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远离家暴:中国首部反家暴法将于3月1日起实施

句子大全 2014-04-23 09:52:32
相关推荐

2016年1月9日讯,我国首部反家暴法将于3月1日起实施,反家暴法明确定义了家暴行为,是我国第一次专门对家庭暴力进行的综合性立法。

制图 王金辉/takefoto

作为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它分为六章,首次明确对家庭暴力的范畴、预防、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家庭暴力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与此同时,《反家暴法》附则中还规定,家庭人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这意味着有同居关系的人之间发生了暴力,也被纳入家庭暴力范围,受法律约束。总而言之,我国这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出台之后,曾被归结为家里事的家庭暴力行为,都将不再只是家里事而已了。

家•话

家里事不再是简单的家里事,给有家暴的家庭一根法律的拐杖,有法可依,被施暴者是不是就会寻求自救,寻求保护,给自己找到新生活的出路?

害怕家暴出现在婚姻中,为此选择终身拒绝婚姻的毕竟是极少数,那么怎样在两性关系中寻到自己需要的安全感,把安全感建立在对方身上还是自己的内心,其实是你能否解决家暴伤害的动力,法律这根拐杖会让你走的更加踏实更加有力。

家暴不分男女,施暴者有男性也有女性,面对家暴束手无策的有男性也有女性,家暴中的弱者不分性别。虽然有家暴法即将颁布实施,但是让家庭中被施暴者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可能还有遥远的路程。

“离婚是悲惨的,特别是女人,离婚是羞耻的,不会再找到更好的男人;没有婚姻的生活是不完整的,离婚对孩子是不好的……”种种的舆论环境之下,让施暴者越来越“猖狂”,被施暴者越来越“忍受”,这样严重失衡的家庭早就远离了婚姻的本质,还何谈婚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家暴的形成是双方的。我们看到一个不平衡的家庭常会说,这两口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许每一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但是有质量的家庭生活有一点应该是共同的,就是婚姻需要幸福感和安全感。也许每个人要求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程度和侧重不同,但是没有幸福和安全可言的婚姻一定是摇摇欲坠,风雨飘摇,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算没有家暴已经胜似家暴了。

婚姻中,男人和女人都需要安全感,都需要“呵护”,女人往往在婚姻中把男人看成可依赖的对象,一副安全的臂膀,其实,男人由于其社会角色,压力更大,身心更疲惫,更需要女人的安慰。生活中,男人和女人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样的,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在女人身上可能遇到害怕、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男人同样也会遭遇到。男人在遇到挫折、失败的情绪时,其强烈程度并不见得就比女人的感受更低。只是男人一直遵从社会强者的形象,要求自己理性,或者是强迫自己把感情隐藏起来。但他们内心里,其实隐藏着许多不安全感。

都说婚姻需要经营,其实经营的就是安全感。为了营造安全感,需要双方都学会相互“保护”,需要彼此体察情绪,分担忧愁,期待安慰,包括学会包容彼此的错误。

没有安全感的家庭是失衡的家庭。也是家庭中软暴力、冷暴力、肢体暴力产生的温床。本报记者 陈滨

反家庭暴力法来了

曾考拉(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

案例 家庭暴力涵盖不分阶层

2013年的春节前夕,我回到父母家准备陪他们过年,我的咨询平台上接到了一个求救留言:我受不了老公对我的家庭暴力,准备赴死,希望在死前能跟您通一个电话交代一些事情。我即刻意识到这是个不平常的事件。

电话沟通后我倍感沉重:夫妻两人都是名校研究生,丈夫是一名律师,妻子是企业管理人员。这是丈夫的第二次婚姻,妻子在自己近30岁的时候选择了结婚。而这次家庭暴力的起因仅仅是因为丈夫想换一款新上市的手机,妻子考虑房贷压力太大不同意便爆发了。让女性当事人更为绝望的是:身为律师的丈夫在她因家暴几次报警后都能很顺利地说服警察而不予立案,她感到求援无门,父母又居住在外地,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一直骄傲可人,而在婚姻生活中多次受尽欺辱和暴力,竟然绝望地想以死反抗。

2014年8月17日凌晨,妻子姚某手持铁棍猛击丈夫方某头部的时候,她想到更多的是,不想跟长期对她有家庭暴力的丈夫离婚,只要丈夫不提出离婚姚某会强忍着丈夫的家庭暴力一直生活下去。

方某和姚某均在某鞋厂务工。据公诉机关指控,案发前,被告人姚某和被害人方某系夫妻关系并育有四个子女。但自从2013年方某开始有外遇之后便对姚某实施多次家暴,并且在案发前一天还向其提出离婚,要求自己承担抚养子女责任等事由。最终导致案件的发生。

法庭上,姚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予以承认,“是事实。我不是故意的,是被逼的,迫不得已才杀了他。”

2013年2月3日,李阳家暴事件最终法院认定李阳家庭暴力行为成立。法院判决后,根据李金的申请,向李阳发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禁止李阳殴打、威胁李金。据了解,这是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北京市法院发出的首个“人身保护令”。

