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开学再延迟!各位家长 孩子返校前 老师的这些话请认真读一读!

句子大全 2014-05-11 07:50:41
相关推荐

一个好习惯形成,只需要21天。一个孩子的蜕变,只需要一个月。

延迟开学的时间,正是奋起直追的好时候,希望家长和老师通力配合,互相信任,互相成就!

这是一个特殊的寒假,2月28日,教育部发出通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学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

2020年的寒假,应该是中国孩子们上学以来,经历时间最长的一次寒假,却也是最难熬的一次寒假。

在这个”超长寒假“里,自律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原本成绩一般的孩子很可能因为这个假期,明显退步。

“假期让孩子间更快拉开差距”

因为不能出门,不能走亲戚,不能去游乐场,看电影,每天只能呆在家里。

从武汉封城至今,我们已经宅家一个月多了。虽然疫情已大大缓解,但距离学校正式全面复课,还有一段时间。

网络教学的上线,不仅使每位教师临时客串起了主播的角色,也使每位家长临时肩负起了教师的职责。

从前,很多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可以大大方方把孩子往学校一放,把管学习、管习惯的事儿一股脑交给老师,自己安安心心当甩手掌柜,如今却是不行了。

如果说在疫情发生之前,孩子的学业成果受老师关注度的影响还比较大,那么这段时间,孩子之间的竞争,就几乎完全变成了家庭教育质量之间的竞争。

父母和孩子,24小时形影不离,也是对亲子关系的一种巨大考验。

当我们如此紧密的联结在一起,才发现,不是每个父母都称职,也不是每种亲子关系都如想象里温馨美好。

疫情,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家庭最真实的样子。

1

疫情的影响

正加速学生之间的分层

第一层

聪明、自律、有主见型

这段时间,被焦虑症影响得最深、最重的,恐怕就是中考和高考学生们了。每一分、每一秒对于他们来说都弥足珍贵,可学校却迟迟无法复课。

当不可抗的天灾人祸降临时,唯一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当许多孩子的同龄人正备受无法复课带来的焦虑症煎熬,在自暴自弃、浑浑噩噩、望穿秋水中艰难度日时,他却给自己的宅家冲刺时光做了清晰的学习规划:

06:30~07:10——晨读

07:10~07:30——早餐

07:30~08:00——晨读知识回炉记忆

08:00~12:00——听网课、做笔记

12:00~12:40——午餐

12:40~13:30——午休

13:30~14:00——午自习,对上午学习的知识做回忆性复习

14:00~17:30——听网课、做笔记

17:30~19:00——晚餐、宅家运动

19:00~21:30——完成作业并上交

21:30~22:30——晚自习,对一天所学知识做回忆性复习,整理笔记、错题,写学习反思。

23:00——休息

笔者非常认同一句话: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

第二层

聪明有余但毅力不足型

孩子们的作业交得七七八八,几乎没有哪一天是全勤的,还有很多都是应付上来的。网络授课的效果难以保证,作业质量也无法有效监督,家长的监管能力更是有限得很。

但他这段时间交在家长群里的作业,却呈现出完全两极分化的状态。

有时候字迹工整、漂亮,答题答得让人拍案叫绝,有时候却又字迹邋遢得如煤矿爆炸,很多非常基础的习题都犯下不可思议的低级误。

联想起孩子平时的表现,笔者的这位同行主动找到了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在对话中,孩子宅家学习时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孩子的求学道路上,越是到后期,专注、仔细、勤奋、坚持等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学习效果的影响就越大。

孩子的学习习惯好不好,一方面要看他的天性,另一方面要看家长的引导与管束是否到位。

第三层

假努力型

有些孩子在学习时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上课认真听讲,笔记认真整理,作业经常做到深夜。可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成绩依然很不理想。

如果这样的孩子不存在智力方面的明显缺陷,那么问题的根源很有可能就是:他们一直在假努力,我们所看到的认真、刻苦,都不过是表象。

而据几位家长反馈的调查结果来看:每次听课和做作业时,几个孩子的神情都很专注,几乎未曾发现有走神的情况。

而他们的这种“专注”,在事实面前显得那样讽刺。

像这种假努力型的孩子,在现实中仍能找出很多例子,他们不把心思放在踏踏实实多学知识,取得好成绩上,而把大量精力放在偷奸耍滑、投机取巧上。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学习成绩对应的只是个人的能力,学习态度对应的却是立身的品行。

第四层

贪图享乐、得过且过型

孩子每天都抱着手机,形影不离,不是看视频就是打游戏,既不和父母说多少话,也不承担家务,对于听网课和做作业更是没有丝毫兴趣。晚上也经常玩到后半夜才入睡,一睡到将近第二天中午才醒,醒来之后依然重复上述步骤。

听完家长的讲述,笔者心里有数了,这不是典型的“长假综合症”的表现吗?

