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新人教版2018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

句子大全 2014-05-07 20:37:54
相关推荐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友情深厚的句子是: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3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窥谷忘反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B) (3分) A.虽乘奔御风 B.绝 多生怪柏 C.负势竞上 D.互相轩邈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3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不以疾也/自康乐以来 C.属引凄异/友人惭,下车引之 D.每至晴初霜旦/待君久不至 (解析:A.在如果,假如;B.此、这连词,用法同“而”;C.延长拉,牵拉 ;D.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3分) A.有时见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春冬之时/山川之美 C.实是欲界之仙都/解衣欲睡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 (解析:A.看见了解;B.结构助词,的;C.欲望想要;D.置身其中一起。) 6.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5分) (1)写出上面三幅书法作品的书体。(3分) ①图1:行书 ②图2:楷书 ③图3:隶书 (2)请根据下联的句式,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全上联。(要求:宣传传统文化,含有“书法”二字)(2分) 上联: 【示例】弘扬书法艺术 下联:彰显文化魅力 第二部分 (7~20题 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7~8题。(5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2分) 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分) 【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2分)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1分)②赏字词:“随”字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1分)“入”字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2分)③品技巧: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1分)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17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②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节选自《二翁登泰山》) ________________ ①第:房屋,家。②曩:过去,从前。 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2)属引凄异 属:连接 (3)二人对酌 酌:饮酒 (4)甚友善 甚:很,非常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3分) A.春冬之时 乙翁欲扶之 B.自非亭午夜分 自日出至薄暮 C.每至晴初霜旦 而至泰阴 D.哀转久绝 绝长江 (解析:A.结构助词,的/代词,代甲翁;B.如果/从;C.到;D.断绝/渡过。)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何 老 之 有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十分有趣。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13.填空。(4分) 【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山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乙】文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附【乙】文参考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镇子里。非常友善。甲翁的妻子、儿女离开了,只有他一个人。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去冀、雍两州远游,但从来没有登过泰山,你想要和我一起去吗?”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但是现在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得不对!从前,愚公接近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 ”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一起出发,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到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