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商鞅》再演印证好作品的生命力

句子大全 2014-07-21 14:33:16
相关推荐

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17原创演出季重头戏,大型历史话剧《商鞅》结束上海9场演出后,又于3月15日起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连演4场,场场爆满。这也是《商鞅》走过的第21年。

时隔多年,话剧《商鞅》再现剧场,依然魅力不减,还能引起如此轰动和强烈反响,围绕该剧原著、舞台呈现等诸多探讨依然刷遍京城戏剧人的朋友圈……这是一个令人欣喜而又值得思考的现象。

当年商鞅的主角扮演者尹铸胜已经从上戏小帅哥变成了中年大叔,导演陈薪伊和舞美设计黄楷夫也凭借这部《商鞅》一作成名,至今该剧的导演手法和舞美都成为舞台范本被戏剧学院当成教材。编剧姚远,在此之后还写出了电视剧《历史的天空》、《青春四十》等力作……这些,从一个侧面映衬了《商鞅》当年的创作班底之深厚,以及各种影响之巨大。

而《商鞅》从2001年至今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国家级舞台艺术的最高奖项,更荣获过“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则充分证明该剧是一部高质量、严水准、有深度的话剧作品,从中也可找到该剧此番再演依然火爆的一些原因。是的,任何一部作品,只要用心去创作,忠于艺术、忠于观众,真正走进了观众心坎里,那必将成为精品,而且历久弥新,长盛不衰。

无独有偶。2007年作为湖南卫视开年大戏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时隔十年之后,于去年底再度在优酷视频等平台播出,依然受到剧迷追捧。“连我这个对古装剧从来不感冒的人都能喜欢上的良心剧”、“暴露睡点也要发一下,有生之年系列”、“对画质特别挑剔的我,不惜忍着标清也要看完的,看完之后不过瘾还去买了书和大明纪事”……网友们的点赞与好评,在网上此起彼伏。

一部作品,经历很多年时间,还能够拥有市场和受到观众欢迎,是很难得的。而这,也应该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与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这是对经典的诠释,也是创作的标杆,值得文艺工作者们铭记。

这些年来,新推出的文艺作品很多,但有多少能成为经典,乃至不断再演、重播呢?每年寒暑假,相关电视台总会播出《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奇怪的是不但无人反对,而且不单是孩子们爱看,大人们也乐此不疲,一遍遍“重温”。这既是当下缺乏好剧的体现,也是该剧作为经典散发魅力的写照。经典,确实是永恒的。

如何创作出能成为经典的作品呢?这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刻思考,努力去做。至少说,应有对艺术和观众的敬畏之心,而不能随心所欲,甚至随波逐流。现在有不少创作者完全被利益左右,不但无心打造精品,甚至投机取巧,不择手段。动辄发生的剧本抄袭、抠像演出等风波,在很多人看来是丑闻、耻辱,可在某些人看来却是小事一桩,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甚至还有将风波当炒作机会的。结果是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不说,还带坏了行业风气。

更有甚至者,还有一些人无视历史、无视现实,盲目追求轰动效应,挖空心思打造“雷剧”、“神剧”等不真实的作品。“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情节也能在作品中出现,甚至有人要给焦裕禄写“三个女人”……这些触碰底线、丧失良知的创作手段,怎能推出好作品?更不要说精品、经典了。而这些让人不齿的做法,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完全背道而驰,不能不引起警惕。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然而现实之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备受争议的“用替身”现象,使得影视圈的“小鲜肉”们置身风口浪尖,处境好不尴尬。而很多老戏骨,却是坚决不用替身的,他们对演戏有一种执着劲,绝不会偷懒。话剧《商鞅》从酝酿创作,到搬上舞台,前后经历了15年时间。正因为时间充足,才能够进行细致的打磨,去伪存真,精益求精,使得作品的人物及情节树得起、立得住、站得稳。如果像现在某些人这样,迫不及待,偷工减料,甚至弄虚作假,能成为精品,乃至过了21年再演,还是座无虚席,好评如潮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