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2018高考年报语文科(最权威参考资料)

句子大全 2014-09-06 16:41:47
相关推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参考答案D。

A项,是对广义上的诸子之学的起源以及发展状态的理解与分析。该选项对象都指向“广义上的诸子之学”,有三层意思,一是“始于先秦”,二是“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三是“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根据第一段内容,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无论是广义上的诸子之学还是狭义上的诸子之学,都是以先秦作为起始标志的。所以第一层意思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的说法是正确的。根据原文第一段“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成“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所以第二层意思广义上的诸子之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可以理解成“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所以第三层意思广义上的诸子之学“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正确的。综合整个选项的表述而言,选项的理解和分析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B项,是对“照着讲”内涵的理解和分析。“照着讲”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二是“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根据原文第二段中“‘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对经典的实证性研究”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那有否有“整理”呢?虽然原文没有明确说出有“整理”,但是从“训诂、校勘、文献编纂”这些工作来看是有“整理”的内容的,所以“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的理解是正确的。有无“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从后面的“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说了什么,有什么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思想家的思想内涵”的。该项理解与分析正确,不能够作为选项。

C项,是对“接着讲”内涵的理解和分析。选项认为“接着讲”主要包含两方面的观点,一是“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另一个是“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这里用“延续”选项用“接续”意思是一致的。“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可以看做是“新的条件”“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可以表述为“形成创造性的思想”。该项理解与分析正确,不能够作为选项。

D项,是“新子学”与“诸子之学”比较的结论。有两个主要观点,一是“受西方思想影响”,二是“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从原文“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新子学”是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第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原文中“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这就是说“新子学”并无“脱离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所以第二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该选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作为答案选项。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57479,占8.64%,选B的人数为32139,占4.83%,选C的人数为21780,占3.27%,选D的人数为553245,占83.17%。此题全省平均分为2.495,标准差为1.1225,区分度为0.3011,难度为0.8317。

第2题 考查考生综合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参考答案A。

A项,是分析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论证中心。文章主要有两对概念,一对是“诸子之学-新子学”,另一对是“照着讲-接着讲”,“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是说得过去的。那论证是为了突出什么内容呢?也就是说文章论证的中心在哪呢?从全文的篇幅安排来看,摘选的文章论证的中心显然在后者,从第二段到文末都是在谈“照着讲-接着讲”的关系,所以该选项认为“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是不正确的,该项作为答案选项。

B项,是分析文章对“新子学”的品格的论证情况。原文是这样表述的:“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也就是说“新子学”的品格,即“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这两个方面,文章从“照着讲”跟“接着讲”来展开论证,指的就是这两个方面内容的论证,所以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该项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C项,是分析“新子学”“接着讲”的论证情况。分析有两个要素,一是论证的前提,二是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原文第三段内容中“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还有“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些内容可以得出“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的分析是正确的。

D项,是对原文中“照着讲”“接着讲”论证的顺序的分析。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在第四段,第一句话就是“‘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这个论证内容。论证的顺序,则可以从原文论证中“从逻辑上说,……”“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看出来,是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所以该项的分析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308526,占46.38%,选B的人数为54603,占8.21%,选C的人数为239942,占36.07%,选D的人数为61372,占9.23%。此题全省平均分为1.3914,标准差为1.4961,区分度为0.4967,难度为0.4638。

第3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参考答案B。

A项,是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关系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否成立?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是“照着说”的内容,进一步阐发是“接着说”的内容,其实说的就是“照着说”与“接着说”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我们可以根据第二段“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推断出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诸子之学”也好,“新子学”也好,都有承继性,也就是说不是“互相隔膜”的。所以该项的分析推断是不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B项,是对“新子学”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建构的态度的分析推断。“新子学”是以中西思想的交融和互动作为前提的,原文第三段“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可以作出“‘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的结论。该项的分析是正确的,作为答案选项。

C项,是对“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关系分析推断。判断这个表述是否正确,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照着讲”是否内含“接着讲”?二,“照着讲”是否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我们来看看原文最后一段相关的表述:“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可以看出,问题一“照着讲”内含“接着讲”的说法只是部分正确,完整的表述应该是:“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也内含“照着讲”。“‘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所以说“‘照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该项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D项,是对“新子学”发展的判断。“‘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这个观点,从文章最后一句“‘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的表述就可以判定是不正确的。不是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也不是从“接着讲”逐渐过渡到“照着讲”,而是要追求两者的统一。该项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26285,占3.95%,选B的人数为477104,占71.72%,选C的人数为58526,占8.80%,选D的人数为102507,占15.41%。此题全省平均分为2.1516,标准差为1.3511,区分度为0.3295,难度为0.7172。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4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参考答案B。

