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8位科研女性分享:如何在男女比失衡的学术圈“乘风破浪”?

句子大全 2014-06-19 22:56:44
相关推荐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先前的报告数据显示,女性占全世界科研人员的比例不到30%。

一篇今年发表在PNAS的研究中,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黄俊铭博士和他的合作者们

进行了一项题为

《不同国家和学科的科学职业中性别不平等的历史比较》的研究。

研究中通过整合各种数据库(Web of Science及Microsoft Academic Graph等)的信息,重新证实了现阶段女性在科研人员中占比较低,并且这一现象在不同主流学科中都不同程度的成立。既包括数学、物理等传统印象中认为男性占优的学科,也包括心理学等通常认为性别差异不明显的学科。

学术界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始终存在,也有不少研究对此表示关注,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够得出很令人满意的结论。这块空白如今有所填补:黄俊铭博士及其合作者,整合并运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数据库,进行了一项题为《不同国家和学科的科学职业中性别不平等的历史比较》的研究。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在学术界女性始终不是主流。在黄俊铭等人调查的数据集中,通过查找姓名字典的方式推断论文作者的性别并加以区分后,总体的女性占比勉强超过四分之一。虽然每年发表论文的作者中女性占比在持续增长,从1945年的12%上升到2005年的35%,但仍然远远少于男性。

在本次采访中有女性科研工作者同样对于某些领域内的男性主导有深刻的体会:

“深切的感受是回国以后参加第一个领域内的讨论会,会上全部报告嘉宾皆为男性。除了这个特例以外,在评审或其他科研相关会议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仍然相差甚远。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科研领域内的性别差异问题,一直是热议的话题。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社会学问题多过于科学问题。”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科学家涌现,给这个群体带来了信心:

“相信在每个领域,男性主导的现象都会存在。一般,人们对男性家庭参与度的期望很低,认为男性对工作的投入度高于女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女性在工作尤其是科研工作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尽管女性科学家获得同样的成就通常需要付出几倍于男性同行的努力,然而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科学家不断涌现出来,这给人希望和信心。”

Frontiers 一直对于女性科研工作者保持着关注,借着《乘风破浪的姐姐》综艺的高关注度,我们通过采访8名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科研女性,了解她们的科研心路历程,让行业内外更加关注科研女性们的心声,感受她们是如何“乘风破浪”的。

在本篇内,她们分享了自己“乘风破浪”的经验,为后浪们提供了一份“出海指南”。

Q:您为什么会选择进入科研行业?

傅君芬:

首先是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心很强并且喜欢钻研的人,尤其是对自然界的生物抱有浓厚的兴趣,经常可以观察蜻蜓、知了等小动物很久,观察他们的结构、行为等,当时就觉得生命很神奇,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想要进一步探索生命背后的奥秘;其次是由于我本身是一名儿科的临床医生,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去发掘背后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临床诊疗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因此临床是不能和科研脱离的,否则就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

徐锦:

首先是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其次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看到很多沉浸在科研工作乐趣中的前辈。例如我的我博士导师和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忘我,让我非常的羡慕。在我不断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科研工作的时期,有一位姐姐,也是隔壁实验室的亦师亦友的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让我不再纠结,坚定了从事科研的决心。作为年长我几岁的女性学者,她的经验和建议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受益匪浅。

李琦:

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我的个性。从小到大,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事情总是好质疑、爱问个为什么?我总是对 “权威”或者“书本”里的所谓真理提出质疑。另一方面我觉得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我看朱滢老师写的《实验心理学》,里面有很多实验我都特别喜欢。特别让我激动的是看到傅小兰老师通过精巧的设计独立钻石棋解决问题,实现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那时,可能就埋下了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的种子。

李晓:

主要受我的研究生导师赵茹茜教授的影响。十五年前,本科毕业时,怀着对踏入社会的抵触,抱着不浪费保研名额的心态,我决定攻读赵老师的研究生,从此一入“科”门深似海。赵老师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对一切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赵老师逻辑思维严密,做事果断利落,这深深地吸引了对未来一片茫然的我。我的人生目标逐渐清晰,我决定要像赵老师一样,做一个优雅、博学、睿智的人。此后,我博士毕业,顺利进入一所高校工作。在工作中,我结识了更多优秀的女教授、女研究员,她们温柔而坚定,传递信心和力量。

吴南:

父亲从小教导,加上转博的时候家里人要求读博士,但是自己真正体会到科研的乐趣是在博二以后,自己是在博士后期间是立志从事科研。

付彩云:

我进入科研行业是受到我导师王锐院士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郑小梅:

在大学期间,有幸聆听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吴乃虎教授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遗传学系黄美娟教授讲授的基因工程原理这一门,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未来的研究方向。吴乃虎老师与黄美娟老师的治学严谨与对科研事业的不倦追求开启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向往。硕博士期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与伍宁丰研究员的悉心教导下,逐步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思维与扎实的科研能力,为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博士毕业后,有幸加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孙际宾研究员与郑平研究员的研究团队,在孙老师与郑老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的引领下,我进一步认识到科研创新对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这也坚定了我对科研工作倾尽一己之力的决心。非常感谢一路来一步一步引领我进入科研之门的老师前辈!

茵梓:

我选择进入科研行业完全是受我的博士导师欧阳宏伟教授的影响,让我感受到做科研是一件很有意义、创新性很强并且非常体面的工作,并且给了我个人很多鼓励和自信。科研工作的自主性可以很强也是吸引我的一点,可以有比较大的自由度决定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和如何做到完美。

Q:您是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使个人不断成长的?

