑鄙乖张的人,说起话来声音阴阳怪气,非常刺耳,这是由于他们心怀鬼胎。现代心理学认为,不同的声音给人不同的感受,具体有下面几种类型:

1.声音洪亮

这类人精力比较旺盛,具有艺术家的气质,有情趣、热情,也有荣誉感。

2音低而粗

这类人比较现实,且有作为,或者可以说适应能力强,为人成熟潇洒。

3.外带语尾音

这类人的精神比较高昂,具有艺术家的气质,男性会有点女性化。

4.声音清脆

这类人活力十足,朝气蓬勃,性格比较外向。

以上四种类型的声音,不管是在交易时,还是在说服别人时,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有利就有弊,也不能一概而论,什么声音好,招人喜欢,也与谈话的对象、内容、地点等有直接的关系。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声调探知对方的个性(1)

一个人的心态和精神状况直接影响着声音中感情色彩的深浅浓淡。当我们从脸部表情、动作、言辞都无法掌握对方心态时,往往可从声调去揣摩其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可以说,声音是洞察人心的线索,它不仅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甚至就连这个人是俗是雅,是贵是贱,是刚是柔,是智是愚都能从声音上听出来。

俗话说:“听话听音,浇树浇根。”把握一个人的声调,就有可能了解一个人。

1.低声细气的人

这种人为人处世方面比较小心谨慎,警惕性很强,常常有意或无意地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性格内向、腼腆,优柔寡断,缺乏自信,从不轻易透露自己的深层想法。他们对人宽容,从不为难他人,尽量避免麻烦的发生。还有一种人,在与他人的交谈过程中,声音会越变越小。这类人喜欢搞小动作,容易闹内讧,对这种人要提高警惕。

2.根据对象改变声音的人

这类人属于八面玲珑的人,他们通常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面对不如他们的人,立刻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面对上司低声下气,显得十分顺从。这类人的忍耐性很强,但是喜欢把在上司那里受到的压抑转嫁给下属、公共场所或家里的人。他们习惯于跟下属耍威风,去商店买东西,会对营业员提出无理的要求。这类人性格中的自卑感和攻击性都很强。

3.声音沙哑的人

声音沙哑的男性往往具有极强的行动能力和耐力。他们富于冒险精神,不怕挫折,而且越挫越勇,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这些人大多具有领导的风范。其缺点常常有些霸道,自以为是。

声音沙哑的女性往往外柔内刚,艺术天赋极高,对色彩非常敏感,在服饰的搭配方面尤为内行。她们往往很会伪装,表面上对任何人都礼貌周到,而实际上是在逢场作戏,从不轻易表现出自己的真心,让人难以捉摸。她们容易吸引男人的眼光,但是容易受到同性的排挤。

4.语气温和而沉稳的人

这类人往往具有长者风度。他们考虑问题比较深,做事慢条斯理,按部就班,具有很强的耐力,一旦确立目标,就会扎扎实实地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与这类人交往,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些困难,但时间长了就能感觉到他们的忠诚、可靠。如果是女性,性格比较内向,具有较强的爱心,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能够体谅他人,甚至可以为他人作出一些牺牲。

5.语气刚毅坚强的人

这种人胸怀坦荡,做事光明磊落,讲原则,是非善恶分明。他们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因此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他们当中大多人是领导,并且能够有所成就。但是由于这类人不善变通,比较顽固,从来不给人商量的余地,所以在工作中树敌颇多。

6.声音娇滴滴的人

这种人说起话来嗲声嗲气,有一种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和爱护的心理,往往心浮气躁,善于编造谎言。但是由于过多希望博得他人好感反而招人厌恶。如果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则表明内心期待着年长者温柔的对待。男性若发出这样的声音,多半是独生子或在百般呵护下长大的孩子。这种人对待女性非常含蓄,绝不会主动发起攻势。若是一对一地和女性谈话时,会特别紧张。因此,这种人在他人眼中会显得优柔寡断,做事不干脆,没有什么魄力。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声调探知对方的个性(2)

7.语气凝重深沉的人

如果是男性,他们大多思想比较成熟,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一般来说,他们的学识都很高,对世道人心的把握很熟练,但由于性情耿直,而使自己在事业上不是很得志。他们通常自尊心强,争强好胜,什么都要争。

8.经常唉声叹气的人

这类人心里比较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正确地面对失败。在失败过后,往往沮丧颓废,甚至一蹶不振。这类人经常抱怨自己的不幸,但又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经常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外界因素上,以此来安慰自己。

9.语气圆通和缓的人

这种人心地善良,性情开朗,为人豁达,待人热情、真诚,具有同情心和包容心。在交际方面,能够八面玲珑,不太容易得罪人。此外,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是很强,但一般会持理解的态度。

10.语气浮躁的人

这种人往往脾气暴躁、易怒。做事鲁莽,容易感情用事,同时又缺乏周密的思考,缺乏耐性,急于求成,很难成就什么大事。

此外,说话语气平稳的人,性格比较正直;说话音调平直,词语含糊不清者,比较平庸,没有才气;说话音调明朗,节奏适当,抑扬顿挫分明的人,具有艺术性,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不注重现实,爱幻想,爱浪漫;说话语气很冲,语调铿锵有力的人,往往是任性的人,做事武断,态度蛮横霸道;说话语气低沉、缓慢,语调断断续续的人多疑,凡事都抱有怀疑态度;说话语气、音调、音色均变化频繁的人,轻率不稳定,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思想严重;说话音调又细又尖,刺耳难听的人,一般很孤僻,不容易与他人交往。

再者,在谈话过程中,如果音调突然增高或变低,就证明说话者要强调他重要的言语,你要仔细听了;如果谈话者故意将音调压低、拖长、突然停止或停顿的时间稍长,这证明说话人想让你仔细揣摩他的话,理解他的话。

语气不仅包括语调,还包含语气词,它们也能给你提供一些信息:

呀:喜欢用这个语气的人,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小,20岁左右的人常用。

呵呵:这是温和成熟的男人的笑,当他赞许或无法回答你的时候常用。

哈:这样的人比较聪明,但很冷漠,这是既不赞许也无褒贬的笑。

哈哈:这样的人比较开朗、豪爽,和他在一起你会很开心。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语速的快慢阅读人心(1)

人在说话时,不是动物的怒吼,也不是一种本能的释放,而是在进行一种思想交流,同时也是心理、感情和态度的流露,其中,语速的快慢、缓急能直接体现出说话人的心理状态。

因此,仔细留意一个人说话时的语速,你就能够掌握其心理状态。

1.语速快的人

这种人说话时的特征就像打机关枪,一阵儿紧似一阵儿,根本就容不得别人插嘴,一般是一口气说到底。这种人一般性格比较外向,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并且口才比较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能说会道,因此在交际场上如鱼得水,总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他们心里,藏不住任何事情,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时甚至会将自己比较可笑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但是这类人性格比较暴躁,容易生气、发怒,遇事武断,可能会一意孤行。

2.语速平缓的人

这种人说话的语速相对比较慢,属于慢性子,说话通常是不紧不慢,即使有比较紧急的事情,他照样雷打不动地用他那种独有的语速来转述给别人听。这样的人大多温柔、善良,为人宽厚而仁慈,富有同情心,能够关心和体谅他人。这类人只有在内心平静时,说话才会舒缓、和婉,极富亲和力。这个时候,他们思维细致,善谋划,能够汲取他人的意见,但又不失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的缺点是,思想比较保守,对新鲜事物有排斥的倾向,原则性很强,思维不够敏捷,做事总是犹犹豫豫,缺乏魄力。

3.语速极慢的人

这种人语速非常的慢,而且不稳定,慢慢吞吞、其性格很可能软弱、内向,缺乏自信,有点木讷。

4.突然转变语速的人

如果一个平时伶牙俐齿、口若悬河、语速很快的人,当他面对某个人时,却突然变得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反应迟钝,语速慢了下来。这时候有两种情况:一是他可能不满对方,或者对对方怀有敌意;二是他可能有些事情瞒着对方,或者做错了什么事情,心虚,底气不足。

(1)当然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特例。比如,某男(某女)暗恋着某女(某男),他(她)在别人面前都能够幽默风趣,谈笑自如,保持着平常惯有的语速。可是,一旦面对着那个他(她)喜欢的人时,马上语无伦次不知道要说什么,说起话来也仿佛嘴里有什么东西,含含糊糊,一点都不连贯流畅。通常这就是表明:他(她)喜欢她(他)。

(2)在公共场合,当一个平时说话语速很快的人,或者说话语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并且说话条理清楚,那么就一定说明他是在强调自己刚才放慢速度所讲的话,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让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抑或是抒发某种感情。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语速的快慢阅读人心(2)

(3)在演讲时,当演讲者突然放慢速度,那么就可能他是在表达一定的情感,以引起听者的共鸣。另外,这种情况在辩论赛上极为常见。每个辩手都用极快的语速且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明白如果能够在语速上胜对手一筹,不仅可以增加自己必胜信心的砝码,而且还可以削弱对方的锐气,但是如果他说话突然变得很慢,那么就说明他是在强调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是想让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

(4)在面对别人伶俐的口舌、独到的见解、逼人的语势的时候,一些人或支吾其词,或缄口沉默,一副笨嘴拙舌、口讷语迟的样子,那么很可能这个人产生了卑怯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又或者对方的话一语中的,一时难以反驳。如果在辩论时出现此类窘境,不仅有碍自身能力的发挥,也增长了对方的气焰。

(5)如果一位平常说话不紧不急、慢慢悠悠的人,当有人在他面前讲一些坏话侮辱他时,如果他还是不紧不慢、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那么很可能这些侮辱、指责就是事实,他自己心虚、底气不足。相反,如果他用快于平常的语速大声地进行反驳,那么很可能这些话都是对他的无端诽谤,是在陷害他。

(6)如果平时说话缓慢的人突然变得说话快起来,那么他可能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或者瞒着对方做了一些对不起对方的事情。此时他说话的内容往往不太准确,不要太当真。比如,最常见的是某A问某B,“什么什么是你干的吗?”这时,某B突然语速很快地说了一些别的事情,那么这时可能就是在承认这件事是自己干的。

(7)与这种情况相类似的,平时沉默寡言的人,如果突然变得口若悬河,那么他内心里一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很害怕别人知道。

(8)出现上述(6)、(7)情况的人一定是涉世不深的人,一个老练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表现。

语速可以很微妙地反映出一个人说话时的心理状况,留意他人的语速变化,你就能发现对方的内心变化。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声音的高低洞察人心(1)

古人曾说过,心动为性——“神”和“气”——性发成声。意思是说,声音的产生依靠自然之气,也与内在的“性”是有紧密联系的。

比如,喜欢高声说话的人通常支配欲很强。这类人喜欢单方面贯彻自己的意志,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说话声音小的人,多半性格内向,他们往往在说话时压抑自己的感情,不到火候,一般不会把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

另外,声音又与说话人当下的心理活动密不可分,大小、轻重、缓急、长短、清浊都有变化,这些特性都是紧密联系的,也是闻其声、辨其人的基础。下面就谈一下说话声音的高低和这个人有什么神秘的关系。

1.大声说话的人

这种人是属于明朗、爽快之人,待人真诚,从不说假话,有什么说什么,但也正是由于说话直来直去,常常在无意中得罪人。虽然他也意识到了这点,但他绝对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另外,他们人品正直,做事光明磊落,偷偷摸摸做事不是他们的风格。他们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值得信赖,因此,特别适合领导者的职务。如果他们有幸走上领导人位置,必定会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从而使事业蒸蒸日上。

