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哪些丰富文化内涵被忽略了?

句子大全 2014-07-28 04:47:51
相关推荐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过去,人们一听到这首童谣,就会想到端午节。然而,如今端午节似乎已经成为粽子的代名词,有时在媒体上还会看到赛龙舟的消息,可却往往忽略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者 赵浩然 贾钫然 石磊 于金玲

“端午”是否应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赵浩然(15岁)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过去,人们一听到这首童谣,就会想到端午节。然而,如今端午节似乎已经成为粽子的代名词,有时在媒体上还会看到赛龙舟的消息,可却往往忽略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现在的端午节好像过得一年比一年淡了。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点包好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叫屈原的诗人外,对它蕴含的其他意义知之甚少。而相反地,青少年却好像更热衷于过诸如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外来的节日。

为什么“洋节”能大行其道呢?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实2005年,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入选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名录被认为是“抢”了我们的端午节,当时不仅引发轩然大波,而且带给了我们巨大的冲击与反思--端午节不只有吃,不只有粽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历史的长河沉淀,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后来人们想出用苇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和心愿。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是祭祀仪式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活动。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端午节还有给小孩佩香囊的习俗。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传说可以动人,而其中蕴含的情感更加感人。端午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我们应该多注重开掘、整理、充实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使传统节日焕发出其独特的迷人魅力,这样的端午节才能真正成为任何其他国家都“抢不走”的民族节日!

本文作者男,出生于2000年10月,现就读于北京五中分校初三(12)班。

端午节难道只是吃粽子吗

贾钫然(17岁)

农历五月初五,亦称端阳、端午。

印象中的端午节,应该是家里的老人坐在凳子上,在白花花的淘米水中舀出一捧糯米,放在预先备好的粽叶上,包好,缠线,过程精细而又漫长,却也不失为一种乐趣。而更为简洁省心的,就是小长假的前几天,去稻香村买上几个,在难得的三天假期里朦胧醒来的早晨搁在锅里一煮,至于哪天是端午,自己好像也搞不明白,今天?还是明天,总之是这三天里的某一天。哎,不管它了,继续吃我的粽子吧。这大概就是现在的端午,不知还有谁会想到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天,我们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绝望而又悲痛地长眠于汨罗江中,而他又带给了我们多么永恒而不朽的记忆?

追根溯源,这的确是这个传承千百年的节日来历:屈子放逐于汉北,郢都沦陷,在途中发愤而赋离骚,回忆情感激荡,心境复沓纷至,倏生倏灭,又叹奸佞之当道,哀民生之多艰,同时因楚国陷入 “皇舆之败绩”的岌岌可危之境深感愤恨。屈原,一个千百年前美丽而又悲伤的故事,在此时欲为我们血淋淋地剥开自己的一片赤诚,而端午节在我们眼中似乎只有粽子。

屈子的故事在汨罗江畔继续诉说,而无奈现实早已远去。这种“远去”,难道是必然的吗?在江畔倾听诉说的人先后离去,在信息交流繁忙得喘不过气的时代,在我们忙得来不及静心思考的时代,端午节留给我们的文化价值似乎已经少得可怜。然而,正是像端午节一样的专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启示,构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构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体系,构成了只有身上流淌着中华血脉的人才能体味与理解的中国气息。端午节文化价值的丧失,折射出如今的我们已丧失了太多传统文化感知,好在粽子作为这一文化的载体在传承中还起到些许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知道端午节不仅仅有粽子,更有我们对某一种精神文化的共性认同,一种只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1998年12月,现就读于北京市166中学高二(1)班。

端午节为什么过得越来越没味儿了

石磊(17岁)

今日端午,我的心头却不由得一紧。一个声音仿佛正响在我的耳畔:我们的端午节为什么过得越来越没味儿了?

就像城市人看着身旁过往的车水马龙,疲惫的脑袋歪在公交车玻璃上,想着自己要是一名庄稼人,生活会不会是另一种滋味。不可否认,现代的都市生活在为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把它的来路擦得模糊了。而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再从过去寻找那些不曾触及的美好,对于现在和未来,我们却不曾想要去把握和企划。一在现世中遇到诸多不顺,就向过去奔驰而去。这本质上来说是对时代的背弃。世界的车轮终究是要向前滚动的,所以说与其怀念失去的东西,还不如努力留住它。

不论端午节还是其他传统节日,我们最不应失掉的就是情怀。纵使今夕何年,物是人非,我们虽不能挽着爷爷奶奶的手挤入人头攒动的河畔,为身穿红衣、头裹白巾奋力竞舟的男儿们摇旗呐喊,但这朴实无华却饱含沧桑的庆祝方式应在我们的心中发出厚重的回响,这是劳动人民火热的情。虽然现在的粽子包装得花里胡哨,但我们所要看到的是剥开一层一层粽叶,人们为屈原所吟唱的赞歌。未曾身临其境,却能产生同样的感受,这便是端午节的情怀。

迅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已让我们失去许多原本纯真美好的事物,节日的味道在城市中越来越淡。亲手包粽子的大多是安度晚年的老年人。年轻人在端午,大多是去超市买几箱品牌粽子,相互送礼,拉拉关系吧。或是去父母家吃吃饭,趁端午节假日赶快看看家人。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一听到端午,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终于放个小短假了,能在家歇会儿,看看书,玩玩游戏。不仅是端午,我想更多的传统节日也是这般情境吧?虽然端午是节假日,但是请不要把它当做一个多歇一天的周末!

我为此担心,但我坚信我们不会失去端午。朴实的端午情怀在快节奏城市生活的压力下变得更为难能可贵,如城市里的人向往山水。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可以让我们放松一下生活或工作的脚步。这种饱含智慧的民俗纪念方式,何尝不是一种亲切的人文情怀!

本文作者男,出生于1999年4月。现就读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二(5)班。

“端午”的习俗为何能传承千年

于金玲(13岁)

每年的端午节,我的记忆便沿着汨罗江出发,穿越五月的天空,与艾叶一起,将根扎进端午节中,希望唤回那伟大的诗魂。汨罗江上,风起云涌,龙舟竞划,是一个传承了2000多年的民俗和传统。

每年的端午节,我的思念便沿着汨罗江出发,这是一个伟大的节日,这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节日,与鸟语花香有关的气息在大朵大朵地滴落,爱国的壮志和豪气则笑傲风云。伟大的诗人,永恒的诗魂,千百年来一直荡漾在汨罗江上,每一朵浪花,都是屈原喷涌的诗行。为了伟大的民族,屈原纵身跳跃出历史的高度,农历五月五日,这个令后人永远思念与怀念的日子,成为世人永恒的仰视。

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取出屈原的《离骚》读上一读,发一发怀古之幽情,掬一把仰慕哀婉之泪。“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有着对楚国的一片赤诚忠心:“余故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其执“迷”不悔的决心尤其令人肃然起敬,扼腕长叹。同时,他还有着对误国奸佞的痛恨之情,有对年轻一代堕落的痛惜无奈之情,有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之情……诗人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中最感人至深的是诗人百折不屈、慷慨赴死的从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端午节的习俗为何能千古传承?或许正是缘于节日中那种深邃的、激励着我们奋进的爱国情怀……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2002年7月,现就读于吉林省舒兰市第22中学初二(1)班。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