法律 中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出台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作为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该法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分为六章38条,对家庭暴力的范畴、预防、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明确指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将参与反家庭暴力工作。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明确了各相关单位部门和机构合力协同机制。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反家庭暴力法设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在当事人因故无法申请人身保护令的情况下,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代其向法院作出申请。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同居关系适用于本法,但同性恋伙伴关系不适用于本法。

界限

人际间的公民保护适用于家庭成员

“家丑不可外扬”已经成为过去时。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家庭之间夫妻之间的事外人是无法界入的,即便是“清官”也断不了“家务事”。反家暴法把公民人身安全保护的阳光照进了家庭,家庭人身安全已经不存在灰色地带,社会、政府、机构、专业人员都可以依法参与到家庭反暴力工作中来,形成合力协同机制、社会多方位系统运作。

家庭暴力零容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尔梅今年7月在全国反家暴联动机制南宁试点启动仪式上透露,在我国,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庭暴力后才会选择报警。家庭暴力有隐蔽性、长期渐进性等特点,从家庭暴力施暴者心理角度观察来看,首次家庭暴力零容忍是最有效果控制家庭暴力发展的方法,但往往受害者因为种种原因的不追究而错过最佳改善时期。

家庭暴力不仅是男人对女人施暴,也包括女人对男人施暴。85%的施暴者是男性,发生在亲密的、相互依存的长期关系中。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强势的男人对女人实施家暴,而事实上,女人对男人实施家庭暴力也大有人在。反家暴法保护的是个人的权利,而不会因为性别区别对待,也不会因为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而被豁免。

打骂孩子也是家庭暴力。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打骂孩子。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更应该受到社会、家庭和法律的保护。

家庭纠纷和家庭暴力的区别。家庭暴力是身体和精神的侵害行为,它有长期渐进性的特点;而家庭纠纷是事情和观点的分歧和冲突,有即发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家庭处理事物时我们对事不对人,对事情可以激辨和据理力争,对人一定要尊重。

对于家庭暴力迎来了有法可依的时代,不仅是社会的进步、法制的进步,也是家庭发展的进步。家人之间建立良好相爱的关系,也是和谐社会共建的需要。

但我们从现实社会的观察来看,有一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出于生存和生活方面的原因,对于施暴者并不想让法律追究其责任,因为这样以来,家庭生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经济上并不独立的一方,在生活上对另一方的完全依赖,如果另一方受到治裁,会面临生活和精神上双重的打击。当事人在面对家庭暴力时往往会面临两难选择。

庭外有依,就是要让这样的家庭和当事人“拿得起法律、放得下生活”。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让她们受到公平对待的同时,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生活系统,回归正常平安的生活。

视野

让家庭重新回归亲情天堂

美国一项针对某年内暴力死亡妇女的调查发现,4900多个死亡对象中,有13来自于家庭暴力。这个比例比在街头死亡的妇女比率更高,换句话说,家庭比街道更不安全。在美国,16岁-24岁之间女性比其他年龄阶段女性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可能性要高出两倍以上。同样在美国,每年有超过500位妇女或女孩被施虐者杀害,凶手是她们的丈夫和男友。每三个女性当中就有一个曾是家庭暴力受害者或潜在的目标。CDC的报告称每年有1500万的儿童遭受虐待。

在中国,一项数据表明,25%的中国女性认为家庭暴力可以被接受,同时如果她们犯了错误,丈夫可以对其使用暴力,而男性持有该观点的比例则更高。

在过去十多年里,消除家庭暴力一直是联合国妇女署工作的重点。中国在消除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然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关键是改变人们对家庭暴力的看法。如果不改变一个人对家庭暴力的看法和态度,那么这个严峻的问题就永远不会得到解决。正因为如此,联合国妇女署将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放到了年轻人的身上。接触青年男女、青少年,提高他们对家庭暴力的意识并帮助他们了解暴力并不可取,这些工作尤为重要。

家庭暴力无关你的民族、身份、教育水平、收入、信仰等,有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在谈论的家庭暴力并不遥远,它发生在你的兄弟姐妹、你的朋友、你身边的陌生人……又或者是你自己身上。

爱与生活皆有多面性,如果你不幸遇上了它们的阴暗面,打破沉默让这些阴暗爆光,让施暴者的行为不能隐身于家庭的秘密庇护之下。当社会发出声音,当每一个人发出声音,当每一个人为受害者发出声音时,家庭暴力才有可能忘而却步。法律只是最后的防线,人与人之间的共建互助、亲切友爱才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家庭是爱的温床,是亲密的人守护爱情之地,是家人的亲情天堂,是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栖身之所,让生活因为家庭而美好!

