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西塔街道安图社区:责任谱就团结曲 爱心育成和谐花

句子大全 2014-09-01 16:43:06
相关推荐

安图社区是沈阳市西塔地区朝鲜族居民最多的社区,位于西塔街道最西侧,辖区面积0.19平方公里,共有9处院落、26个楼栋、115个单元。辖区内居民户籍人口2589户、7767人,其中朝鲜族”6户,2408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民委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我们社区始终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根本任务,立足服务、促进和谐,积极推动社区民族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辽宁省民委在安图社区召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现场会,安图社区被评为“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同年被沈阳市政府授予“和谐社区”的称号。

“大西门到西塔”

在这样一个朝鲜族占居民总数三分之一的社区里工作,需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语言就是沟通的桥梁”,语言不通畅,这座桥梁搭建不起来,双方就无法交流。为了能更好地为朝鲜族居民服务,增加对他们的了解,我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组织所有社区干部跟朝鲜族居民学说朝鲜话。这些朝鲜族的“阿妈尼”、“阿爸基”也非常乐意教我们这些学生,上课的气氛十分愉快,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趣事。一次一位朝鲜族“阿妈尼”教我们说“再见”这个词时,翻译出来的朝鲜族话的谐音十分像汉语的一句话:“大西门到西塔”,全场顿时笑声四起。台上的“阿妈尼”听到我们用这种方式记住一个单词,乐得都直不起腰了,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反反复复地重复着“大西门到西塔”这句话。原来,学习朝鲜族话可以如此地快乐!为了更好地与朝鲜族居民交流,我们每一位社区工作人员都努力学习朝鲜族话,认真地做着笔记,没事就捧着书练习说,遇到不懂的词就向身边的“阿妈尼”、“阿爸基”请教,而老人家总会乐呵呵地告诉我们。现在,我们12名工作人员可以说都是“朝鲜族通”,与身边的“阿妈尼”、“阿爸基”在日常交流中少了很多障碍。

2008年6月,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在居民中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我们社区里的英语老师主动提出教居民们学习“英语一百句”。听到要学习外语,“阿妈尼”、“阿爸基”特别兴奋,拿着笔和本早早就来到会场。老师在台上教,这些“学生”就在台下认真地记。当老师讲到:“北京欢迎您”这句话时,“阿妈尼”、“阿爸基”们就像是一群淘气小学生,大声地问:“老师,您知道这句话用朝鲜语怎么说吗?”老师愣了一下,紧接着笑着问:“该怎么说?”这一问不要紧,整个课堂像炸了锅一样,氛围顿时达到顶点,“阿妈尼”、“阿爸基”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告诉老师用朝鲜语该如何说。就这样,一场英语教学课变成了英语和朝鲜语的交流会。

对于居民的困难,社区从来不说“NO”

在为百姓服务中,社区坚持以少数民族群众需要为导向,以少数民族群众满意为准则,不断做精、做细服务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情超出社区的职能范围,解决的难度很大,但我们总会想方设法帮助,从来不对居民说“NO !金万哲是我们社区的一名肢残居民,由于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住房条件极其恶劣,爱人也离开他不知去向,他曾一度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看到金万哲这样,我们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一位居民在安图社区里孤立无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为金万哲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暂时缓解了他生活上的困难。然后积极联系房产部门,为他争取到一处廉租房。即将从狭小阴暗的小窝棚搬到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金万哲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可一想起自己那条残疾的腿,金万哲的心再一次跌入谷底。三楼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一、两分钟就能走到;可对于腿部残疾,走路艰难的金万哲来说,每天上、下楼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对于这个困难,金万哲话到嘴边又生生地咽了下去,因为他知道,社区为他争取到这个廉租房已是费尽周折,顶着酷热的天气,骑着自行车一趟趟地往返于各部门,才将所有的手续办完。如今房子近在咫尺,却被几十个阶梯给挡住,怎能不让人着急?细心的工作人员捕捉到了金万哲微小的表情变化,读懂了他的忧虑。事后,当我们了解到住在邻楼一楼的住户也是我们安图社区的居民时,社区的工作人员积极与她沟通,促使一楼的住户同意与金万哲交换房子。如今,生活、房子、工作问题都得到解决的金万哲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都笑眯眯的,逢人便说:“社区就是我的生命稻草,没有社区,就没有今天的我!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区!”

