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夫妻齐心 自强不息 ——我区脱贫攻坚大型系列访谈《我的扶贫故事》 -镇街频道

句子大全 2014-09-09 22:22:25
相关推荐

江津网讯(记者 李婉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年。我区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典型的脱贫案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人穷志不能穷,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正是支坪镇天堂村村民黄胜勇与妻子周锡英一家脱贫走上致富路的关键所在。

9月17日,区融媒体中心请到了支坪镇天堂村帮扶干部杨文书、支坪镇天堂村脱贫户周锡英两位嘉宾做客演播厅,给大家讲述他们通过酿酒脱贫致富的故事。

访谈现场 记者 李婉龄 摄

丈夫身患尿毒症 政府定点开展帮扶

黄盛勇51岁,周锡英47岁,他们是支坪镇天堂村四组村民。

“记得1998年,当时儿子还没得1岁,为了出去打工挣钱,我们就一起到了广东打工,我老公主要在建筑工地做苦活,我在那边工厂上班,日子过得也算不错。”周锡英回忆,然而,后面的一场变故让家庭跌入到了谷底。

2012年的时候,黄胜勇被检查出得了尿毒症,这个消息对全家来说都是个晴天霹雳。尿毒症,这个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病症不仅折磨着他的身体,也折磨着整个家庭。光一个月药费就要3000多元,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黄胜勇甚至经常在周锡英面前说:“我去死了算了”。

“提到这个尿毒症,我特别能理解她的心情,我认识的人也不幸得了这个病,不光是心理上难以承受,治疗花费的钱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支坪镇天堂村帮扶干部杨文书说,2016年的时候,自己在逐户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黄胜勇得了尿毒症,家里还有上学的学生。

当时周锡英在双福一个电子厂上班,工资仅仅2000多元一月,他们一家的情况确实很困难。“情况摸清之后,我们准备对他们家进行帮扶。”杨文书说,一个家庭遇到这种变故,贫困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怕失去信心。

随后,天堂村扶贫干部们多次与黄盛勇、周锡英交心谈心。2017年上半年,经过天堂村社员大会票选,周锡英一家全票通过,纳入了天堂村建卡贫困户,并享受了医疗、教育、扶贫贷款等帮扶政策。

在医疗帮扶上,帮扶干部们帮助黄胜勇办理特病,尿毒症透析的费用一个月能够报销六七千元。同时,教育帮扶上,小孩上学每年减免学费五千多元。此外,帮扶干部们还通过2018年时扶贫的无息贷款,贷到了4万元用于烤酒等产业发展。

她学习烤酒技术 靠双手脱贫致富

在获得一系列贷款后,周锡英将其用于烤酒。

怎样想到的去学烤酒的呢?周锡英考虑到一方面老公的病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治好,开始最主要的是要让他树立信心,另一方面要有一技之长,光靠打工吃老本也不行。

“在双福打工期间,我认识一个家里也有尿毒症患者的工友,就经常带着老公到这个工友家里玩。渐渐的,一段时间的煎熬和挣扎后,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病情了,开始接受透析治疗。”周锡英说,我们也没什么技术,当时就考虑家庭今后的发展,做以前的工作也不行,身体条件不允许。一番思考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最终做了决定做烤酒。

访谈现场 记者 李婉龄 摄

说干就干。趁着丈夫黄盛勇身体条件暂时还允许,周锡英带着5000元学费,两人到贵州学习了烤酒手艺。“我记得回来第一次烤酒时,火候没有拿捏好,把200多斤高粱烤糊了。”周锡英笑着说道。

但黄盛勇与周锡英并没有气馁,在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后,他们立刻向老师咨询请教。浸泡、蒸熟、摊晾、下麯、发酵、测温、烤酒……黄胜勇把控全程,周锡英来操作,几天的功夫,一筐筐优质高粱就变成了香气扑鼻的农家烤酒。

2018年,夫妇俩在真武大桥桥头的公路边建了一栋新房,有3间卧室、1个烤酒作坊、1个发酵车间,另外还有一个地下酒窖,里面摆了40个500斤装大酒坛。目前新房已经入住,烤酒作坊每天的白酒生产量将由过去的100多斤增加至两三百斤。

烤酒美味销路广 携手共创新生活

酒是学成功了,但是要卖出去很难,怎么去销售的呢?

周锡英说,创业之初异常艰难,夫妻俩辛辛苦苦烤出的酒并不好卖。于是,他们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拉着烤酒工具到各村挨家挨户地跑,帮农民代工烤酒。另外,农民自己出高粱,夫妇俩帮烤酒,一斤粮食只收1.5元加工费。后来,夫妇俩烤酒的技术也来越好,大家都认可了他们的酒。

同时,这也离不开村干部们的帮助。“听到周锡英他们要烤酒,我们都十分支持,虽然不能提供技术性的帮助,但能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扶干部杨文书说。

为了帮助他们办烤酒证,村干部们跑了不少路,同时又联系社保所帮助申请享受创业基金8000元的补助。镇里和村里都为他们做宣传,让更多人晓得她家里酿的好酒。

此外,村干部和村民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周锡英。周锡英建新房的土地就是几家村民让给她的,一分钱不收。更多的村民则采取买酒的方式默默支持她。

目前,黄盛勇与周锡英的小儿子今年顺利毕业了,现在在新疆工作,女儿在江津工作,负担减轻了不少,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如今,夫妇俩靠着烤酒,每年纯收入由最初的不到1万元逐步增加到3万多元、4万多元、5万多元,2019年达到9万多元。

不光如此,在镇和村里扶贫干部的指导下,2019年初,夫妇俩还新开辟了2亩鱼塘,0.7亩花椒地,种了70多根花椒树。技术学到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一家人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很感激政府和村里对我家庭的帮助,他们给我的信心让我更想去自力更生,创造自己的幸福。”访谈最后,周锡英充满深情的这么说道。

新闻链接:

支坪镇天堂村在2018年被江津区确定为区级困难村,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68户48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11人,于2019年10月全部脱贫

目前,天堂村三大传统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村种植花椒达2200亩,柑桔860亩,龙眼1000亩,成为群众稳定收入来源。

2019年,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天堂村流转土地100.8亩,投入资金50万元,栽种6300余株青花椒,建立花椒特色产业园,同时带动贫困群众就业,今年还将投入20万元,用于花椒园配套设施建设,为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该村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保障村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让贫困户子女教育有保障,美化亮化村容村貌,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点,为全村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夫妻齐心 自强不息 ——我区脱贫攻坚大型系列访谈《我的扶贫故事》 -镇街频道 -江津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