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这首诗犯了个致命错误 为何还能千年流传?

句子大全 2014-09-02 10:18:09
相关推荐

一直觉得唐朝名垂千古的一流大诗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佳作频出,留下几百上千首诗歌的大佬,还有一种是作品不多,但却影响力极大的隐形高手。

例如张若虚,只留下了两首作品,但是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却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王之涣,传世之作只有6首,却跻身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之列,其中两首《登鹳雀楼》和《凉州词》都是耳熟能详的名作。

还有崔护也是存诗六首,但一首《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足以令他流芳百世。

盛唐诗人张继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枫桥夜泊》这首诗,也许后世早已遗忘了这个并不起眼的诗人。

《枫桥夜泊》这首诗影响力有多大呢?

可以说苏州的寒山寺、枫桥之所以能够成为无数文艺青年追捧的旅游胜地,全因张继的这首诗。

90年代风靡一时的歌曲《涛声依旧》,灵感来源就是这首《枫桥夜泊》。

而且不仅是中国,还有日本甚至其他亚洲国家都将这首诗编入小学教科书。

作为这首诗的作者张继,他在海外的知名度甚至要比李白杜甫大。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关于张继此人,史书中的记载并不多,只知他在天宝年间中过进士,与“五言长城”刘长卿颇有交情。

后世推断这首《枫桥夜泊》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很多文人为躲避战乱,逃到江浙一带,张继便在其中。

一个微霜凄冷的秋夜,张继乘一夜扁舟来到了姑苏城外,望着江南水乡幽美的夜色,听着不远处传来的钟声,他的心中涌起无限惆怅,于是便有了这首传世名作。

诗歌开头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落月、啼乌、霜、江枫、渔火,还有作者这个不眠之人,共同构成了一幅幽寂清冷的江南秋夜图。

在这孤冷的氛围中,流露出了诗人羁旅天涯的愁苦之情,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眼中所见正是他心中所感。

后两句诗人不再铺陈秋夜的景象,只选取了“夜半钟声”这一意象,反衬秋夜的宁静,以及诗人的夜不成眠。

至于诗人因何难以入眠,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全诗将江南水乡秋夜之美,诗人羁旅他乡的愁思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创造出了一种美到极致,又愁到极致,画笔难以描绘的艺术境界,妙绝千古。

也许是因为这首诗太经典,关注度太高,所以也留下了很多争议。

例如第二句的“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具体指什么?有人说是江枫桥,也有人说是江边的枫树,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还有第四句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北宋的文坛大佬欧阳修就曾提出质疑,“句则佳矣,奈半夜非鸣钟时”。

对于欧阳修的这一观点,后世也有很多人提出反驳,最有利的论据就是白居易、温庭筠等人都写过“夜半钟声”,所以欧阳修所言不过是少见多怪罢了。

最具争议的还是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根据常识,霜只会落在地上,不可能挂在天空,在空中的应该是雾气。

李白曾写“疑是地上霜”,范仲淹也有词云“羌管悠悠霜满地”,可见古代文人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那么张继为何却偏偏写“霜满天”,而他犯了如此致命错误,这首诗为何还能千古流传呢?

这就涉及到诗词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叫作“无理而妙”。

所谓“无理”就是指违背一般生活自然规律或者逻辑思维,而“妙”就是说这种看似无理的描写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轼曾言“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曾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对于张继这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很多人喜欢的是他所营造出来的意境,所以即使违背常理,依然觉得妙不可言,这就是诗词的魅力。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枫桥夜泊》这首诗?欢迎一起来讨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关注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