2.小声说话的人

这类人缺乏自信,大多属于小人型的人,城府很深,十分阴险,没有气度,有时甚至可以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争吵,甚至会与对方绝交。与这种人交往时,若你随便跟他开玩笑,他可能就会与你翻脸。另外,这类人是很有心计,善于运用谋略做事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要做成功,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如果你想从他的嘴里套出一些秘密,那是很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在待人方面,他绝对不会流露出真心,喜欢用势利眼看人,也正是如此,常常会受到人的唾弃。所以这类人事业上很少会有很大的成就,就因为他根本上就没有任何朋友的缘故。

3.讲话声音突然变得很小的人

这类人的性格受心情起伏的影响很大,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也是一种严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或许是由于思绪混乱所导致的。若是在谈到某个话题时,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办到,说话声音就会突然地变小,以此来掩盖自己。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声音的高低洞察人心(2)

4.讲话声音突然变得很大的人

这类人不管在说话还是在做事的时候非常有耐心,善于思考,无论对方在说些什么,他们都会认真仔细地听,边听边思考,若是中间听到某些问题自己不知道的,便会随时提出疑问,如果突然说话声音变得很大,则表明他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并且对这个问题还有十分大的把握。但是这类人也有些固执、执著,一旦他提出某一观念而你没有按照他的思路去做,那么可能就会发生一场争论。所以这类人在工作上十分的认真,一旦确定好的事情,便会毫不犹豫地去完成。

5.说话时高声尖叫的人

说话时高声尖叫的人,是位理论家,当他慷慨激昂时,容易有歇斯底里的现象发生,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炫耀,虚荣心很强。对自己的一切都十分的在意,希望他人无时无刻都注意自己,因为这类人希望自己留给别人的印象永远是最美好的。缺乏诚实感,处事的动机便会不纯,因此他们也常常会一无所获。

6.男高音的个性

讲话声音很高的男性,一般都是外向性格的人。

这种性格的人说话往往速度很快,但言语流畅,声音的顿挫富于变化,并且能言善辩,凡是他们想到的事情,就会毫不考虑地说出来,甚至有时在与人交谈时会把对方的话突然打断,为了达到全面实现自己的主张的目的。

这种性格的人在与人见面时,只要彼此交谈,就能够使他的性格更加明显地突显出来。因此,当话说到投机时,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新的话题,无法控制,像是有取之不尽的“话源”似的,或许有时话题会变得支离破碎、跑题,他还是会说个没完。因为对于这种性格的人来说,“开讲”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7.男中音的个性

男中音的个性比较冷酷,是属于慎重的实务型人。实质他又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在处理事情上,他总是会很冷静地来看待。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但是这也使得他变得不够热情,对许多人和事都不太投入和重视,总是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并且,虽然他不容易被他人迷惑,但是相应地也比较难向他人敞开心扉。这类性格的人总是会注意到一些细微的地方,不会意气用事,也同样不会让自己的冷漠表现出来,在他人眼里这种类型的人是较为容易相处的人。

8.男低音的个性

男低音个性比较内向,他们处事清晰明朗,虽然不太具有男子气概,但却非常诚实,不会拉帮结派。

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喜欢在无意识之中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还会运用自闭式的姿势,在他们心里,是不希望对方知道他们的心事,也不希望初次见面就让人一眼看穿。显然,也不会随心所欲地畅谈了。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声音的高低洞察人心(3)

男低音的人说话的节奏会十分的缓慢,平铺直叙,很少会表现出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与人交谈时一直都会保持一定的语气与异常冷静的态度,当对方提出不相同的观点时,他不会立刻以拒绝的方式回答他人,他一直会给人一种考虑很周到和用词很恰当的感觉。他们是典型的善于言谈的内向型的人,既不会盲自下结论,也不会以命令的口气来强迫他人同意自己的观点。

男低音的人对人的防范心固然很强,但其内心都是十分温和的,为了避免自己的发言不伤害到别人,说话之前总是会考虑再三,然后再说,同时又担心自己发表的意见将导致自己与他人的对立。

9.女高音的个性

女高音的感性比理性重些,感性性格的人有着奔放、豪爽、勇往直前的长处,有着想闯出一片自己的天空的激情,不甘于过平凡的生活。这种个性的人想象力丰富,喜欢凭自己的幻想,描绘未来的景象,但她们并不会只是一味地生活在梦幻里,办起正事来是既冷静又果断,一点也不含糊。这类个性的人拥有一颗博爱之心,无论男女老幼对她来说都没有分别,她的爱可以同时与很多人分享,并且界线模糊,因此在情感方面,常常因为这种自觉的释放热情而使局面变得难以收拾。她们好多都是恋爱至上者,为了爱情甚至可以背叛父母的养育之恩。她们容易得到爱情,但是又较容易失去,情感轰轰烈烈,每次爱情都是那种永远难忘,爱得死去活来的感觉。正是这样的个性才会引起异性难忘、让同性忌妒。

10.女中音的个性

这类女性爱玩、热情,感情丰富。这类人也是属于罗曼蒂克型的人,就是那种见到男友送了一枝玫瑰就会激动不已的人。为人很敏感,与人交往时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变化;有时也显得有些多愁善感,因为她希望他人同样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这类女性中有些人有较好的直觉和想象力。但这类人最容易感受到的是受伤的感觉,别人无意间的忽略、不经意中的怠慢,甚至是无心的一句话都有可能会伤害这类人;这类人最基本的需求是了解自我,她们需要时刻了解和体验自己情绪的变化,了解自己真实的需求,如果她们不能了解自己或迷失自己时,就会自乱阵脚,就会用虚幻的想法来欺骗自己,因此,这类性格的人无法直面现实,或者回避现实,宁愿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体现真性情

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你如果细心留意对方谈论的内容是什么,就一定会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谈话者不是非常直观地透露出自己的信息,但随着谈话的进行,谈话者会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当中暴露出内心的秘密。

从谈话内容里寻找“真心”

一个人心中的意思,往往从语言中流露出来。这是想了解别人的人,需要用心去洞察的。因为在通常,人们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深深地隐藏起来,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要听出他人话语中的“弦外之音”。

通过一个话题探索到对方的深层心理,其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话题内容来推测对方的心理秘密;二是根据谈话展开方式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以了解对方的个性特征。如果要想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内心动态,最容易着手的办法,就是观察话题和说话者本身的相关情况。所以说,言谈话语,是了解人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有种习惯性的想法,认为只要从彼此见面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上,就能知道对方的兴趣和关心的对象。可事实上,人类的心理问题,倒不见得如此简单。如果要想透过表面的东西去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情趣,就要从他们的谈话姿态和话题上入手,注意他们的谈论自身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发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格特征,也就是说,他们的一些平日不为人所知的情绪会从某个话题中呈现出来。

所以,分析判断人的言语,是洞察人的心理奥秘的有效方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言语是一种现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是本质。现象是用来表现本质的。言语作为人的欲望需求和目的的表现,有的是直接明显的,有的是间接隐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对于那些直接表达内心动向的语言来说,每个人都能理解,正常的、普通的人际交往,就是以这种语言为媒介进行的。而那些含蓄隐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心理动向的言语,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了。人与人的差别,大多也就表现在这里。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用武之地。若能够知一反三、触类旁通,多角度思考琢磨,增加参照物,最后透过言谈话语,发现他人的深层动机,那就说明,你比别人聪明得多。而这种知人的方法,也就是言语判断法。

因此,只要事情不符常理,就一定有其特别的缘故。等到一个人的表情尽显无遗后,他的话语也会随后而至。例如,如果一个人说不清楚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却露出诚恳可信的神色,那么他说不清楚只是因为他不善于口头表达;如果一个人说话时,语气非常愉快,但是脸上却没有相应的神色出现,那么他的话就是违心之语;如果一个人话还没说出口,已经怒气冲冲了,那么他的心里一定是非常愤怒的;如果一个人说话时吞吞吐吐,但是他愤怒的神色却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他是在作无奈的忍耐。

以上这些不同种类的情况,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已经显示出来了,这是掩饰不住的,即使他想掩饰,但别人从他的神色上也能看出来。

言谈是一个人品性、才智的外露,通过言谈和辨声能够从人的欲望、抱负和经验分析上进一步了解一个人,从而达到窥探对方的内心世界的目的。所以,有识之士能够从一个人的内心焕发出来的声音中,分辨其修养和性格以及当时的心理。这就是一种“弦外之音”,而不是话语表面的意思。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不同的话题中到底藏着什么…

日常交流中,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谈论的话题。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你如果细心留意对方谈论的内容是什么,就一定会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谈话者不是非常直观地透露出自己的信息,但随着谈话的进行,谈话者会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当中暴露出内心的秘密。所以,从对方喜欢交谈的话题中我们也可识其人。

1.喜欢谈论自己的人

一个人如果常常谈论自己,不管是自己的经历也好还是自己家庭的一些事情也好,那么这个人的性格一般来说比较外向,主观意识较强烈,爱表现和公开自己,多少有点虚荣心。如果这种人能在公共场合主动讲话,则说明这个人敢于表现自己,善于向众人表明自己的想法,有影响并领导他人的勇气和魄力。

2.喜欢谈论他人私事的人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当他所熟悉的人,比如说家里出了点意外或是子女怎么怎么了甚至是别人的隐私,他们往往在与别人谈话的时候会把这些当做自己的话题来叙述。这种人往往具有强烈的支配欲,但又缺乏领导能力,希望通过谈论他人的私事,尤其是他人的隐私、丑事来获取心理上的优越感。一般来说,这种人内心比较空虚,生活上没有什么知心朋友。

3.喜欢谈论国家大事的人

如果一个人经常谈论国家大事,表明他的视野和目光比较开阔,具有长远的目光和宏伟的规划,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小圈子里。

4.喜欢谈论生活琐事的人

这种人往往是居家型和安乐型的人,他们很会享受生活的舒适和安逸,与世无争,平易近人。他们比较重视家庭,因此家庭关系及家庭生活往往处理得比较好。

5.喜欢散布小道消息的人

生活中,这种人的表现是两三个人在一起,互相咬着耳朵,传递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小道信息。通常作为传播小道消息的传播者,这样做的目的,很可能是希望引起他人的关注,希望大家都来关注自己,从而满足一下自己不甘平淡的心。这类人爱慕虚荣,唯恐天下不乱,可是一旦出了乱子又很害怕。可以说这种人是十足的小人。

6.喜欢谈论与自己无关的人或者名人的人

这种人一般内心非常孤独、空虚,没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在他们的生活中,如果不谈论这些,他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不同的话题中到底藏着什么…

7.喜欢谈论金钱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生活乏味,没有什么追求,缺乏梦想,只知道赚大钱是自己人生唯一的梦想,因此,对于别人会有何种梦想,根本漠不关心。因此,只要他们身上没有足够多的钱,他们就会感到十分的惶恐与不安,而且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身边所有的人或事都是奔着钱去的。由此可知,这种人内心其实是十分缺乏安全感的,生活是极为乏味的,即使累积了很多的财富,他还是不能满足,不会生活,更不会生活得很幸福快乐。

8.喜欢谈论自然景象的人

一般说来,这种人非常注重身体的健康,生活非常有规律。这种人一般身体没有什么异样的病。在为人处世方面,谨小慎微,讲求原则。

9.话题不明确的人

这样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谈话中总是不断地转变话题或者是把话题扯得很远,这表明他思想不够集中,说话没有条理,逻辑思维能力很差而且缺少必要的宽容、尊重、体谅和忍耐。第二种是这些人根本忽视别人的谈话,而喜欢扯出与主题毫不相干的话题,这种人怀有极强的支配欲与自我表现意识。如果一个领导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说明他在任何场合下都想占据主导地位,表现自己领导的欲望,同时可能还有担心大权旁落的心理负担。