A项,是对小说标题作用的分析鉴赏。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女士”的称谓确实是表示一种尊敬之意,为何不用“烈士、同志、英雄”等红色革命文学惯用的称谓,而用“女士”的称谓,引起读者注意是一个方面,“女士”这个称谓更加中性一点,还原抗日英雄的人性本质。该项的分析鉴赏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B项,是对小说中重点语句的分析鉴赏。“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这句话出现在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中,这是大野泰治向上级的建议,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是否“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一来,从全文的情节中都找不到这种暗示的依据,反而是有“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二来从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来看,赵一曼宁死不屈的精神品质,断定了她是不会出卖组织,不会透露有价值的信息的,这只是大野泰治本人的猜想而已。所以本项的分析鉴赏是不正确的,作为答案选项。

C项,是对小说中重点语句的分析鉴赏。“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对这个句子的分析鉴赏,要返回到原文中补充相关信息才更好理解。“石碑”是指纪念碑,赵一曼被枪杀的地方建起的一座纪念碑。“他”是我在那里参观的时候偶然遇到的一位老人。“我”跟这位老人是陌生人的关系。简要的对话“赵一曼?”“对,赵一曼。”一问一答,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搭讪,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两个陌生人到了这个地方,无需更多的言语,两人都明白“赵一曼”这个名字的内涵。这内涵的丰满,需要双方对“赵一曼”事迹的熟悉程度。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是正确的。所以本项的分析鉴赏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D项,是对小说情节展开的场景的分析鉴赏。“我”与赵一曼在现实生活中并无交集,小说第1段“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简短的话语就引出了小说主要的情节发展的场景——医院,下面情节的发展都是在“医院”展开的。小说由此切入主人公监禁期间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历,说“医院是‘我’与赵一曼的连接点”,是正确的。作为现在的“我”,通过了解相关的历史档案资料,走访相关的遗迹,了解赵一曼的事迹,这是“跟主人公赵一曼的对话,都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通过这样的对话,展现了赵一曼的英雄本色。该项的分析鉴赏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5890,占0.89%,选B的人数为634909,占95.44%,选C的人数为8447,占1.27%,选D的人数为14818,占2.23%。此题全省平均分为2.8633,标准差为0.6257,区分度为0.1061,难度为0.9544。

第5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参考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说第二部分第一段就出现了这句话“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这是对赵一曼人物形象的概括性语言,展现了赵一曼双重的人物个性。这道题不是要求考生去概括小说人物形象,而是倒过来,给一个人物形象概括性的语言,让考生结合小说内容,回答对人物形象的具体理解。要回答好这道题,首先要理解好“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这句话,这句话包含小说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双重性,一个是“文人的气质”,另一个是“军人的冷峻”。什么是“文人的气质”?有智慧,文雅,浪漫,有情怀。小说哪些表现体现了主人公“文人的气质”?比如喜欢丁香花,丁香花不同于普通的花,它是素雅的,花语是“忧愁思念”,而且“丁香”是中国传统文人喜欢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意象。喜欢丁香花,表明了赵一曼情趣不俗。比如小说中赵一曼在医院里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都是一些“有趣的、欢乐的生活”,她讲述的时候“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这些表现都体现了赵一曼文雅浪漫。比如赵一曼感化警士董宪勋,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感化韩护士,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她是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体现了她智慧过人。

“军人的冷峻”有何内涵?是意志坚定,是从容淡定,是宁死不屈。小说表现赵一曼“军人的冷峻”地方,比如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但是大野泰治“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体现了她意志坚定;赵一曼被捕了,她知道严重的后果,但是“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她就是这样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临终前给儿子的遗书,既有作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更有对儿子未来的期盼,晓以大义。这样的表现,理智而沉稳。

