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20名老人联名写表扬信 “家门口有个好医生”

句子大全 2014-09-07 04:07:05
相关推荐

“我要大声表扬你”栏目近来收到一封表扬信,落款很特别,是整整20个签名及电话号码,几乎是正文一页纸、署名一页纸。这20个人联名写信要表扬的,是普陀区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执业点的针灸科医生吴政。“我们都是老年人,患腰腿痛……吴医生虽然是一位年轻的医生,但他对病人耐心仔细,医技高超……”信的篇幅不长,却处处透着感谢之情。联系到前不久屡发的暴力伤医事件,这样一封信让人感到温馨之余更添好奇:到底是怎样一位医生,让这么多病人交口称赞、心怀感激?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东新路230弄20号的这家医院,看到了老人们眼中的“阳光大男孩”、29岁的社区医生吴政,和他那些视若亲人的病人们。

在探访社区医院之前,记者联系了在表扬信上第一个署名的叶成良老人,了解到这封信的由来。

63岁的叶成良说起自己的求医经历,颇为激动。三年前,他的双脚开始又麻又胀,路也没法走。但“当时只认大医院,只看专家门诊,一个圈子兜下来快两年了,病还没好”。偶然的机会,他听说社区医院有位“小吴医生”水平不错。“当时想想他只有二十几岁,真能看好我的病?有点信不过。”今年春节过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挂了吴政的号,开始做针灸治疗。

最初一段时间,他感到疗效不明显,不由得急了。“我想他那么年轻,应该有带教老师。”就心直口快地建议吴政“去问问他的老师,这个毛病应该怎么治。”这个建议连带病人的焦虑,都被吴政放在了心上。他果真拿着叶成良的资料向自己的带教老师讨教经验,讨论改进治疗方案……如今,叶成良的痼疾终于好转,“我现在不但能走,还能奔呢!”

自己好起来的同时,叶成良发现,不少在此看病的病友也令人欣喜地好转甚至痊愈了。前段时间,几位老人碰头时提出让相对“年轻”的叶成良执笔写一封信,共同表达对吴政的感谢。表扬信最初是写给院方的,而作为晨报的忠实读者,叶成良又将信同时交给了晨报“我要大声表扬你”栏目。“想不到老毛病在家门口看好了,真的很感激小吴医生!我还要告诉大家,家门口的小医院也有好医生,看病不要像我那样走弯路。现在很多人在讲医患矛盾,其实我们身边不是没有好医生,我们要和医生相互信任,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发生。”

[现场走访]

病人围住记者竞相夸医生

“你一定要把我们的话都记下来”

上周四一早,记者来到东新路230弄。这里及周边都是老式小区,老房子挨挨挤挤,原本狭小的弄堂因为摆了密集而人声鼎沸的摊位更显局促。吴政所在的社区医院便位于这样一条弄堂内。

当记者在医院二楼的针灸科见到吴政时,他正在给一位老人看病。里面的小房间已有几位病人躺在床上,腿部或腰间扎着针。外间是候诊病人,几乎都是老年人。为不打扰医生看病,记者打算先和一位等候的病人聊聊,不料关于“吴医生”的话匣一开,好几位老人都围了过来。

84岁的俞春仙患有膝盖骨刺,她说吴医生特别照顾老人,“看我腿脚不便,病人少的时候他还会帮我到一楼去挂号、配药。”52岁的韩雯倩刚来时对针灸有点怕,“吴医生劝我不要怕,针灸有好处”,一个月后,她的坐骨神经痛果然好转。同时,她发现“年纪大的病人脱衣裳动作慢,吴医生从来不催;病人有不懂的地方问吴医生,他也耐心回答……”53岁的王伟刚告诉记者,他因中风偏瘫,去年被三个人抬进医院,如今通过吴政的一整套治疗方案,已能走动。不仅如此,当时由于一侧手脚不方便,冬季又不便洗澡,他的脚有点味道,但吴政毫不在意地用双手将他的脚趾一一掰开按摩揉捏,让老人的儿女感动不已……