10.爱谈学问的男人

这种人属于眼高手低,甚至自以为是的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上进心,但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眼高手低而失去很多成就大事的机会,最终只能孤芳自赏。

11.喜欢畅想将来的人

如果一个人喜欢畅想将来,经常憧憬着自己的生活则表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爱幻想的人。将幻想付诸行动的人,则说明他们注重计划和发展,实实在在地去做,很可能会取得一番成就。相反,那些只是停留在口头说说而已的人,最终会一事无成。

12.随便与人倾诉衷肠的人

这种人即便和你相识不久,交往一般,也会忙不迭地把心事一股脑儿地倾诉给你听,并且完全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很容易令人感动的。然而,转过头来他又向其他人做出了同样的表现,说出了同样的话,这表示他完全没有诚意,绝不是一个可以进行深交的人。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不同的话题中到底藏着什么…

这种人对一切事物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千万不要附和他所说的话,最好是不表示任何意见,只需唯唯诺诺地敷衍就够了。

13.突然转移话题

在谈话过程中也有这种情况,一方突然把话题转移,提出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这种方式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提出方对对方感到不满,存心想为难对方,并想通过棘手的问题挫败对方;还有就是想试探出对方的诚意。提出一个让对方不易接受的条件,看看对方有什么反应,以此来探知对方的态度。这类人说话比较冒进,往往令人产生反感;但是他也是从实际出发,并没有什么歹意。

14.试探性的话题

谈话一方如果提出一个令对方很敏感的问题,使对方处于为难的孤立状态,这是他想迫使对方作出果断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对方要经过慎重思考才能回答。男女恋爱时经常会用这种方式来考验对方。这样做的目的多半是想探测对方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或者想知道对方对自己是否真的在意。

15.突然插入不相干的话题

当你正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一个话题时,对方突然插过来一个毫不相干的话题,这是因为他对你的话题根本不感兴趣。这类人爱忽视别人的谈话,对对方显出不尊重。这类人还怀有极强的支配欲与自我显示欲,所以个性比较蛮横霸道。这类人谈起话来会喋喋不休,一般不喜欢别人插话。

话题属于谈话内容的范畴,言为心声,所以你可以从对方对话题的关注程度中判断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对什么感兴趣。在谈话中把握好话题的运用,会增加你的谈话信息,提高你的谈话质量。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说话方式看对方个性(1)

通过说话方式来判断一个人的个性、品位、素质,是看人识人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很多人都难以避免出席会议或主持会议。有的人长篇累牍、喋喋不休,直到把所有的与会者催睡着了;而有的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议内容,而且使与会者满意而归,等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一个人的交谈,不仅可以从他的谈话主题来识其人而且还可从他的谈吐方式来识其人。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1.直爽简明型

形容说话直率,往往使用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说什么。这种类型的人,多半坦诚、直接,胸无城府,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在文学作品里,这种语言风格多体现于英雄豪杰身上,粗犷而直白,真诚而袒露。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容易交往,精神饱满,做事热情冲动,对朋友仗义豪爽。但任何事物必然有其两面性,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这种语言风格也很容易口出伤人,说话太直接、太真实,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有时候难免会“伤人自尊”。

2.婉转含蓄型

这是同上一种语言风格相对而言的。具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属于感情细腻、敏感多疑型。他们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时刻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属于非常理性谨慎型的人,说一句话前会不断权衡,懂得怎样拿捏分寸。但常常会给人不真实、不坦率的感觉。这种人内心想法颇多,又不愿对旁人随便倾诉,容易给自己造成较大压力,比较抑郁。

3.幽默风趣型

一个人的语言往往蕴涵着智慧。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仅能逗人开心,也是智慧的体现。这种语言风格能帮助提升你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个人魅力。拥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多乐观开朗、聪明活跃。他们往往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有他们在,就能够避免冷场的尴尬,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但这种语言风格的运用也应该讲究场合,因人而异。能够在恰当的场合,对恰当的人幽默,才是智慧的语言。

4.一板一眼型

一板一眼形容人说话做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这样的人大体而言比较保守,谨小慎微,性格比较沉稳,稍显内向。这样的人不会乱开玩笑,说话极有分寸,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但有时候过分规矩,反而会显得呆板、固执,给人以不通情达理的感觉。

5.口若悬河型

这种人一般是比较能说的,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一说起话来就滔滔不绝,像机关枪一样停不下来。这种人一般有两种:

一是善于言谈,而且能将许多时髦理论、名词挂在嘴上,迷惑许多识辨力差、阅历浅的人。与这种人最初接触,给人的印象相当好,会被认为是一个知识丰富,又善于表达的人才。但是,这种人看起来吹得天花乱坠,实际对任何一件事都说不到点子上。

二是这种人确实是知识面比较宽,懂得的比较多。一般在遇到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都会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仔细辨别一下他们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以防被他们能说的表面所欺骗。

6.貌似博学者

这种人不能说他们什么都不懂也不能说他们什么都懂,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他们多少有一些才华,对各门各类的知识是泛泛而谈。博而不精,不能胜任某项具体的工作。

这种人或是因为自恃聪明,学知识时不求甚解,只知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到处夸耀,等到学习的黄金年龄一过,虽有学习提高的愿望,但已力不从心,最终学识水平也没有进步。还有一种可能是因学习条件与环境的限制,终未能更上一层楼,去学习更精专、更广博的东西。总之,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他们终未能继续深造学习。如果是这种情况也就罢了,最应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时他们会装作博学者到处招摇撞骗,那么我们就需要睁大眼睛仔细识别了。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说话方式看对方个性(2)

7.人云亦云型

这一类人就是生活中经常说的“东郭”先生,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总是人云亦云,总是在别人后面发言,讲大家讲过的话题和观点。

这种人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为了明哲保身既不敢得罪张三,又不敢驳斥李四,更不可能主动与人争辩,没有主见,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大多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大的进步,整天只是混碗饭吃,支使起来也容易,你让他去东他绝对不敢去西。管理阶层的人要注意,识别一下单位里是不是有这种人,防止因疏忽大意而酿成祸害。

8.不懂装懂型

生活中这种人确实很多,尤其是成年人,他们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怕人笑话就不懂装懂,蒙混过关。当两个人交谈时,一方不懂装懂,如果另一方恰好在这方面什么都不懂也许会把对方的话当真;相反,如果对方在这方面十分精通,往往就会被对方所笑话。如果在技术、学问上不懂装懂,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是自己没有学到知识;二是可能因为自己的不懂装懂,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9.避实就虚型

这类人比较圆滑,比较容易的事情就经常自己亲自做;而稍稍有点难度的事情,就让自己的手下或其他同事、朋友来代劳。当面对高难度的挑战时,比如现场办公,因无法蒙混过关,就很圆滑地采用避实就虚的技巧处理。实际上,这也算是一门技术,但是,做人还是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比较好。在与人交谈当中,只要涉及实质性的问题,他们总是含含糊糊、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反正是不敢拍板表态,唯恐将来出什么大事而牵扯到自己。这种人如果作为一把手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性格让许多机会溜走,给事业带来损失。如果当副手或是人事部门职员还可以,可利用其喜好装聋作哑、装疯卖傻的特点来融洽、缓和同事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

10.满口新词、新理论型

这种人往往比较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而且接受新生事物很快,并能够在生活中具体运用,比如,“粉丝”即英文中的“fans”,往往他们会成为新事物的传播者。这类人的性格比较直爽,心里装不下任何事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无遮拦。缺点是没有主见,往往是墙头草,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易反复不定,犹豫不决,执行力比较差,很难独立完成重大的任务。

11.满口专业术语或生僻词汇的人

这类人通常很自卑,他们想用一些专业术语或是生僻的词汇来表现自己是多么的有教养、有学问。其实,他们这样做是非常愚昧、可笑的。一般来说,他们对事物没什么独特的见解,容易人云亦云。

12.说话文绉绉的人

这类人说话喜欢引经据典,罗列词汇。这种人往往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对人情世故具有很强的洞察能力。但是总是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通常他们不是酸腐书生就是权威主义者。

13.喜欢标新立异的人

这种人独立思维好,好奇心强,敢于向权威说不,勇于向传统挑战,开拓性强。这种人的缺点是冷静思考不够,易失于偏颇,不被时人理解,易成为孤胆英雄。这种人可利用自己的异想天开式的奇思妙想做一些有开创性的事。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言辞过恭者必怀戒心

任何人际交往都是在交际双方所结成的心理距离中进行的,适当的心理距离是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语言可以拉近或推远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要想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有分寸地使用恭敬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这类语言要依据时间、场合、目的微妙地表达,均衡地加以运用。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言辞过恭反而会显得肤浅。

适度的礼貌,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之一。人与人之间的礼貌,有一定的形式、程式和措辞等,人人都必须遵循。“殷勤过度,反而无礼”。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外表态度上的礼节,只要稍具知识即能充分做到;而若是想表现出内在的道德品行,则必须具备更多的气质。”那么从言辞到行动总是恭恭敬敬的人,也许是气质上有欠缺。

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很快,遇到新鲜言辞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而且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冲动。这种人的缺点是没有主见,不能独立面对困难并加以解决,易反复不定,左右徘徊,性格比较软弱。这种人如果能沉下心来认真研究问题,锻炼意志,无疑会成为业务高手。

这些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总是低声下气,始终用恭敬的语言、赞美的口气说话。初交时,对方也许会有不好意思的感觉,但绝不会对这些人产生厌恶。然而,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对方便会逐渐察觉这种人的态度,而且会气恼不已。这时对他的评价,大多变为:“那家伙原来是个口是心非、表面恭敬的人!”

这种人幼儿期一定受到过双亲严厉而又错误的教育,尤其在礼节方面。因此,那些在一般人看来是可容许的欲望,却不为他们的良心所许可,导致他们产生了恐惧、罪恶和不安等感觉。于是,他们便将种种欲望、冲动和情绪全压抑在内心深处,并死死禁锢着。但是,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情绪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形成强大的冲动而发泄出来。他们觉察到这一点,为求掩饰,便启动反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对人更加恭敬。这等于说,这类以令人难以忍受地过分谦恭的态度对待别人的人,内心往往郁积着对别人的强烈攻击欲。

日本语言学家桦岛忠夫说:“敬语显示出人际关系的亲疏、身份、势力,一旦使用不当或错误,便扰乱了应有的彼此关系。”在某种无关紧要或特别熟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恭敬语。不过,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碰见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对你说话,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如果在交谈中对方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敬语,就说明你与对方心理距离很大。过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戒心。所以,当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话时,若使用过多的敬语,绝对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反而是表示“我对他一点意思也没有”,或是“我根本就不想和这类男人接近”等强烈的排斥情绪。

有些人虽然彼此交往了很长时间,双方也很了解,但是,对方依然在使用客气与亲切的言辞,说话也十分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如果不是在心理上怀有冲突与苦闷,就是在心中怀有敌意。反之,有人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是因为他们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对方心里,突破对方心中的警戒线,实际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掌控对方,实现居高临下的企图。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奇思妙语者聪明过人

这种人机智风趣,谈吐幽默,灵感的火花常常在一词半句中迸发。他不论走到哪儿,都能给那个地方带来笑声,带来愉快和欢乐。

司马昭是东晋元帝的大儿子,从小十分聪明。9岁时,有一天,有位官员从长安来京都。谈笑间,那位官员随口问司马昭:“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个离我们近呢?”