此题全省平均分为3.37,标准差为1.419,区分度为0.3273,难度为0.562。

第6题考查考生对小说叙述方式进行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参考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这种“好处”类的题目,关键是要确定思考的方向。就小说而言,这种叙述方式有何好处,就要考虑到具体的文体特点,对主题有何好处,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好处,对具体的艺术技巧运用有何好处?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就容易组织作答了。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表现为“我”与赵一曼故事的转换,“我”作为现实的体验者,赵一曼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以“历史”的状态呈现。这样处理,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这种叙述方式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我”与历史遗迹的接触,“我”从后人的角度观察赵一曼当年的事迹故事,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文章从写作上来说,最大的特点是在小说中引用文献档案材料。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此题全省平均分为2.947,标准差为1.346,区分度为0.2888,难度为0.491。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7题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参考答案为D。

A项,是对量子通讯运作机制以及能够解决的问题的理解。这个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可以参考材料一中潘建伟教授的话语来作为参考。“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通过压缩,可以读出“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一致的信息,“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联系上文,应该是“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的问题。整合整个选项,理解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B项,材料二,“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选项的表述跟材料二的表述只是倒了一下顺序,意思是一致的,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那是否能够表明“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我们可以从潘建伟教授的说话中找到答案。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充分表明“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该选项的理解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C项,“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同样设施”联系前文,就是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依据是材料三: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该选项的理解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D项,是对实验在全球开展状况的理解。材料三中“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可以读出选项前半部分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是否就可以作出欧洲和日本“尚未涉足这些领域”的结论呢?当然这个理解是不正确的。材料三中有一句:“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这就可以否定选项的结论,证明欧洲和日本已经早于中国涉足这些领域,只不过是中国在这些方面的进展速度比较快而已。该项的理解是不准确的,作为答案选项。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48668,占7.32%,选B的人数为33937,占5.10%,选C的人数为78171,占11.75%,选D的人数为503421,占75.68%。此题全省平均分为2.2703,标准差为1.2871,区分度为0.3676,难度为0.7568。

第8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参考答案C。

A项,是对研究意义的概括与分析。要检验该项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否正确,就必须在材料中找到相关信息,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否有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通信技术?二,这样的研究是否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三,“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这间接证明了有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来研究量子通讯技术。材料一中,“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这个信息可以补充对前面“量子通讯技术”研究内容,这两个信息合并起来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材料一第三自然段,整段文字的内容都是在谈这样的研究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肯定回答第二个问题。该项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B项,是对量子密钥分发运行原理以及研究意义的概括和分析。选项对量子密钥分发的概括,在材料一中可以找到相关内容,“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选项的概括基本是对这段话的减缩,意思是一致的。那选项作出的分析“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材料中有这样的表述:“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从“目前人类唯一已知”“不可窃听、不可破译”“无条件安全”等信息判断,作出这样的结论是可以的。该项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C项,是对研究投入目的的概括和分析。“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这个概括来自材料一第二自然段,选项表述与原文表述完全一致。“市场潜力巨大”,这个在材料中找不到相关信息,这么重要的研究,远景的利用价值是很大的,姑且作为合理的推断。“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材料二中“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这段话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中国的投入比欧洲的投入差距,但从绝对值来说,都算是“投入巨额资金”,另外,这些都只是“计划”,是否已经投入,还不好判断,还不能说“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加上个“准备”或者“计划”就更合适。“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这个分析观点,在材料中并无依据。那这个是否合理的推断呢?我们看完三则材料,量子通信的研究目的,排在首位的都是信息安全,而且现在都处于研究阶段,市场应用阶段还没到,所以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不是合理的推断。该项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作为答案选项。

D项,是对媒体报道内容及观点的概括和分析。材料二来自《自然》杂志,材料三来自日本的《读卖新闻》,这两家媒体从不同角度对中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选项概括为“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是准确的。我们再来看看选项后面的概括与分析,“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按照承上的关系,主语应该是“国外媒体”,就材料来说就是《自然》杂志和日本《读卖新闻》的观点。我们分别检验一下这个观点。从“投资力度”方面来说,材料二中有这么一些文字:“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按照这个报道的表述,概括为“投资力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有依据的。从“研究水平”方面来说,材料三中:“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按照这个报道的表述,概括为“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是有依据的。整个选项来看,选项的概括与分析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6289,占0.95%,选B的人数为44719,占6.72%,选C的人数为472126,占70.97%,选D的人数为139828,占21.02%。此题全省平均分为2.1292,标准差为1.3617,区分度为0.28,难度为0.7097。