倾心,在四季中圆满

曹豫湘

一直幻想谈一场走过四季的恋爱。

在暑假快结束的时候,看着海浪带走我的伤怀,轻松踏上归程,邂逅他。

他,晒得黑黝黝的,坐在车窗边静静地看着我。见到我回眸,有些羞涩地闪躲着目光,但嘴角却不禁微微上扬,露出被皮肤衬得更加洁亮的牙齿,闪过一道白光。整个车厢,因为他,充满了阳光,空气中飞舞的微细颗粒也躁动不安,但,无声无息。整个回程,我和他,只顾四目相对,又慌乱转移。如此,重复,再重复,丝毫不倦。

无疾而终的邂逅,变成日记本中一段段或瑰丽或铅沉的细密心思。渐渐地,回想起来,只剩下白白的一道闪光。

秋凉、冬寒、春暖,日子平淡但并不无聊。偶尔,思绪回到那节车厢,就能嗅到海洋的气息,就能看见一团隐隐的热烈。微甜,稍辣。

因此,在朋友的诧异中,我再次踏上了去年的旅程。

景色依旧灿烂,心情却不再从容。终于,又要登上回家的列车了。

我精心打扮着自己,却又不愿被看出心机,口红抹上擦去,擦去又抹上地,到了候车厅。

人,太多了!但是——那一道白光,还是照亮了整个宇宙!

眼前的这道光,比任何一次,都更加强烈炫目!他,大笑了!

从此,我拥有了一张记着一个地址和一串数字的纸条。这个纸条,被仔仔细细折叠好,夹在日记本中,成了书签。

秋天来了,树叶渐渐染上阳光的颜色。相思,伴着满树的金黄,日趋浓烈; 落叶开始飘零,有些思绪也飞起飞落,飘忽,但确凿。一缕秋风,一阵秋雨,一钩孤月,一道星辉……

我,被思念的世界笼罩,悠长、静好,不愿自拔。所以,委婉拒绝了相守的催促,其实,真的不仅是为了享受他的牵挂,更是为了改变自己,我要以出落的外表、深广的内在,出现在他面前。

冬雪飘洒,春草铺泻,夏花荼䕷,拾一叶火红,寄出秋思,我一遍遍吟唱: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我多想你,看见!于是,你来了!在呼气成雾的夜晚,闪着那道让我日思夜想的白光,就站在我面前!你忽然蹲下,用双臂环抱住我的腿,然后,就这样直直地站起来。突如其来的亲密举动,让我惊慌到身体后仰,本能地抓住你的肩,紧紧地,不敢松开。你却抬起头,定定地看我,孩子气十足。 就这样,我把手交到你发烫的大手里,你用劲包裹着我,不管我手心被捏得生疼,浸出汗珠。

从此, 每当屋檐垂下冰凌,冻雨敲打黑夜,我总会惊讶你传递给我的晕眩热度。而你,每一次,都会凑到我耳边,闪着那道白光,携来温暖湿润的气息,轻轻地告诉我:“因为,你就是我的春天!”

何以解忧?试试红楼!

乔剑

珮嘉:你好!

你来信说,你对西方年轻人当街示爱的举动十分不解,并很担心安妮将来也会受此风俗的传染。加上上周学校里给学生们发放安全套的举动更是令你不安。入这样的乡、随这样的俗,于你我而言,自然心有不甘,这等做法,的确与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相去甚远。对这个问题我一时也难下断言,除了送上我们老祖宗 “发乎情,止于礼”这句忠告外,还真没什么高招儿对付你的担心。不过,转念想想,虽无直接的法子,但也并不是无话可说。

最近无事,又读了一遍《红楼梦》,算起来这是我读这部书第五遍了。有些奇怪的是,书中有些话倒像是第一次才见到似的。想想,这也许就是蒋勋先生所云:《红楼梦》是值得人一辈子去读的书吧。你的来信,倒是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读《红楼梦》的经历。

说来可笑,我第一次看这书是在15岁那年,总听旁人说起这书是写宝黛爱情的话,心中好奇,总想见识见识,怎奈当时取得《红楼梦》的途径有限,最终还是借着在少年宫文学组的光,从图书馆把书搞到。因为不敢让父母知晓,所以一放学,就去景山公园的柏树下看,结果,仔仔细细翻了半月也没看出哪里是在描写宝黛谈恋爱,最终不解地把书还了。后来再读的时候,已是到了对爱情全无好奇心的年纪,反倒是看出了儿时不曾体会的端倪。

从我的经历看,少年读红楼,与老朽读红楼不同,孩子们并没有多转的人生阅历,所以书中诗情画意的生活,便会首先成为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人生盛宴,这真是件极好的事情,可算是帮了我们这些父母的大忙。所以,我对自己少年时期的初读《红楼梦》最感庆幸,常以“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自诩。你想想,若是领教过宝黛之间温婉而含蓄情话的读者,如何还会对那些轻狂悖乱的示爱加以赞赏呢?

当然,我也并不能肯定地说,这样的阅读体验会对身处西方环境的安妮有决定性的影响,但领略一番这书中朦胧高雅的情调,至少也会省去一些我们教导孩子需自重的唾沫了。

再叙

姐姐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