都玉顺是位鲜族老太太,儿女在国外工作,不在身边。2006年的夏天,老人突然头晕,双脚瘫软,倒在地上。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后,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就向朝鲜族医院跑去。打过点滴、吃完药后,老人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可我们却丝毫不敢松懈,轮流把守在老人身边。熬姜糖水、喂饭、换洗弄脏的衣服,照顾老人整整三天三夜。当老人的亲人得到信赶回来后,老人却紧紧地拉着我们的手,老泪纵横,哽咽地说:“孩子呀,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呀!”

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少,无论是汉族还是鲜族,只要是生活在我们社区里的居民,都是我们的亲人。怀揣着这份心意、这份感情,我们与这里的朝鲜族居民幸福融洽,和谐相处。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安图社区里有非公有制企业134家,其中朝鲜族非公有制企业就占一半。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社区把为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韩资、朝资企业服务,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职责。社区专门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暨少数民族及外来人口服务站,设立了服务办公室、服务热线和联络员,建立服务网络和服务流程,不仅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推进企业与外来务工人员无缝对接,先后为328名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再就1U服务400余人次,买现了企业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双赢”。同时,社区还密切关注企业中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他们每年进行免费体检和推荐治疗,进一步提升了驻区企业和少数民族群众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居民韩松兰在社区里经营一家食品店,生意创立初期,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伙计而始终兴旺不起来。社区了解情况后,按照求工登记手册逐人打电话,积极为她寻觅人选。对应征上来的人员,社区首先把关,了解每个人的自然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工作经历等,哪怕只有一点点的疑虑,都不会推荐给韩松兰。找到了满意的伙计,韩松兰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外卖生意也多了起来,韩松兰为此十分感动。看到社区没把自己当外人,这么认真负责地帮助自己,韩松兰也桃李相报。每次社区停水,她总是第一时间来到社区,告诉大家:“大家用水到我家去取啊!”一次,一位鲜族居民给社区送来许多包饭用的叶子,可我们并不认识这种叶子,更别提怎么吃了。韩松兰看到后,乐呵呵地说:“把叶子给我,我告诉你们怎么吃。”第二天,我们看到韩松兰送来了已经用叶子包好的饭,香喷喷的。大家知道吗,单是这些叶子就将近有七、八斤,一夜的功夫,韩松兰将所有的叶子全部包上了饭,煮熟了给我们送来。这每一片叶子上都承载着朝鲜族居民的深厚友谊,这每一份包饭里都包含着朝鲜族居民对我们的关心。

张赞龙是我们社区里的一个鲜族孤儿,从小失去了家人的呵护、家庭的温暖。长大后与人打架入狱,出来后没有房子住,更没有单位愿意接收他。在我们眼里,张赞龙与自己的孩子一般大小,看到孩子这样自暴自弃,不为社会所容纳,所有的社区人都非常着急。当务之急,是要帮小赞龙解决住宿的问题。我们把社区里的办公桌椅拼凑到一起,临时搭建成一张床,让小赞龙晚上住在社区办公室里。另一方面,大家分头行动,帮小赞龙联系工作单位,沿着街巷一个个地寻,一家家地问。由于小赞龙从小特立独行,对外界十分敏感,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做事很激进,社区干部就轮流开导他,给他做思想工作。对于这个孩子,社区所有人都拿出十二分的爱心对待。大家自掏腰包给小赞龙买来牛奶、水果、衣服、生活学习用品,给他补课,与他谈理想,带他参加公益活动。慢慢的,人们发现小赞龙变了,变得懂事了,变得热情了,变得爱说话了,变得爱劳动了。当小赞龙临出国时,社区里的这些“妈妈”们都哭了,就好像自己的孩子要离开自己远行一样;当小赞龙回国后,社区里的这些“妈妈”们又哭了,但这次却是喜极而泣,因为我们的孩子回来了。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一个生命的茁壮,一个希望的诞生!