第9题考查考生概括分析各部分的表达侧重点和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参考答案:第一问(4分):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第二问(2分):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时间报道的侧重点不同。(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要求考生概括每则材料的中心,第二个问题需要文章以外的知识来回答。所以第二问,笔者认为已经属于F级探究能力的考查了。

概括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就用介绍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样的回答模式就可以了。

材料一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述新闻发布会的主题,第二自然段,介绍量子通信研究对信息安全的突破。第三自然段,介绍量子通信研究的内容以及重要意义。三个自然段的报道内容,都是为了突出第一自然段“‘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概括为: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那这个研究彰显了什么?学生很难回答到如参考答案“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这样的主题中心,材料一的文字介绍中没有强调速度的内容,只在标注的材料出处“(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其中“抢占”这个词体现了速度争先。彰显了“中国创造”,这个概括当然是对的,这些科研的突破,都彰显了“中国创造”。考生假如能够回答到“体现了我国科技研究的巨大进步”,这些研究对世界进步贡献巨大等等,也算是正确的。

材料二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潘建伟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侧重介绍了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讯领域的贡献,“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报道的内容倾向对“潘建伟”对未来研究的信心,通过他的转述,中国政府对研究的投入巨大。突出个人的看法和经费投入。

材料三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新闻的出处,第二自然段介绍“中国散裂中子源”实验设施的建成,日本科学家的评价。第三自然段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的努力。第四自然段对中国研究水平的评价。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第10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参考答案C。

这段话的意思是: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做了并州刺史。

分析四个选项,其实只需要辨析清楚两个地方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了。第一处是“芝坐爽/下狱”还是“芝坐爽下狱”,第二处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中的“志”是跟前面一句“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还是跟后面“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

我们来分析一下,“芝坐爽”,“坐”,因为的意思,最有名的例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芝坐爽”翻译出来就是“鲁芝因为曹爽”,稍有语法知识的考生,很容易指导这句话是不通的,马上就可以判断这样的断句是错误的,应该是“芝坐爽下狱”鲁芝因为曹爽的原因入狱。

“志”跟前句结合的话,后句就没有了主语,而放在前句是多余的,这样就可以马上确定应该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126737,占19.05%,选B的人数为128547,占19.32%,选C的人数为375001,占56.37%,选D的人数为34226,占5.15%。此题全省平均分为1.6912,标准差为1.4878,区分度为0.2661,难度为0.5637。

第11题考查考生理解文化类文言实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参考答案C。

“践阼”有两个义项,一是“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孔颖达疏:“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二是“即位;登基”,这个是引申义。选项中故意添加了“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这个前提限制,是不正确的。而ABD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所以答案为C。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48867,占7.35%,选B的人数为96337,占14.48%,选C的人数为220226,占33.11%,选D的人数为298921,占44.94%。此题全省平均分为0.9932,标准差为1.4118,区分度为0.1528,难度为0.3311。

第12题着重考查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参考答案B。

A项,概括语“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符合文章内容。“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即可概括出“鲁芝自小受苦”。我们细细看看鲁芝的仕途经历: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迁广平太守;迁大尚书,掌刑理;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征为光禄大夫。这样的仕途经历概括为“少有挫折”是正确的。分析句用了两方面的材料,均能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前句,“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见“(鲁芝)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后句“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见“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从前面列举的他仕途的经历,可以看出“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所以A项的概括和分析是正确的,不是答案选项。

B项,概括语“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是准确的,错误出在分析上,有细微的分析错漏。原文“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转天水太守”表明鲁芝在“天水任职”。“郡邻于蜀”这里的“郡”是指“天水”,天水邻近蜀地,“数被侵掠”的是“天水”而非“蜀地”。选项的分析“蜀地饱受侵扰”是弄错了。所以该项的分析是不正确的。作为答案选项。

C项,从原文“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证明“劝谏曹爽”是确有其事。概括语用“审时度势”来形容,抓住时机,是可以的。选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

D项,原文末“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 羊祜为鲁芝让位的这段话,足以看出羊祜对鲁芝的推重。“鲁芝洁身自好”既可以从羊祜的评价中看出来,又可以通过“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看出来。所以选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186074,占27.97%,选B的人数为167371,占25.16%,选C的人数为239012,占35.92%,选D的人数为71374,占10.73%。此题全省平均分为0.7548,标准差为1.3018,区分度为0.3141,难度为0.2516。