言语间,老人们又心疼吴政的忙碌,说夏季病人较多时,上班5分钟就忙得衣服汗湿。病人水江涌感叹说:“整个科室只有他一个医生,忙起来奔来奔去的,最好能印些知识宣传册让病人自己看,再给吴政配个助手,好减轻他的压力……”

一时间,老人们有的用吴侬软语,有的带北方口音,一个劲儿地称赞吴政,“你一定要把我们的话都记下来……”

[对话吴政]

不厌其烦与病人交流中完善治疗方案

“和病人交流很重要”

生于1984年的吴政,2007年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针推专业毕业后,就在这家社区医院针灸科工作,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以前科室只有两个房间,一个做针灸,一个做理疗。后来扩充到了四个房间,设施也改善了,这要感谢院方的重视和支持。”他介绍说,比起他实习过的大医院,社区医院接触到的病例种类不太一样,“这里来看颈椎、腰椎、肩关节、膝关节方面毛病的人特别多。”根据病人需要,他在伤科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此外对失眠、中风后遗症、月经病方面的治疗也颇有心得。

对于叶成良老人的病,他印象挺深:“他的病不是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还合并了椎管狭窄和第四腰椎前移,属于疑难杂症。”因一开始疗效不明显,他向前辈医生求教,调整取穴。“和病人交流也很重要,每次扎好针,都要问他感觉怎么样 感觉只有病人知道。”就在不厌其烦地和病人交流中,治疗方案日趋完善。

“自备定时器控制时间”

看得好病,态度又谦虚随和,“小吴医生”的口碑越来越好,来找他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大伏天是吴政接诊的高峰期。“中医理论提倡伏天治疗,并且从实际操作来说,夏天人们穿得少,针灸、拔罐时穿脱衣裤方便,不易着凉。”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接诊六七十名病人。医院八时上班,早起的老人五六点就等在了门外。为此,他时常提早一小时上班,“让他们等这么久心里过意不去啊”。

为最大限度节省病人时间,吴政也摸索出一套办法:一早根据预检号,把病人分成若干批,先给第一批病人看病,同时估算好时间,请排在第二、三批的病人先回家“买菜、烧饭”,到了时间再来。第一批病人扎上针后,他把自备的定时器设定半小时,利用这半小时给其他病人看病、开药和做推拿;闹铃一响,他再给第一批病人拔针、拔火罐,凭着娴熟的技术可在十几分钟内搞定……

“喜欢社区医院的氛围”

吴政说:“其实我很喜欢社区医院的氛围,这些老人就像我长辈一样。”他为“长辈”们也想得越来越周到。“老人看慢性病周期长,要多次治疗,通常做法是给一个治疗单,写好时间,来一次勾一次。但有时他们记不住,后来我就帮他们记。”他在电脑里做了个文档,专门替老人记录这些时间,每次就诊打开看一下,提醒病人下次什么时候来。

吴政也很注重和老人们交流,一方面“了解家族情况、身体情况,有助于诊断”;另一方面,他发现有的老人还有“心病”,如空巢独居的孤独等。“毕竟没有大医院里这么紧张的节奏,我会多问问他们的感受、生活状况,比如买了什么菜啊,今天吃什么啊……”看着老人心情舒畅地离去,他也很高兴,“心情好了,毛病也会减轻”。

“做这份工作,就要做好”

除了治病,吴政还重视教老年人防病。他坦露了自己这一理念的由来。“我父亲在我工作第一年的时候患病去世了。当时我懂得不多,后来回想,父亲的病在多年前其实就有预兆,如果那时就能开始干预……所以,教人防病真的很重要。”在社区工作多年,他发现老人的生活环境、习惯等与疾病的发展都是有关的,因此常常为社区做健康讲座,讲解防治知识。如果有的病人症状是大病的征兆,吴政也会及时提醒病人去大医院。

2012年,吴政获得“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称号。目前,除了钻研自己的专业,吴政还定期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进修康复理疗、中医全科,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吴政说,当一名社区医生是他由衷热爱的选择。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