司马昭回答说:“当然是长安离我们近。”

“为什么这样说呢?”元帝插嘴问道。

“常听人们说有人从长安来京城,却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儿来,所以知道长安近呗。”司马昭机智地回答。

在一次宴会上,晋元帝想炫耀儿子的聪明,仍是老一套,要司马昭当着众臣的面讲讲太阳和长安谁离我们近。

不料司马昭却随口答道:“太阳离我们近。”

元帝一听,很是失望地说:“你这个小家伙,为什么和上次说的不一样呢?”

司马昭却笑嘻嘻地说:“我们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怎么也不能一眼就看见长安啊!所以说太阳离我们近。”他的奇思妙语赢得一片喝彩声。

有奇思妙语者,大多反应迅速,这种人头脑聪明,能洞察事件的根源,有化解临场危机的本能。

滥发牢骚者内心狭隘

这类人最典型的特征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正过来翻过去地说。他们往往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人。虽然想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却只是安于现状,坐享其成,而不去实际行动。当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逃避退缩,从不认真总结失败的真正原因,通常都归结到外界的因素上对他人的要求总是相当严格的,但对自己的要求则很松。他们很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总期望得到更多的回报,自私自利,缺乏容人的气度。

在现实生活中,滥发牢骚者不在少数。在职场、家庭、社交场合中,这种人喜欢喋喋不休,有感而发。

有些时候,我们走进公司或企业的办公室时,经常听到这样的牢骚话:

“既要我们提高业绩,又要我们天天填日报表,真是烦死人了!”

“我们可是天天在外奔跑的人,哪有坐在桌前填写日报表的时间?科长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悠闲,哪里知道我们的辛苦?”

“唉,今天又接到加班的命令,真是的。现在是决算期,说来也无可奈何,但是眼看别的单位的人,下班铃声一响,就走得一个不剩。干会计这一行,实在是划不来,真想调到别的部门去。”

“哼,他说营业日报表必须按日提交才算营业报表。这种话何必特别提出来。就是小孩也懂得这个道理!”

这种大鸣不平、大发牢骚之人,在每家公司都能看得到。

有些发牢骚的人,大多是思想上坐享其成的人。坐享其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人怎会有大好前途?不平、不满的对象无论是公司,还是家庭,或是上司、部属、同事、顾客、丈夫、太太、孩子……那些牢骚满腹的人,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对自己要求松,对别人要求严,要求给予的回报多。这种类型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缺点:从不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他们是自私自利、气度狭小的人。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看穿奉承拍马者的心理

怎样识别奉承拍马之人的性格?其中有三种途径:动作、语言、神色,也就是他们办事的方式,说话使用的言辞,浑身上下显露出来的神情。唯唯诺诺的小人走路的架势和姿势都要学老板的样子,说话时的用词和口气也开始与老板相似,甚至连腔调也会和老板一样。

就像铁屑被磁铁吸引,唯唯诺诺者、马屁精、阿谀奉承者,都以上司为靠山。如果将磁场关闭,这类喜欢奉承拍马的人就会像一堆没有生命的木偶一样散落在地,显得愚蠢可笑,完全散了架了。

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古人对此有这样的说法: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可谓悟到了交友的关键。那些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仁义的小人。

虽然人们对奉承拍马的人鄙视冷淡,然而,他们总难绝迹。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自身难保的上司需要他们,那些功成名就的老板的虚荣心需要这些人用奉承话来满足。

奉承拍马者奉承的最终目的就是迫不及待地爬上高位。有朝一日大权在握,他们又会培植出更多的谄媚小人,这些人又会引来更多的马屁精,最后发展成整个部门沆瀣一气,办事说话都是一个腔调,甚至气味也一模一样。后果怎样?整个企业标价出售,或者破产关门,变成不务正业的败家子。

其实,在一些精明强干的领导者眼里,那些奉承拍马者还是很悲哀的。这些人已经无法摆脱奉承拍马的习惯,也就是事事总先想到老板在想些什么,在此之后又吃不准自己到底在想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想法。在会议上,他总望着老板,弄清楚老板要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他总是会把老板的话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结果,老板得到了报答、光彩和利益,而奉承拍马者却招来同事的鄙弃。

奉承拍马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并不都像敬佩和崇拜那样单纯,许多人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充当了对上司唯命是从的角色,而有些人则是非常自觉的。有以下一些比较普遍的原因:

保住工作饭碗: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人当靠山总比较保险。

掩盖真实意图:暗中打算跳槽,不让别人察觉。

缓和紧张气氛:何苦兴风作浪?待人和气为好。

着眼个人前途:赢得上司好感,有利个人发展。

奉承拍马的行家里手,有着一整套经过仔细盘算而培养起来的见风使舵的本领,有着处心积虑策划出来的一系列随机应变的手段。自然,一个人决不会讨得每个人的欢心。尽管如此,奉承拍马者仍能在一个企业里受到器重,得到提升,保住他们既得的地位。这就是奉承拍马者的性格写真。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摸准花言巧语者的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想往上爬,或是想获取某种利益,便采取说好话的方式,以花言巧语巴结、奉承别人,或是做出过分亲密的事,让你上当受骗;也有的人是采取拉关系、套近乎,跟你拐弯抹角扯亲攀友,这些都是应该警惕的。要想摸准这种人的性格很简单,因为这种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急功近利,所以其性格也就暴露无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故事,也许从中能受到一些启发。

荀攸是曹操的谋士,他从小就有奇才,13岁那年,他的祖父去世了。就在一家人极为悲痛的时候,他祖父昔日的下级张权跑来吊丧。

张权一走到荀攸祖父灵柩前面,就大放悲声,如丧考妣。他哭着,还一再表示要为故去的老太守守墓,以报答老太守的深恩大德。张权的虔诚表现令荀家上下十分感动,全家都怀着感激的心情准备答复他提出的请求。这时,始终不动声色的荀攸,经过观察,觉得此人态度反常。他想到祖父生前从来没有向家人提起过张权这个人,可见他与祖父并无深交,更没有听谁说过祖父对此人有什么值得厚报的深恩。他觉得一个人施之过重,必有他意。此人对死者的悲情是言不由衷,对死者之爱也是言过其实。而且张权请求过切,谈吐又闪烁其词,料他必有所隐;再者张权面带惊忧,必有所惧。荀攸看出破绽,忙找叔父谈了自己的疑虑。果然,待叔父唤过张权,经过一番盘查,张权便招认自己犯了杀人之罪,是想借为老太守守墓之名,逃脱法律的制裁。

荀攸识破张权的言行,是采取站在一旁静听,与其保持距离审视地听,一边听他说话一边搜索记忆,从记忆里寻找祖父对这个人的影响和说话人所表示的态度的差异,经过对照,确定张权言行有诈。

总之,对向你花言巧语的人,应该采取警惕、戒备和慎听的态度,这样你才不会受骗上当。再看另一故事:

吕布战败,被曹操手下擒获。

曹操得知生擒吕布大喜过望。曹操爱才,素知吕布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天下无敌。虎牢关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也只不过打了个平手。曹操有意劝吕布归降自己。

吕布这个人,武艺虽然高强,但是缺乏政治立场,先是做了丁建阳的干儿子,被董卓用高官厚禄收买,杀了丁建阳;后做了董卓的干儿子,又被王允设美人计离间了他与董卓的关系,他又杀了董卓。他唯利是图,反复无常,对他这个人的品性,天下人都有评论。到他被曹兵所擒时,他的贪生怕死的性格又暴露了出来。当他被推到曹操帐下时,他便用可怜的声音试探曹操,说:“缚得太紧了,实在难受,请稍松一点行吗?”曹操讪讪地说:“缚虎不得不紧。”吕布听出曹操对自己有怜惜之意,便乘机说:“丞相所顾虑的,不过是我。今我为你所擒,只要不杀我,我真心实意辅佐你,天下何虑之有?”吕布一席话说出来,有哀有求,正对了曹操的口味。曹操听后,就打算留用吕布。

可是曹操佯装思索。

吕布担心曹操犹豫,见刘备坐在曹操身边,便又恳求刘备替他在曹操面前说几句好话。曹操这时也想听听刘备的意见,便两眼看着刘备。没料想刘备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丞相难道不记得董卓和丁建阳吗?”

就是刘备这句话提醒了曹操,曹操立即命令刀斧手将吕布推出斩首。

曹操熟知吕布为人,出于对他武艺的偏爱有意要将他收用,又被他花言巧语所迷惑,正要免他死罪收在麾下,却被刘备一句话提醒,立刻改变主意将其斩首。姑且不论刘备这一句话出于何种用心,单就吕布这样品质的人,曹操一旦留下来,对他自己来说,也可以说是凶多吉少。

总之,对花言巧语要存有戒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突然闯进来的“善意”,对超越范围的“亲热”,对为了达到某种个人愿望的“乞求”,都应该慎听、严察,一旦被花言巧语所困,又不听人提醒,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幽默的使用方式看人

幽默是聪明和智慧的体现,一个具有强烈幽默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就,获得成功。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幽默感的,只是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并且受到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当一个人将他的幽默感表现出来时,他们的性格也就显示出来了。以下有几种幽默的不同表现形式,对照一下,有助于更好地观察和了解一个人的性格。

1.用幽默打破僵局的人

用一个幽默来打破某一个僵局,这样的人多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强,反应快。因自己出色的表现,他们可能会成为受人关注的对象,这很迎合了他们的心理。他们多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注意与认可。

2.用幽默来挖苦别人的人

常常用幽默的方式来挖苦别人的人,多心胸比较狭窄,有强烈的嫉妒心理,有时甚至做一些落井下石的事情。他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生活态度较消极,常常进行自我否定。他们最擅长于挑剔和嘲讽他人,整天盘算他人,自己却从未真正地开心过。

3.用幽默自我解嘲的人

善于说自嘲式幽默的人,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勇气,敢于进行自我嘲讽,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他们的心胸多比较宽阔,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能够经常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寻找自身的错误,进行改正。他们这种气质,让他人看在眼里,很容易产生敬佩之情,从而为自己带来比较好的人际关系。

4.用幽默嘲笑、讽刺他人的人

用幽默的方式嘲笑、讽刺他人,这一类型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相当机智、风趣的,对任何事物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关心和体谅他人,但实际上这种人是相当自私的,他们在乎的可能只是自己。他们在为人处世各个方面总是非常小心和谨慎,凡事总是赶着要比别人快一步。他们疾恶如仇,有谁伤害过自己,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对方付出代价。有较强的嫉妒心理,当他人取得了成就的时候,会进行故意的贬低。

5.用幽默制造恶作剧的人

喜欢制造一些恶作剧似的幽默的人,他们多是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人,活得很轻松,即使有压力,自己也会想办法缓解这种压力。他们在言谈举止等各方面表现得都相当自然和随便,不喜欢受到拘束。他们比较顽皮,爱和人开玩笑,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愉悦,同时也希望能够将这份快乐带给他人。

6.用幽默来显摆的人

有些人为了向他人表现自己的幽默感,常常会事先准备一些幽默,然后在许多不同的场合不厌其烦地说。这一类型的人多比较热衷于追求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而且很在乎他人对自己持什么样的态度。生活态度比较严肃、拘谨,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

7.拥有天然幽默感的人

这种人有许多幽默都是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来的,这一类型的人多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虽然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并不擅长在制度完善的环境下一展所长,而是偏爱自由。他们的生活始终处在发掘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利用别人来发掘和增强自己的构想。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说话的习惯折射对方的心理…

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而恰恰是这种比较稳定的习惯最能体现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所以,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个人习惯,它们背后往往隐含着大秘密。

口头禅能听出个性

社交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使用口头语的习惯。这种口头语言是由于习惯而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往往这些口头语就能体现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所以,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口头禅,它们背后往往隐含着大秘密,对你了解对方会有很大帮助:

1.“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

这种人在说这话之前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希望别人能够相信自己。

2.“果然”

一般来说,经常连续使用“果然”的人,大多强调个人主张,自以为是。

3.“另外”、“还有”

这种人思维比较敏捷,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做事容易厌倦,只凭一时的热情,往往不能坚持到底,不能善始善终。这类人的思想很前卫,富于创新,经常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

4.“啊”、“呀”、“这个”、“嗯”

经常使用这些词的人,一般会有两种,一是他们词汇少,反应比较迟钝,在说话时利用作为间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头语习惯。二是一般一些领导往往会在会上发言时,经常会以用这些话来显示领导风范。

5.“其实”

这类人经常用“其实”来转移一下话题,他们往往是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大多比较任性和倔犟,并且多少还有点自负。

6.“听说”、“据说”、“听人说”

经常使用此类用语的人,他们往往是在给自己说话留有余地。这种人一般处事比较圆滑,虽见多识广,但是决断力却不够。

7.“最后”、“怎么样怎么样”

这类人大多是潜在欲望未能得到满足。

8.“但是”、“不过”

这类人一般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后,遭到别人的攻击,这时常常用“但是”一词作为转折,还是在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明这种人有些任性。“但是”语气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也反映了其温和的特点,他说得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从事人力资源的人会经常使用这样的词语,往往是先赞扬。

9.“应该”、“必须”、“必定会”

经常使用这些话语的人,一般自信心极强,往往以“家长”的身份来告诉你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表面上显得很理智、冷静。但是,如果“应该”说得过多的时候,则加重自己不肯定的想法。大多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易有此类口头语。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说话的习惯折射对方的心理…

10.“确实如此”

经常使用这个词的人,大多是浅薄无知,经常跟在别人的后面随声附和,常常自以为是。

11.“可能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

说这种口头语的人,一般比较圆滑,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一般对他人的观点也很少评论,通常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遇事沉着、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这类口头语隐藏了自己的真心。

12.“反正”

经常说这类话的人,一般是悲观主义者。他们说话喜欢用否定的语气,往往给人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在尚未行动前,就满脑子的“反正干了也白干”、“反正……”等消极思想,结果自然是放弃。

13.“那时要是这样做就好了”

经常说这样话的人,往往是“马后炮”,事情发生以后才知道究竟该如何去做,对自己先前的决定后悔不已。但是遇到相同的事情时,总是拖拖拉拉,缺乏行动力。

14.“想当年……”

这类人一般是对现在的境遇非常不满,经常在比自己资历浅的人面前大谈特谈,向人叙述着自己昔日的丰功伟绩。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往往是些不折不扣的失败者,想借昔日的生活或想象来告慰现实中自己悲惨的境遇,忘却现实的残酷。

15.“绝对”、“百分之百”、“肯定”、“不可能”

经常使用这类词语的人,比较武断,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自知之明太强烈了。他们往往在与人争执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常常会不断地用“绝对”等词进行保证。

16.“我只告诉你”

经常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往往是自己不想告诉,但是又想告诉别人;对人说,但是又怕泄露消息,只好不断地强调这个秘密,我只告诉你,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有二:第一,以这种方式,讨好他人;第二,向他人炫耀自己知道这个秘密。实际上,像这种轻易泄露秘密的人,是不会获得他人的信任的。

17.“我早就知道了”

经常使用“我早就知道了”的人,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在谈话中常常争论自己是主角,用这句话来说明自己知识面比较广,自己什么都知道。但对他人而言却缺少耐性,不是一个合格的听众。如果想通过口头语更好地观察、了解和认识一个人,则需要在生活和与人交往中仔细揣摩和分析,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语句来判断某个人的心理或性格时,首先需要确定这句话确实是这个人的习惯用语,而非偶尔为之。而且,谈话中语言的措辞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我们还要在人际交往中多观察,多总结。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客套话中阅读对方的性格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结交朋友,往往从言谈开始。语言交流是阅读、认识他人的开端。对方的话题、语态,无不透露其素质,对味不对味,开口便知道。

语言可以拉近或推远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要想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适度的礼貌是很重要的。客套话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客套话要运用恰当,如果使用客套的语言显得过分牵强且不自然,说明此人别有用心。

在某种无关紧要或很亲密的人际关系中,并不需要使用客套话。不过,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有人突如其来地使用客套话对你说话的时候,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有时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异乎寻常的客套话时,就很可能是心里有鬼的征兆。

客套话可以视情况而使用,有些人彼此交往很久,双方的了解也很深刻,这时就没有必要使用客套话。如果对方在谈话时还是使用过分谦虚的言辞,可能他在表示强烈的嫉妒、敌意、轻蔑、警戒等。比如,某些生活在都市的人,对外来人说话很客气,换一个角度看,或许这是一种强烈的排外的表现。因此,往往这些人无法与人熟悉,给人留下的尽是冷淡的印象。

客套话几乎人人爱听,但客套话并不是人人都会说的。你对人说客套的话,如果恰如其分,适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便有好感。假如你开口闭口就爱抬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客套话或外国语,就会让人感觉是不是走错庙门了。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子路这样的度量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义正词严,一再强调自己不喜欢客套,愿听批评,这不过是他的门面语。你如果以此当真,真的指责批评他的缺点,他心里一定大不高兴,表面上不一定能显现出来,但内心却十分不安,和你之间的感情只会变淡,绝不会增进。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个人对他人有所求时,其言语里的客套话肯定少不了;下属在拍上司的马屁时,也离不开客套话。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喜欢用客套话的人的性格特征了。这些人要么把客套话当成诱饵,目的明了,擅长耍手段,有相当强的心计;要么就是马屁精,拍马屁是这类人的特长。

对不同的人使用的客套话也是不同的。对商人来说,如果你说他有学问,有道德,甘于清廉自守、安贫乐道,他肯定是不高兴的。你应该说他才能超出常人、手腕灵活、红光满面、发财即在日前,这些话他听了才高兴。对于官吏,如果你对他说,生财有道、定发大财,他听了肯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身清廉、官俸微薄、不易维持,他听了肯定高兴。总之,根据对方职业的不同,你就说与他职业相关的客套话。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打招呼用语中观察对方的…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弗拉杰博士声称,从一个人打招呼习惯用语中,可以看出一个人自身的很多东西。能揭示性格的习惯用语,是指刚刚结识的友人打招呼的用语,每一种习惯用语,都体现了说话者的性格特征。

1.“你好!”

这样的人大多头脑冷静,只是有点过于迟钝。他们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能够把握自己的感情,不喜欢大惊小怪,深得朋友们的信任。

2.“喂!”

此类人快乐活泼,精力充沛,直率坦白,思维敏捷,富有幽默感,并善于听取不同的见解。

3.“嗨!”

此类人腼腆害羞,多愁善感,极易陷入尴尬为难的境地,经常由于担心出错而不敢做出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事情。但他们有时也很热情,讨人喜欢,当跟家里人或知心朋友在一块时尤其如此。晚上宁愿同心爱的人待在家中,也不愿去外面消磨时光。

4.“过来呀!”

这种人办事果断,喜欢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好冒险,并且能及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5.“看到你很高兴。”

这种人性格开朗,他们待人热情、谦逊,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不是袖手旁观。不过,他们经常喜欢幻想,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

6.“有啥新鲜事?”

这种人雄心勃勃,好奇心极强,凡事都爱刨根问底,弄个究竟,热衷于追求物质享受并为此不遗余力,办事计划周密,有条不紊。

7.“你怎么样?”

此类人喜欢出风头,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但又时时陷入深思。他们行动之前,喜欢反复考虑,不会轻易采取行动,但一旦接受了一项任务,就会全力以赴地投身其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聊天场合洞察对方的处世…

1.喜欢在饭店大厅里谈正事的人

这类人多数胆量大,不在乎自己的隐私被其他人窃取,即使别人对自己构成了威胁,他们也有十足的把握避免和解决问题,这是他们智慧超众的表现。

2.喜欢在茶艺馆里聊天的人

这类人通常极为谨慎,认为茶艺馆中的人都是泛泛之辈,对自己构不成威胁,即使听到了自己说出不该说的话也奈何不了自己。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很小心谨慎,认为混在茶艺馆中可以掩饰自己的庐山真面目,所以电视剧中的地下党多在茶艺馆中联络和碰头,贩毒分子也多在茶艺馆中进行交易。

3.喜欢在俱乐部或酒吧谈事情的人

这类人大多数为沽名钓誉之人,认为这种场合能够满足对方的很多欲望,而且名正言顺,以休闲和娱乐为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和扩大影响,有利于自己目标的实现,

4.相约在办公室里谈事情的人

这类人对人多半十分有诚意,因为办公室是一个单一性质的场所,不允许也没有其他人或事情影响谈话的内容和气氛,自己可以和对方进行最实际的谈话他们对工作充满了自信,认为工作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很多甚至所有的问题,所以办公室成了他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5.喜欢在被窝中聊天的人

这类人之所以选择在被窝中聊天,是因为那里安静,不会有意外的人或声响来打扰谈话或他们的情绪,表明他们对外界适应能力不强,而且有胆小怕事的软弱性格,以致生活或工作当中受到了压抑无处发泄,而且不被别人察觉,所以他们往往在被窝中向亲朋好友倾诉。他们善于掩盖自己的情绪,喜欢或不喜欢别人很难察觉。

6.喜欢在宽敞场所聊天的人

多为心胸开阔、乐观直爽的人,但性格当中也有怯弱的一面。因为宽敞的场所通常很少,他们选择在这种场所聊天完全可以不用担心隔墙有耳,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这类人以男人居多,一般志向远大,目光长远,居安思危,给人一种沉着稳重的感觉;他们也善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别人有时包括亲人也无法理解他们。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接受表扬的反应看透对方…

表扬是对成绩的肯定,表示他们的行为或某种观点被人们接受,是人人都期求的一种外界反应,受到表扬的人往往会得到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有的人追求表扬胜过财富,甚至胜于生命,所以表扬对一个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危险处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勇气,功名利禄能够检验出一个人的德性,一个人的耐性可以从琐事缠身的时候看出来……而一个人在接受表扬的时候所产生的反应,将透露出什么信息呢?

