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妈妈 我不想学了” 当孩子说这种话 家长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句子大全 2014-05-12 05:40:01
相关推荐

自律决定人生高度。不自律的孩子,未来很难自由。

研究表明:0-6岁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自律的习惯需要父母从小培养。

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

有机会自我管理,才能学会自律

有一期《超级育儿师》,一个6岁女孩的妈妈求助节目组,细数了孩子的问题:专注力差、没有时间观念,更别提自律了。

育儿师才观察了半个小时,就发现了问题。

比如,孩子正玩得开心,妈妈开始不断提醒她,再玩5分钟就要去写作业。

孩子正准备收拾,妈妈不断用手指着钟表,一遍遍告诉她「现在几点了,该做什么了」。

女孩看起来听话,可一到了学校,就完全失去自律能力,完全失控了。

育儿师一针见血地说:孩子自律能力差的根源,就在妈妈的过度控制欲上。

妈妈每时每刻都盯着孩子的结果是,孩子觉得,反正有妈妈帮我规划一切,索性完全放弃自律了。

演员孙茜讲过一个童年故事,和这个女孩很像。

她只要放学回到家,就听见妈妈在外面催「你写作业了没有?快去写!别耽误了!」

本来还准备写作业的她,瞬间逆反心作祟,反而不想写了。

后来,她干脆每天等妈妈催了,再拖拖拉拉开始学习,彻底放弃了自我管理。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超限效应」。

指的是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在孩子自律的养成上,也是如此。

自律,强调一个「自」字,是由内向外,建立起来的自我管束能力。

有人说,每一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能忍的妈妈。如果孩子只有被盯着才乖,那很难有机会发展出自律能力。

自由带给孩子自尊,自尊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自律能力的强弱。

一个朋友说,曾经给孩子的卧室装了摄像头,时刻监控他学习,只要孩子有风吹草动,她就从手机这头吼两句。

本以为这是个监督孩子的好方法,但万万没想到,孩子在学校的专注力反而下降,自制力变差。

问题的原因就出在这里,长期被「他律」的孩子,没有机会学会「自律」。

朋友总结说:「当你希望孩子自律、而不是事事由自己去掌舵时,就一定要学会忍,看着她犯错不去插手,看着她慢吞吞的不去帮忙,甚至看着她烧钱忍住不去心疼钱。」

先试着做一个陪练而不是比赛的主导者,孩子才能学会对自己负责。

培养孩子自律,家长一定要学会「忍住」。

自律,并不等于放养

完全放养,孩子就会自律吗?也不是。

「自律」的「自」代表自由,「律」代表限制。培养自律能力,「自」和「律」都很重要。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嘉宾们被问道:如果时光倒流,想回到什么时候,并且对当时的自己想说一些什么话?

吉娜选择了对10岁时候的自己说:

「小吉娜啊,今天琴练得怎么样?练的几个小时,你手指痛吗?没关系,一定要坚持、要很努力地练琴,少玩一点没关系。」

她解释说,从3岁开始,爸妈要求她每天必须坚持练琴3个小时。

小时候她觉得辛苦,但是现在她却很感激他们。正是他们的严格,让自己养成了自律的习惯,还因此遇到了爱的人。

有父母推崇「放养式教育」,认为孩子要拥有快乐的童年,不希望给他们约束。

另一个宝妈说了一句扎心的话,戳破了「放养教育」的另一面:

「我现在越来越担心,童年会变成孩子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等他长大了,无法拥有快乐。」

《别让所谓的散养害了孩子》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两个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一个16岁,一个18岁,共同特点是厌学。

医生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两个孩子厌学的原因竟然和小时候一个共同的经历有关:两人幼时都学过很多才艺,但都中途放弃了。

围棋、钢琴、素描……都是他们自己感兴趣,并提出要学习的。

父母请了辅导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突然不想学了,父母也听之任之。

有过多次半途而废的经历之后,孩子养成了随心所欲的性格,无法自控、经常走神、容易放弃。

这最终导致了他们长大后厌学,甚至放弃高考。

自律和快乐从来不是二选一,自律的存在,反而是能够让孩子获得更高层次的快乐。

有学者做过一项研究,按照自律的等级,大致把孩子分为三种类型:

内控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时间观念,不会因为缺少监督,就放松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