第13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

参考答案:(1)(5分)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译出大意给3分;“以”“先驱”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翻译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第二个是对语句大意的把握。

该句翻译的关键词,根据参考答案设定为“以”和“先驱”两词。“以”翻译为“凭借”“以……为凭据”“以……为根据地”“依靠”“依仗”等均可算正确。“先驱”翻译为“先锋”“先头部队”“先谴队伍”“头阵”“先军”“先驱部队”等均可算正确。

对句子大意的把握,把句子分为三个短句。

第一句“诸葛诞以寿春叛”,翻译的时候能够表达出“诸葛诞叛乱”的意思就能够拿到大意分。此处“叛乱”的主语是“诸葛诞”,有考生将主语翻译为其他,那就不能得分。

第二句“魏帝出征”,按照参考答案可以照抄不译,或者译文表达为“魏帝亲自带兵打仗”“魏帝出兵应战”“魏帝去讨伐”均可算正确。如果翻译为“魏帝长征”“魏帝远征”就不得分。该句主语是“魏帝”“魏明帝”“明帝”,若主语翻译为“魏宣帝”或其他人,就不得分。

第三句“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翻译的时候表达出“鲁芝率领文武官员应战”的意思即算正确。假如翻译为“鲁芝作为领头人”“文武官员为带头人”“鲁芝和官员去护驾”等则均不得分。

(2)(5分)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译出大意给3分;“履正”“素无”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跟第(1)小题一样,本句翻译的关键词按照参考答案,设定为“履正”和“素无”两个词语。“履正”,“履”强调“行”,翻译的时候要突出这是行为。翻译为“行为”“行事”“行为”“做事”“作风”“品行”都是可以的,翻译为“品格”“品行”“为人”等就不能得分。“正”可以理解为“端正”“正直”,不能理解为“公正”“正当”。“素无”解释为“一向没有”“向来没有”“从来没有”“素来没有”“一直没有”都是可以的,如理解为“平时没有”“平常没有”“平素没有”就不给分。

大意分为原因、结果两部分。原因:晋武帝对鲁芝的评价、鲁芝没有私宅;结果:皇上让士兵为鲁芝建房子。判断的时候就扣两个原因一个结果。

原因一:“帝以芝清忠履正”。翻译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帝”在这里是(晋)武帝,不能是魏帝、明帝、宣帝、先帝。另外“清忠履正”需要字字落实翻译,不能直接照抄。

原因二:“素无居宅”,“居宅”不能翻译为“居住地”,不能直接照抄。

结果:“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此处一定要明确是皇帝为鲁芝建房子,如翻译时缺少“为他”或者“为鲁芝”,又未补主语“皇帝”,如译为“让军兵建房子”,则属于大意不清,不给分。“屋五十间”,可以理解为“五十间房屋”或者“有五十个房间的大房子”,但不能理解为“五十间士兵的房子”“五十间房子做军营”“军营的五十间房子”等。

此题全省平均分为6.413,标准差为1.921,区分度为0.2703,难度为0.641。

(二)古代诗歌阅读

第14题 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参考答案B。

A项,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可以在诗句中找到,这样的描述是准确的。将这些行为解读为诗人排解心中苦闷与抑郁的方式是合理的,考生读诗歌,不一定了解究竟诗人心中有什么样的苦闷与抑郁,但是这种感受还是能够读出来的。李贺写这首诗是科举考试落榜之后,落榜事常有,但是李贺却是遭到了诬陷而落榜,心中的苦闷与抑郁就可想而知。

B项,与此项相关的诗句是“男儿屈穷心不穷”,这是不是“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引起较大的争议,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对“心不穷”的理解是关键。“心不穷”确实非“不得不接受”,但是从全篇来说,又有点这么的意思。那还是以诗人的表述“心不穷”作为判定的标准吧。从评卷的数据来看,这道题的平均分偏低,而且区分度为罕见的负值,确实是让考生比较纠结的答案。这个选项的设置值得命题专家再斟酌。

C项,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烟柳”与本诗的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是一致的,所以该选项的赏析是正确的。

D项,前两联,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是描写场景,发泄自己的苦闷与抑郁。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92898,占13.96%,选B的人数为48399,占7.28%,选C的人数为431379,占64.85%,选D的人数为87464,占13.15%。此题全省平均分为0.2183,标准差为0.7792,区分度为-0.0045,难度为0.0782。

