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不足二百米高的陉山 为啥是一座巍然屹立的文化名山?

句子大全 2014-07-13 10:20:08
相关推荐

中学时代,校园外横亘着一条绵长的铁路,一列满载红石的列车从陉山脚下轰隆隆驶过来,又徐徐驶向遥远的南方。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我们常常结伴在铁轨上行走。铁轨下堆积的红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棱角分明,没有任何东西粘合,却能够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它们历经严寒酷暑,饱尝疾风苦雨,承受千万次的碾压和碰撞,位置不变,容颜不改,令莘莘学子们叹为观止。

那时候,国道、省道都铺上了柏油路,而村庄里的泥土路仍然坑洼不平,一遇下雨天就难以行走,给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村民们就地取材,从陉山采石场拉回来价格低廉的碎石渣,厚厚地铺上一层,不仅承受住了车辆的重压,而且避免了雨水浸泡后的泥泞,成了那个年代最流行的“石子路”,为村民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充当道路基石的高硬度、耐腐蚀的红石,就来自家乡西北边缘唯一的一座陉山之上。它们曾是庞大山体的一部分,或屹立山巅,或悬挂山腰,显赫而高贵。一旦更换了位置,赋予了新的使命,它们又会手牵手,肩并肩,默默伏下身子,匍匐在枕木、车轮、马蹄和人的脚下,甘当铺路石子,彰显出勇于担当、忍辱负重、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红石精神”。

睹物思人。看到陉山的红石,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与陉山息息相关的故事,与红石精神一脉相承的人物。

陉山之巅,耸立着一座高不足两米的坟茔,乱石覆盖,杂草丛生。如果不是旁边墓碑上的文字,没有谁相信这里埋葬着一代贤相。一座三间瓦房的小庙,供奉着子产的塑像,看上去简陋破败,萧条荒凉,心中不免一阵酸楚,但香火缭绕不绝,子产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形象代代铭记,世世相传,倒也给人些许宽慰。

身为郑国大夫的子产,从不考虑个人荣辱得失,心里时刻装着国家和百姓。为政期间,他封沟洫、作丘赋、铸刑书,不毁乡校,公正执法,锐意改革,廉政为民,强盛了国家,富裕了百姓,而自己却“家无余财”,死后竟凑不出一口棺材钱。难怪圣人孔子听到子产死讯,大哭不止,高度评价他“古之遗爱也!”

子产死后,儿子遵照他“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的遗嘱,将其背到陉山顶上,埋进乱石堆中。玉帝知悉后,派炼石仙母运送石头为子产建墓。仙母头顶石头披星戴月运了好几趟,最后一趟,刚到山腰恰逢鸡叫,变化不及就化为石头凝固在悬崖边,被称为一道景观“老婆顶石”。如今“老婆顶石”已不再完整,而这个美丽的传说却历久弥新,传承人们对子产的敬仰和爱戴。

“参差石影晚霞轻,一点流光曝地明。疑似国侨赤肝胆,日随荒冢献晶英。”清代旅行家张秉忠游历陉山,被子产的廉洁感动,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陉山晚照》。也因为此,“陉山晚照”被誉为长葛古八景之首。

陉山脚下不远处的幸福湖畔,矗立着一座新建的燕振昌纪念馆,每天都有大巴车载着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前来瞻仰学习时代楷模燕振昌的事迹。燕振昌是一位平凡的村党委书记,但他又是一位极不平凡的基层干部。他的超人之处在于,有机会吃公家饭,顺利走上仕途,他却“坚信农村也能干出大名堂”,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44年,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呕心沥血。他有条件让自己率先富裕起来,而他却选择了带来村民共同富裕。从改革开放初期,他就率先带领村民搞副业、办工厂、建学校和敬老院,把昔日贫穷落后的水磨河村变成了今天远近闻名的亿元村、明星村。44年的村支部书记履历,表明了他不忘初心、不畏艰难、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的博大胸怀和坚强意志。94本日记,见证了他一心为民的点点滴滴,也丈量出他甘当铺路石的精神高度。他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当代基层干部的人生价值,书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华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把你举过头顶。”燕振昌遗体下葬那天,全村男女老少数千口人自发前来送别,哭声一片,苍天垂泪。他的事迹感天动地,被市、省乃至全国树为榜样,评为“全国十大感动人物”,中央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赞为“时代楷模”。政府还专门修建了燕振昌纪念馆,让他的精神永放光芒。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陉山高度不足二百米,却因为一代贤相子产的精神高度,成为一座巍然屹立的文化名山。幸福湖面积仅有一百多亩,却因为时代楷模燕振昌的人性光辉,成为碧波荡漾的致富之源。生于斯,葬于斯,他们和陉山上的红石一样,不论自身多么渺小,只要伏下身子为人民服务,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作者:张留周)

看完如果觉得不错,动动手指点个

↓↓↓再走呗……

来源:长葛头条 编辑:凡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