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航拍广东之潮州篇:品读古城潮州 传承千年文脉

句子大全 2014-09-04 19:36:44
相关推荐

文/金羊网记者 王漫琪 图/视频 宋金峪 梁喻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唐代大家韩愈描绘古潮州的名篇佳句,经历代传衍,至当代已然有了全新的注解:这里,全市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木雕潮绣巧夺天工,潮剧潮乐绕梁坊间,古桥古街将古城景色串珠成链;这里,高端陶瓷工业生产线引领产业升级,婚纱晚礼服风靡欧美名流,现代化食品加工产业、五金生产基地,为城市注入勃勃生机……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这正是潮州,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所在。

潮州市区一江两岸。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潮文化”发祥地成文物重镇

潮州又称“凤城”,素有“海滨邹鲁”“岭东首邑”之誉,自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起迄今1600多年,潮州一直是郡、州、路、府所在地。厚重悠长的人文历史,“潮文化”的发祥地,给这座古老的城市镶嵌上华丽而不失涵蕴的外饰。全市1345处文物古迹,包括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仅一条牌坊街,便串起开元寺、许驸马府、己略黄公祠、老城古民居建筑群、广济桥、韩文公祠等六座“国宝”级文物。

潮州八景之一:龙湫宝塔。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潮州广济门广济楼。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潮州广济门广济楼夜景。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走过独具特色的世界首座启闭式石桥广济桥,饱览“十八梭船廿四洲”胜景,穿过巍峨雄伟的广济门城楼,映入眼帘的便是广东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区。古城内街巷纵横有序,形成面积约1.4平方公里,揽括了“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等十条古街巷的太平街街区,是目前为止广东省唯一的一条国家认定的历史文化名街。人们徜徉于潮州古城,踱进潮绣、陶瓷、木雕作坊或大师工作室,领略潮州工艺的精巧匠心,沿街品尝地道的潮州小吃美食,随处可以邂逅上各种文化瑰宝,流连忘返。

潮州陶瓷。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潮州工夫茶。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行走潮州,古城之内闲适惬意,古城之外车水马龙,既能慢条斯理喝着工夫茶,也能体会城市高效快节奏。“慢与快”彼此交融,既是潮州这座文化古城优雅气质的体现,也是当代潮州在对标“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不断优化,干部群众“敢闯新路、敢创大业”的激情迸发出来的生动写照。

高铁潮汕站。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潮州大桥。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潮州大桥。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文化经济融合新时代再出发

品读潮州,会发现文化的精髓已深深根植入潮州的经济生活中,务实而睿智的潮州人始终贴紧文化为主线,努力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相融合,“潮文化”成为了助推潮州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融合传统潮绣工艺技法和欧美地区时尚元素为一体的潮州婚纱晚礼服,在世界服装界声名鹊起,潮州成为国内外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出口基地,获得“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的美誉,婚纱晚礼服成为潮州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传统陶瓷工艺上推陈出新,潮州陶瓷走出一条“日用陶瓷艺术化、工艺陶瓷实用化”的发展之路,成为国内最大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并被授予“中国瓷都”称号,陶瓷产业成为该市第一支柱产业。在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潮州鼓励传统艺术创新,引导民间传统工艺走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通过市场化运作,潮州木雕、潮绣、大吴泥塑等传统技艺形成良好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潮州古城区已有木雕工艺门市、作坊数百家,潮绣、木雕、手拉壶、泥塑等工艺品成为穗深收藏品市场的新宠。

潮州金漆木雕。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进入新时代,潮州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今年8月召开的潮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作出“1+5+2”的工作部署,坚持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统领,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污染防治攻坚等五项重点工作,强化深化改革、基层治理两个重要支撑,努力实现工作新突破。

潮州金山大桥。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新举措繁荣潮文化“融湾建带”

当下潮州,正在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近年来,潮州大力实施“文化+”战略,通过文化+产业、文化+城市建设、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扶贫等形式,促进文化和经济、产业融合,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经济新支柱,推动潮州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转变。

潮州广济桥“凤城之光”灯光秀。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许驸马府。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潮州广济桥“凤城之光”灯光秀。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潮州笔架山宋代窑遗址。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潮州凤凰山日出。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潮州凤凰山茶园。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潮州凤凰山茶园。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摄

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市新近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潮州文化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了30条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其中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半小时文化圈”。提升各类公共文体场馆建设,推动“三馆一站”提档晋级。实施市民公共文明素质提升计划,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创建“最美潮州人”品牌。打造文化遗产优势品牌,打造一年一主题“潮州文化节”“一校一品”“博物馆之城”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力度。加强文物和非遗项目保护管理,深挖笔架山潮州窑文化、潮州畲族文化、龙湖古寨文化、浮滨文化等特色资源。同时,着力打造潮州文化艺术精品,培育、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打造市内潮文化聚集创新平台、国内潮文化推介平台、海外潮文化交流平台,抓住“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推动文化“走出去”。

编辑:束孟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