人总是要有事情忙,才能够分担旺盛的精力,才能让大脑和思维快速运转起来。反之,一旦懒下来的时间久了而不做丝毫改变,就极易进入到一种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状态,其突出表现为:

经常睡懒觉,神思倦怠、精神恍惚、乏力;

喜怒无常,对一切事物都显得厌倦,没有兴趣;

思维和反应迟钝,厌恶劳动和学习;

沉迷于虚拟世界,用游戏、小说等麻醉神经;

经常有精神上的无聊、乏味感,总想寻找刺激神经的突破口。

可是问题是,当你的孩子沉溺于彻底放纵的享乐之中,只能指望复课来改变他们时,无数已经站在金字塔尖的学霸们,依然在用苦行僧般的自律负重前行着。

一正一反两个极端的比对下,二者之间的差距只会拉到天旋地转般的程度。

一场疫情,让学生间的竞争在漫长的假期中演变为家庭教育间的竞争。

而方法不当、监管缺位的家庭教育,必然在这场竞赛中败北,也加速了孩子之间在成绩、习惯等方面的优劣分层。

希望看到此文的家长们,认真思考几个问题:

您的孩子属于上述的哪一层?

他有哪些缺点和不足?

在疫情尚未结束的这段时间里,作为家长的您须尽到什么责任?

怎样帮助孩子改正这些缺点?

家长们正好将这个在家上学的机会,当做深耕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和老师始终应该保持在同一条战线,将教育好孩子,当做重要的事业去做。而不要只知道忙于工作,忙于事业,将孩子扔给学校,扔给老师!

因为——无论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远替代不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请记住:

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

2

孩子不想学就不学

那还要家长做什么

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中,不少孩子都变得懒散了。

我们发现,孩子上网课没以前专心了,做作业也没以前用心了,每天只想赶快去玩。

各位家长,请别打着“爱与自由”的幌子,却在最该教育孩子的时候“偷懒”。

北大教育专家提醒,若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终将变成悲剧。

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是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却很少想过:

正是自己的宽容,纵容了孩子的不求上进。

孩子可以不懂事,但父母一定要懂事。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必须要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甚至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这是父母之责任所在,更是为了孩子的一生打算。

给孩子建立起自觉性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父母长期的陪伴、指导及约束。

3

老师不是万能的

老师能做的很有限

如果说中国孩子最大的“敌人是谁”?那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

父母总爱说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却很少想过,您是不是别人家的父母?

在学校里,老师讲一样的知识,孩子听一样的课。

回到家后,有些孩子认真做作业,有些孩子完全将作业丢一边。

到了周末,有些孩子还在学习,有些孩子只顾玩耍。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尖子生和差生的区别。

这就是孩子越学越差的原因,在学校学了5天,回家2天就丢光了,教育就是0。

“我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给你了。”说这话的父母,孩子不会成才。

因为老师除了传授给孩子知识,能做的并不多。

老师保证不了孩子的好成绩。

但只要父母做好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家里也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孩子至少会不断进步。

老师保证不了孩子的孩子的好习惯。

但只要拥有好的习惯,孩子就会模仿,用好习惯赢来一生的优秀。

老师保证不了孩子的好品行。

但只要家庭有好的教育,父母给孩子好的教养,孩子就会拥有良好的品格。

老师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教育的成功,更多的是靠家长和老师、家庭和学校的配合。

4

千万别在孩子身上偷懒

那会变成你最深的遗憾

每次谈到孩子教育的问题,总有父母大摇其头:

“我要赚钱养活一家子,哪有那么多时间管孩子?”

那些觉得赚钱最重要的父母,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贡献给工作,以至于一次次缺席孩子的成长。

等孩子教育失败了,才真正醒悟: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开学第一课》上,董卿说过这么一段话: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孩子教育的成功,是父母事业上最大的成功。

父亲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母亲决定了孩子的人性温度,老师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您的孩子,只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可您不一样,您就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

教育好一个孩子,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完成的。

但在这三者当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品德、习惯、人生兴趣、幸福感养成的地方。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投资孩子的未来,是每位父母必须做好的事业。

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

在教育路上,千万别放养孩子。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最终都会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5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人民日报》曾刊文,告诫各位家长: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父母,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和学习的榜样。

俞敏洪说过,如果把家庭比作一台复印机,那么父母就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

复印件的成品如何,取决于原件的质量。

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对孩子的影响也越大。

你的一言一行、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行、阅读的兴趣、坚强的意志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改变着孩子的人生。

一个好习惯形成,只需要21天。

一个孩子的蜕变,只需要一个月。

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孩子未来能走多远,没有人知道,但父母的教育格局,决定了孩子将来的高度。

写在后面: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

教育你的孩子,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但你不一样,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

这份13条父母规,希望所有家长,在疫情期间,都好好理解阅读,做个好父母。

父母规13条:为了孩子,请每天读三遍!

(1) 从此刻起:

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

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

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

(2)从此刻起:

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

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3)从此刻起:

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

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4)从此刻起:

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5)从此刻起:

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

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6)从此刻起:

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7)从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地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8)从此刻起:

我要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

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夫妻关系和睦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9)从此刻起:

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

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10)从此刻起:

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

因为我知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秧;

(11)从此刻起:

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

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

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

都是我的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

(12)从此刻起:

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爸爸(妈妈) !

(13)从此刻起:

疫情没有结束前,

我要好好陪孩子在家,

不出门,不闲逛,不为防疫添乱!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原创内容,请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