傅君芬:

首先,我是一个对新鲜事物抱有极大兴趣并且学习热情很高涨的人。学习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而是一个我非常喜欢和享受的过程。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英语、钢琴、羽毛球,学习这些于我而言都是乐事;其次,一定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前提,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迈入中年的学者来说。因为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毛病,所以我平时会比较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有空的时候也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最后,由于医学一直是随着时代在不断进步不断革新的,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武装自己,这样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才能成为加分项而不至于固步自封,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解决临床问题。

李琦:

我觉得有个好身体真的非常重要。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回家照顾孩子真的特别累,我经常过敏,严重到每周都要跑医院。后来,我开始改变生活方式,我会尽可能抽时间去健身房跳操、游泳或者长跑,经过了半年多锻炼,过敏症状几乎消失了。去医院的时间换成了锻炼的时间,这种感觉真的很棒。疫情这段时间锻炼太少了,等疫情过去,我会继续健身。

徐锦:

我的动力主要来自于peer pressure.从读博士开始,身边的朋友、同学和同事,都十分优秀。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我会不由自主的保持学习的动力,希望能够跟得上大家的步伐,不要掉队。在这个努力追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获得了个人的成长。所以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建议后浪们在选择实验室的时候,除了导师以外,对学习环境也进行充分的了解。

郑小梅:

任何过往的人与事都会在个人成长中留下痕迹。感谢我一路来遇到优秀前辈与优秀同事朋友。身边的优秀者是我不断保持学习的动力,不断内省自己与优秀者的差距,学习他们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在科研创新上的活力,扩展自己的高度与深度。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希望我能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李晓:

首先,我的工作性质要求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不被行业淘汰。其次,我很享受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带给我的满足感。因此,我会利用各种空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然后消化、学习,并将自己的领悟展示在课堂上或应用到科研实验中,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吴南:

因为我是一个不喜欢天天做一样事情的人,有着探索发现的欲望吧。我喜欢构思一个方案,然后去组织张罗,努力实现以后的成就感。然后,本人英语还算从小就爱好,所以就有利于从SCI期刊、英文原版书中直接学习到国外的学术知识,并把握前沿动态。另一方面,我还是比较注意养生的,别人存钱买房子,我花钱健身、游泳、泡温泉去湿气,还有经常去美容院和养生馆。当然,这个代价就是我总在住单位宿舍。不过相比于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都是值得的。

付彩云:

我觉得兴趣爱好是最大的内驱力。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曾有一篇文章前后做了八九年,经历了七八个硕士研究生参与。就是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从中感受到了极大的探索未知之谜的乐趣,所以一步一步逐渐深入挖掘潜在的分子机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每个小问题的解决,每一个实验结果的获得,都会给我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也许就是我能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坚持下来的动力吧!

茵梓:

我觉得学习的动力实际是源自对于幸福感的渴求,每日有所进步内心会比较富足,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的今日,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是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当看到比你优秀的人比你努力,还是会感受到激励。一个有活力和积极向上的大团队营造的微环境生态,也是蛮重要的。

Q:如果现在有一位女性向您表达立志要进入与您同属一个领域的科研行业,您会对她说些什么?

傅君芬:

儿科内分泌领域虽然不如肿瘤等领域热门,但仍有很多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我热忱地欢迎更多的女性进入儿科内分泌领域的科研行业。科研之路,是一条需要静心及沉淀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你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和问题,不论是科研项目上还是个人身心,一定要敢于坚持,保持初心。唯有热爱,方能长久。

徐锦:

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如果一时难以决定,不妨多尝试一下。选择一位或者几位榜样,作为成长的道路上的旗帜,不仅可以指引方向,还可以鼓励自己。一定要尽快的练习和学会做学术报告。有一项可以愉悦自己的业余爱好。

李琦:

我想我会对她说,干科研这么多年了,这个行业最不容易职业倦怠,因为它要求永远要突破、永远要创新、永远要我们不断地发问、不断地思考。这个领域全凭自觉,领导们不会要求你几点下班几点上班,会给你一个特别宽松的科研环境。但是,同事们一个个都跟打鸡血似的,每个人自己跟自己较劲、跟别人较劲,都不甘落后。如果,你真心热爱科研,能够顶住压力并享受其中,就加入我们的队伍。同时,我也会告诉她一定要锻炼身体、别过分透支身体。

吴南:

科研是一个非常适合女人的行业,因为相对来说,社会关系简单,可以顾家,虽然对于女性可能因为生育会慢一点,但是相信自己是有后劲的。这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最后自我实现的事业,是会让你无比开心的。

付彩云:

若有年轻的女性立志从事科研工作,我会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从事科研工作?”若没有浓厚兴趣的内驱力,若科研只是一份谋生的工作的话,从事科研你的人生感受不到乐趣和惊喜,会非常辛苦的!

郑小梅:

科研中无身份性别的差异,只要认定是可为之奋斗毕生的事情,就勇敢面对与承担。科研工作的魅力在于科研思维的养成,可以让人更加理性地面对各种问题,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对待一切。在科研与生活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茵梓:

相信自己的实力,自始至终保持自信。

越年轻越要抓紧时间建立优势,三十才会从容不迫。

培养一项感兴趣的运动,有利于精神和身体有更好的状态。

Q:最后,对于“科研女性们如何乘风破浪”您有没有一句话的寄语?

傅君芬、李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徐锦:

Stay curious and have fun.

李琦:

做科研领域的女福尔摩斯永远不会失业,我们永远在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揭开真理的道路上。

郑小梅:

志存高远,坚持初心,攻坚克难,为国为民贡献一己之力!

无论你的性别如何,我们都期待你对于科研工作中的性别差异发表看法,欢迎留言。

我们将在下期分享8位女性科研工作者对于事业与家庭兼顾的理解与经验,敬请期待。

论文题目: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scientific careers across countries and disciplines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