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一段话 寄托生者对逝者的情

句子大全 2014-09-04 04:14:44
相关推荐

一段话 寄托生者对逝者的情 2017-04-03 01:03:34 华龙网-重庆晨报

清明时节,市民采用敬献鲜花和绢花等方式祭奠先人,寄托哀思。 东方IC

“看似一句话,实则是一生”,这就是墓志铭。近日,重庆晨报记者前往主城部分公墓陵园探访经典墓志铭时,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英年早逝者的墓碑上,大都篆刻了墓志铭,并以此概括了他们短暂的一生。

南山风景区佛头山下的南山龙园,目前有上万逝者在这里安息长眠。清明节到了,轻音乐伴随着扫墓者走进墓区,带他们回想故人生前的点点滴滴。

一个陵园文化氛围怎样?墓志铭多少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墓志铭文化,是殡葬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具文化内涵、最有遗存价值、最能体现心灵境界的一种特殊社会文化。

追思英年早逝者 感人

“这位姑娘走时还年轻,才20多岁。这位小伙阳光帅气,好可惜 ”人们在扫墓时,总有类似的叹息。在墓群中,年轻的重庆手风琴演奏家岳伟的雕像矗立着,因为劳累过度,14年前,这位年轻的音乐家离开了我们,长眠在南山龙园。

记者在龙园的墓群中发现,像岳伟一样英年早逝的人还有不少,他们中有普通市民,有公司白领,还有知名企业家。一位中年企业家的墓志铭上写着:事业,就是他的生命。旁边简单地交待了他的几个头衔。

这些墓志铭,或用一句话概括逝者短暂的一生,或用一段话、一首小诗对故人表达不舍和追思。它们并非出自名家之笔,也非学者的经典名言,但却是平凡百姓出自肺腑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一位恋人在女友墓前,写下这首伤感的诗歌,作为墓志铭:盈满心中的泪水,送你渐渐远去,你那温柔的笑容,敲打着我破碎的心,已经凋零的爱情花朵啊,该怎样去面对?分离越远,伤痛越剧烈,向着花开的方向祈祷啊,愿今生酸楚的爱情化作来世幸福的姻缘,长久,长久 他的女友离世时,刚满29岁。

另外一位市民为英年早逝的恋人写下的墓志铭,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思念和痛苦:我说如果哪天我们走散,就呼唤你的名字。因为不管你在哪里,你都能听见我的声音。那么现在你听见了吗?

在一位27岁离世的小伙子墓前,亲人们留下了这样两段话。第一段话用第一人称写下人生感悟:倘若,这世上从来未有我,那么,又有什么遗憾,什么悲伤。生命是跌撞的曲折,死亡是宁静的星。归于尘土,归于雨露。这世上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第二段话,亲人们对他追思:您带着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副俊朗的笑容走,愿您在天国快乐无忧,宁静安息吧!

子女缅怀父母 温馨

园区内的墓志铭,除了追思英年早逝者,最多的则是子女缅怀父母,这样的墓志铭一般都温馨感人。

“爸爸:你又出差去了?”这是一位女儿写给父亲的墓志铭,简单几个字道出了父女深情。

另有一位子女,在母亲墓前留下了一句经典:您对世界来说只是一位母亲,您对我们来说就是全世界。

还有的儿女,在父亲的墓上这样刻写:我们的父亲是一位极普通,极平凡的人,他这一生没有什么名垂青史的事迹,更没有什么流芳百世的名言留于世间,他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美德——实实在在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勤勤俭俭持家。

在一个双墓墓碑上,墓志铭是这样的:两个默默无闻的凡人,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像两枝连理,有缘相伴一生;如无尽春风,哺育儿孙成林。终于含笑而去,留下永存的音容,永恒的爱心,永久的思念,永无绝期的生命。

昨日,一位刚刚祭奠完亲人的女士说:在这里,她仿佛又看见了亲人暖人的笑容,又听到了亲人谆谆的教诲。本报记者 任明勇

故事 1

留英女大学生

墓碑上刻着生前写的小诗

南山龙园内,一块艺术墓碑,格外引人注目。墓碑上,有一首中英文小诗,是逝者楚毅自己2001年写下的。

小诗全文如下:我站在中国和英国的交叉口上,我有一个梦想,我愿做连接中英的桥梁,我将我的一生献给这两个伟大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我相信绿色代表着希望。

南山龙园负责人介绍,楚毅生前是一位知名的留英女大学生。旁边黑色墓碑上的《渝女英魂祭》,这样评价这位留英才女:嗟乎,楚楚动人巴渝女,毅毅感天英伦魂,娇娃楚毅聪颖丽质,博艺敏思,谦虚柔婉,善爱温情,志存高远,心境如练,品学兼优,报送学府,负笈英伦,才傲海内外。

曾任英国拉夫堡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的托尼·韦斯特威介绍,楚毅曾在拉夫堡大学就读经济学硕士,是一名有口皆碑的优秀学生,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楚毅留学期间,不仅学习成绩好,还和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她的去世,所有的人都很悲痛。学校董事会决定以她的名字设立一项奖学金。“以一个学生的名字设立奖学金,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托尼说,楚毅奖学金是英国大学中惟一以中国留学生名字命名的奖学金。

故事

2

亿万富豪

墓碑上刻下“身残志坚”故事

“自强不息辛勤耕耘,扶贫济困慷慨一生。”南山龙园内,一座有个性的陵墓格外引人注目,除了逝者的头像雕塑外,墓碑还描绘了他“身残志坚”的创业故事。

这位逝者叫汪显东,生前曾多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每次接受采访都和他慷慨解囊做慈善有关。有一次,他在解放碑接受记者采访,那次他获得了重庆市“十佳爱心使者”称号。

墓碑是这样“讲述”他的创业故事:他自幼残疾,童年苦难的人生经历,锻造出了从小自强不息,努力与生活抗争的坚强性格,自14岁起,他在渝北两路等地以卖白糕起家,开启了一个残疾人艰难的创业历程,擦皮鞋、搞运输、卖服装、先后从事娱乐、肉业、商贸、房地产行业,经过近20年的艰苦打拼,一个穷孩子拥有了资产上亿的企业。他的传奇人生经历,让人们记住了一个卖白糕的残疾青年。

对于他的慈善行为,墓碑上这样记述: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创办福利企业,解决残疾人就业,无数次捐资助学,扶贫帮困、乐善好施、修缮公路,多年以个人和企业名义向社会捐款500多万元,曾获“重庆市自强模范”、“十佳爱心使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等称号。

故事

3

一位母亲

给16岁女儿写下一段话

父母送给孩子的墓志铭也有不少。一位母亲给离世的16岁女儿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出生即与母亲相依为命,知事即立下理想壮志,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一心登上大学殿堂。未报答含辛茹苦的妈妈,然而求学之路坎坷不幸,致使你心理压力加重,病魔乘虚而入,但你念念不忘学业,妈妈还认为你是情绪问题,致使求医无效。正值花季的你却离开了心爱的妈妈,外婆问询后心脏病发与你相伴。虽然人生短暂且多磨难,壮志未酬成遗憾,妈妈相信苍天有眼 你的琴声,你的聪颖美丽、坚强、敏捷的思维,独特的见解,永远留存妈妈心中。

本报记者 任明勇

(原标题:一段话 寄托生者对逝者的情)

(原标题:一段话 寄托生者对逝者的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