1.听到表扬就害羞的人

受到表扬的时候面红耳赤、表现得很腼腆的人,他们温柔敏感、感情非常脆弱,别人的批评很容易让他们受到伤害,更经受不住意外的打击;他们富有同情心能关注别人的感受,不会用言语或行动主动攻击别人。

2.不敢相信的人

听到赞扬的话,他们会用一副非常惊讶的样子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高兴。这种人憨厚淳朴,不喜欢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经常以损失自己的利益来换得安宁。这种人喜欢参加群体活动,交往过程中的大度和慷慨能让他们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3.无动于衷的人

听到表扬却无动于衷的人,他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喜欢因为受到他人的注意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对待身边的事情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喜欢争强好胜,奉献是对他们的高度评价。他们宁愿独处一室进行研究和开发,也不愿加入吵闹的集体生活当中。

4.相互赞扬的人

听到别人的表扬,他们立刻会用相应的表扬话语回敬,让对方有回报的感觉,这种人有自己的个性,不喜欢依赖他人,对自己和生活充满了自信,这种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讲究平等互利。和他们交往可以毫无后顾之忧,不必担心吃亏。

5.极力否定的人

经常用诙谐的话语回敬对方的表扬,有时否定对自己的表扬的人,他们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受到别人的干扰,喜欢将精力和时间用于维护自己的独立空间,他们幽默含蓄,但又略显放荡不羁,其实这是他们故意封闭自己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他们通常不会和别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6.来者不拒的人

这种人较为公平,会在接受别人表扬的时候用适当的好话称颂对方。他们心地单纯,好助人为乐,能经常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能够对他人的优点给予肯定,别人非常愿意和他们相处;这种人慷慨大方,能够给予朋友及时有效的援助,和他们共渡难关。

7.心不在焉的人

他人的表扬并不被他们所关注,他们根本没有心情为表扬浪费过多的时间,所以总是找其他的话语来改变话题,这种人反应快、机智聪明,而且才华横溢、富有眼光,既现实又果断。自信和狂放不羁是他们最明显的性格的特征,他们对名利不过度以追求,有实现宏伟计划的可能。

8.心平气和的人

对于表扬自己的人,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由衷的感谢,给对方彬彬有礼的感觉,这种人沉着稳重,注重实际,讲究实效,富有进取心,善于韬光养晦,经常会出其不意地给人以惊喜;他们有着独特的行事原则,能够按照预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更不会招摇过市、不可一世。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回答问题的习惯上探察对…

大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碰巧自己忘记戴表,也没带其他的现代通信工具比如手机之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知道时间,一个有效便捷的方法是向周围的人询问。实际上,从回答问题上也可以观察你周围的人,虽然你可能从未意识到这一点。

1.回答时间准确的人

回答时间准确的人性格内向,实事求是,踏实肯干,做事认真,积极上进,遇逆境能忍受,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事业容易成功。但此种人因事业心强,一般不愿主动接近别人,也使人不易接近,待人不热情,爱好不广泛。

2.回答的是大约时间的人

回答的是大约时间,最多相差几分钟,这种人不拘谨,不计较个人得失,性格温和,不嫉妒人。这种人不能成大事,也不能做小事,他们的一生都将在平平庸庸中度过。

3.回答的时间误差极大的人

这种人办事马马虎虎,处世不够机灵,嘴尖皮厚腹中空。这种人头脑反应比较慢,看问题只看表面,但他们干活迅速而果断,能面对现实。

4.回答时,故意夸大或缩小时间值的人

回答时,故意夸大或缩小时间值,这种人虚伪、表里不一,往往能把芝麻说成绿豆大,考虑问题不周全,办事持无所谓的态度,不能承担责任。

常说错话的人表里不一

生活中,你有没有在无意识中说出奇怪的话的经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说错、听错或者是写错等“错误行为”,都是将内心真正的愿望表现出来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说错话的一方都会找出自己是“不小心”、“不是真心的”等借口,但实际上,那不小心说错的话才是他真正想说的,这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那些常常会说错话的人,可以推断为大部分是习惯于隐藏真正的自己,是表里不一的人,而且,心中很强烈地禁止自己把这些真心话说出来。

“这件事绝不能讲出来”、“这事绝不能弄错,非小心不可”,当你越这么想的时候,便越容易将它说出来。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想压抑它,就越容易流露出来。

总而言之,暗藏在大家心中的许多事情,当你越想去隐瞒它、掩盖它的时候,就越容易说错话或做错事,无意间让心虚表露无遗。

偏爱辩论的人实质懦弱

喜欢辩论的人时常都是气势凌人、得理不饶人,在辩论中总想把对方打倒,叫他人永远不能翻身做人。这种人总认为真理只会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对方偃旗息鼓,自己就算胜利了,因此他们与别人讲话,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生争执,辩论是他们与别人谈话的主要方式。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回答问题的习惯上探察对…

从本质上看,这样的人其实是个弱者。他们把大好的时光都花在无聊的辩论上,把很多时间都用在胜败的较量上,哪里还有更好的心情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呢?他们从争辩的胜利中得到了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对方无法得到快乐,而他们自己也同样得不到快乐。

这样的男性易于冲动,表里不一,对事物的发展方向无法把握,因此,他们虽然不怕困难,能艰苦奋斗,但是很难取得成功。因为他们偏爱辩论,所以树敌颇多,事业难以成功,人际关系恶化。他们心里充满了害怕和孤寂,为了掩饰这种心情,他们常以高声辩论来掩饰自己的懦弱。

粗话连篇的人大多欲求不满

男人们聚在一起,比较容易说些“有伤大雅”的粗话,尤其是涉及禁忌的词汇更是他们的偏爱,例如“娼妓”、“淫妇”等与性行为有关的语言,或“凸肚脐”、“狗屎蛋”等牵涉排泄物的词汇,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男子汉的气魄。其实,这类男人是因为内心的欲求不满而粗话连篇的。

若从温文尔雅的女性口中说出如此没有素质的言辞,实在让人害怕。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看待这种现象,和男人们一样用粗言恶语可以给她们一种与男人们并驾齐驱的感觉,这是妇女解放运动时期极典型的女性心理特征。

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为什么也爱说粗话呢?要知道,孩子们如果在父母面前说些粗语,毫无疑问,一定会受到父母严厉的训斥。所以,粗话只能变成孩子们和同伴之间在相互游戏时的用语。孩子们彼此都知道“那种话”并没有恶意,只是一项“游戏”罢了,而这种“游戏”可以满足他们摆脱父母教训的逆反心理,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和大人们说一样的话,自己也像个大人。

我们可以肯定,喜欢口出秽言的人,是属于某些方面欲求不满类型的人。他们常常焦躁不安,又没有办法去排除,所以一天、两天……长年累月,只要碰到偶发事件,他们就借题大肆发挥。积累后的“爆炸”并不一定仅仅针对他们不满的对象而产生,一旦被他们逮到机会,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他们一样照说不误。有时候,即使说话的人不是有意的,但对听话的人来说,心里却有个疙瘩,听者可能会产生“岂有此理”、“不像话”的感觉。

还有一种人有故意在异性面前讲粗话的嗜好,其乐趣在于观看对方的反应。他们常常有意选择那些对异性和性方面的问题发生兴趣,但又对淫秽语言不具有抵抗力,并怀有来自生理方面的憎恶感的女性,在不适当的时候提及这类话题,也就是在不该讲粗话时脱口而出。比如在上班时间,当女同事送文件来的时候,或乘巡视埋头工作的下属之际对女职员讲粗话,以欣赏她们的窘态。这些女职员听到粗话后,大都会面红耳赤,或者手足无措,甚至惊慌得啜泣不已,而这正是那些人喜欢看到的。对他们来说,说粗话只是前奏,观看女性的反应才是他们真正的乐趣。

这种因欲求不满而产生的粗言恶语,说话的人并未考虑到会招致何种后果,至于是否会伤害他人,一时更考虑不到了。可见,所谓粗话,只不过是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满。一般并不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又不对大家的身体造成实际上的伤害。所以,除了意欲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而事先在内心一再计划好了的蓄意性言语外,对于别人的粗言恶语,最好充耳不闻。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回答问题的习惯上探察对…

惯用方言的人是何种性格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固然利于交际,但在适当的场合来点儿语言宝库中的“土特产”——方言,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体现你的性格。

当你身在异国他多听到有人用祖国语言交谈,你会感到如临故土;当你出差外地听到有人操着家乡话,你将备感亲切,也许你还会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问对方是不是家乡人,从而用家乡话热情地交谈起来。

台湾交际专家方树生在谈到方言的作用时说:“喜欢人家说他的方言,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对广东人说广东话,对福建人说福建话,对宁波人说宁波话,对上海人说上海话。如果你是他的同乡,当然产生同乡的好感,彼此易于接近;如果你不是他的同乡,而能说很纯熟流利的对方方言,他一定会觉得你特别聪明,虽然初次相见,印象却可能很好。对于你的请求,本来不允许,或许可以因此而通融些,你的交际,本来不为人注意的,或许因此而使人乐于与你接近。”

事实正是如此。

某年夏天,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王先生应《北京晚报》之约,作一次班禅额尔德尼的人物专访。班禅额尔德尼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更主要的是,他是我国藏族的头面人物。记者要想成为这样的采访对象的合格对话者,就必须对西藏的情况有所了解。王先生若干年前,曾在西藏分社工作过,为了搞好这次采访,他又现复习了一下藏语,记住了一些见面要说的客气话。采访的时候,王先生告诉班禅额尔德尼,他曾在西藏工作过。班禅额尔德尼果然问:“能讲藏语吗?”王先生说,只记得一些单词儿了。“扎喜德来(吉祥如意)!许等加(请坐)!”班禅额尔尼听后高兴地笑了,僵持的局面一下子被打破,采访便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起来。

有时候,不一定要说出对方方言才使对方感到亲切,你若能辨别对方口音,由此判断对方为何方人氏,也会使他为之一震。

有一些著名人物,常能够活用地方语言,适当地表现出个性,从而受到人们的欢迎。日本人佐佐木更三就因为毫不掩饰地说着故乡——宫城县的语言,而让许多人乐于亲近。在日本国会议员中,也有人使用某县的明朗声调或某县的亲热语调,而博得众人好感。

日本著名的影星松母圣子小姐,她刚踏进演艺圈时,曾花了一番工夫特别学习使用“共通语”。有一天,她应邀在节目中打电话回故乡的家。电话接通后,只听到圣子的母亲说出一连串叽里呱啦的方言,而圣子也很愉快地朗声应对着,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据说,从那时候开始,连过去讨厌圣子的观众,也变得非常喜欢她了。

如果能够在言谈中保留故乡话的人情味。同时又能用理性的普通话来和人交谈,撷取两种语言的优点,是最理想的方法。另外,在生意上的往来、各地区的洽谈会、招待外来宾客等情形时,如能巧妙地活用故乡的语言,也会增加彼此间的亲切感。

第九章妙解谎言:摘掉说谎者的面具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会不断地听到形形色色的谎言,除去那些含着善意与美好情感的谎言,那些因为礼貌不得不说的谎言以外,绝大多数谎言对我们的欺骗都会使我们蒙受损失或受到伤害,因此,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破解谎言背后的心理密码,才是我们对待谎言的最好方式。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破解说谎者的心理密码(1)

西方社会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跑出很远了。”就连莎士比亚也曾发出感慨:“上帝啊上帝,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喜欢说谎呢!”

事实就是这样,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早已充斥着大量的谎言,我们无法回避它们,必须每天去面对、去听、去看、去感觉,甚至不得不捺着性子去听和看。怎么办呢?

一个成熟而富有健全理性的人会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些谎言,不管它是由于何种目的而说,要知道,任何谎言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境撒谎,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因此,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破解谎言背后的心理密码,才是我们对待谎言的最好方式。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说谎呢?