第15题 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参考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最后两句诗“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诗句的含意,就要求答出诗句的表面意义和内涵意蕴。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很快就到来,感叹不遇于时,但又不敢沉沦,表达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勉励。

此题全省平均分为2.319,标准差为1.332,区分度为0.2694,难度为0.386。

(三)名篇名句默写

第16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参考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本题考查的内容分别出自《论语·为政》、韩愈《师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论语十二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韩愈《师说》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答案“樯橹灰飞烟灭”,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有两种版本,这些版本的内容都是通过了教育部的教材审查的,都是准确的,有科学性的内容,所以写成另一个版本的内容“强虏灰飞烟灭”也是可以。

此题全省平均分为3.837,标准差为1.767,区分度为0.4827,难度为0.64。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第17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参考答案B。

我们先看看语段内画横线部分句子有语病,语病出在哪里?“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对这个句子进行压缩,成为“船经历任务”“经历”与“任务”不能搭配。

A项“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经历”“航次和调查”仍然不能搭配。可以先排除了A选项。

B项“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执行”“航次和任务”可以搭配。

C项“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项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D两项单独表述都没有问题。

那BCD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修改最合适呢?比较一下,可以很快地选B,因为C和D都选用了“经历……航次,完成了……”的句式,这跟后面的“又完成了”造成重复。CD跟后面文字衔接以后就不合适了。

该项答案应该选B。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10607,占1.59%,选B的人数为103622,占15.58%,选C的人数为336196,占50.54%,选D的人数为213758,占32.13%。此题全省平均分为0.4673,标准差为1.0879,区分度为0.064,难度为0.1558。

第18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参考答案C。

语句补写关键是要跟文段中前后部分内容的衔接。括号前是“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后面的补句就要跟此句衔接,表达的是一种人的感受,这样可以淘汰B和D。继而考虑A和C跟后句的衔接,哪个更恰当。后句有一连串的实验室排列,补句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与后句重复,有点啰嗦。所以答案应该选C。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104172,占15.66%,选B的人数为24451,占3.68%,选C的人数为519576,占78.11%,选D的人数为16027,占2.41%。此题全省平均分为2.3432,标准差为1.2406,区分度为0.179,难度为0.7811。

第19题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参考答案B。

这道成语题,实际上是四对近义成语的辨析选用。

“一应俱全”,意为一切齐全,指应有尽有;“应有尽有”,意为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这两个成语基本是可以通用的,光看这对成语分辨不出哪个使用更恰当。

“一览无余”,意为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一目了然”,意为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两相比较,用“一览无余”更恰当。这样就定位在A与B两者之中进行选择。

“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办,像翻一下手掌一样;“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这两个成语没有什么区别,都可以用。

“东山再起”,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大洋一号”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没有失败之后重新再来的意思,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更恰当。

所以选B全都恰当。

全省实际考生665224人,其中选A的人数为35477,占5.33%,选B的人数为539896,占81.16%,选C的人数为54169,占8.14%,选D的人数为34647,占5.21%。此题全省平均分为2.4348,标准差为1.1731,区分度为0.3034,难度为0.8116。

第20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参考答案:示例: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每答对一处给1分,只指出错误,没作修改或修改有误,均不给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要回答好这道题,首先要对“书面语体”的要求要有所了解。书面语体是口语语体的加工形式,一般比较舒展、严密。书面语体是以书面形式为基本形态,用于正式的交际场合,合乎标准语规范的书面转换形式。

另外题干透漏了如下信息:这个文段是一则学校启事稿件中的一段,里面有五处不符合语体要求,题干直接点出了出错的数量。答题要求是把这五处不符合语体要求的地方找出来,还要进行修改。