金达莱花在这里盛开

安图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各种基础设施陈旧落后。2003年起,在和平区民委和西塔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帮助下,社区对院落进行了改造,铺设了柏油路面,栽种了花草树木,自筹资金配备了保安人员,实行全天候值班。从前社区没有专门的百姓娱乐场所,居民们只有到附近的公共场所活动。遇到天气不好,连门都出不了。为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社区先后建起了民族团结图书室、老年人日间照料室、健身活动室、医疗保健站等服务设施,使少数民族群众读书学习不用出社区、健身娱乐不用出社区,生活在社区的幸福感、归属感越来越强。2007年,社区租下一间二百多平方米的房间作为百姓的活动室,里面摆放着乒乓球、健身器材、DVD、腰鼓等,可乐坏了鲜族的老人们。无论刮风还是下雨,老人们都会兴致勃勃地到活动室活动。不仅如此,老人们还像学校里的学生一样,排好值班表,轮流负责当日的卫生,悉心整理活动室。为了庆祝拥有自己的活动室,老人们自发组建了“金达莱”艺术团。他们说,金达莱是坚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将艺术团命此名,是对社区表达一种感激之情,他们要让金达莱花在安图社区里灿烂地开放。

每逢重大节日,社区总会精心设计、搭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增进不同民族居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各民族居民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每次开展活动,朝鲜族居民总会穿上民族特色服装,带来亲手制作的拌菜、打糕、米酒;汉族居民会带来红烧肉、烧茄子、水饺等,大家互相品尝,同欢同乐,宛如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社区还在115个楼道里设置双语板,上面用汉、朝两种文字写有各种温馨提示、邻里格言、生活小常识等。“远水不能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人”、“小区是个大家庭、和谐相处好邻居”,还有如何制作辣白菜、紫菜包饭怎样做更好吃等等。居民每每上、下楼时,都会驻足观看,这俨然已成为安图社区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家和万事兴

团结是福,稳定是福。我们社区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工作的主线,积极引导广大居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促进民族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吴岩红和林春玉是住在楼上楼下的邻居,这一汉一朝两家人关系好的让人嫉妒,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关系老铁了!2008年朝鲜族居民林春玉刚刚搬来时,一次因事要出门,临走前将3000元交给楼上的吴岩红的爱人,拜托他帮忙交采暖费。吴岩红回来知道事情后直埋怨爱人,“你胆儿可真大,对人家一点都不了解,怎么敢收这么多钱?”吴岩红的爱人老李听后挺委屈,“人家信任我,我当然也相信她。她一个人在外面,咱能帮就帮呗。”为了不耽误林春玉冬天取暖,老俩口第二天就拿着这3000元钱为林春玉交了采暖费,为此还将早已安排好的旅行计划给推掉了。

林春玉的自来水管、家用电器坏了,吴岩红就会让儿子过去修理;林春玉每次做好吃的总会单独盛出一碗给吴岩红送去。只要走在外面,这姐妹二人总是手拉着手,就像一对亲姐妹。吴岩红的爱人老李也总是开玩笑地说:“你俩这么好,我瞅着都嫉妒。”

社区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是汉族居民还是朝鲜族居民,都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大家亲如手足,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和谐融洽。

民族工作无小事,工作必须实打实

为了做好社区民族工作,我们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的社区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社区干部、驻街单位领导、社区少数民族代表等,负责组织开展社区民族工作。在此基础上,社区从实际情况出发,更加注重发挥社区少数民族代表、居民组长和社区志愿者的作用,聘请56名单元组长、大院院长为联络员,形成以居民为点、组长成线、社区是面的民族工作管理网络,把民族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居民中,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全覆盖。

社区民族工作无小事,决不能走过场,必须要实打实。为此,社区明确提出“进家、到人、入心”的工作标准,推动社区民族工作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进家,就是要让民族工作走进每个少数民族家庭,真正做到宣传发动到位、思想教育到位、走访慰问到位、提供服务到位;到人,就是要将民族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少数民族群众身上,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家庭状况,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入心,就是要使民族工作深入到每一名少数民族群众心中,通过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切实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在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不断深化各民族心心相印、亲如一家的感情。

安图社区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民族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将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纳入社区党建统一规划,通过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把走访慰问作为联系少数民族居民的重要手段,坚持做到“四个必访”,即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发生纠纷必访、遇有困难必访,帮助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获得居民的好评。社区还广泛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学说一句朝鲜族语,学唱一首朝鲜族歌曲,交一个朝鲜族朋友。社区干部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居民家中联系谈心、沟通交流,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加深感情,广交民族朋友,为促进民族团结与社区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国家民委网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