1.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

当我们不想上学时常常谎称自己生病了,还有人把自己因为睡过了头而导致的上班迟到辩解是因为堵车,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谎言,我们会发现像这类自我防御型的谎言是很多的。

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在无意识中忘记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即使是有时候想起来也会想办法狡辩,并试图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是一种后天的自我保护法,即“自我防御机制”,人们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这种机制的。

2.为了哗众取宠而说谎

为哗众取宠而说谎指的是诸如自吹自擂、虚张声势等行为,比如说有些人原本没有恋人却谎称自己已有恋人,明明办不到的事情却谎称可以轻松搞定。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想在人前显贵、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及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很蠢笨的心理在作祟。

3.为获得利益而说谎

这类行为指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谎。在销售领域中,当介绍、出售本公司的产品时,这种谎言便会大行其道。他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好处,而不惜言过其实来美化、宣传自己的产品。即使在企业云集的场合比如产品发布会上,自己的谎言被当众揭穿,撒谎者也不会感到有损身价。

4.为掩饰自己的感情而说谎

在日常生活中,撒谎行为常常发生在对对方没有什么好感,并且很想拒绝对方的情境之下。一般我们不会直接对自己不喜欢的上司以及同事说“我不喜欢你”,如果真的像这样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那么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很可能会恶化,以致难以挽回,而且这样做也不利于所从事的工作。为此,人们想要隐藏自己的厌恶之情,表面上就会尽量装得心平气和一些。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破解说谎者的心理密码(2)

5.为迎合对方而说谎

如果有人说:“你不认为这件衣服的尺寸对我来说很合适吗?”对方一般会回答:“是的,真的很合适。”如果有人问:“能先借我一百元吗?到月末我就还你。”对方一般会说:“可以,没问题。”虽然内心很讨厌,但是很多人还是强迫自己做出附和的姿态或者说出对方期待的答案。

6.为摆脱困境而说谎

人人都有尽可能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规避那些对自己有害的信息的心理倾向。因此,当人们身处困境时,往往会用说谎来摆脱困境。

7.为避免尴尬而说谎

在竞技游戏或者比赛中,有的人明明实力很强却偏要在口头上示弱。他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预先为自己设立一些防范性的托词,以此作为比赛失利时防止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的借口。

8.为满足欲望而说谎

当婚姻不幸的人被问及:“为什么要和那种人结婚呢?”很多人都会违心地回答:“婚前不太了解对方,等到真正一起生活之后才发现彼此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合不来。”

人们常常会在先前的欲望没有办法获得满足时,认同并接纳能够满足当时那种心理空虚感的人和物,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代偿行为”。有很多人选择的结婚对象是和过去的恋人十分相似的人,这便是有力的例证。

说谎总是弱者的策略,强者则敢于面对事实,讲出真相。因此,一个需要掩饰的人,其内心一定有软弱之处。

说谎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弱者。假如一个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随时能够判断什么事应当公开做,什么事应当秘密做,什么事应当若明若暗地做,而且深刻地了解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那么这种人是有智谋的。对于这种人来说,说谎不仅不必要,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

经常说谎做伪者绝不是高明的人,而是邪恶的人。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说谎,但后来他就不得不说更多的谎,以便掩盖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说谎的需要来自以下几点:第一,是为了迷惑对手;第二,是为了给自己准备退路;第三,是以谎言为诱饵,探对手的意图。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说一个假的意向,以便了解一个真相。

但说谎有三个害处:第一,说谎者永远是虚弱的,因为他不得不随时提防被揭露;第二,说谎能使人失去合作者;第三,这也是最根本的害处,就是说谎将使人失去人格——毁掉人们对他的信任。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说谎者的表情细节

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说”实话也可以“说”谎话,而且常常是在同一时间内既“说”实话又“说”谎话。在生活中,人们时常利用面部表情来作为掩饰和伪装其真实思想感情的“面具”。例如,因违章而受到交警训斥的司机为了避免把事情搞得更糟,往往故作笑脸,表现得服服帖帖;一对正在家中赌气的夫妻,一旦有贵客来访,便会装出没事的样子,笑脸相迎。

面部表情具有生物性与社会性的两重性,它既包含了情不自禁的表情,也包含了有意控制的表情。当人生气时最容易辨别的印迹就是嘴唇变薄,即可以看到嘴唇的红色部分会减少,但嘴唇并不会萎缩或压紧。假装生气而产生的嘴唇变薄,往往是故意压紧嘴唇所造成的。

而人面颊的颜色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变红和变白。人们最常见的面颊变红经常出现在害羞、羞愧或尴尬等情形中,同时,脸红也是愤怒的表示,愤怒时,面颊会瞬时转为通红而不是由面颊中心慢慢扩散开来。当愤怒中的人们想极力抑制自己的怒气和克制自己的攻击性冲动时,其面颊肤色会变得苍白,当人们处于惊骇的情绪状态下,面颊肤色也会变得苍白。

面颊肤色的变化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掌控的,是难以人为控制或掩饰的,但也可能人们所要隐瞒的正是羞愧或惊恐本身。

另外,表情持续的时间长短也可反映出说谎的印迹。它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表情的停顿时间、起始时间(表情开始时所花的时间)和消逝时间(表情消失时所花的时间)。

停顿时间长的表情很可能是假的,比如10秒钟以上的时间,甚至停顿5秒钟的表情也可能是不真实的。除了那种极其强烈的情绪感受,比如欣喜若狂、勃然大怒、悲恸欲绝等,自然的表情都不会超过4~5秒钟。而且,即使是非常激动的情绪,其表情也不可能持续太久,而是一阵阵地、短暂地出现。只有象征性的表情和嘲弄式表情是长时间存在的。

表情的起始时间和消逝时间,长短是没有固定标准可言的,如果惊讶的表情是真的,则可能起始时间、停顿时间与消逝时间都很短,加起来不到1秒钟。

可以说,脸部是说谎者最容易作伪的部位。这给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诚意带来了麻烦,因为研究表明,有信任感的听者更多地注意说话者的脸部及其表情,而不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因此,既然脸部最难揭露骗局,那么,作为一个持怀疑态度的听者,你应该更多地注意说话者的声音、眼睛和手势。

尽管骗子很懂心理学,又很会演戏,巧舌如簧,能把稻草说成金条,把死人说活,把活人说死,伪装得几乎滴水不漏,但是,假的毕竟是假的,只要你注意观察,细加分辨,就会发现即使在他们精心编织的谎言下,也会有大量的破绽和堵不完的漏洞,任他怎么遮掩也遮掩不住。识破谎言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认清对方的目的,弄清楚他的目的,任他变换什么花招,你都可以应付自如而不至于上当受骗。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透过对方眼睛触摸谎言

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母亲质问我们的时候,她常常会说“如果你没有说谎,就看着妈妈的眼睛”。

这个例子说明,眼睛最容易流露人们的真实感情。

1.视线方向

眼睛的注视方向或视线能反映出人的心情和意向。眼睛斜视,被认为是说谎时常见的标志。比如,某位丈夫有心事不愿让妻子知道,但突然有一天,妻子诈他说:“你到底做了什么蠢事,还想蒙混过关吗?”由于丈夫自己心虚,不敢正视妻子的眼睛,所以就战战兢兢地目光斜视顾左右而言他。看到丈夫做贼心虚的表情,妻子就进一步确信了自己的猜测,并不停地追问,最后丈夫不得不“坦白”了……

当视线斜视的时候,常常被认为是有什么秘密不愿示人。视线斜视是“不想让别人识破本心”的心理在起作用。因为说谎而感到不安,所以试图尽可能地收集周围的信息以求转移不安或者找回安全感。

回避对方的视线常表明不愿被对方看穿自己的心理活动,或心虚,或害臊,抑或是厌恶、拒绝。偷偷地看人一眼又不想被发觉,等于是在说:“我不敢正视你,但又忍不住想看你。”

视线闪烁不定或左顾右盼,常产生于内心不稳定或不诚实之时。

说到测谎,人们注意的最多的是“正视”。人们总是怀疑那些不敢对自己正眼相看的人,认为他们必定有某些事情需要加以掩饰。说谎本身就会使说谎者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视线与对方相会,看到对方那怀疑、探究的目光则更会引起心理紧张的加剧,因此说谎者会本能地避免与对方的视线相接触,以降低紧张程度。

2.瞳孔变化

瞳孔的大小变化也反映情绪活动的变化。当情绪激动时,瞳孔就会扩大,这种情形是说谎者自己无法控制的,而且说谎者往往也不会想到要花精力去防止或掩盖这一泄露秘密的细节。当然,瞳孔扩大只表明情绪激动,但究竟是什么样的情绪却不能仅由此得出结论,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眨眼频度

人通常每分钟眨眼5~8次。眨眼这个动作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反应,此外,当人的情绪产生波动时,眨眼的次数就会明显增加。因情绪的不同而产生的眨眼方式有连眨、超眨、挤眼等。连眨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连续眨眼,通常是犹豫不决或考虑不成熟的表现,有时也是竭力抑制激动的表现。超眨是指那种幅度夸张、速度较慢的眨眼动作,它通常用于表示假装惊讶的戏剧性表情。挤眼是用一只眼睛给某人使眼色,表示两人之间有某种默契。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拥有的秘密,其他人无从得知。”在社交场合,两个朋友间互挤眼睛,是表示他们对某个问题有共通的感受或看法。如果一个人频繁地眨眼,那意味着他心中藏有秘密。眨眼次数增多,意在防止心中的秘密泄露。这是一种两难的抉择,既不想一直正视对方,又不想使自己分神,结果就采用了频繁眨眼的办法。过度频繁的眨眼行为,也有在对方面前隐藏弱点的意图。

一个人闭上眼睛,同关上门是一回事儿,都是不想让别人窥探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举动。由此可以推断,要窥破一个人内心的秘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盯着他的眼睛,读懂他眼睛流露出的真正想法。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抓住说谎者语言上的漏洞(1)

说谎者最为留意的就是说话时言辞或字眼的选择,因为他不可能控制和伪装自己的全部行为细节,他只能掩饰、伪装别人最注意的地方。

1.口误

由于知道人们注意的重点是言辞,因此说谎者常常谨慎地选择字眼,对不愿出口的话仔细加以掩饰,因为他们懂得“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另外,用言辞来捏造或隐瞒一件事情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也很容易事先全部写下来进行练习。说谎者还可以通过说话而不断地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修改自己的“台词”。

很多说谎者都是由于言辞方面的失误而露馅儿的,他们没能仔细地编造好想说的话。即使是十分谨慎的说谎者,也会有失口露馅儿的时候,弗洛伊德将之称为“口误”。

人们常会在言辞里违逆己意,同时在内心中又潜藏着矛盾,以致稍一大意就会说出本不想说的或相反的话,从而在口误之下暴露了内心的不诚实。因此,口误的必然情形便是说谎者要抑制自己不提到某件事或不说出自己所不愿说的东西,但又因某种原因而“说走了样”。口误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背叛。

(与口误相近的还有笔误。在很多情况下,笔误也是内心自我的一种走样的表达方式。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书写时比在说话的时候更容易发生错误,即使在一些极需严谨的情形下也概莫能外。

面对书写上的错误,人们常常难以确定什么是真正的祸首。尽管当事人多半会以“意外差错”或“技术性错误”等借口来加以解释,然而其中往往潜伏着内心冲突甚至“别有用心”。

笔误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思绪常常会因为内心潜在的思潮而游离笔端,或者联想到其他事情,只要稍不注意,这种思想就会悄然侵入笔端,造成笔误。)

2.语速

通过语速也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人们在说谎或者隐藏不安情绪的时候,总是想转换个话题。由于心里七上八下的,所以说话的语速会发生变化。平时少言寡语的人突然做作地高谈阔论起来,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平时快言快语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很可能想要回避正在谈论的话题,或者对谈话对象怀有敌意和不满之情。

当你要判断一个人说话时的情绪和意图时,固然要听他究竟说些什么,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更要听他怎样说,即从他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起伏、节奏,速度、转折和停顿中领会“言外之意”。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抓住说谎者语言上的漏洞(2)

当说谎是为了掩饰恐惧或愤怒之情时,声音通常会比较大也比较高,说话的速度也比较快;当说谎是为了掩饰忧伤的感受时,声音就会与之相反。那种担心露馅儿的心理会使声调带有恐惧感,那种“良心责备”的负罪感所产生的声调效果会与忧伤所产生的极为相近。

3.停顿

人在说谎的时候,另一种常见的言辞印迹便是停顿,如停顿得过于长久或过于频繁。

根据有关研究,说谎者说谎时流露出的各种信号的发生率,如下所示:

(1)过多地说些拖延时间的词汇,比如“啊”、“那”等词占到40%。

(2)转换话题率为25%,比如“因为临时有事情,那天去不了”。

(3)语言重复率为20%,例如“本周的星期天吗?星期天要加班?”