第一处:“堵住”不合书面语体要求,可以把“堵住”改为“堵塞”。也可以修改为:“淤塞”“淤堵”“发生堵塞情况”“排水不畅”“被堵”等。

第二处:“管道”不合书面语体要求,可以把“管子”改为“管道”。也可以修改为:“水管”“下水道管”“下水管道”等。

第三处:“换掉”不合书面语体要求,可以把“换掉”改为“更换”。也可以修改为:“置换”“替换”“更新”等。

第四处:“打算”不合书面语体要求,可以把“打算”改为“计划”。也可以修改为:“拟在”“计划于”“将于”“预计”“预定”“暂定于”等。

第五处:“正遇上”不合书面语体要求,可以把“正遇上”改为“正值”。也可以修改为:“正逢”“正处于”“恰逢”“适逢”等。

此题全省平均分为2.01,标准差为1.4705,区分度为0.3843,难度为0.402。

第21题考查考生准确、有逻辑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参考答案:示例: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图是一幅思维导图,内容是关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思维导图涉及六个部分,分别是“环境分析”“自我分析”“个人定位”“发展目标”“操作策略”“评估 反馈”。要做好这道题,首要的是要弄清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这是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个人定位”和“发展目标”是编写规划的目标,要达到规划的目标,就需要有一定的“操作策略”作为支撑保障,还需要“评估反馈”,根据评估和反馈的信息,再进行修订。其次是要联系主题“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来联系组织语言。最后就是如何衔接好语言表达。

做题的重点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内容上,要把全部六个部分的内容都表达出来,不能缺漏。第二个是表述上,要准确陈述流程图中各步骤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关系。第三个是要注意语句前后衔接。

第四部分 写作

第22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既有考查语言运用的任务,又有考查考生对社会问题的探究能力的任务,所以能力层级兼有E级和F级。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除题干外)由材料、引导语、要求三个部分组成。

(一)作文题材料解读

2018年高考作文题与2017年高考作文题的选材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都是选取多则材料组合而成。不同的地方是2017年高考作文题的12个关键词是从横向角度来选取组合在一起的,2018年高考作文题则是从纵向的角度来选取组合在一起的。

1.材料从时间维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和未来的重大规划两部分。

这些是已经发生的事件: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这些是未来的目标: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样安排材料强调时代意识与未来的意识。

这里涉及两个未来重大规划,我们需要了解其内涵。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我国第一个100年目标。“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是我国第二个100年目标的第一步。

2.材料从内容维度来划分,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材料,另一类则是关于是社会、国家、民族发生的重大事件方面的材料。

(1)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材料。例如: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这两个材料强调的是个体身份意识和一代人的集体责任意识。

(2)社会、国家、民族发生的事件。例如:

“汶川大地震”——这是一次国家灾难,民族灾难,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遇到的挫折与挑战。同时也是检验我们国家的实力、民族的凝聚力、政府的应对能力的一个“机缘”。通过各界的努力,我们为汶川重建家园。

“北京奥运会”——这是新世纪我国举办的一次国际盛事,代表的是国家的世纪辉煌,在国际大舞台上树立国家形象。

以上两个事件并在一起,表示社会、国家既有挫折,也有辉煌。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这是代表国家高端科技的发展水平。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这些是涉及到民生建设方面的举措。表明了国家的共同富裕,拉近地区差异,改善民生条件的决心。

这两类三个事件并在一起,表明我国既重视高精尖科技的发展,也重视基础的民生建设。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这是代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二)引导语和写作任务解读

1.引导语解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引导语两句话,这是对材料内容的总结、提炼,也是对写作内容范围的引导与限制。强调四个内容,(1)际遇和机缘,(2)使命和挑战,(3)同行和成长,(4)追梦和圆梦。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际遇和机缘”和“同行和成长”属于一个层面;“使命和挑战”和“追梦和圆梦”属于一个层面。

2.写作任务解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个写作任务的表述,概括起来强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材料的重要性。你的联想和思考,你的写作都是要以作文题的材料作为基础的。要理解透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2)联想和思考是重要的生发内容。写作的目的不是让你复述材料,扩写材料,是要求你从材料引发出自己的联想与思考。写联想可以,写思考也可以,联想和思考都写,也可以。

(3)代入题目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这是写作的背景。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这是一个虚拟的情景,“时光瓶”“2035年开启”等等,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充分想象。

(4)读者对象感不可或缺。作文题目定位了写作者的身份,大概18岁的高考生;预设的写作对象,是2035年时18岁的一代人,不是其他年龄的人,一代人,不是个人。

(三)作文要求解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选好角度:我们的理解是:选好/角度,不是选/好角度。角度可以有以下几种:

(1)“标志性事件”角度: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标志性事件作为角度,挖掘这些标志性事件的内涵。

(2)“重大规划”角度:选择“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作为写作角度,联想和思考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等等。

(3)综合角度:既有“标志性事件”,也有“重大规划”方面的内容,联想和思考。

2.确定立意:

●必须从材料出发,关照现在与未来,强调现在与未来的关联。

●材料中的省略号如何理解和把握?第一是一个省略号,第二可以理解为分界线。

●可以从当代与未来的关系来立意。

●可以从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来立意。

●可以从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来立意。

●可以从代际传承,薪火相传的意义上立意。我们这代人的际遇和机缘,是上一辈人的使命和挑战,一代人的优越成长坏境是上一代人追梦、圆梦的结果。

3.明确文体:

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其他文体,不限制,但是选写的文体特征需要突出。

4.自拟标题:文章必须要有标题。

5.不要套作:文章要是为该道作文题目而写,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完成本道题目的写作任务上。

6.不得抄袭:

直接抄试卷内的阅读文段的,只给书写分5分。试卷外抄袭,需要提供证明,证明确实抄袭的,给10分。

7.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有意泄露个人信息的,登记核实,填写异样卷表格,向考试院反映。

8.不少于800字:每少50个字会被扣1分。

(四)对作文评分的把握

1.优秀作文要“四好”。

优秀作文,也就是54分以上的作文,评定的标准参考以下“四好”:

写作任务完成得好。对材料的阐释准确以及由材料引出的联想丰富与思考深刻;写作者定位明确,读者对象清晰。

思想内容好。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表达好。文体规范,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有亮点。或者思考深刻,或者联想丰富,或者有文采。

2.优良作文要“三好”。

优良作文就是48分-53分的作文,评定的标准是上述的前面“三好”。优秀作文与优良作文的区别在于发展等级项目有否“亮点”,引导考生写作文需要向思考深刻、内容丰富、有文采努力。

三、试题特色及评卷

(一)试题特色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广东),试卷结构稳定,内容上仍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个部分。试卷题型稍有变化,选择题全部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来命题,不再保留双项选择题。语言文字运用题,采用一个约500字整体语言材料命制三道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点安排在语病修改、语句补写、成语运用上,而且有关启事、规划介绍这些生活化学习任务的要求设计,更突出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试卷相关分值略有调整,表现在客观题分值下调4分,增加到主观题分值中。另一个微调是现代文阅读比古诗文阅读多设了2分。综合来看,试卷阅读总量、思维要求与2017年相当,是一份坚持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融通语文素养和能力实践,重视价值引领的语文试卷。

在今年的现代文阅读中,论述类文本阅读,突出问题意识,引导考生在时代氛围中进行思考与作答。文本选取《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从学术思想史的发展主潮中提炼出思考问题的模式、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凸显了正确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引导考生认识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文学类文本阅读,着力于革命英雄从容淡定与丰盈的精神特质,让考生感受赵一曼烈士革命的彻底、母亲的柔情、文人的雅致、战士的冷峻。实用类文本阅读,通过选取三个不同国家的新闻媒体对于我国“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消息的多个侧面的报导,引导考生把握新闻文体的特征,体会“新闻立场”,强调考生对社会的观察,对生活的参与。

古诗文阅读继续贯彻考纲“阅读浅易古诗文”的精神。文言文阅读选取了《晋书·鲁芝传》,继续着对前贤先哲垂范的传扬。该段人物传记文字浅显,故事性强。鲁芝勤读诗书,倾心革新,事业多有建树,又能审时度势、洁身自我。鲁芝诸多优秀品质以及文中羊祐谦让的美德,值得考生学习。古代诗歌阅读选取了李贺在落第之后自我排解的诗篇《野歌》,诗歌从感慨命运多舛到描写春天春柳摇曳,诗意颇为乐观,对考生加强人生挫折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时代气息浓郁,要求考生抒写自我成长与当代中国情境的深刻关联,在追梦、圆梦的畅想中体现“世纪宝宝”个体的思考和表达。要求考生既要紧密联系时代又要根植于考生自己的具体情境,能够在大中育小,小中见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非常重要。

从目前考生答卷情况看,总体得分与去年持平,其中客观题得分略有上升。考生对于体现生活化学习任务要求的应用写作有待加强,例如试卷中有关启事用语的修改,考生失分较多;阅读题大多考生的作答有针对性,但一定程度上作答模式化、滥用套语等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高分作文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在于考生怎样才能贴近时代与个体的关系,真实、真切、真情写出立意鲜明、表达得当的文章。

(二)试卷、试题评估指标分析

语文科数据统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