(4)口吃现象为9%,例如“什、什么?”

(5)省略讲话内容,欲言又止占5%。

(6)说些摸不着头脑的话。

(7)说话内容自相矛盾。

(8)偷换概念。

以上情况中,如果在对方讲话时有好几处得以验证的话,那就表明他是在说谎或者是有难言之隐。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抓住“自相矛盾”这个重大线索

说谎者要么编造虚假信息,要么掩盖和篡改事实。如果是编造和篡改的事实,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这件事时,难免会自相矛盾,露出破绽。

倘若有个病人患了绝症,医生想掩盖实情,就得另想办法解释病人的症状,当然这些解释是假的。这样一来,医生就得时时牢记着虚构的解释,要不然,过了几天病人问起,会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这是因为大脑首先接受的是真实情况,意识和认识将其印入记忆,它们总会一下子浮出脑海,把编造的事实驱赶出去,而后者的根基却没有如此坚实牢固。真实情况由于是先入之见总会使人蓦地回想起来,排斥后来的虚假细节或篡改过的细节。

如果说的完全子虚乌有,说谎者就没有那么多理由担心说走嘴,因为并不存在什么相反的印象与之发生冲突。因此由于谎言完全是自己捏造,全然没有根基,很容易忘掉,除非记忆力超强。

对此常有些令人发笑的事情成为佐证,而出丑的则都是见风使舵、看人下菜单的人。这种人的信仰和良知依情况的改变而不同。情况总是不断地变化,因此他们的说法也就各不相同,这些人的见解此一时彼一时,大相径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不留神就说漏了嘴,这也是常有的事。

利用骗子的记忆不清,抓住他们的自相矛盾之处,就很容易看透说谎者的心。

唐朝初年,李靖担任岐州刺史时,有人向当时的朝廷告他谋反。唐高祖李渊派了一个御史前往调查此事。

御史对这件事是否诬告很怀疑,便邀请告密者一起去岐州。告密者很高兴地答应下来。在途中,御史假称检举信丢失了,观察告密者以后的动作反应。

御史佯装害怕的样子,不停地向陪伴的告密者说:“这可如何是好?身负皇上之托,职责所在,却丢失重要证据,我可真的难辞其咎!”说着,他便发起怒来,鞭打随从的典吏官,使告密者确信检举信丢失。

御史无奈地向告密者请求:“事已至此,请您再重写一份吧。否则,我要负不能办成查访之任的罪责,可您的检举得不到查证,不是也没办法让皇上论功行赏吗?”

那人一想不错,就赶紧去重写。他以为反正上封信已经丢失,便不管自己早已记不清当时是怎样写的,根据想象,凭空又造出一份来。

御史接到信件,拿出原信一比较,只见大有出入:除了告李靖密谋造反的罪名一样,所举证据都换了模样,细节问题更是与前一封大相径庭,时间、人物都难以对上号。一望即知是胡编乱造的诬告信。

御史笑笑,立刻吩咐把告密者关押起来。随后赶回京城,向唐高祖禀告原委。唐高祖大为吃惊,一气之下杀掉了诬告人。

这件事中,御史是个有心人,他巧妙地找到说谎者的破绽,成功地揭穿了诬告谎言,惩治了撒谎者,大快人心。

事实上这种方法十分有效,不光因为编造另外的谎言能使人抓住自相矛盾的地方,即使事先有很充裕的时间来准备,并且说谎的人很谨慎地编造了台词,但假如他不够机灵的话,便无法预期对方反问的所有问题,仔细想好所有的答案。就算说谎的人很机警,也无法应付所有的突发事件。本来说辞是可以骗到别人的,但是一旦发生这种突然的改变,就会出现漏洞。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轻易说出的承诺和秘密多是…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他们的承诺很轻率,结果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

某高校一个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师许诺说,要让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评上中级职称。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出了问题,学校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跑得腿酸,说得口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不愿意把情况告诉系里面的教师,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要做到。”

最后,职称评定情况公布了,众人大失所望,把他骂得一钱不值。甚至有人当面指着他说:“主任,我的中级职称呢?你答应的呀!”而校领导也批评他是“本位主义”。从此,他在系里信誉扫地,校领导也对他失去了好感。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许诺的人或许原来可以轻松地做到他许诺的事,但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实现不了。一旦遇上某种变故,本来能办成的事没有办成,诺言也就成了谎言。

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承诺一些他们将来无法做到的事情?因为人们一般都会认为,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时间。这种想法容易让人们许下承诺,但如果要求他们马上兑现,他们就要打退堂鼓了,而且他们一旦作出承诺,就会感到时间的压力,并且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时间完成许下的承诺。

现在的人,每天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让人们预先安排好未来的时间是相当困难的,这就直接导致了人们的很多承诺往往无法兑现。所以,看上去人们总是喜欢做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承诺。而实现不了的承诺就是谎言,诺言与谎言也就只有一步的距离。

同轻易许诺一样,脱口而出的秘密往往都是谎言。凡是会说“你不要告诉别人,我只告诉你……”的人,对其他的人也一定会这么说,所以很容易泄密。再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因为他们会冲动地想把某种秘密告诉别人,所以才会特别强调“不要告诉别人”、“我只告诉你”。

一个人若知道他人不知道的秘密,要其隐藏在心中并不容易,通常都有“告诉别人”的冲动,其理由如下:

第一,因为自己一人保守秘密,负担太重,所以想借泄密的方法卸下心中的重担。

第二,把自己知道的独家秘密向他人炫耀的幼稚性格。此外,也有向特定人物泄密,以博得对方欢心的欲望。

当别人向我们诉说秘密时,当然不好意思拒绝,但至少应该了解对方说这话的用意。

不要轻信那些随便许诺的人。回想一下那些拍胸脯答应你某些事的人究竟兑现了多少,事实常常低于诺言与期望。如果你真的轻信这些没有分量的许诺,抱着一丝幻想坐等对方实现承诺,结果只会耽误时间,浪费生命。

不要轻信那些爱传播是非的人。有很多时候,传言可能就是谣言,如果你把这些荒谬不经的话当真,被其影响,作了错误的选择,终有一天会后悔莫及。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乘“虚”而入,让说谎者缴械…

正在说谎或试图说谎的人,他们的心理一定会先武装起来。如何除去他的“武装”就是揭穿其谎言的最大的关键。如果在揭穿谎言时,你正面跟他冲突,他一定会强词夺理把你反击回来。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另想办法解除他心理上的武装。我们暂且不必理会他说话内容的真实与否,只要把重点放在解除他内心的武装上就行了。

这个道理就跟关得紧紧的海蚌一样,愈急着把它打开,它就关得愈紧。如果暂时不去理会它,它就会自然地放松戒备,过一会儿就自然地打开了。

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解除对方心中的武装呢?

首先,要使对方有安全感。如果对方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的时候,我们最好这样说:“你把实话说出来,不要紧,事情不会很严重的。”这样一来,他就会认为他的处境已经很安全了,便不会顾及说出实话会有什么不良后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叫他说出实话是没有太大困难的。

要使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必须使他对你产生信任,这样他才会对你吐出真言。

一般来说,对于套取对方的实情,循循善诱的方法比强硬逼供的手法更容易达到目的。但是其前提是我们必须做到让对方觉得“我实在不敢对这种人说谎”才行。简单地说,我们要运用技巧,使对方因为你的影响而把实话完全吐露出来。

还有一种技巧完全相反,那就是把自己装扮成很容易上当的样子,使对方对你没有戒心,从而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换句话说,就是让对方产生优越感,使他在得意忘形之际,无意中露出马脚。这种方法用来对付傲慢的人是最好不过了。

其次,要追根究底。彻底去追根究底,有时也能解除对方心中的武装。

假如对方仍有辩白的余地,他一定会坚持到底,因此只有在他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才会自动解除武装、说出实话。

对于说谎者,也可以攻其不备。不管是多么高明的说谎者,如果遇到突然而来的攻击,也会惊慌失措,不得不投降。

一位资深律师曾经说过:“在询问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时,不要马上询问证人,等他回到证人席之后,再突然请他回来,重新询问,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孙子兵法》里也说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使其不御,则攻其虚。”

因为我们乘虚而入,对方没有防备,自然就会放下武器投降了。

再次,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做武器,是识破谎言最好的手法。不管对方如何狡辩,只要我们有确凿的证据,他就不得不俯首承认。

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如何运用这些证据,如果运用不当,证据也会失去效用的。

关于这一点,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时机是否运用得当?如果事情过了很久,我们才拿出证据来印证,那么证据的价值可能就大大地降低了。

如果我们在提出证据之后,还让对方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也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样就是又让他获得了一个辩解的机会。

那么,证据要同时提出还是逐项提出来呢?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必须依证据的价值以及当时的状况来决定。

至于你握有的证据究竟有多少,绝不能让对方知道。尤其是当只有少许证据的时候,更要绝对保密。总之,证据是一种秘密武器,证据愈少愈要珍惜,否则失败的将是你而不是对方。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把谎言扼杀在摇篮中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会不断地听到形形色色的谎言,除去那些含着善意与美好情感的谎言,那些因为礼貌不得不说的谎言以外,绝大多数谎言对我们的欺骗都会使我们蒙受损失或受到伤害,当别人用谎言与欺骗对待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对于那些蓄意欺骗的谎言,采取适当的反击完全是有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讨回公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所生活的人际环境更加安全可靠。试想我们在生活中,一天到晚疲于识别、防备谎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必须再三掂量、推敲之后才能相信,那是一种多么不愉快的境况。

我们不应该再一味地宽容、忍让,而应对造谎者以牙还牙,以谎治谎,让他也尝一尝被欺骗、被蒙蔽的苦头,让他知道撒谎骗人的坏处。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自己被愚弄的情感得到一种平衡,也使对方获得某种教训。一般人造谎,都害怕谎言被揭穿,那样一来,他要借助谎言行使的计谋将被人识破,他的声望将会受到毁损,他的地位将受到威胁。靠造谎取得成功的人看上去耀武扬威,其实一个个内心里都充满了恐惧与卑怯。控制这种人可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首先,识破他的谎言。当一个人用恶意的谎言来与我们相处的时候,他事实上已经开始对我们形成侵犯与伤害了,不管他的谎言是否达到了目的。

对于说谎者,应尽早识破他的谎言,让他在一开始行动时,就受到挫败,把造谎扼杀在摇篮中。比如一个商人推销劣质商品,他一开始可能并不向我们直截了当地推销商品,而是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或者问问我们关心的问题,使我们对他产生信任感后,他就乘机把劣质商品推销给我们。

识破谎言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否则,谎言仍然会突破你的防范使你蒙受损害。识破对方谎言后,应时刻对他保持戒备,不管他说什么,做什么,你都只当他是在为自己的谎言作铺垫,即使他说的是真话,也要对他真话背后的动机多考虑几番。有的人会用虚虚实实的方法诱你上当,在假话中掺杂真话,在真话中夹杂假话,真真假假,让你分辨不清,他就趁机大行其骗术。尤其是那些有意向你暴露自身弱点的人,往往就把这当做造谎的第一步。

俗话说“乌云遮不住太阳”。谎言终究是谎言,无论它多么巧妙、精心,无论它把一个人装扮得怎样冠冕堂皇、道貌岸然,假的就是假的,你只要一揭穿它,它就一文不值。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对手用谎言包装自己,只要揭穿他的谎言,你就取得大半胜利了,再乘胜追击,他就只能狼狈而逃。既知对方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引我们上当,那么,我们根本不容他动手,便抢先一步揭穿,再厉害的谎言也发挥不出效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